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包置管引流注入顺铂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10月39例住院的癌性心包积液患者应用心包置管引流积液后注入顺铂。结果入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症状均得到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心包置管引流注药治疗癌性心包积液效果好,加强导管的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今 《安徽医学》2003,24(6):74-75
目的 取得对晚期癌硬膜外皮下隧道置管镇痛术护理经验。方法 对 10例晚期癌痛患者实施硬膜外皮下隧道置管镇痛术。结果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其疼痛完全缓解率达 10 0 %,无一例出现副作用。结论 主要的护理 ,包括加强心理护理 ,置管前后的预防感染护理及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是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改良PTBD术(121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癌37例,壶腹部癌23例,肝门胆管癌30例,转移性癌26例。结果:113例118例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达97.4%。其中肝总管置管42例,右肝管置管44例,左肝管置管22例,左右肝管双置管5例。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1.2~592.8μmol/L降至术后1周的24.9~278.3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TB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 32例在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置管 ,经X线 (PTC)造影证实 ,30例成功 ,其中 2例置管不理想 ,2例失败 (均因胆管内癌栓 )。结果提示 ,PTBD术注重胆管穿刺点、角度选择及患者配合可显著提高成功率及置管质量 ;低位胆道梗阻应首选右肝管穿刺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包置管引流,腔内注入顺铂,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有病理学诊断和可评价指标的乳腺癌16例,肺癌1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包腔内置管化疗组为心包腔内注入顺铂、地塞米松;单纯放液组为单纯置管引流。结果:心包腔内置管化疗组15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CR+PR)80.0%。不良反应主要为I度、Ill度白细胞下降及I度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心包置管化疗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护理。方法:42例肝癌门脉癌栓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入门静脉癌栓处后,注入化疗药物。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癌栓缩小,生存期延长。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准备充分,术后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是护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评估鼻饲置管患者病情,研究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置管方法,提高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置管失败.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置管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月至6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置管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评估患者并实施置管;实验组在行鼻饲置管前,评估患者的病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置管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以及置管失败的病例数.结果 实验组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失败病例为零.结论 行鼻饲置管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置管方法,可提高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置管失败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的优点和缺点。方法将30位患者分组为PICC1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0例,股静脉置管10例。结果30例中一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32d后出现穿刺口红肿现象;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在置管9d后因主诉感置管侧下肢肿胀,其余均顺利完成临床治疗。结论PICC适宜置长期化疗或需长期输液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适宜胃肠道手术中输血及术后进行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宜需要做血滤或单疗程化疗等短期临床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的感受与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80例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存在置管的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部分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仍不到位。穿刺处感染等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是患者担心的主要问题,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费用对患者有影响。结论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与感受,加强健康教育与指导,可减少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提高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AGI分级标准对危重患者不同鼻空肠管置管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6例急性胃肠损伤患者,根据AGI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I级30例,II级48例,III级50例,IV级28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行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对照组行床旁盲插法鼻空肠管置入术,观察AGI不同分级时两组患者鼻空肠管置管成功率、成功置入时间,AGI分级与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的相关性。结果:AGI分级为I级患者中,两组置管成功率均较高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93.8%比92.9%,P>0.05);AGI分级为II级、III级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GI分级为IV级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均较低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置管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方面,AGI分级为I级、II级及III级患者治疗组置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AGI分级为IV级患者中,治疗组平均置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GI分级与置管成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治疗组AGI分级与置管时间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AGI分级与置管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GI分级为I、II、III级患者,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管明显优于盲插法,且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管时间与AGI分级呈正相关,AGI分级标准可用于指导鼻空肠管置管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晚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3年我院收治的21例晚期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均为DukesD期或肝转移病例。行Hartmann术式5例,单腔乙状结肠造口术6例,双腔乙状结肠造口术5例。肝转移癌切除2例。其中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7例,肝动脉置管化疗4例。行Hartmann术式者3年生存率为20%(1/5),肝动脉置管化疗组和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未切除或行肝动脉置管化疗的肝转移癌及非手术治疗组平均生存期10个月。结论姑息性手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直肠癌,不能切除的原发灶或肝转移灶可选择肝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姑息性手术、乙状结肠造口术及肝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可解除梗阻、缓解疼痛症状,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刘琦  张帆  欧三桃  温向琼  侯静 《西部医学》2010,22(2):225-227
目的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方法分析219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置管部位包括颈内静脉及股静脉。封管方法为纯肝素封管。结果219例患者接受了深静脉置管,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72.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0.5%。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93.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34.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最长,并发症发生率最低,最为安全可靠,应为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股静脉置管方法操作方便,但影响患者活动,且并发症相对较多,应慎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中PICC的应用及个性化护理方式。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置管A组和置管B组。置管A组行PICC置管常规护理;置管B组行PICC置管个性化护理。评价:(1)置管满意率;(2)置管时间;(3)PICC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置管B组患者置管满意率显著比置管A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置管B组置管时间显著比置管A组长,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3)置管B组PICC不良事件显著比置管A组少,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肿瘤化疗中PICC的应用及个性化护理方式效果确切,可有效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置管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置管困难患者行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9月于本院进行非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43例置管困难患者为对照组,同期的43例进行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二次和总置管成功率、出血量、导管末端位置、留置时间、置管过程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二次和总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导管末端位置最佳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过程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置管困难患者行PICC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PICC置管因患者血管生理性变异而导致置管异位,为提高置管成功率,建议置管前行上肢血管彩超检查,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不同置管方式并发症的区别。方法:通过对86例既往曾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观察PICC静脉置管及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行PICC置管发生静脉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比例为4.8%,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静脉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比例为27.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行PICC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气胸、穿刺漏透、局部感染、红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全身化疗时PICC置管仍可做为较佳的静脉化疗输注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蓉 《当代医学》2014,(13):117-118
外周静脉穿刺插管(PICC置管)是恶心肿瘤患者在静脉化疗期间降低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优于PICC置管时间长,化疗间歇期患者带管出院较为正常,这也为带管出院期间的PICC置管护理带来一系列问题,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江西省肿瘤医院自2012年起对部分PICC置管患者带管出院进行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效果,为临床PICC置管带管出院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原发肿瘤切除+胆道癌栓清除+T管引流16例,单纯癌栓清除+T管引流+胆管置管内支架引流4例。术后TACE18例。所有病例均予化疗药物T管滴注。结果手术切除率为80%,10例1年内死亡,7例2年内死亡,3例3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患者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解除胆道梗阻,术后辅以区域性化疗,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胃镜引导下改进放置鼻肠管的方法,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在胃镜引导下对72例患者行鼻肠管放置术,用一次性导尿管引至鼻腔。结果该方法1次置管成功率为90.3%,2次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该置管方法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提高了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武瑞菊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12-4913
目的分析深静脉置管堵塞原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对25例置管患者进行观察(均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结果 25例置管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堵塞发生率为8%。结论深静脉置管导管堵塞与患者自身因素、护士的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堵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