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长礼 《现代医学》2014,(11):1359-136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成分等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关系,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2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疾病是否持续进展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n=51)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n=101),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病率及高脂血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卒中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例数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0.05)。两组患者共发现易损斑块80例,稳定斑块72例,进展性脑卒中组斑块中易损斑块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0.05)。两组溃疡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易损斑块是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斑块易损性,对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及临床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依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106例、非糖尿病组180例,对两组病例进行血脂(TC、TG、LDL、HDL)检测了解有无高脂血症、凝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了解有无血液高凝状态、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检测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对两组病例观察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非再加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是引起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品 《中外医疗》2013,(31):63-63,65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8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及程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为32.6%,检出率为8.1%,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发现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溃疡斑和缺血性脑卒中呈现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例,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入院后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次日空腹血糖、空腹TC、TG、LDL-c、颈动脉狭窄、心电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血压急剧下降、空腹高血糖、颈动脉狭窄等指标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病理过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发生脑卒中后的早期急剧降压、高血糖、颈动脉斑块及狭窄、高血脂等构成了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范二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68-168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20例,根据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60例,比较2组在高血脂、高血凝等指标上的差异,统计2组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在高血凝、高脂血症、中度及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上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进展性卒中发生率83.3%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33.3%(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高血凝、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状况较非糖尿病患者的后果更加严重,会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的脑组织缺氧、缺血状况,从而引发进展性脑卒中,由此可见,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张琪  车琳  陈晓光 《黑龙江医学》2010,34(3):187-18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评估,比较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特点。结果2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67例(23.8%)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而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55例患者中,有25例(45.4%)发展为进展性卒中;重度颈动脉狭窄48例中,有24例(50.0%)发展为进展性卒中;在病理表现为溃疡斑的43例中,有23例(53.4%)发展为进展性卒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仅9%发生进展性卒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溃疡斑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程度及溃疡斑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色超声检测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8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各组内软斑和混合斑比硬斑更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P<0.05)。两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软斑与混合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在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2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照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程度.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95.9%)、硬化和狭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病理分型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作为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与同期127例对照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结果 SIP患者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白细胞血症、发热及Na~+-K~+平衡紊乱等病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出现大脑中动脉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多种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影像学改变提示好发部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卢波  韩莉  尹航 《医学综述》2014,(2):356-358
目的分析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保定第二中心医院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涿州市新农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20例(A组)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349例(B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稳定性脑梗死患者220例(C组)及缺血性脑卒中初发患者414例(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发热、椎动脉狭窄均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压控制不良、颈动脉斑块、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颤动、卒中家族史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早期防治措施,可降低进展性脑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发生率,最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92-94,9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62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18例,其中缺血性脑卒29例,占24.6%,无颈动脉粥样患者44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例,占6.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大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最大剪切率、最小剪切率均小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耳血栓、颈动脉IMT,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最大SR,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及颈动脉阻力指数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心耳血栓、颈动脉IMT、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最大SR、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及颈动脉阻力指数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2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照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程度.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95.9%)、硬化和狭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病理分型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作为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46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同期选取46例健康者设定为对照组作对比,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结果:从临床危险因素进分析,即: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检测指标、无视杯形态、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高纤维蛋白血症,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是:高纤维蛋白血症、糖尿病、无视杯形态、脑血管疾病检测指标、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冠心病,其中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14例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进展组52例和非进展组162例,采用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对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进行确定。结果高血糖、高血压、肺部感染发热、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关系密切。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颈动脉狭窄、感染发热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要注意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世英  刘斌  刘昊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977-980,99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简称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简称非斑块组),并根据斑块积分将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级(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的血浆CHOL、LDL-C和Apo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RP、白细胞计数、TG、HDL-C、ApoB、Glu和Fib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RP、WBC计数、TG、ApoB、Glu和Fib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HDL-C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对比两组患者就诊时收缩压、舒张压、是否发热、有无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情况,住院当天空腹血糖、血白细胞、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及是否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收缩压、发热病例、有糖尿病史和有高脂血症病史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后检查提示:空腹血糖、血白细胞、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及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若收缩压低、体温高、伴有糖尿病史或高脂血症病史中一项或多项时,应提高警惕;若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或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中一项或多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11日至2018年3月3日收治的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71名人员作为对照组。所选人员在其入院或检查当天询问个体情况及病史,开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两组人员吸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紧密联系,高血压、糖尿病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指标,对患者诊断及治疗均有积极影响,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杰  曹莉 《安徽医学》2007,28(6):496-498
目的研究影响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2006年间在我科住院40例进展性脑梗死(SIP)及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NSIP)患者,回顾性地分析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发病当天随机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发热、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关系。结果SIP组与NSIP组在发病当天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热及过早接受降压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项目的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热及过早接受降压治疗均为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本地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及门诊对照组正常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等。分层分析中60岁以上,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吸烟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增加。结论:对于60岁以上伴高血压高血脂的吸烟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加强药物预防,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戒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37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按超声检测结果分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70例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者124例(33.51%),其中狭窄≥50%者56例(15.14%),7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89%);9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28例(28.87%),颅内血管狭窄58例(59.79%)。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高龄、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饮酒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低,但有增高的趋势。高龄、高脂血症及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