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注射液局部涂擦扩张浅表静脉,进行穿刺,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产科收住的63例休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用1%山莨菪碱注射液涂擦局部浅表静脉后再穿刺者为观察组;不用任何药物扩张局部浅表静脉,而是直接用局部血管的皮肤进行按摩拍打法为时照组,按穿刺病例的先后顺序单号为观察组31例、双号为对照组32例。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Х^2=7.99,P=0.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山莨菪碱注射液作穿刺部位涂擦后,可扩张局部血管,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效果满意,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董仁妹 《吉林医学》2014,(11):2433-2434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局部涂擦对周围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因腹泻导致中度脱水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热敷后按传统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先将1%硝酸甘油涂在穿刺部位,再热敷后,按传统方法进行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充盈所需时间、血管充盈持续时间、血管充盈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硝酸甘油局部涂擦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可以有效扩张周围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50例,其中婴幼儿患者15例;3~4岁儿童25例;病程长,反复静脉穿刺者10例。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的患者,可用1%硝酸甘油涂抹在其手背上,并用毛巾湿热敷3min左右,然后按照常规穿刺术的方法进行皮肤消毒并穿刺;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抹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可按常规穿刺的方法进行皮肤消毒、穿刺;2%山莨菪碱涂抹局部皮肤4次,再进行常规的消毒、穿刺。1%硝酸甘油在3~4岁儿童25例的患者应用情况为:一次成功24例且无过敏反应。阿托品在病程长,反复静脉穿刺患者10例的应用情况为:一次成功7例,未…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缓解穿刺静脉输液疼痛。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按常规方法选择静脉,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湿敷穿刺点3min后,常规消毒皮肤穿刺静脉输液。对照组: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湿敷穿刺点3min后行输液作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比较疼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湿敷穿刺点3min后穿刺静脉行输液缓解疼痛的作用比单纯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安尔碘与杰雪对静脉穿刺皮肤消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尔碘对皮肤的消毒效果。方法将6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用安尔碘消毒静脉穿刺皮肤,对照组30例用杰雪消毒静脉穿刺皮肤,两组分别在消毒前、消毒后及消毒后3小时采样行细菌总数监测。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消毒前采样细菌总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消毒后及消毒后3小时采样细菌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安尔碘消毒静脉穿刺皮肤明显优于杰雪。皮肤消毒时可使用安尔碘以减少静脉穿刺皮肤的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组研究对象共50例,其中婴幼儿患者15例;3~4岁儿童25例;病程长,反复静脉穿刺者10例。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的患者,可用1%硝酸甘油涂抹在其手背上,并用毛巾湿热敷3min左右,然后按照常规穿刺术的方法进行皮肤消毒并穿刺;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抹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可按常规穿刺的方法进行皮肤消毒、穿刺;2%山莨菪碱涂抹局部皮肤4次,再进行常规的消毒、穿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减轻或消除静脉输液穿刺疼痛的方法. 方法 将184例输液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混合酊剂组(观察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每例于输液第1天应用皮肤常规消毒法穿刺,第2天在皮肤常规消毒前用无菌干棉签蘸混合酊剂由内向外呈螺旋式涂擦穿刺处皮肤,直径>5 cm,待干后行皮肤常规消毒,再行穿刺;对照组每例于输液第1天也用皮肤常规消毒法,第2天在皮肤常规消毒前用2%利多卡因涂擦穿刺处皮肤,涂擦方法、面积同混合酊剂组.两组止痛效果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 结果 混合酊剂组止痛效果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混合酊剂用于减轻静脉穿刺止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0.5%碘伏与2%碘酊消毒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的灭菌效果。方法:将100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的皮肤,对照组50例用2%碘酊消毒相同的部位,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局部感染率比较x^2=6.52,P〈0.01。观察组消毒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碘伏是皮肤消毒、创面消毒及预防感染最理想的药液。  相似文献   

9.
黄毓婵  罗文颖  李芳  朱琼芳 《吉林医学》2012,(30):6699-6700
目的:观察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儿童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手术前60 min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患儿准备行静脉穿刺的手背静脉皮肤,对照组按传统的做法消毒后,用22 G静脉留置针穿刺手背静脉。结果:试验组无痛或轻度疼痛的例数占80%;对照组无痛、轻度疼痛的例数占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用于儿童静脉穿刺能明显减轻局部的疼痛,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按压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以减轻局部疼痛和皮肤瘀斑的发生。方法:观察组220例用新方法按压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并与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方法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皮肤瘀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穿刺部位用正确的方法按压能有效地减轻疼痛及皮肤瘀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雪利  张全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133-4134
目的:探讨提高休克患者静脉穿刺效果的方法。方法:将202例各类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107)采用双止血带加低瓶高夹输液法,对照组(n=95)采用常规输液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20%、87.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止血带加低瓶高夹输液法可提高休克患者静脉穿刺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处理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患者(60~90岁)静脉药物外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两组患者输注药物后均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对照组用50%的硫酸镁溶液浸透无菌纱布对外渗处局部皮肤湿敷20~30 min后拆开,2 h后改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涂法。试验组用Na Cl溶液10 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加阿托品注射液5 mg联合浸透无菌纱布对外渗处局部皮肤湿敷20~30 min后拆开,2 h后改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涂法。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处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C l溶液10 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加阿托品注射液5 mg联合局部湿敷在消肿、止痛、减少炎性反应、减轻水肿、疼痛,促进组织修复,有效缓解老年患者静脉炎性反应状在时间上明显优于单纯用50%的硫酸镁溶液浸透无菌纱布局部湿敷护理,且操作简单,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腹泻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把门诊输液室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后,再用盐酸山莨菪碱涂于局部皮肤,然后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后,然后进行静脉穿刺.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盐酸山莨菪碱涂于局部皮肤以提高腹泻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是一种好的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联合半导体激光外照射与单用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外消毒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CVC)局部导管相关感染(CRI)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对70例留置深静脉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联合半导体激光外照射(试验组,n=35)和单用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外消毒(对照组,n=35),两组均按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常规导管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置管部位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硬结、脓液或渗液,导管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有无定植、感染。所测数据值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中有效34例,一般1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中有效30例,一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定植和导管相关感染:试验组2.8%(1/35)分泌物送检样本发现细菌定植,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10/35),试验组的分泌物培养发现2株定植菌,定植率为5.7%,无一例发生局部感染,均无造成导管相关性感染。对照组的分泌物培养中发现15株定植菌,定植率为42.8%,发生局部感染2例,感染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醇洗必泰碘消毒剂联合半导体激光外照射是预防中心静脉相关性局部感染的优良方法,有效降低中心静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输液部位涂擦扶他林软膏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对200例输入刺激性液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 观察组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在穿刺点下2cm处沿着静脉走向10cm范围内涂擦扶他林软膏,每4小时1次直至输液完毕.对照组输液时不作任何干预.观察两组输液部位疼痛的发生及局部红肿情况.结果 2组患者疼痛及局部红肿出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输液部位涂擦扶他林软膏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金黄散局部外敷预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行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PICC的静脉穿刺,两组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置管后12 h给予金黄散局部外敷,将金黄散与醋调成糊状,沿静脉走行均匀的涂于皮肤上,厚度约1 mm,注意避开穿刺部位2 cm,外敷无菌纱布,用保鲜膜覆盖.每天更换黄金散无菌纱布及保鲜膜并对患者局部血管及血管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天对患者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金黄散局部外敷能有效地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肢浅静脉逆行性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间普外科60例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取逆行性静脉穿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向心性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渗出及肿胀例数、液体滴数、活动受限例数。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穿刺方法对同种液体流速无显著影响,试验组局部渗出及肿胀、活动受限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性静脉穿刺可提高四肢浅静脉的利用率,穿刺成功率高,减少患者的疼痛及减轻高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休克状态下快速、简捷的静脉穿刺新方法。方法 614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休克输液辅助装置应用组)和对照组(非装置组),对比分析两组完成操作的比例和时间。结果试验组355例休克患者(院前132例,院内223例),成功完成静脉穿刺350例,成功率98.59%,建立静脉通道总数619个,平均建立单个通道时间67 s;对照组259例(院前117例,院内142例),成功完成静脉穿刺218例,成功率84.17%,建立静脉通道总数348个,平均建立单个通道时间103 s;两组成功完成静脉穿刺率及平均建立单个通道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休克输液辅助装置具有快速、简捷的特点,能在3 min内建立完成休克患者2~3路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外涂治疗烧伤病人静脉穿刺部位疼痛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静脉输液局部疼痛病例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在局部出现疼痛时,采用地塞米松局部外涂,对照组仍按常规调慢滴速加局部热敷,抬高患肢等处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解除局部疼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地塞米松外涂治疗烧伤病人静脉输液穿刺局部疼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黄琳俐 《广西医学》2013,(5):652-653
目的探讨热疗加醋酒液涂擦扩张外周浅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96例60岁以上的老年静脉输液病人,按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观察组穿刺前10~15 min将热水袋置于病人准备行静脉输液的手掌下方,穿刺前局部用醋酒液涂擦穿刺部位后,见血管扩张后再行穿刺,对照组46例穿刺前局部用热水涂擦2 min后再行穿刺,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的血管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充盈度良好为92.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9%及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热疗加醋酒液涂擦穿刺部位扩张浅静脉,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