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集中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送检消毒供应中心氧气湿化瓶30件为实验组,另取科室自行消毒处理氧气湿化瓶30件为对照组.采用目测法、采样检测法进行效果评价,比较2组消毒结果.结果:对照组目测法合格率33.3%,细菌培养合格率43.3%;实验组目测法和细菌培养合格率均为100.0%.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湿化瓶集中清洗消毒效果确切可靠,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减少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探讨湿化瓶集中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方法将100个湿化瓶按消毒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50个,观察组采取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后返回科室的方法,对照组采取科室自行消毒处理后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来对比观察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湿化瓶细菌监测总合格率、第1天及3天的合格率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合格率(44%),第1天合格率为72%,第3天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湿化瓶由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管理的方法,可提高消毒效果,能有效防止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民  仇钰  陈付华  汪文英  付梅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63-1963,1982
目的为探索提高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的清洗消毒质量,通过实验比较两种不同浸泡方法以及终末漂洗选择常水与纯水对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寻求最佳清洗消毒流程。方法采用无菌棉拭子涂擦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第1组实验中实验组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后再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对照组只使用多酶清洗液浸泡。第2组实验中实验组消毒后选择纯水冲洗,对照组选择自来水。对清洗后的每个氧气湿化瓶进行采样,样本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结果经多酶清洗液和84消毒液浸泡后的氧气湿化瓶消毒合格率100%,仅经多酶清洗液浸泡的氧气湿化瓶合格率为92%。消毒后使用纯水冲洗的合格率为100%,使用自来水冲洗的合格率为72%。结论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的氧气湿化瓶,其清洗质量能得到保证;氧气湿化瓶在急救时可不经84消毒液消毒;使用纯水终末漂洗其清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自来水。  相似文献   

4.
夏红 《当代医学》2014,(31):4-5
目的探讨并比较常规浸泡消毒与供应室集中消毒法用于氧气湿化瓶消毒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5月-2010年10月临床科室自行采用常规浸泡消毒氧气湿化瓶70个,设为对照组,以同期临床科室由供应室集中消毒氧气湿化瓶78个,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氧气湿化瓶消毒后即刻、5 d及7 d合格率。结果对照组氧气湿化瓶消毒后即刻、5 d及7 d合格率分别为82.9%,64.3%,51.4%;观察组氧气湿化瓶消毒后即刻、5 d及7 d合格率分别为100.0%,100.0%,97.4%;观察组氧气湿化瓶消毒后即刻、5 d及7 d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538,10.347,14.825;P=0.025,0.012,0.001)。结论相较于常规浸泡消毒,供应室集中消毒法用于氧气湿化瓶消毒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杀灭病原菌,保证仪器使用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彭小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32-2733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处理氧气湿化瓶的优势。方法将临床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的湿化瓶取320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个,对照组采用化学浸泡法,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90%酒精干燥的方法;试验组采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后用干燥箱干燥的方法。将2组处理好的湿化瓶在保存后的1,3,5,7d4个时间段,分别随机各抽取40个进行细菌学监测,然后对2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在1,3d内样本均合格,在5d有6个,7d有8个样本不合格,细菌菌落数培养≥20cfu/cm^2。而试验组样品在1,3,5,7d均为合格,无细菌生长,细菌菌落数培养≤20cfu/cm^2或100cm2内未检出致病性微生物。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湿化瓶采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后用干燥箱干燥的方法。省时、省力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氧气湿化装置是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规范管理,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氧气湿化瓶一般集中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我们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湿化瓶架,改进了氧气湿化装置的清洗、消毒质量,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毛丽莉  梁翠娟  梁亮 《右江医学》2007,35(6):746-747
氧气湿化瓶是临床患者吸氧必不可少的工具,氧气湿化瓶被污染最严重的可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因此引发院内感染问题已逐渐引起广大医护人员重视,做好湿化瓶消毒和保存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1]。我院自对消毒供应中心实行集中管理模式以来,已逐步实现清洗消毒的中心化处理,医院内部无菌物品实行中心供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消毒灭菌物品和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2007年3月开始对全院所有需要浸泡消毒的非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统一回收集中消毒处理,在清洗消毒技术上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分组对照观察,现将集中清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保证吸氧湿化瓶的消毒质量,降低由氧气湿化瓶导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将科室吸氧用的湿化瓶统一由供应室回收、消毒、清洗、包装、贮存、下送.结果 通过对湿化瓶的统一管理为临床节省了时间,对统一消毒后的湿化瓶进行了150次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集中统一管理确保了氧气湿化瓶的消毒质量,为临床科室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处置管理模式,为临床使用方便与安全提供保障,减少因其保存不合理造成的医院污染及对患者的感染。方法:在医院临床科室中选取68个氧气湿化瓶和68根呼吸机螺纹管,并随机均等分为A组和B组。A组湿化瓶与螺纹管在病区含氯消毒机浸泡消毒后自然晾干备用,B组统一收回供应室,清洗消毒后,氧气吹干,并用清洁透明塑料袋包装。观察并对比两组消毒效果、细菌种类及其存活情况。结果:B组消毒效果显著,细菌种类和细菌存活总数均低于A组,比A组消毒湿化瓶多保存1d,方便临床使用与质量控制保障。结论: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处置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因保存时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该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医用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有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仲珍  王占科  郭伟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6):1513-1514
目的调查医院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制订预防医院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措施,减少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方法抽查我院11个病区患者使用后氧气湿化瓶120只(患者使用后组),消毒后已安装但患者未使用的氧气湿化瓶100只(患者使用前组)以及消毒后未安装氧气湿化瓶80只(消毒未安装组),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患者使用后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率为82.5%,患者使用前组细菌污染率为18.0%。消毒未安装组氧气湿化瓶未培养出细菌。3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3,P<0.01);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05)。结论患者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严重;消毒后已经安装的氧气湿化瓶,尽管没有患者使用,也可能存在细菌污染情况。加强氧气湿化瓶消毒后无菌保管以及安装过程无菌操作和每次使用后更换无菌水,是降低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医院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减少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抽查我院各病区患者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患者使用后组)180只,消毒后已安装但患者未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消毒已安装组)150只,消毒后未安装氧气湿化瓶(消毒未安装组)100只,进行细菌培养和监测。结果患者使用后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率为76.6%,消毒已安装组细菌污染率为14.0%,消毒未安装组氧气湿化瓶未培养出细菌,三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P〉0.05)。结论加强氧气湿化瓶消毒后无菌保存,安装过程无菌操作,每次使用后更换湿化液,是降低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的有效措施,预防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的使用效果是否优于传统的氧气湿化方法。方法将200例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对照组应用传统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湿化法,对正在使用的两种湿化液样本,分别在使用24h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并观察两组病人给氧1小时后的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使用24h合格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病人在吸氧1小时后指脉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和传统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可起到同样的供氧效果,而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比传统的湿化法更实用、更快捷,实现了无菌化安全吸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次性氧气湿化瓶与传统氧气湿化瓶在临床应用后的效果比较。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吸氧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氧气湿化瓶。结果:两种氧气湿化瓶应用后效果比较有差异。结论: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应用期间无细菌生长,同时操作流程简化、使用方便,提高了湿化效率,噪音降低,多功能一体,保证了吸氧湿化瓶的安全无菌,适宜医疗机构和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效果。方法:2016年1月1日我院开始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将2015年7月-12月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2016年1月-6月作为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统计分析两组质量管理效果及临床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及包装合格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满意度调查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采用细节管理,可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及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及包装质量,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潜在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秦元莉 《甘肃医药》2010,29(4):468-469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集中回收清洗消毒和保存,杜绝由此引起的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将回收的湿化瓶集中用1∶200多酶洗液浸泡10~30min后,清水冲洗干净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30min后捞出、自然晾干;用一次性无纺布袋干燥保存,每月随机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湿化瓶在消毒后30min、保存7d之内,均未检出致病菌,细菌总数均〈10cfu/份。结论:湿化瓶由供应室集中回收清洗、消毒后,有效地保证了湿化瓶的消毒效果,有利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尹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46-1346
氧气吸入法是常用的抢救措施之一,氧气湿化瓶是吸气过程中湿化氧气必不可少的装置,通常湿化瓶内盛1/2~1/3清水。虽然湿化瓶内的水每天更换,湿化瓶也是定期清洗消毒,但时间长了,瓶壁上还是难免出现很多水垢,既不美观,又易使细菌滋生。鉴于此,我科在2012年6月-2013年2月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清洗及晾干过程进行改革,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对照组,实施活动后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器械质量、圈员能力以及医护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服务意识、和谐度和医生、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工作人员能力和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炎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345-2346
目的: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方法:2010年7~12月对送达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两组进行清洗处理。回收器械先用1:200多酶清洗剂浸泡5min,对照组按常规手工清洗;观察组手工对器械关节与齿槽等难清洗部分初洗,再用全自动清洗机按标准流程清洗。结果:经过专业人员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对照组合格率为93.8%,观察组合格率为96.0%(P<0.01)。结论:对器械关节与齿槽等难清洗部分手工初洗,再用全自动清洗机按标准流程清洗合格率高,规范器械清洗方法是保证器械清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门诊口腔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方法将口腔所有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集中管理,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2013年,由口腔科护士自行处理的口腔器械中,抽取2500件设为对照组;2014年,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器械中,抽取2500件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及口腔医生、椅旁护士的满意度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口腔器械的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6.5%,较对照组提高了30.7%;观察组口腔器械的灭菌质量合格率为98.8%,较对照组提高36.6%;观察组口腔科医生和椅旁护士满意度为99.0%,较对照组提高19%。结论口腔器械经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能有效提高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延长器械使用寿命,预防医院感染,提高了口腔护理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使用的500台腔镜器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腔镜器械采用手术室传统方法进行管理;研究组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比较分析两组腔镜器械的清洁质量。结果对照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无菌质量合格率依次是80.00%、76.00%、84.00%,研究组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无菌质量合格率依次是96.00%、92.00%、99.60%,研究组清洁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可以提高清洁质量,有效降低患者交叉感染几率,使用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