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伏马菌素B1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的2B类致癌物。伏马菌素B1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是一种真菌毒素,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玉米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文章综述了伏马菌素B1引起实验动物的各类毒性,包括肝毒性、肾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和致癌性,并对伏马菌素B1的代谢进行了概述,对其毒性机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伏马菌素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一组真菌毒素。伏马菌素 B1 和 B2 与人类食管癌和某些动物疾病有关。本文用 SAX+ C1 8柱和免疫亲合柱两种不同的净化方法测定了瑞典市场上 42份不同玉米制品中的伏马菌素 B1 和B2 。回收率、重现性以及调查结果显示两方法有较好的可比性 ,均可用于玉米制品的测定。伏马菌素 B1 的检测限为 5 μg/kg,伏马菌素B2 为 1 0μg/kg,测定的全部 7份玉米片以及8份爆玉米花中的 6份样品含伏马菌素 ( B1+ B2 )平均分别为 1 80 μg/kg和 1 1 5 μg/kg。除1份玉米粉样品外 ,所有其它样品的伏马菌素含量很少或没有。样…  相似文献   

3.
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产毒基因及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我国串珠镰刀菌分离株伏马菌素产毒性与其生物合成酶基因fum5的关系。方法对不同省区、不同粮食样品中分离的29株串珠镰刀菌进行了产毒基因的测定,对其中18株产毒基因阳性株进行了伏马菌素生物合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毒素测定。结果26株为fum5基因阳性。除1株仅产生低水平的伏马菌素FB1外,其他菌株都产生不同水平的伏马菌素FB1、FB2和FB3,产毒量范围分别为0.41~140.20mg/kg、0.06~14.30mg/kg和0.30~58.00mg/kg。从芝麻中分离并鉴定了1株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强产毒株,分别产生高水平的伏马菌素FB1、FB2和FB3,产毒量分别达到128.84、11.80和14.88mg/kg。结论我国串珠镰刀菌分离株产生伏马菌素的能力与其生物合成酶基因rum5有密切关系。串珠镰刀菌可以污染芝麻并产生高水平的伏马菌素。  相似文献   

4.
伏马菌素(Fumonisins)主要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一组真菌毒素。由植物病原体链格孢霉(Al-ternariaalternariaf.sp.lycopersici)产生的植物毒素——链格孢霉毒素(TA)与伏马菌素B(FB)的结构和毒性都相似。样品处理和色谱条件 取10g磨碎的玉米(60~80目)用100ml乙腈/水(1/1)震荡提取3h,悬浮液静止后,取1ml样品提取液在10000g离心10min。上清液用适量含0.15mol/LNaCl的0.01mol/L磷酸缓冲液(PBS,pH7.5)稀释,过0.45μm的滤膜后待测。取3.5g真空冷冻干燥的链格孢霉培养物,用7ml乙腈/水(1/1)震荡提取2h,悬浮液静止后,取1ml样品提取液,处理同…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高发区伏马菌素含量的检测章红(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94)伏马菌素(Fumonisins)是一类主要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产生的真菌毒素,其中Fu-monisinB1(FB1)是天然污染玉米样品及真菌...  相似文献   

6.
伏马菌素B1检测的免疫芯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用于伏马毒素B1检测的免疫芯片技术方法。方法:伏马菌素B1(FB1)是一种小分子半抗原,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原载体蛋白偶联为FB1-BSA,成为抗原。在醛基化玻璃片表面固定抗FB1抗体,将待测物FB1与一定量的CY3标记的FB1-BSA同时加到芯片上,采用竞争法实验原理进行免疫芯片的技术研究。结果:伏马毒素B1的最低检测限为1μg/ml。结论:对伏马毒素B1进行了免疫芯片的制作,可以实现待测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世亚  邱景富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897-5900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污染食品和农作物,进而危害人和动物的安全。本文综述了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酶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等)的污染现状与国内外对不同真菌毒素的限值标准以及检测真菌毒素的常用方法,为进一步加强真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产毒株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英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5,34(2):248-251
伏马菌素是一组主要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伏马菌素B1对某些牲畜有急性毒性及潜在的致癌性 ,如引起马脑白质软化症、猪肺水肿或大鼠肝癌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其与人类食管癌的高发有关。目前国际上对伏马菌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通过对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产毒株的遗传学研究 ,鉴定了 4个与伏马菌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fum1、fum2、fum3和fum4及由 4个基因fum6、fum7、fum8和fum9所组成的伏马菌素生物合成协同调节基因蔟。应用简并PKS引物 ,进行PCR扩增 ,证明fum5为伏马菌素生物合成所必需的多酮肽合成酶基因。并对串珠镰刀菌伏马菌素产毒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研究。还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控制串珠镰刀菌感染及伏马菌素生成 ,以减少对人、动物健康及食品安全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玉米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方法 2016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采集120份玉米及其制品,共检测15种真菌毒素,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伏马菌毒素(fumonisins,FB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衍生物(deosynivalenol,DON,3-A-DON,15-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T2、HT2毒素、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结果玉米及玉米制品中各种真菌毒素均有检出,样品总体检出率为98.3%。玉米及其制品中ZEN检出率为49.2%,4.2%的样品超过国家规定60μg/kg的限量值。DON、AFB1和OTA的检出率分别为74.2%、5%和1.7%,均没有超标样品检出,其余11种毒素并未规定限值。检测的所有真菌毒素中,检出率最高的毒素为FBs(FB1、FB2和FB3)、DON及其衍生物(DON、3-A-DON和15-A-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其中FBs的检出率最高,3种伏马菌毒素的检出率均在70%以上,FB1的检出平均值为106μg/kg。DON及两种衍生物检出率仅次于FBs。AFT、T2、HT2检出水平相对较低。OTA是检出率最低的真菌毒素。93%的玉米样品受到两种以上真菌毒素的联合污染。结论陕西省玉米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以FB、DON及其衍生物和ZEN为主,且单一样品受到多种真菌毒素的联合污染。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毒真菌在谷物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当人、畜食入被真菌污染的食物或饲料以后,真菌毒素同时进入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某些真菌毒素因少量、持续地食入而引起癌症.在我国,除黄曲霉毒素外,对其他真菌毒素的研究还很少.为制定杂色曲霉素(ST)、伏马菌素(FB1)和烟曲霉震颤素(FT)在食品中的最高允许含量的国家标准,为了解我省产主粮中真菌及其有毒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伏马菌素与人类食管癌发生的关系 ,对食管癌高发区鹤壁市郊部分居民的伏马菌素摄入水平及尿二氢神经鞘氨醇 神经鞘氨醇 (Sa So)比值进行了调查。该地居民长期食用玉米 ,95 %的玉米样品检出了伏马菌素 ,其总伏马菌素含量 (伏马菌素B1、B2、B3之和 )为 7 2~ 72 6 8μg kg。估算受检者的伏马菌素摄入量为男性 0~ 4 84μg (kg·d) ,女性 0~ 4 0 4μg (kg·d)。检测他们的尿Sa So比值并与食管癌低发区睢县人群 (未接触伏马菌素 )比较 ,虽然两地女性尿Sa So比值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男性尿Sa So比值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食管癌高发区高于低发区。结果提示伏马菌素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陕西省谷物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陕西省10个地级市采集玉米及其制品、小麦及其制品、大米和玉米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其中的伏马菌毒素(fumonisins,FB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及其衍生物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结果陕西省各种谷物中均检出真菌毒素,DON在小麦和玉米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6.9%和74.2%,小麦及其制品中DON的超标率为6.7%,玉米没有超标样品检出。ZEN在玉米油和玉米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9.4%和49.2%,玉米及其制品中ZEN超标率为6.3%。FB1在玉米中的检出率为72.5%。谷物制品中AFT检出率较低,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制品,检出率为5.0%。大米受真菌毒素污染较轻。结论 2013—2016年陕西省谷物制品普遍受真菌毒素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衍生物是检出率最高的一类真菌毒素,玉米是最容易受真菌毒素污染的谷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和遂宁市3地区谷物及制品中的真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 2022年在南充市、遂宁市和广安市3地采集本地种植玉米粉/糁、薏米和大米样本,使用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2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衍生物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伏马毒素B1(FB1)、伏马毒素B2(FB2)、伏马毒素B3(FB3),玉米赤霉烯酮(ZEN)以及赭曲霉毒素A(OTA),使用食品中交链孢霉毒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4种交链孢霉毒: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菌酮酸(TeA)、腾毒素(TEN),检测真菌污染状况,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2年在南充市、遂宁市和广安市采集本地种植玉米粉/糁、薏米、大米样本中,真菌毒素种类主...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中真菌毒素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真菌毒素进行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真菌毒素(mycotoxins)是某些真菌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在目前发现的300多种真菌毒素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展青霉素(patuli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伏马菌素(fumonisin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T -2毒素(T-2 toxin)、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环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麦角胺(ergotamine)、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等[1],这些真菌毒素不仅可以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而且有些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京市市售花生、玉米及其制品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和伏马菌素B(FumonisinB,FB)的污染水平,就两者的联合污染水平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南京市超市和农贸市场的部分花生、玉米及其制品,采用ELISA法测定FB与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结果]超市所采集的19份样品AFB1的检出率为68%,平均含量为0.53μg/kg,FB的检出率为21%,平均含量为0.56mg/kg。农贸市场所采集的49份样品AFB1的检出率为59%,平均含量为6.98μg/kg,FB的检出率为76%,平均含量为9.89mg/kg。所有玉米及其制品样品AFB1和FB的联合污染率为33%,其中超市样品的联合污染率为21%,农贸市场样品的联合污染率为38%。[结论]南京市市售花生、玉米及其制品中存在AFB1和FB的污染,且玉米及其制品存在联合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伏马菌素污染情况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伏马菌素是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一类霉菌毒素,它可以污染玉米及其制品,也可以污染其他粮食及其制品,与黄曲霉毒素的共同污染状况也很严重。伏马菌素可以引起动物的急、慢性毒性,因动物的种类不同而作用的靶器官也不相同。不同的伏马菌素间毒性存在差异,伏马菌素与其他霉菌毒素也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成都市售常见香辛料中霉菌及重要真菌毒素污染状况,为控制该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3—9月以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120份成都市农贸市场零售香辛料,按照GB 4789.1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霉菌计数,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检测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总量、赭曲霉毒素A及伏马菌素B_1含量。结果 120份香辛料的霉菌计数平均值为(8.4±1.5)×10~3CFU/g,仅3个样品霉菌总数<100 CFU/g。真菌毒素的检出范围分别是黄曲霉毒素B_1(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快速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真菌毒索(Mycotoxin)也称霉菌毒素,是某些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或二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有350多种不同的真菌毒素。但常见的真菌毒素只有10多种,如黄曲霉毒B1(aflatoxins B1,AFB1);赭曲霉毒索A(ochratoxin A,OTA);T-2毒素(T-2 toxi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二乙酸蔗草镰刀菌烯醇(diacetoxyscirpenol,DA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F-2);伏马菌素(fumonisin,FM);展青霉素(patulin,PTL);杂色曲霉毒素(terigmatocystin,TS)等。在农、畜、水产品中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19.
伏马菌素B1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建立应用单克隆抗体的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FB1单克隆抗体,建立FB1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结果建立稳定分泌抗FB1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为IgG1亚类,分子量150KD,腹水稀释度为12.0×108,亲和常数为6.72×109L/mol.FB1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5μg/L,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50~500μg/L,线性方程Y=-0.582X+1.793(r=0.99,P<0.05);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均无交叉反应.回收率71.89%~112.95%,平均回收率100.23%.结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的特点,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20.
谷物中伏马毒素B_1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马毒素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现的一类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 Sheldon)产生的真菌毒素,主要存在于谷物中,以玉米居多。伏马毒素与马脑白质软化症、猪肺水肿症侯群以及人类食道癌等人畜疾病有关。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say,CLEIA)属于酶免疫测定,通过加入增强剂以增强发光和延长发光时间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