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MEP)和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COX-2组),每组12只.改良Allen方法致T11段脊髓不完全损伤,两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哌瑞昔布10 mg/kg, 分别于伤后即刻、30 min、1 h、4 h、8 h、1 d、3 d、5 d进行MEP测定, 伤后2周进行行为学检查(斜板实验+Gale评分).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COX-2组MEP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的变化小于对照组(t=2.947~5.627,P<0.05); COX-2组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优于对照组(t=2.538、2.863,P<0.05).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有效地阻止潜伏期的延长,明显抑制波幅的降低,并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MEP恢复早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Hou Y  Nie L  Liu LH  Shao J  Yuan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1):773-777
目的 观察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过程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为轻、中、重度脊髓损伤组(脊髓压迫时间分别为5、15、30 min).于麻醉后,暴露脊髓后,伤后5、30 min、1、6、24 h和3、7 d分别检测各组动物SEP、MEP,对所得波形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于伤后1、3、7 d采用后肢的Tarlov分级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刺激强度是影响TMS-MEP稳定性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100%刺激强度可获得稳定的波形.随着脊髓压迫时间的延长,SEP、M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波幅变化比潜伏期变化更加灵敏.在脊髓恢复过程中,潜伏期恢复早于波幅,SEP恢复早于MEP.结论 SEP与TMS-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二者结合能客观地反映脊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程度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对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探讨MEP在SCIRI后肢运动功能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模型,分别阻断兔腹主动脉15 min、30 min、45min和60 min后再灌注,建立不同程度SCIRI,于缺血前、缺血期间、再灌注期间监测MEP,术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NFS)后肢运动功能,再灌注48 h进行脊髓病理学观察。结果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0 min、45 min、60 min后开放表现出轻、中、重不同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病理学特点。不同程度SCIRI可造成MEP明显变化,MEP波幅较潜伏期恢复迅速,损伤越重,电位越低。脊髓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时,M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明显延长及减小,NFS、MEP波幅和潜伏期恢复迅速;脊髓中度缺血再灌注损伤时,MEP波幅和潜伏期下降更加显著,NFS和MEP不能完全恢复且恢复缓慢;脊髓重度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S、MEP波幅和潜伏期均不能够恢复至术前水平。再灌注2 h MEP波幅变化分别与再灌注2 d后的Jacobs评分(r=-0.838)和斜板试验(r=-0.901)显著相关。结论MEP能敏感而准确地反映SCIRI后运动功能的损伤程度,术中MEP监测可作为判断运动功能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实验性家兔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肢体肌力和肌肉运动诱发电位(MEP)之间的关系.方法 45只家兔随机分为打击组和对照组共9组,打击能量分别为0、50、75、100、125、150、175、200、250 gcf.打击后和第4周末记录实验兔双后肢肌力、MEP的潜伏期和波幅,并在第4周末取家兔脊髓固定,脊髓神经中丝(NF)免疫组化及病理形态观察,测量NF光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脊髓受到外伤打击后,术中MEP的表现是出现或消失,即"有或无",并与伤后实验兔后肢运动功能状态、术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微丝NF光密度相关.伤后4周实验兔的后肢MEP潜伏期延长程度与肌力下降呈线性相关,但其波幅与伤后肌力变化无相关.结论 在脊髓损伤中可以通过肌肉MEP的"有或无"作为判断脊髓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5min、30min、45min、60min组,每组8只。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各组在缺血前、缺血期间、再灌注期间MEP变化进行监测。术后采用Reuters法对后肢感觉和运动反射功能评分,再灌注48h Jacobs法对后肢运动功能分级。结果缺血后MEP潜伏期和波幅分别逐渐延长及减少,缺血15min时MEP波形消失。再灌注15min时MEP波形恢复,但潜伏期大于缺血前。波幅小于缺血前。开放腹主动脉后,各组MEP潜伏期和Reuter评分值总体变化趋势为缺血60min组〉缺血45min组〉缺血30min组〉缺血15min组〉假手术组。MEP波幅总体变化趋势为假手术组〉缺血15min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in组〉缺血60min组。再灌注48h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值总体变化趋势为假手术组〉缺血15min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ln组〉缺血60m/n组。结论 脊髓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注后MEP恢复越慢,后肢运动障碍越明显。监测MEP能够准确地反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无和程度的轻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活化巨噬细胞移植的时机和脊髓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2只脊髓左侧半切的BALB C小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B组小鼠各21只,分别在脊髓半切后1h和8h移植活化的巨噬细胞。C组20只小鼠,为对照组。随机各取8只小鼠,在脊髓半切后的每周观察其左后肢运动功能并评分(BBB)、右后肢感觉诱发电位(SEP)的潜伏期和波幅数值的变化情况。此外,随机从每组抽取8只小鼠,分别在第1天、第4天、第7天、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处死后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轴突数量的变化。结果:A组小鼠和B、C组小鼠运动功能评分以及SEP潜伏期和波幅数值经单因素的方差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O.05)。A组小鼠神经元细胞染色阳性级别明显增高(P〈0.05)。结论:采用一定浓度的巨噬细胞移植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需要合适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脊髓损伤修复研究建立理想、稳定的动物模型 ,并选择客观敏感的检测手段对其功能进行观测评定。方法 :将 2 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脊髓损伤组 (A组 ,9只 ) ,行T12椎板切除术 +脊髓左半侧切除 ;假手术组 (B组 ,8只 ) ,行T12椎板切除术不切脊髓 ;正常组 (C组 ,8只 ) ,与其他两组同期饲养检测指标。术后 1、2、3、4周进行改良联合行为评分 ,术后 2 4h及 4周进行双后肢体感诱发电位等检测 ,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一致性。结果 :术后 4周A组动物 9只 (因A组死亡一只 ,为保持最终动物数一致 ,另加了 1只 ) ,存活 8只 ,存活率 88.89% ,B、C组 8只存活率均为 10 0 %。各周CBSA组右后肢明显低于左侧 (P <0 .0 1) ,与B、C组有显著差异 ,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组术后 2 4h左后肢SEP消失 ,右后肢SEP较B、C组起始潜伏期 (PL)延长 ,峰峰值波幅降低。术后 4周左侧SEP随CBS恢复而出现 ,但PL较B、C组明显延长 (P <0 .0 1) ,波幅也明显降低 (P <0 .0 5 )。而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动物模型操作简单 ,动物存活率高且稳定 ,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研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尼莫地平(ND)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72只大鼠半切洞脊髓损伤后,随机分为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移植+NGF组,移植+NGF+ND组,并观察了脊髓血流量(SCBF),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行为学变化.结果:NGF与ND可明显增加损伤移植部位的血流量,缩短MEP潜伏期,且显著提高后肢运动功能的Tarlov评分.结论:胚胎脊髓移植与NGF、ND联用,可促进大鼠损损伤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兔急性脊髓损伤后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ntentials,TMS-MEP)的变化规律,并与脊髓病理变化相比较,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将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脊髓损伤组)。然后对每组动物分别于麻醉后、暴露脊髓后、伤后5min、30min、1h、6h、1d、3d、7d检测TMS-MEP,对所得波形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于伤后1d、3d、7d采用后肢的Tarlov分级行运动功能评分。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切取脊髓标本,行HE染色光镜、电镜观察。结果随着脊髓损伤的加重,M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在逐渐减小,病理显示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神经细胞损伤数目越多,MEP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越明显。结论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与脊髓病理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TMS-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能客观地检测脊髓运动功能,反映脊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锂盐对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比较不同浓度的氯化锂的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NYC方法创建脊髓损伤大鼠的动物模型.50只大鼠后路手术创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术后所有大鼠随机分成5组脊髓损伤无治疗组(NO,n=10),脊髓损伤氯化钠治疗组(NA,n=10),2 mEq/kg氯化锂治疗组(LI2,n=10),4 mEq/kg氯化锂(LI4,n=10),6 mEq/kg氯化锂治疗组(LI6,n=10).所有氯化锂给药均通过腹腔注射完成,术后即刻开始,每日1次,连续28 d.损伤大鼠辅助排尿2~3次/d,术中及术后1周内死亡大鼠即刻补上.采用BBB(Basso DM, Beattie MS, Bresnahan JC.)评分评价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使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价损伤脊髓的电生理功能;灌注固定,损伤脊髓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神经.结果 (1)MEP显示氯化钠治疗组与不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氯化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2)脊髓损伤后4周脊髓损伤组灰质液化、坏死、空洞形成,仅仅残留周边部分白质,空腔周边有血管成分、神经胶质、巨噬细胞形成的界面.治疗组脊髓灰、白质结构有所保留,神经细胞数量减少.(3)BBB评分提示4 mEq/kg 氯化锂治疗组评分高于其他治疗组,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4)各组大鼠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氯化锂可以减轻大鼠脊髓损伤程度,提高后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5.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国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数据库2006-2016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应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际ITP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及主题分布情况,重点对目前ITP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期刊论文936篇,2006-2015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量呈稳固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东亚、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文献发文排名靠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论文产出最多的机构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模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幽门螺杆菌根除、系统评价、T淋巴细胞增殖为研究热点;大剂量地塞米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反应等高频关鍵词为最新研究方向.结论;本文明确了ITP主题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地域分布,以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可以为我国ITP科研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20.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