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苇管灸配合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更好地继承和发挥传统针灸疗法.方法将6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采用苇管灸配合针刺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总分及各项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评分、THI总分及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苇管灸配合针刺对神经性耳鸣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能减轻耳鸣严重程度,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30例,分别采用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普通针刺、口服中药进行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耳鸣频率、耳鸣响度匹配、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的变化,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耳鸣匹配响度较治疗前减小(P0.05),3组THI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3组间耳鸣频率、耳鸣响度匹配、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耳鸣频率低于治疗前(P0.01);3组耳鸣响度匹配和TH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耳鸣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1);治疗组耳鸣响度匹配小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1);治疗组THI评分低于对照组B(P0.05),治疗组THI评分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A为70.0%,对照组B为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P0.01)。结论发蒙法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平均疗程较普通针刺、口服中药更短,且能够更大程度减轻耳鸣响度、降低耳鸣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特发性耳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耳鸣程度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2组THI、耳鸣程度、SD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声信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及分级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HI评分和耳鸣严重程度级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HI评分和耳鸣严重程度级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痰瘀阻络型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管灸干预措施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症状改善、总体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运用简单随机化、单盲的研究方法将61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分为耳管灸组和针刺组,其中耳管灸组31例,针刺组30例。以耳鸣残疾量表(THI)评分,耳鸣响度匹配,烦躁评估等级等为观察指标,评估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耳管灸组总有效率为74.2%,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耳管灸组和针刺组对THI评分、耳鸣响度匹配和烦躁评估等级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耳管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THI量表评分、耳鸣响度及烦躁等级,与针刺疗法相比,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56-1058
目的:探讨瘈脉颅息透刺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特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耳鸣咨询及行为认知治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瘈脉颅息透刺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应用耳鸣残疾量表(THI)评价,并根据耳鸣的响度分级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THI总分、情绪性评分、功能性评分及灾难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瘈脉颅息透刺穴位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特发性耳鸣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耳鸣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剑 《新中医》2020,52(1):136-138
目的:观察天麻素、利多卡因耳后注射联合阈值声音调节(TSC)疗法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特发性耳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TSC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天麻素、利多卡因耳后注射。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耳鸣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75%,对照组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耳鸣响度评分及心理适应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耳鸣响度评分及心理适应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耳鸣残疾量化表(THI)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HI评分、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利多卡因耳后注射联合TSC疗法治疗特发性耳鸣可以有效缓解耳鸣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采用TSC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志刚 《光明中医》2016,(4):550-551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为主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分别采用针刺夹脊穴为主配合中药治疗、针刺治疗和西药治疗,观察THI评分,统计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三组THI评分都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T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0.0%和53.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对神经性耳鸣均有治疗作用,但联合组疗效最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辨证配穴针刺治疗老年感音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老年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予辨证配穴针刺。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耳鸣程度评分、听阈及耳鸣响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8.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耳鸣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耳鸣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2 KHz、4 KHz频率下时,两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听力缺损,听阈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听阈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听力缺损少于对照组。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耳鸣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耳鸣响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辨证配穴针刺治疗老年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满意,可显著减轻耳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电针配合风市穴穴位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8.6%,优于对照组(25.7%,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6%,优于对照组(68.6%,P0.05)。结论电针配合风市穴穴位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神经性耳鸣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联合穴位注射对抑制跟痛症急性期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 痛症急性期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刀松解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症状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配合心理干预与常规药物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该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6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L-90各项症状评分及THI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L-90各项症状评分TH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配合心理干预是一种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合腰大肌间沟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调至中频电治疗;观察组予腰大肌间沟阻滞,合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两组均有增加,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对照组总有效率80.48%(33/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合腰大肌间沟阻滞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提高JOA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两组常用选穴处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选穴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应用Spiegel睡眠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针刺1组总有效率为89.3%,针刺2组总有效率为93.1%,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针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2组治疗后疗效最好。结论针刺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疗效,与西药对照组疗效相当,甚至优于西药对照组,而且针刺2组疗效优于针刺1组,其处方可作为针刺治疗失眠的基础选穴处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比灵龟八法针刺与普通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将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针刺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西药常规治疗,药物组采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结果3组治疗第8天、第15天电测听平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8天时电测听恢复值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5天时电测听恢复值与药物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5天时电测听恢复值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第8天、第15天耳鸣分级与同组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5天耳鸣分级与对照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药物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短期内能提高突发性耳聋听力治疗效果,在提高耳鸣治疗效果上不明显。而灵龟八法针刺无论在提高患者听力、改善耳鸣疗效上,还是在治疗耳聋的起效时间上,均比常规针刺优势,能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勇  刘颖 《上海针灸杂志》2020,39(2):127-130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POP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髋部和第2~4腰椎(L2-L4)骨密度(BMD)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水平差异,观察主要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髋部和L2-L4腰椎BMD及血清BGP、TPⅠ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β-CTX水平及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POP有助于提升患者BMD,改善骨代谢,减轻中医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吕氏对穴法选穴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有效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尿酸含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3组均采用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A组予红花注射液,B组予甲钴胺注射液,C组予氯化钠注射液。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的变化,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2.9%,高于B组的65.7%及C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MSQ量表中功能受限、功能障碍及情感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A组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风池穴注射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优于甲钴胺注射液及氯化钠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