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治疗脱发40例及发中微量元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十几年来,用针刺方法治疗200余脱发患者,其中40例在治疗前后做了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针刺治疗脱发,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断,脱发的病因,可能与微量元素锌、铜、锰的含量有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针刺在临床中治疗该类疾病获得较好疗效,且目前已开展一系列的作用机制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检索近10年针刺对膀胱功能生理和病理调控的机制研究,分析总结针刺在神经递质表达与释放、逼尿肌自发收缩活性、传入神经兴奋性、细胞凋亡以及脑内神经元活性等方向的作用特点,发现针刺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效应机制对膀胱功能起到良好调节作用; 但亦发现近年相关研究更侧重于对逼尿肌自发性收缩的调控,涉及高位中枢影响的研究较为空缺,而膀胱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因此建立多学科、多维度交叉的研究模式,将更有助于探索针刺的起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脱发40例及发中微量元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十几年来,用针刺方法治疗200余脱发患者,其中40例在治疗前后做了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针刺治疗脱发,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断,脱发的病因,可能与微量元素锌、铜、锰的含量有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难治病之一,针刺治疗该病疗效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等特点。总结近20年来针刺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分别从针法、叩刺法、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虽然诸多文献提示结合针刺治疗本病疗效不俗,但不少研究存在辨证欠清、设计不严谨、评价过于主观等不足。此外,机制研究方面展开甚少,需在今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临证治疗经验精华(十七)脱发的针刺治疗和机理探讨:脱发症比较常见。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症越来越成为临床极需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自92年以来试用祖国医学的传统针刺疗法,先后治疗脱发11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1...  相似文献   

6.
针药并用治疗脂溢性脱发1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爱琴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54-1155
<正>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脱发疾病之一, 又名雄激素源性秃发、男性型秃发,好发于男性青壮 年,亦称早秃。脂溢性脱发的治疗较为困难,至今尚无 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药内服配 合局部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阙隔姜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脾肾阳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神阙隔姜灸法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25/32),高于对照组的56.67%(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隔姜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能明显改善脱发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三重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66例雄激素性脱发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针刺组,每组各33例。试验组采取针刺、梅花针联合实按灸疗法,针刺组采取针刺疗法。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伴随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1. 82%,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57. 58%。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的伴随症状评分均低于针刺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梅花针联合实按灸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疗效显著,临床上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不同方法,为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思路。方法通过阅读近10年的相关文献,现将针刺足内翻的相关方法从针刺取穴、单纯针刺疗法、电针疗法、针刺配合推拿、针刺配合康复、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根据足内翻发生的不同机制采取不同针刺疗法,能使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找出治疗此病的热敏点。方法:将60例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在局部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新发生长情况方面,两组间新发生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均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30例治疗组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热敏穴探寻中,其最高发部位为中脘穴,其次为关元穴、肾俞穴、肝俞穴、生发穴、带脉穴及足三里穴。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以及温和灸结合针刺对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热敏灸治疗的疗效优于温针灸治疗。中脘穴为最明显存在的一个热敏点。  相似文献   

11.
针刺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已有数千年历史,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然而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了。文章从针刺、穴位、经络与迷走神经的关系,针刺对迷走神经的功能调节及其临床应用,针刺对迷走神经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针刺对迷走神经功能影响的最新进展,试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针刺与迷走神经功能调节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有利于揭示针刺作用潜在机制,更好服务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摘要:皮部浅刺针法是基于传统医学皮部理论以及现代医学解剖、功能学说及肠-脑-皮轴学说所发展的新型针刺治疗手段,本法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付于主任提出,通过针刺量化处理及二十余年临床治疗经验总结而成,临床收效良好,且能显著提高临床患者对于针刺治疗的依从性。文章从理论基础、操作手法、取效机制及现代医学机制四方面阐述皮部浅刺针法在传统医学针刺治疗手段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治疗优势,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毫针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斑秃患者采用毫针针刺"头项十针"为主的腧穴结合梅花针叩刺脱发区域和生姜涂擦脱发区域治疗,针刺每天1次,梅花针叩刺、生姜涂擦2d1次,10d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60例患者经15~45d治疗,痊愈43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其中愈显率为88.3%,痊愈率为71.7%。结论:毫针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李甜  孙璐  黄奏琴 《江苏中医药》2021,53(12):78-82
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是一种以慢性会阴骨盆区疼痛症状及下尿路症状为主,发病机制未明,缺乏特效性治疗方法的心身共患疾病.针刺治疗凭借其显著且稳定的疗效成为了CP/CPPS重要的补充与辅助治疗手段.通过检索整理近20年针刺治疗CP/CPP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归纳分析针刺治疗CP/CPPS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刺可能从抑制疼痛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相关脑区功能活动、调节免疫应答及抗氧化应激等不同层面对CP/CPPS的转归产生影响,并为优化临床CP/CPPS的针刺治疗方案提供了证据.建议今后的研究可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机制相结合,将心理与生理治疗相结合,以期为CP/CPPS治疗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针刺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治疗、康复以及镇痛疗效的影响。探讨了针刺在K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防范更严重风险,改善KOA患者的功能结局,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系统检索已发表的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KOA的针刺机制、针刺方法、最新针刺技术和应用前景。通过多因素多角度分析发现,在充分认识到KOA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不同针刺方法治疗KOA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有效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损伤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疾病疗效显著。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及功能恢复成为研究热点。探讨针刺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以及针刺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环节中神经元、轴突再生、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上述影响可能与针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机制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一种以搏动性头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但起效机制仍然不明确。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有助于推广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适用。过去几年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同时,越来越多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机制研究促进了对针刺起效机制的理解。总的来说,24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脑结构、脑代谢、以及脑功能起到治疗效果。因此,大脑功能结构的改变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在这个综述中,我们对当前偏头痛发病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和针刺治疗的神经影像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讨论了针刺治疗偏头痛神经影像学机制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梅国胜  王光义 《四川中医》2010,(12):105-106
临床观察平稳阴阳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探讨二者结合治疗中风患者偏瘫运动功能的机理和意义,并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观察平衡阴阳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为临床寻求一种更有效、综合的康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并为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提供有特殊疗效的俞穴。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平衡阴阳针刺加背俞穴治疗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治疗Alzheimer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薇  周颖  毕海  付于 《天津中医药》2013,30(8):476-478
Alzheimer病(AD)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针刺治疗AD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机制尚未明确.fMRI作为日趋成熟的脑功能成像手段,为研究针刺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并能够将针刺治疗的机制及疗效客观化,为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失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针刺腧穴可以调节神经中枢代谢功能,但具体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以从影像学角度研究针刺治疗失眠的脑响应区,进而对其中枢机制进行剖析。分析基于fMRI针刺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发现主要集中在静息态及任务态fMRI方面,即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脑激活区的研究。研究结果证实,认知、情绪调控相关脑区神经元被激活,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本文对近些年代表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针刺治疗失眠脑效应机制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