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神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启动初疟疾流行情况、防治工作基础和能力状况,为达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按四川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基线调查方法开展疟疾流行情况、传疟媒介、防治工作和能力现状等调查。结果 2006年后无疟疾本地感染病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滴度均〈1:20,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密度为4只/夜;居民、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3%、64%;县、乡、村临床医生接受疟疾知识培训比例分别为10%、52%、14%;县、乡接受疟原虫镜检培训比例分别为39%、27%。结论今后消除疟疾工作应加强临床医生和镜检人员知识培训与居民、学生、外出疟区务工人员疟防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监测资料,为消除疟疾后防控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16年疟疾病例、“三热”病人血检、媒介和人群知晓率调查资料。结果 2004-2016年报告疟疾病例4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感染34例占85.00%(34/40),间日疟24例占60.00%(24/40),恶性疟6例占15.00%(6/40),间日疟恶性疟复合感染8例占20.00%(8/40),“三热病人”血检阳性者均为主动求诊疑似疟疾病例,中华按蚊种群构成1.52%,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5.47%。结论 龙岩市2004年以来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归国人员是病例侦查发现传染源主要对象,提高医疗机构“三热病人”血检效率及时发现治疗病例和加强大众人群的健康宣教,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平市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监测情况,探讨消除疟疾的可持续性。方法收集2004—2013年"三热"血检疟疾病例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共血检发热病人102 600人次,年均血检率3.36‰,阳性病例66例,总阳性率0.64‰。阳性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95.5%(外出感染占81.8%);间日疟占63.6%,恶性疟占28.7%。2个监测点和101个原嗜人按蚊村(点),均未捕获嗜人按蚊。结论南平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提高基层医生诊治能力,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治愈传染源,提高群众知晓率,才能保证消除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培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疟疾监测体系的敏感程度。方法对绍兴市越城区所辖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从事疟疾工作的临床内科、检验和疾控的医务人员进行疟疾相关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预防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有效问卷为305份,平均知晓率为52.50%,基础知识知晓率为67.20%,临床知识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43.25%和40.00%。所有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知晓率最高的是公共卫生岗位人员(72.25%)、中级以上职称人员(60.92%)和本科学历人员(56.33%)。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疟疾防治知识技能知晓率还没有达到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要求的目标,建议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提高疟疾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福州市疟疾消除阶段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15—2018年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州市2015—2018年累计报告214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2015—2018年间2017年发病率最高(χ~2=16.79,P0.01),且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0.38,P0.01);病例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福清市病例数最多(60.8%);男性发病率较高(χ~2=136.99,P0.01);病例以20~49岁中青年为主(84.1%);农民、家务及待业劳务输出人员最多(87.4%);以恶性疟为主(78.0%);病例主要来自非洲(91.6%);媒介监测:共捕获蚊子5 469只,未发现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发现中华按蚊3 295只。结论福州市应加强出国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加强"三热病人"筛查和媒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汕头市濠江区疟疾流行影响因素,为调整疟疾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84—2014年汕头市濠江区疟疾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辖区内居民、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媒介蚊虫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1984—2014年,全区血检数11 582人,阳性75例,阳性率0.65%。所有阳性标本都是间日疟,其中该地血检人数9 876人,阳性43例,阳性率0.44%;流动人口血检1 706人,阳性32例,阳性率1.88%。该地人口与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984—2014年31年间,只有在1993—1996年查出该地感染病例,其他年份出现的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2014年对辖区内居民和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平均为69.46%,学生平均为71.43%;2014年媒介蚊虫监测中,2个监测点均抓到按蚊。结论汕头市濠江区疟疾发病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流动人口疟疾阳性检出率偏高,输入性疟疾病例为现阶段病例主要来源。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及管理,提高广大民众疟疾防控知识知晓率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基线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疟疾控制项目实施前 ,疟疾疫情、防治能力现状 ,为疟疾控制项目实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 怀远县疟疾发病率在 36 6 .5~ 14 6 6 .2 / 10万之间。乡村两级疫情漏报分别高达 6 0 .0 %~ 90 .0 %左右 ,发热病人血检数仅占总人口的 4 .0‰ ,能实际开展镜检工作的乡仅占5 0 .0 % ;防蚊措施及疟防知识知晓率均较差。结论 怀远县疟疾流行较重 ,应加强综合干预措施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基层医务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评估疟疾监测体系的敏感程度,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84个县(市、区)、1 29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从事疟疾防治工作的临床、检验和疾控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调查的有效问卷为5 128份,总合格率为51.1%(临床医生合格率为49.2%,疾控人员为68.3%)。总优秀率为25.3%,基础知识的合格率为63%,临床知识的合格率为50.3%,预防知识的合格率为29.4%。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疟疾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还未达到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要求的目标,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宣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青岛口岸国际高级船务管理人群蚊媒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知信行)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70名国际高级船务管理人群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对两种主要蚊媒传染病(疟疾和黄热病)常识知晓、态度及行为习惯等资料。结果共收回问卷349份,有效问卷329份,有效率为94.27%。国际高级船务管理人群年龄集中在30~39岁(79.33%),全部为男性,本科学历为主(56.23%),前往过非洲国家的最多(56.53%)。对黄热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的知晓率最低,仅为56.23%;如有身边同事感染疟疾,68.52%调查者错误选择服用疟疾治疗药物达到预防目的。对于出行前是否主动关注旅行目的地传染病相关信息,调查者回答的正确率最低,仅20.67%。结论国际高级船务管理人群对两种重要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还有待提高,未来应加强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2006~2009年5个疟疾监测县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  许国君  肖宁  康杨  郁涛  雷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30-1532,1534
[目的]了解四川省疟疾流行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和疟疾发病情况,选择名山县、合江县、宜宾县、沐川县、岳池县为疟疾监测县,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和分类鉴定等。[结果]2006~2009年监测地区疟疾发病率分别为0.079/万、0.073/万、0.019/万、0.017/万,呈下降趋势;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7例,其中本地病例13例,占19.40%,输入性病例54例,占80.60%;媒介按蚊密度较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结论]今后应加大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青神县疟疾流行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和分类鉴定等.结果 2005 - 2010年全县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4.71/10万、9.12/10万、3.04/10万、1.01/1Y0万、0.50/10万、1.0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58例,其中本地病例3例(5.17%),输入性病例55例(94.83%),2006年后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媒介按蚊密度较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结论 今后应加大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人性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湖南省岳阳市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为巩固岳阳市消除疟疾成果和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为资料来源,收集整理2010—2020年岳阳市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2010—2020年岳阳市共报告疟疾病例69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1/10万。报告的疟疾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5.51%。全市10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1—12月均有报告,但在1—3月和6—8月出现两个发病高峰,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务工人员为主;省级机构报告14例,占20.29%;市级机构报告46例,占66.67%;县级机构报告7例,占10.14%。乡镇级医疗机构报告2例,占2.90%。发病-诊断的间隔时间0~33 d,中位数4 d。 结论 加强对赴境外务工人员等高风险人群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降低疟疾发病是今后岳阳市防疟工作的重点。持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疟疾诊治知识培训,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是防控输入性疟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启动2年后的工作质量。方法按照《全球基金疟疾基线调查技术方法》,采用分层随机不等比例抽样法,在2003年第一次基线调查的同一地方再次进行调查。结果与2002年相比,2004年疫情报告发病数下降61.00%;村走访发病数下降40%,正规治疗率提高60.20%;休治率提高34.77%,漏报率降低28.29%;门诊抗疟处方无疫情漏报,血检阳性疫情报告符合率为100%;居民与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37.51%和23.92%。结论疟防措施落实情况比项目实施前有较大的进步,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杭州市余杭区疟疾监测情况及实现国家消除疟疾目标的可行性。方法2008-2012年按总人口2‰要求开展疟疾监测工作,疟原虫感染者和疟疾现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治疗和休止期抗复发治疗。采用诱蚊灯法进行成蚊监测,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和密度监测。结果疟疾血检覆盖率100.00%,血检率3.93‰,其中流动人口占55.2%;血检阳性19人,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率0.04/10万。按要求处置疫情和病例,未发生复发、续发病例。区内优势蚊种为库蚊,占97.18%;传疟按蚊较少,为中华按蚊,占2.82%;未检获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结论余杭区属于疟疾低输入性和低接受性地区,重新成为疟疾流行区的可能性较小,国家消除疟疾目标是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的了解四川省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统一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四川省5个县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2.05%,男、女生之间,中、小学生之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32,P均0.05)。疟疾防治知识中,学生对"得了疟疾找医生"知晓率最高,为83.99%,对"预防疟疾的措施"知晓率最低,为49.53%。结论四川省中小学生对疟疾防治知识的认知尚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三明市疟疾发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并进行消除疟疾可行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10年10年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36243人,检出疟原虫感染者17人,感染率0.12‰,年均发病率〈0.1%,70%为输入性病例;Io年间共捕获按蚊18799只,未发现主要的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随着人们卫生行为的改变、农药的施用和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传疟媒介孳生环境发生变化,疟原虫感染者大幅下降,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本溪市媒介按蚊种群构成、分布和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科学防控疟疾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方法采取灯诱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帐诱法。结果按蚊调查仅监测到按蚊属的中华按蚊,本溪按蚊对家畜具有较强的偏嗜性,按蚊的高密度主要分布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结论本溪市存在疟疾发病媒介,应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加强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为今后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与健康教育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克拉玛依基层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知识平均得分为(82.84±13.31)分,与基线调查时平均得分(64.57±14.79)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医务人员合格知晓率为93.07%,高于基线调查时的合格知晓率(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7,P<0.01)。结论在医疗机构开展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项目效果明显,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肝炎的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好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厦门市疟疾发病动态,探索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策略和措施。方法对厦门市1950—2015年疟疾发病和蚊媒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经过几代人60多年努力,厦门市受疟疾威胁人口减少,疟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上消除了恶性疟和间日疟在本地流行,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999年起连续17年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发病率1/10万以下)。2002年起连续14年只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2002年起未捕到疟传主要媒介微小按蚊。2015年取得消除疟疾达标市。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输入性疟疾病例,有效控制疟疾传染源;加强传播蚊媒综合防制阻断疟疾传播,可有效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6-2012年疟疾监测结果,为深入开展疟疾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06-2012年福建省疟疾疫情报表和个案病例调查等资料。结果福建省2006-2012年报告疟疾共417例,死亡2例,均为省外和国外输入性病例,病例多分布在福州和宁德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无本地病例。蚊媒监测结果显示,捕获的按蚊以中华按蚊为主,未捕获主要传播媒介嗜人按蚊。结论近年来福建省疟疾流行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均为输入性,因此,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