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全省布鲁氏茵病(布病)2年监测结果的分析,提出防治建议。方法整理2005~2006年全省布病监测资料,分析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我省布病疫情呈全面上升趋势,人群血清阳性率升高,新发病例增加,出现暴发疫点,疫区不断扩大,兰州市等城市人群血清阳性率明显上升,畜间监测结果与人间基本符合。结论我省面临布病疫情全面暴发和流行的危险,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抓住疫情控制的有利时机,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预防和控制较大范围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1989~2004年布鲁氏菌病暴发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较久,危害严重,经多年防治,于1988年达到控制区标准。1988年经卫生部、农业部验收合格,从而吉林省在全国率先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局部地区疫情回升,出现多个人、畜间布病暴发点,人间发病率很高,据2004年统计,全省发病人数居全国第6位。为了进一步强化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暴发,防止疫情继续肆虐提供依据,现将本省多年来布病暴发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变化特征,为布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监测榆林市全市12县(区)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做初步筛检,试管凝集试验(SAT)进一步确诊。结果榆林市2005年—2013年共监测188576人,新发病例为4757例,发病率从2005年的11.66/10万上升至2008年的28.02/10万。采取排查疫情、处杀病畜、控制流行、免疫羊群、多种媒介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等一系列措施,2013年发病率下降为10.60/10万,布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榆林市近年来布病疫情不稳定,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继续采取“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监测,防止布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布鲁氏菌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畜间疫情愈演愈烈,范围逐渐扩大,且局部地区呈暴发和流行态势。暴发点增多,新发病人剧增,病人症状典型。仅2001~2004年期间,全省确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新发病人1103例,共发生暴发点53个。为查清传染源类型,给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吉林省2004年布鲁氏菌病流行菌种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 历年(1986~2006)通化市布氏菌病(布病)疫情报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布病监测和考核资料及畜间布病调查和防治资料.  相似文献   

6.
浦清江  江森林 《吉林医学》2006,27(5):534-535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较久,危害严重。1936年于白城子种羊场发现病羊.1938年在该种羊场发现布病患者。解放后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各县(市)分别从内蒙古和吉林省西部地区购入大批未经检疫的牛、羊,造成畜间布病疫情扩散,人间发病也逐渐增多。人、畜间布病疫区分布于全省9个市(州)的所有县(市、区),以羊种布氏菌为主,羊、牛、猪、犬种布氏菌混合存在(江森林,吕景生,赵永利.吉林省布氏菌防治工作回顾与思考.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1;16(3):166)。1955年~1958年是人间布病发病高峰期.年均发病率为5.18/10万。经过综合防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省60个县(市、区)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花都区人间布病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内受布病威胁的重点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 1992—2004年布病监测血清学共检测1559人,阳性2人,阳性率0.13%。阳性者为男性,职业为兽医,感染年龄在20~30岁。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间布病的发生。但仍要长期进行人间布病监测及畜间布病检疫净化工作,才能巩固布病达标效果。  相似文献   

8.
郑加玉  唐学会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964-964,960
目的了解1954—2003年淄博市布鲁氏茵病流行趋势,为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历年布病疫情报告资料及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4—2003年50年问29年有布病疫情,共报告234例疫病人,平均发病率为0.20/10万,分布在全市五区三县35个乡镇73个村。1958—2003年淄博市累计共作血清学监测37964人(次),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诊201例布病病人,平均确诊率为0.53%;畜间累计共作清学监测78769只(头)牲畜,阳性1115只(头),阳性率为1.42%。检茵鉴定14株布氏茵,其中羊Ⅲ型12株,羊Ⅰ型2株。结论只有彻底清除传染源、净化疫源地,才能最终达到控制人间布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临沂市现辖12个县(区),约1100万人口,总面积17184km^2,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山区、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自然环境适合畜牧业发展。建国前临沂地区就有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俗称“羊翻”,但无人、畜布病流行文字记载可考。1957年沂源县一牧民经省卫生防疫站确诊为布病患者。1963年陆续发现有散发病例和病畜。其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近年来布鲁氏菌病流行与防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吉林省为布病的严重流行区。为更好地掌握布病流行规律和特征,探讨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指导今后的监测和防治工作,现将我省2000年以来布病流行与防治的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也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的重病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防治,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省86个县、市(区)中已有72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稳定区控制标准。进入21世纪后,全省布病疫情不断上升。疫情范围不断扩大,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或流行,尤其是2009~2010年部分县暴发布病疫情。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疫情,现将近2年布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掌握疫情动态,科学预测发展趋势,正确评价防治效果,有效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布病的发生和流行,按照"全国布病监测点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在赤峰市设立了全国监测点.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1999~2001年将克什克腾旗(以下简称克旗)定为固定监测旗(县),其它11个旗(县、区)为非固定监测旗(县、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人、畜间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之一,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迄今已连续14年未发现本地新感染、急性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可喜。但全省尚存在150-200hm^2有螺面积,输人性病人呈上升趋势回,极有可能造成血吸虫病重新流行。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通知》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白城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控制布病发生与流行,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与家畜、畜产品密切接触的人群,采用现场登记、询问的方式,对疑似者进行布氏菌血清学检查,布病患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上报时限网络直报。结果我市布病疫情的主要传染源为羊,人通过接触患病家畜感染。结论白城市人间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局部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5.
赤峰市布鲁氏杆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防治工作 ,按照自治区布病防制“九五”规划 ,认真贯彻“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以翁牛特旗作为全国固定监测旗 (县 ) ,其它旗(县、区 )为非固定监测点 ,在全市范围内人、畜间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现总结分析如下。1 监测方法1 .1 人间监测首先对 7~ 60岁不同性别、职业人群进行调查 ,对有疑似症状和有密切接触史的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 ,用平板凝集反应初筛后 ,做试管凝集反应。所用抗原由内蒙古地研所提供。1 .2 畜间监测血检未经免疫的成母畜、公畜及免疫后 1 8个月的成…  相似文献   

16.
抚宁县人间布氏菌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抚宁县首次报告于1985年,2002年之前,一直处于散发水平。近年来,由于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牛羊饲养量大且交易频繁,加之畜间检疫、免疫及病畜淘汰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及广大群众对布病防治知识知之甚少,布病高危人群防护意识及条件均差,人群感染机会增多,2002年以来,布病疫情有所上升,目前已有小流行趋势。下面就近几年布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青海是个布病的老疫区,经过人、畜间的防治,已控制了暴发流行,急性患者少见,慢性期布病患者大量存在。过去对慢性期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皮内变态反应。而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率很低,不能为临床诊断慢性布病提供客观依据。为此,我们在布病疫区平行地做了 SAT,半胱氨酸试验,Coombs 试验及虎红平板反应(RBPT),对照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人间布鲁氏杆菌(布病)病监测,结合畜间监测结果,分析本地区人间布病疫情动态及发展趋势。方法:随机抽样556人,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进行初筛,试管凝集反应作判定。结果:RBPT阳性2例,阳性率0.36%;SAT阳性1例,阳性率0.18%。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近几年祁连县畜间布病呈上升趋势,但人间布病疫情目前相对稳定。然而疫情是否正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控制时期,尚需今后长期监测工作而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县历年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发病趋势及防控建议。方法对2011至2015年乌鲁木齐县人畜间布病疫情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开展布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讨论布病的发展趋势做好布病防治工作,提出策略。结论布病疫情需要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布病监测力度,并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及时准确地掌握岷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并为全面评估人畜问防治效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甘肃省《关于修改补充“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疫区半径和控制值参考标准》,1997年。1999年连续监测,按标准要求。卫生、畜牧部门互相配合,在岷县秦许乡、闾井镇、寺沟乡、麻子川乡进行监测。结果经考核验收达到国家规定的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讨论只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坚持长期畜间检疫、免疫,捕杀病畜,就能有效控制布病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