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回顾总结全胸腔镜下包裹性胸腔积液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及胸膜固定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自2003年7月至2012年6月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79例,继发感染后23例,外伤后7例,结核性35例,肿瘤8例,不明原因6例;全组行胸腔镜下包裹性胸腔积液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及胸膜固定术。结果 79例病者均成功采用全电视胸腔镜技术行胸膜纤维板剥脱及胸膜固定术。胸腔镜手术时间40~135 min,平均98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235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留留置时间3~21 d,平均(10.4士2.0)d;术后前3 d总引流量300~1 050 ml,平均约450 ml,住院时间8~38 d,平均(15.2士3.5)d。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2个月至9年,无复发。结论包裹性胸腔积液在合适时机下用合理方法行全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及胸膜固定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王钧  崔超  张军  李淼  徐磊 《中国内镜杂志》2016,22(7):98-10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筛选60例确诊为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了VATS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在胸腔镜下吸净脓液,分离粘连,清除脓腔内壁上的结核肉芽组织和干酪坏死物,剥除增厚的壁、脏层胸膜纤维板。术后充分引流,同时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果该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全部一次手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5年,肺复张良好,无复发。结论 VATS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安全、有效、微创。笔者认为影像学表现胸膜增厚在1.0 cm以内、无明显钙化和肺内无严重病变等为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外科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外科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慢性结核性脓胸90例均手术治疗,其中45例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31例采用胸廓成形术,14例采用胸膜肺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脓腔全部清除,结核空洞被清除,瘘口闭合,肺内结核病灶稳定,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较理想的手术方法,适宜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结核性脓胸62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慢性结核性脓胸62例均手术治疗,其中41例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15例采用胸廓成形术,6例采用胸膜肺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脓腔全部清除,结核空洞被清除,瘘口闭合,肺内结核病灶稳定,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较理想的手术方法,适宜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2009年5月对23例慢性脓胸患者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果行单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21例,胸膜纤维板剥脱加局限性胸改术2例。手术时间2.5~3.5h,平均2.9h;术中出血量425~870mL,平均610.5mL。以术中剥脱纤维板和肺复张情况作为手术效果评价标准,其中完全剥脱19例(82.6%),未能完全剥脱4例(17.4%)。患者出院时胸部X线片检查示患侧肺复张良好21例(91.3%),复张不全2例(8.7%)。结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脓胸较为理想与合理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脓胸的电视胸腔镜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通过与开胸手术的对比,研究电视胸腔镜外科对结核性脓胸的治疗价值和优越性。方法 1998年12月~2002年12月,28名结核性脓胸患者接受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式包括脓胸清理、引流术(n=11)和纤维板剥脱术(n=17),与同期行开胸手术的20例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止痛剂用量进行比较。结果 电视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与开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术后2d内吗啡用量与开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余无显著差异。结论 电视胸腔镜外科是治疗早期结核性脓胸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能完全消灭脓腔,使肺复张。但在病例选择止受一定限制,尚不能完全代替一些传统术式,辅以小切口开胸可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选取于我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100例,按病程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2%,对照组有效率为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术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时机为病程在6~12w,较病程在14w以上者疗效更显著,且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痛苦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处理儿童急性脓胸纤维板形成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92例儿童急性脓胸患者,均采用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下完成脓液清除和纤维板剥脱.结果 92例均治愈,术后1周胸部CT检查肺膨胀满意,27例胸廓塌陷畸形轻者完全矫正,3例严重畸形者,出院后随访发现,2个月后完全矫正.结论 电视胸腔镜治疗儿童急性脓胸应尽早手术为原则,手术时间应选在发病1~3周以内.胸腔镜剥脱纤维板效果确切,创伤小,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112-2113
选取25例慢性脓胸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分别对其肺功能进行检测,统计分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对脓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手术前和手术后肺功能中的平均FEV1%(62.5%vs 83.2%P0.05)和平均FVC%(60.2%vs 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改善无明显肺实质破坏的脓胸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首选术式,本文总结10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护理方法,针对此类病人,除了精细的手术技巧、合理的药物治疗,还有赖于全面、完善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病情观察、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护理的关键是严密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引流管的护理及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总结结核性胸膜炎在内科胸腔镜下的表现,并探讨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0月该科经内科胸腔镜诊断的5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胸腔镜下表现及快速现场评价特点。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镜下主要表现包括:呈弥漫性分布的粟粒状结节、胸膜充血水肿、肥厚增生、胸膜粘连和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等。结核性胸膜炎的快速现场评价特点表现主要包括:上皮样细胞及组织细胞混杂、可见多核巨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及纤维素渗出等。通过联合快速现场评价技术,胸腔镜下组织活检的平均次数为6次,平均操作时间为36.0 min。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治中,内科胸腔镜联合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可以明显缩短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次数,减少操作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佳  岳红梅  顾峰 《临床荟萃》2013,(12):1351-1354,F0002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行内科胸腔镜检查诊断的96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与临床常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胸腔积液细胞病理和胸膜活组织检查术等比较,评估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结果96例患者中经胸腔镜直视下多部位取材病理活组织检查的确诊率为94.8%(91/96):结核性胸膜炎65例(67.7%),肺腺癌10例(10.4%),腺鳞癌4例(4.2%),胸膜间皮瘤7例(7.3%),小细胞癌1例(1.0%),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腺鳞癌1例(1.0%),脓胸2例(2.1%),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例(1.0%)。内科胸腔镜检查常见并发症为疼痛、出血、发热、皮下气肿等,均未引起严重后果。结论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安全、简便、诊断率高的微创诊疗技术,在胸腔积液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应用旋切器进行取脾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9例患者在旋切器配合下完成手术,1例因难以控制的出血中转开腹,旋切器配合腹腔镜脾切除术组中手术时间95~170 min,术中出血量300~800 ml,自体血回输400~1 200 ml,术后住院天数8~14 d,术后随访3~24个月无严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旋切器配合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无需大范围扩大腹壁切口,具有创伤较小、恢复快等的特点,多适用于外伤及良性脾脏病变而需行脾切除的病例,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全性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肾结核病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6~64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根据病史、症状及术前辅助检查,包括经尿找抗酸杆菌、静脉尿路造影、CT等均确诊为肾结核,且经核素肾图检查明确为单侧结核性无功能或功能严重受损肾脏,对侧肾功能正常。术前常规给予三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4周,确认无活动性肾外结核,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后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利用结扎夹或内镜用切割缝合器处理输尿管末端,实行患者不翻身情况下完全切除患侧肾及输尿管全程。结果 1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病例。手术时间75~138 min,平均109 min;术中出血量70~230 ml,平均157 ml;术后住院5~11 d,平均7 d。术中损伤肾静脉、腰静脉各1例,输尿管末端破裂1例,损伤腹膜3例,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至少5个月,随访25个月,未发现结核复发病例,所有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消失,经尿找抗酸杆菌阴性,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复查B超未发现泌尿系统结核病灶残留。结论通过上述方法施行完全性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无需改变患者体位及增加开放切口,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二尖瓣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和方法。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80例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CPB采用中、浅低温,全部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并在CPB中予以负压辅助静脉吸引,术中全部采用HTK液灌注心肌予以心肌保护,对CPB建立方法、CPB过程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0例心脏二尖瓣疾病患者全部予以痊愈出院。全部患者CPB转流时间为97~308(192.2±54.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0~233(130.8±46.9)min;辅助转流时间为30~53(41.8±8.1)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6~24(20.6±14.1)h;术后ICU时间为2~6(3.3±2.6)d;术后住院时间7~10 d;术中及术后无股动静脉插管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脱机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院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满意。结论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中,CPB方法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手术时间较长,应加强CPB的管理,避免术中术后产生CPB相关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常规胸膜活检联合冷冻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活检及联合冷冻活检对胸腔积液的病理确诊率。结果进行胸腔镜检查的120例患者中,常规活检中103例得到确诊(85.8%),有16例在发现病变时用常规钳夹未取得满意组织标本,联合冻切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标本,16例冷冻活检均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100.0%,常规活检联合冷冻活检总阳性率为95.0%,与常规活检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常规胸膜活检联合冷冻活检可以达到更高的病理确诊率,且并发症轻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在慢性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治疗156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不能耐受进一步手术者采用闭式引流术作为永久性的治疗;6例单纯引流治愈;123例因支气管胸膜瘘等经引流后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择期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或胸廓成形术;23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拟行胸廓成形术的患者,经引流、病灶清除-瘘修补-脏层纤维板剥脱术、再引流,4例治愈,19例减小了手术范围及胸廓畸形的程度。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使少数结核性脓胸患者得到治愈,又可为必要的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可避免或减轻胸靡卤形术替央确隶詹睹形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脓胸128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8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全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脓腔消失,残腔闭合;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胸腔积液、积气,轻度胸膜肥厚;患者体质和呼吸功能均获改善.结论:对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术前指导、周密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减少结核性脓胸手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检查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自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采用内科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90例患者成功经过内科胸腔镜检查,胸腔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结核性胸膜炎43例、转移性肿瘤18例、非特性慢性炎症12例、不明原因10例、肝源性3例、胸膜间皮瘤3例、淋巴瘤1例。胸腔积液诊断率为88.9%(80/90)。结核性胸膜炎主要表现为胸膜多发结节,部分病灶出现弥漫性白色粟粒样结节和胸膜增厚,可见条索状粘连;而转移性胸膜肿瘤主要表现在肋膈角、横膈处的灰白色单结节和大小不等的多结节;非特性慢性炎症性胸膜炎主要为胸膜充血水肿,胸膜增厚纤维增生或粘连,少见有单个或多个结节增生。所有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均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准确率高,具有安全、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前及术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手术时间为69 min(58~109 min)、术中出血量为18 ml(11~40 ml)、住院时间为5.0 d(3.0~10.0 d),术前VAS评分(8.12±1.25),术后第3天VAS评分(2.80±1.12),术后3个月VAS评分(1.59±1.06),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89),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88.9%。结论 PELD治疗F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