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以及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6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实施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纳入对照组,30例患者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实施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纳入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前、术后输尿管狭窄程度以及肾积水指标(肾集合系统分离值、输尿管狭窄段长度、输尿管狭窄段宽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 23%,23/30)高于对照组(70. 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患者输尿管狭窄段长度、肾集合系统分离值均较术前显著减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 05),输尿管狭窄段宽度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 输尿管狭窄患者在球囊扩张基础上实施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可解决输尿管镜前端无法进入输尿管狭窄段管腔,以及球囊扩张术治疗效果不确切彻底、易复发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尿道输尿管镜球囊扩张与腔内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US)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U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腔内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球囊扩张联合腔内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围术期指标、输尿管狭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延长/增多,术后输尿管扩张时间短于对照组,再手术率较对照组低(P 0. 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输尿管狭窄段增宽程度高于对照组,而狭窄近端输尿管扩张程度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球囊扩张与腔内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US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明显缩短术后输尿管扩张时间,降低再手术率和输尿管狭窄程度,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单侧输尿管多发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单侧输尿管多发结石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钬激光组23例,气压弹道组22例。钬激光组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气压弹道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安全性。结果钬激光组手术时间为(57.6±9.3)min,住院时间为(2.3±1.1)d;气压弹道组手术时间为(68.0±11.7)min,住院时间为(3.6±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碎石成功率、碎石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两组的结石排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与气压弹道均可用于治疗单侧输尿管多发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扩张法和钬激光内切开法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输尿管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冷刀内切开法治疗,试验组给予输尿管镜扩张法和钬激光内切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尿管狭窄及其近端扩张程度、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与最大尿流量、相关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输尿管狭窄段狭窄程度、最大尿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近端输尿管扩张程度、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尿道扩张时间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扩张法和钬激光内切开法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264例患者资料,按照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输尿管狭窄组以及非狭窄组,对两组患者各资料首先采取单因素分析,然后进一步采取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64例患者术后随访6~21个月,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患者16例,术后输尿管结石狭窄率为6.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病程、结石长径、肾积水程度以及结石嵌顿四个因素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四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嵌顿、病程以及结石长径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结石嵌顿、病程较长以及结石长径较大的患者,其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风险增高,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7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36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偶数号为观察组36例,采用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排净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来说,采用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仅结石清除率较高,而且并发症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实施钬激光碎石术的 96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输尿管是否并发狭窄分为狭窄组 35 例和非狭窄组 61 例。 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影响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病程、结石大小、肾积水严重程度、尿路感染和结石嵌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年龄、性别、结石位置、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 Logistic 回 归 分 析 显 示 , 肾 积 水 程 度 为 重 度 ( OR=2.630 )、 结 石 大 小 >2%cm ( OR=3.053 ) 及 结 石 嵌 顿( OR=2.683 )均为影响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 结论:临床应重点关注肾积水程度为重度、结石大小 >2%cm 和有结石嵌顿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40例,依据动态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122例和观察组118例,对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输尿管结石清除效果、手术指标、手术安全性及钬激光碎石术无效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6.44%、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7.46%,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数量、结石位于输尿管的位置及既往泌尿系统结石病史对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效果存在直接相关性(P<0.05)。结论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均具备输尿管结石显著治疗效果,前者具备确切结石清除效果及安全性优势,但需结合患者结石数量、位置及既往病史信息合理评估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60-2462
分析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对性功能的影响。从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选取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病例50例及术后未发生输尿管狭窄病例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于治疗前及6个月后以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分,观察输尿管狭窄对性功能的影响。病程、结石直径、结石嵌顿、手术时间、离床时间均为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观察组ASEX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对继发输尿管高狭窄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减小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风险,抑制输尿管狭窄对患者性功能的副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给予坦索罗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坦索罗辛。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结石清除率、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周结束时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结束时,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给予坦索罗辛治疗可提升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内镜下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与EPBD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78例胆总管大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PBD组和EPBD+SEST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后24 h血淀粉酶、术前术后总胆红素(TBL)、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L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次数及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结果两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ERCP取石次数、操作时间及1周后肝酶谱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如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和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BD与EPBD+SEST治疗胆总管大结石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其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大小气囊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连续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分别采用直径8、10、12和14 mm的气囊扩张,相应将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成4组,分别为8 mm组、10 mm组、12 mm组和14 mm组。然后采用取石网篮取石、取石球囊取石,必要时行机械碎石。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 h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肠穿孔的发生情况;术后2周行上腹部CT、胃肠造影检查,观察各组患者胆道积气、胆总管返流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近期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均在EPBD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100.0%,各组间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周胆道积气和胆总管返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B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取石方法,随气囊直径增加,对Oddi括约肌功能影响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13.
腔内钬激光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46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346例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失败影响因素。[方法]对在本院行钬激光输尿管碎石术的346例患者,统计术中手术时间、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术中并发症(输尿管损伤、输尿管穿孔);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钬激光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间(62.3±21.2)min;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94.8%(328/34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4.1)d;术后4~6周复查,结果显示输尿管中上段、下段结石的排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败组的结石直径明显大于成功组(P〈0.05)。所有患者均有肉眼血尿,3~4d可消失,术后无感染、发热、梗阻性肾脓肿发生。碎石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结石数日、结石单双侧、结石区息肉情况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结石的位置与碎石的失败率呈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扭曲、结石的大小与碎石的失败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泌尿系结石治疗手段,结石位置、合并输尿管狭窄和扭曲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ini-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病历单双号分为奇、偶数,奇数为输尿管软镜组(A组),偶数为mini-PCNL(B组)。右侧28例,左侧32例,结石直径为0.9~2.0 cm,平均(1.50±0.25)cm;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结果该研究6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A组(86.50±12.81)min、B组(81.83±12.7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分别为A组(2.20±0.58)ml、B组(12.53±2.12)ml,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清石率,A组90.00%(27/30)、B组96.67%(29/30),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A组100.00%(30/30)、B组100.00%(30/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严重感染和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较mini-PCNL操作简单、创伤更小、更安全和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加留置7-12F外套式双J管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04年10月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治疗56例62次输尿管狭窄,术中留置7-12F外套式双J管,术后2、3个月拔除双J管,拔管后4周、12周、0.5a进行超声、排泄性尿路造影及肾图检查。结果术后56例共随访了50例,随访率89.2%,随访3-40个月;42例/50例治愈(治愈率84.0%),36例/50例一次内切开治愈(1次切开治愈率72.0%),6例/50例行2次以上内切开治愈(占12.0%)。IVP检查提示:输尿管狭窄段消失。B超示:肾孟集合系统分离从术前平均31mm缩小到术后平均16mm(P〈0.01)。2例因肾脏无功能伴感染行肾切除术;1例术后出现大出血;1例行输尿管膀胱移植。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加留置7-12F外套式双J管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输尿管狭窄具有创伤小,疗效较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镜隧道剥离术在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7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临床资料,17例患者中8例患者经内镜隧道剥离术治疗(隧道组),9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ESD组)。初步评估内镜隧道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性别比例、病灶部位、病灶大小以及术后病理结果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隧道组平均手术时间(45.0±15.0)min,ESD组平均手术时间(67.0±17.0)min;隧道组术中出血发生率12.5%(1/8),ESD组66.7%(6/9),组间差异明显(P0.05)。隧道组术中穿孔发生率0.0%,ESD组22.2%(2/9);ESD组有1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组均未出现术后迟发性穿孔;隧道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2.5%(1/8),ESD组11.1%(1/9),以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无病例失访,术后1个月结肠镜复查两组均未发现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内镜隧道剥离术和ESD均可以用于结直肠病变的治疗,相比传统ESD技术,内镜隧道剥离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上更有优势,有望成为治疗结直肠病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途径同期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单侧单发肾盂旁囊肿合并UPJO患者32例,其中并发同侧肾结石25例。合并结石者先行微创经皮途径钬激光碎石术后,经此通道行肾盂旁囊肿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UPJO行顺行高压球囊扩张术,术后留置海马管引流3~6个月。分析囊肿开窗内引流、狭窄高压扩张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患者肾盂集合分离系数术前(55.93±5.85)与术后1个月(46.17±6.33)、3个月(40.47±6.06)、6个月(33.81±7.05)和9个月(28.95±7.92)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9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水分离系数减小。结论经皮微通道途径同期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UPJO,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低集合系统分离系数,疗效确切,行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诊断为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共65例,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组31例采用标准TESSYS技术行椎间孔成形,可视化组34例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椎间孔成形,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术中C臂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临床效果,利用术前及术后各时段随访时患者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利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化组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与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技术相当,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具有术中透视次数少、操作程序简化、手术时间短、安全、对腰椎关节稳定性干扰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4月该科采用全身麻醉下颈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术后2~5 d复查颈椎CT/MRI评估减压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2.87±26.7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3±0.74)d;1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87±2.62)个月,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7.00±1.20)、(1.07±0.80)、(0.93±0.80)、(0.87±0.64)、(0.73±0.70)和(0.80±0.77)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2.47±1.36)和(16.40±0.63)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6.00±0.58)和(5.93±0.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无一例患者颈椎手术节段不稳定。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优12例,良2例,可1例。结论全身麻醉下颈椎后路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其远期疗效和对颈椎间盘退变、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扩张输尿管的方法在输尿管下段狭窄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0~2017年收治的36例输尿管下段狭窄合并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在做输尿管镜下碎石时发现输尿管狭窄,分别采取直视下输尿管钳撑开缓慢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0~71岁,平均45岁。输尿管下段结石者22例,输尿管中段结石者14例,结石最大径为6~20 mm,平均11 mm,患侧肾功能轻度受损者6例,中度受损者27例,重度受损者3例。术中均用Wolf F 8/9.8输尿管镜入镜失败。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19例,运用直视下输尿管钳撑开缓慢扩张法扩张输尿管;B组17例,运用球囊扩张法扩张输尿管,最终两组经过扩张后均能顺利入镜并碎石成功。留置双J管6周后反院拔管并入镜输尿管下段镜检狭窄情况。 结果 两组扩张对输尿管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轻度损伤如粘膜撕裂A组高于B组,较重输尿管损伤如肌层撕裂、输尿管穿孔A组偏低。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及术后疼痛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输尿管镜检均能顺利入镜,穿孔位置黏膜光滑。 结论 两种扩张输尿管方法均可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下段狭窄,为输尿管结石腔内碎石提供保障,其中输尿管钳缓慢扩张法是在直视下缓慢进行的,相对球囊非直视下扩张引起输尿管撕裂、穿孔几率小,并且费用低廉,适合基层医院开展,为输尿管狭窄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