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刺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文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21-22
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采用齐刺法治疗,较单一针刺疗法效果为好,提示齐刺法为治疗该类疾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巨刺法是古代针灸中"九刺法"的一种,首载于《内经》,也就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采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针刺方法。近年来,巨刺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许多医家的重视,在面部疾病、颈部疾病、腰腿疾病、中风的康复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现将近  相似文献   

3.
巨刺法是古代针灸中"九刺法"的一种,首载于《内经》,也就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采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针刺方法。近年来,巨刺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许多医家的重视,在面部疾病、颈部疾病、腰腿疾病、中风的康复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现将近10a关于巨刺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灵龟八法配合阿是穴合谷刺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外伤、受寒、劳损、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等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多见于50岁左右,并且女性多于男性。近年来,我科采用灵龟八法配合阿是穴合谷刺治疗该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智 《四川中医》1993,11(10):50-51
秩边穴三刺法是用秩边穴三种不同的方法刺入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手法。笔者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专家田丛豁教授和山西医学院针灸专家李丁教授指导下,用以治疗腰腿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骼关节畸形、下肢瘫痪、内痔出血、泌尿系  相似文献   

6.
林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39-4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具有关节炎性变化的全身性疾病。因其发病,不管是急骤发作亦或是隐性发作,都较易反复,病程迁延不愈,故为针灸临床上难治之症。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报刺法为主治疗本病30例,并随机设对照组30例,对其作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痉挛性斜颈是因颈肌的痉挛性或强直性不随意收缩而引起头部向一方强制性动作,是神经科一种顽固性疾病。笔者在临床实习期间观察排刺配合放血法治愈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刺络法也叫放血疗法,多以三棱针、皮肤针、小眉刀等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笔者临床应用刺络法治疗多种疾病取效迅速、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Chen LZ  Wang LL 《中国针灸》2011,31(11):1003-1006
以“调神导气”针法治疗情志疾病的临床疗效为出发点,介绍了调神导气针法的操作及其技术要领.在分析《内经》“导气法”的基础上,总结出“调神导气”针法是以“徐缓”和“轻柔”作为操作的技术核心,以患者个体化状态为基础,以治神为针法取效之关键,能够快速、有效、安全地调节患者的情绪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尤其对于患者的失眠、焦虑、躯体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是治疗情志疾病的一种有效针法.  相似文献   

10.
面瘫的古代针灸疗法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尧杰  顾杰 《中国针灸》1999,19(4):245-247
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症是由于风寒外邪入侵面部,或由于内热亢盛筋脉不收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分为两类,其中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茎乳孔内组织发生炎症水肿,压迫面神经所致;而中枢性面瘫则是由于脑部的炎症、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所...  相似文献   

11.
杨兆民教授耳针刺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勤  刘农虞 《中国针灸》1999,19(4):239-241
耳针是指用针刺激耳郭上的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属于当代微针疗法之一。它具有适应症广,疗效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易行等特点,目前该法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的青睐。耳穴的刺激方法有多种,但临床仍以毫针刺法为主,针感明显,取效迅捷,尤其对急性炎症、痛症...  相似文献   

12.
"柳刺法"是一种刺法独特的针刺方法,因其针刺之形似柳枝而得名。该刺法脱胎于"报刺法"而成,常用于消脂减肥与静脉曲张,疗效显著。笔者将该刺法做一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透刺法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治疗方法得当,常在2个月内完全治愈,如不能治愈者,称为顽固性面瘫。笔者10a余来,采用透刺法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80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筋理论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经筋排刺法将经筋理论与排刺针法相结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特色针刺法。此针刺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除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疾病、腰椎疾病等本针刺法的优势病种外,对痛证及内、妇、儿科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经筋排刺法可能通过恢复病损的神经和血管周围微循环等发挥治疗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对刺法操作规范及方法指导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欠缺,可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督脉透刺法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督脉透刺法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710400陕西省周至县人民医院田剧宝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单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发音落后和运动姿态异常的综合症,是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近几年中采用芒针透刺督脉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100...  相似文献   

16.
浮刺法又称皮刺、平刺、横刺。是疾病病位表浅时,在皮下或浅薄部位针刺的一种手法。笔者应用浮刺法,治疗多种用深刺等手法不能奏效的疾患,取得较好的疗效[1~4]。现将其理论、手法及临床应用介绍于下:1理论渊源浮刺法《内经》已有全面论述。《灵枢·官针第七》曰...  相似文献   

17.
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58-2159
石学敏院士从医40多年,对古法刺络颇有见地。笔者从师石教授,将刺络临床应用体会简述:从刺络法起源、石院士对刺络法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阐明石院士刺络务求“血出邪尽,血气复行”的观点,为了控制刺络出血量石学敏院士设计了刺络后加用玻璃火罐,以负压取血的方法,临床操作更趋于规范化、量学化。本文列举了哮喘、带状疱疹、诸痛等刺络法疗效卓著的部分病种的治疗方法及操作。总之,刺络拔罐法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具备见效迅速,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是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捻转刺法是现代常用针刺手法之一。其萌芽于秦汉至晋隋时期,出现转针操作,转针有行气功用;成熟于唐代至元代时期,出现“捻针”一词,确定了捻转法的操作是拇指与食指将针体进行左旋与右旋的运动,明确了捻转法有补泻功用,用于痛证;发展于明代与清代时期,多用单向捻转,明确捻转法有催气的功用,用于虚实夹杂证;科学化探究于民国时期,多用往复捻转,重视捻转法对神经的刺激作用,用于神经兴奋症状,久病虚损,机能衰弱、麻痹、萎缩;现代规范化于民国以后,规定捻转操作为往复捻转,对捻转操作实施量化,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类疾病、脑部疾病、肌力障碍疾病。  相似文献   

19.
《灵枢·官针》中所阐述的刺法有适应九种不同病变的9种刺法,适应十二经病变的12种刺法;适应五脏疾病的5种刺法,以上各种刺法皆有具体名称,共26种。这些方法中有的是偏重于介绍取穴方法的,有的是介绍针刺操作方法的,不可一概而论。针刺操作方法中,又可分类比...  相似文献   

20.
黄菲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60-61
斑秃又成"圆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头部局限性脱发,多见于青壮年,俗称"鬼剃头"。斑头是一个组织限制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其遗传因子在决定该病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是多基因同时起作用[1]。笔者跟随导师采用围刺法治疗斑秃,疗效尚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