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为了改善足趾移植再造手指常见的外观缺陷,设计一种局部转移皮瓣手术.方法 足趾移植再造的手指末节指腹膨大,手术设计舌形皮瓣转移至中节指腹,以改善再造手指末节膨大、中节狭细的外观.临床应用于9例患者,共21指再造手指.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手指外观改善情况,测量手术前后手指关节活动度和两点辨别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随访6~12个月,术后再造手指外观明显改善,中节与末节粗细均匀,长度比例更合理.再造手指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和两点辨别觉没有明显变化,皮瓣手术对再造手指的功能没有不良影响.手术没有皮瓣坏死、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局部转移皮瓣术可以改善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的外观.  相似文献   

2.
一种修复指尖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端是手指功能的重要承担者,如捏持、触摸、感知等,而这些功能又有赖于指端的皮肤、指甲的完好及手指长度的完整,故手指指端毁损的有效修复是手指功能康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V-Y推进皮瓣在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4月至2021年6月,回顾8例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析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皮瓣大小和设计方法、手指末端术后功能和形态恢复情况等.结果 入组患者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得到修复,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手指末端功能基本正常,外观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4.
胸、腹壁皮瓣一般在大面积上臂、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才使用.手指皮肤软组织的缺损,较多应用手、臂部带蒂皮瓣修复,虽然效果较好,也存在着技术复杂、难度大、有一定风险和供区暴露影响美观等不足.尤其是多手指软组织缺损在应用邻近皮瓣时,存在皮源不足、供区破坏大和操作复杂等不足.胸腹壁皮瓣作为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解决方法,在多手指软组织缺损这种特殊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笔者在2000年2月至2004年3月,采用胸、腹壁皮瓣修复多手指软组织缺损23例,效果较肯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拇指和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大小及修复要求等选择手部7种不同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43例.结果 43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2年,皮瓣血运、质地良好,手指活动及感觉良好.结论 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良好,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6.
44例小儿拇手指再造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术后,再造指变化的特点及远期疗效.方法对44例57指小儿拇手指缺损的病例,其中再造拇指34指,再造手指23指,进行远期随访观察.随访项目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再造指生长与发育情况、手使用情况、足部供区情况、病人满意程度等六方面,由专人进行检查、记录和疗效评价.结果根据国际手外科学会联合会Nakamura & Tamai综合功能判断标准与中华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两标准的优良率均达90.9%.结论用足趾组织移植再造术治疗小儿拇、手指缺损,可获得相当满意疗效,且供区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拇指和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大小及修复要求等选择手部7种不同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43例.结果 43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2年,皮瓣血运、质地良好,手指活动及感觉良好.结论 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良好,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拇指和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大小及修复要求等选择手部7种不同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43例.结果 43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2年,皮瓣血运、质地良好,手指活动及感觉良好.结论 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良好,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9.
严重手外伤患者常存在肌腱、神经离断、指骨骨折,伤口愈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手指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伤口周围肌肉粘连等,从而影响手指功能.  相似文献   

10.
手指是日常工作、生活和运动常用的器官,受伤极为多见,诸如摔伤、碰撞、扭伤等,由于手指皮下缺乏结缔组织,关节较为表浅,伤后剧痛,关节周围迅速肿胀,且经久不易消失,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手指不能屈伸.本院针刀门诊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手指关节外伤后功能障碍患者6例,经针刀关节囊Z形点切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指组织缺损范围1. 0 cm×1. 5 cm~2. 0 cm×4. 0 cm,均有不同程度骨、肌腱外露。结果 22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手指外观满意,活动度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腕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恢复时间短、对患手及供区损伤小、血运恒定可靠等优势,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手指是日常工作、生活和运动常用的器官,受伤极为多见,诸如摔伤、碰撞、扭伤等,由于手指皮下缺乏结缔组织,关节较为表浅,伤后剧痛,关节周围迅速肿胀,且经久不易消失,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手指不能屈伸.本院针刀门诊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手指关节外伤后功能障碍患者6例,经针刀关节囊Z形点切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手指是日常工作、生活和运动常用的器官,受伤极为多见,诸如摔伤、碰撞、扭伤等,由于手指皮下缺乏结缔组织,关节较为表浅,伤后剧痛,关节周围迅速肿胀,且经久不易消失,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手指不能屈伸.本院针刀门诊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手指关节外伤后功能障碍患者6例,经针刀关节囊Z形点切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长手指再造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全长手指再造的概念和3种再造的方法.方法 采用3种方法:①急诊取一侧足第二足做桥接远端部分完整的手指再造手指;②用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③取携带同足跖、背侧皮瓣和第一、三趾侧方皮瓣并将移植的第二跖趾关节旋转90°再造手指. 结果 临床应用10例.再造手指均一期成活,术后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法评定,优1例.良5例,可4例. 结论 3种方法进行全长手指再造,方法可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手外科中长指再造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1月至2006年6月,应用邻指背侧带蒂皮瓣等4种手指微小皮瓣一次性修复有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断指再植16例17指.结果:皮瓣及断指全部成活.我们体会:应用手指微小皮瓣移植修复断指再植时的皮肤、血管缺损,能最大限度获得再植手指的理想外形及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与修复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拇手指缺损再造修复的方法很多.如示指或其它残指转位拇化、皮管植骨、残指缓慢延长、掌骨拇化、瓦合皮瓣包裹等.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足趾移植的拇手指再造与修复无论是功能还是外观,堪称最优,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7.
手指皮肤撕脱伤是手部的一种严重的损伤,可造成手指皮肤完全缺失,手部血运障碍,深部组织外露等损伤,治疗起来较为困难.笔者自2000年5月~2006年8月应用阴股沟皮瓣移植术治疗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32例,均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一种利用废弃手指进行手指再造的方法.方法 对63例67指采用指动脉皮瓣与腹部皮瓣瓦合包裹废弃指骨支架及甲床进行手指再造.结果 再造手指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该方法充分利用废弃手指进行手指再造,避免了足的损伤,手术难度小,不需要吻合血管,是手指再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房玉霞  房华  周蕊  赵静 《护理学杂志》2004,19(10):73-74
对1例-196 ℃液氮保存81 d断指再植病人术前讲明手术风险、做好各项准备,术后密切监测全身情况、局部血运及再植手指情况等.结果断指再植成功,术后3个月恢复工作.该病例术后再植手指皮肤呈灰红色,指腹张力偏高,毛细血管反应不明显,角质层增厚.采取经皮氧分压测定、多普勒测听和小切口放血综合措施可准确判断再植手指血运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半(足母)趾甲瓣移植再造手指末节效果.方法 通过对64例69指手指末节完全和部分缺损、末节皮肤撕脱、皮管术后整形、再植失败等采用以第一跖底、跖背或趾动脉为蒂切取部分趾甲连同趾腹皮瓣或部分趾甲修复,根据供足创面大小采用第一跖背、第二趾动脉、腓动脉穿支、跖底动脉皮瓣覆盖,观察术后手指及足部供区外形. 结果 经随访3个月~4年,手指指腹饱满有弹性,趾、指甲床间愈合好,再造甲襞形成的甲沟略浅,外形逼真,感觉均恢复,两点辨别觉4~5mm,供足趾丰满,似原趾外形,患者对再造手指和足趾外形均满意. 结论 半(足母)趾甲瓣是修复手指末节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