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早,保乳手术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是避免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的合理选择。近年来保乳整形术式的推广使得小乳房患者保乳术后仍能维持较好外形。使用假体联合钛网补片(TiLoop Bra)的乳房重建技术相对简单,便于推广,也能在乳房全切后较好重塑乳房外形。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手术效果与满足患者术后美观需求方面的优劣,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以上两种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保乳整形手术(保乳组)与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手术(乳房重建组)的患者各4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信息,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信息,使用Breast-Q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保乳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均明显优于乳房重建组(均P<0.001)。乳房重建组乳头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保乳组(P<0.001);乳房重建组发生皮瓣坏死4例,保乳组无皮瓣坏死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两组间血肿、切口感染、脂肪坏死和组织挛缩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性健康及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的美学效果相似。皮瓣坏死为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中的严重并发症,背阔肌肌皮瓣覆盖创面可作为补救治疗手段。满足保乳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保乳整形的手术方式;存在保乳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但有乳房外形要求的,合理评估后实施保留乳头乳晕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也是一个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pHCC患者,其中24例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冷冻组)、28例接受CT引导下微波消融(微波组),比较2组消融后1个月疗效,分析组间及组内消融前1日与消融后4周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的差异。结果 消融后1个月,冷冻组客观缓解率(87.50%)与微波组(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消融前1日,组间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后4周,组间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均较消融前1日升高(P均<0.001)、CD8+ T淋巴细胞占比较消融前1日降低(P均<0.001)。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pHCC近期疗效确切且相当,前者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外科手术患者的益处已被证实,但是,ERAS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在分子水平上的影响仍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ERAS理念和措施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肿瘤细胞免疫、炎症因子及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癌患者90例,分为ERAS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ERAS组患者接受ERAS理念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ASA体格情况评估分级、TNM分期、肿瘤大小),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方式、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指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7 d两组患者外周血中肿瘤正向免疫调控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负向免疫调控细胞[中性粒细胞型骨髓源性抑制细胞(G-MDSC)、单核细胞型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T-调节细胞(Treg)]及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数量百分比,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PI)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差异。结果 ERAS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BMI、ASA分级、TNM分期、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25.01 h vs. 37.01 h,P=0.000;74.51 h vs. 135.31 h,P=0.000),ERAS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7.01 d vs. 9.81 d,P=0.000)。ERAS组总术后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9.3% vs. 19.1%,P=0.027)。在术后1 d及7 d,ERAS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而G-MDSC、M-MDSC和Treg细胞及Breg细胞所占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前COR、ACTH、EPI以及CRP、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ERAS组以上指标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降低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干扰,促进肿瘤正向免疫调节同时抑制负向免疫调控,减轻炎症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胸大肌包裹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对28例0、I、II期乳腺癌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于胸大肌后方植入硅胶假体重建乳房,并根据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是否保留NAC.结果 28例早期乳腺癌均保留了NAC,术后随访2~18个月(中位随访期:15个月),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优良率达96.5%;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即刻乳房重建,能达到满意的乳房美容效果,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发病率高,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保乳手术(BCS)是早期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我国保乳率低,传统开放保乳术后切口疤痕仍明显。目前,具有术后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的腔镜微创技术已应用于乳腺外科BCS治疗,但因其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定位难等,导致其在国内开展少,研究数据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腔镜BCS与开放BCS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探讨腔镜B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681例0~Ⅱ期单侧乳腺癌并接受BCS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9例接受腔镜BCS(腔镜组),602例接受传统开放BCS(开放组)。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PSM前,两组间基线资料存在明显差异(部分P<0.05);PSM后,两组各79例,均衡组间差异后,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Z=-5.415,P<0.001),住院费用增加(Z=-6.042,P<0.001)。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0 d并发症中,两组在术中副损伤、出血、感染、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总并发症发生率腔镜组少于开放组(P=0.043)。Breast-Q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腔镜组患者在对术后乳房外形的满意度以及身体健康、性健康方面均优于开放组(均P<0.05)。结论 腔镜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BCS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还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乳房缩小整形术(缩乳术)是治疗乳房肥大和巨乳症的有效方法,缩乳术手术方式多样,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保留乳头乳晕(NAC)血供和感觉及术后良好的乳房外形。笔者团队前期在倒T切口基础上,开创了一种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在乳腺癌伴生理性乳房肥大和/或中重度乳房下垂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进一步评价该方法在中重度生理性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龙泉分院对中重度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采用倒T切口行三蒂法缩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NAC坏死、T形切口裂开、蜂窝组织炎、出血、皮瓣坏死、脂肪液化)发生情况,患者使用BREAST-Q量表“Reduction/Mastopexy”模块对缩乳前后乳房满意度、生理机能、社会心理健康以及性生理健康方面进行自评。结果 共纳入28例患者(53个乳房),患者平均年龄为(33.7±6.8)岁,平均BMI为(25.8±3.2)kg/m2。术前E罩杯2例,FF罩杯2例,G罩杯4例,GG罩杯7例,H罩杯13例,术中左、右乳切除腺体平均重量为993.5 g、1 017.7 g,左右乳头分别提高(14.4±3.7)cm、(14.5±3.4)cm,术后B罩杯10例,C罩杯15例,D罩杯3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1例(1.9%)出现T型交界处创面裂开,1例(1.9%)发生乳房蜂窝组织炎,1例(1.9%)发生脂肪液化。所有患者术后NAC均得到保留,仅1例(1.9%)患者发生NAC色素减退。中位随访时间24(1~36)个月,患者术前对乳房满意度评分为15.5±8.2,术后1、3、6个月与1、2、3年对乳房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2.2±4.8、42.6±7.5、52.7±8.0、52.7±8.5、56.9±8.0、60.8±5.1,术后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社会心理健康、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性生理健康评分除了术后第1个月外,其余时间点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倒T切口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对于生理性中重度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而言是一种具良好的美容效果和相对较小并发症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在老年患者椎体后突成形术后镇痛中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经皮后入路脊柱后突成形术老年患者100例,男41例,女59例,年龄70~90岁,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TLIP阻滞组(P组)和对照组(L组),每组50例。P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TLIP阻滞,分别在两侧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L组不进行神经阻滞操作。记录麻醉诱导前、术后4、24、48 h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计算CD4+/CD8+比值;记录术后4、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及术毕麻醉穿刺相关不良反应,如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等。
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术后4、24、48 h两组CD3+、CD4+含量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术后4、24、48 h P组CD3+、CD4+含量明显升高,术后24、48 h P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术后4、12、24、48 h P组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 在老年患者经皮后入路椎体后突成形术中,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可减轻术后疼痛并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强  冷燕奎  夏冰 《中国骨伤》2023,36(7):641-646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分别采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假体组)与PFNA内固定术。假体组35例,女24例,男11例,年龄(86.2±6.1)岁;PFNA组41例,女28例,男13例,年龄(84.6±5.3)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6、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7(14.3±1.4)个月。假体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P<0.05);PFNA组出血量少于假体组(P<0.05);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假体组明显早于PFNA组(P<0.05);术后1、6个月假体组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组并发症少于PFNA组(P<0.05)。结论: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选择,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游离皮瓣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重要步骤之一,单独采用电刀或手术刀游离皮瓣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隧道剪开”的方法来游离皮瓣,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2019年12月7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刀组(20例)、手术刀组(20例)、隧道剪开组(30例),术中分别采用电刀、手术刀、“隧道剪开”法游离皮瓣,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游离皮瓣时间及失血量、术后1~5 d引流量、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隧道剪开组游离皮瓣时的出血量、游离皮瓣时间、术后引流量(总引流量、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均明显少于电刀组和手术刀组(均P<0.05)。术后电刀组皮瓣坏死1例(5.0%),皮下积液2例(10.0%);手术刀组皮瓣坏死1例(5.0%),皮下积液1例(5.0%);隧道剪开组无皮瓣坏死、无皮下积液发生,但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隧道剪开法”精细皮瓣游离技术综合了电刀、手术刀游离方法的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针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根治术后发生的异时性肝转移的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的临床指南共识。因此,本研究比较肝切除术(LR)与微波消融(MWA)治疗PDAC根治术后异时性肝寡转移的疗效,旨在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4例PDAC根治术后发生异时性肝寡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7例行LR治疗(LR组),28例行MWA治疗(MWA组),9例仅行姑息性化疗(保守治疗组,与前两组作生存获益对比)。基于临床随访资料,比较LR组和MWA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分析影响PDAC患者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LR组与MWA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R组与MWA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5.0个月(95% CI=21.5~28.5)和23.0个月(95% CI=19.2~26.8),而保守治疗组的中位OS为11.0个月(95% CI=8.9~13.1)。LR组和MWA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7.0个月(95% CI=14.7~19.3)和15.0个月(95% CI=11.7~18.3)。生存曲线比较结果显示,LR组与MWA组的OS率与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P=0.668;χ2=0.488,P=0.48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3% vs. 78.6%,χ2=0.569,P=0.451),LR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MWA组(48.6% vs. 14.3%,χ2=8.405,P=0.004)。LR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MWA组(9.0 d vs. 5.0 d,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未行化疗及早期发生肝转移(<1年)是PDA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R和MWA两种方式治疗PDAC术后异时性肝转移均能使患者取得生存获益,且远期疗效相似,但MWA术后严重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未联合围术期化疗和早期发生肝转移(<1年)的PDA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处理方法。方法26例乳腺癌女姓患者实施了改良根治术+即刻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术后跟踪按摩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的乳腺癌得到根治,同时乳房达到形体美容的功效,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假体植入乳房再造术易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王强  冷燕奎  金斌  吕杰  胡庆华  张勇胜 《中国骨伤》2020,33(11):1017-1022
目的:分析采用带股骨距假体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行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 80岁)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Evans Ⅲ、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采用假体置换与PFNA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与假体组,其中PFNA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84.3±2.9)岁;假体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82.9±2.4)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1 d血红蛋白差值、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9.3±4.8)个月,假体组1例1年后死于肺癌,随访终止。假体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P<0.05);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假体组与PFNA组无差异(P>0.05);下地活动时间,假体组早于PFNA组(P<0.05);并发症出现数量,假体组少于PFNA组(P<0.05);治疗前假体组与PFNA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3个月随访假体组评分高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骨质疏松严重者,实施带股骨距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选择,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和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7°小颈干角和135°大颈干角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THA患者84例,男44例,女40例;年龄45~72(53.4±8.1)岁,股骨头坏死68例(左侧32例,右侧36例),其他原因导致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6例,病程9~36(24.0±5.5)个月。分别采用小颈干角(127°)和大颈干角(135°)假体,每组42例,术后两组患者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双下肢长度测量,不同颈干角生物力学评估,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24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有2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36(33.0±1.6)个月。术前及术后1、6、12、24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测量,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差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12、24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VAS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大颈干角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小颈干角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脱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生活质量较术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且组间比较发现135°大颈干角组生活质量较127°小颈干角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大、小颈干角假体的THA均能较好地恢复患者髋关节的功能,但是大颈干角更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组配式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CroweⅠ、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40例单侧Crowe Ⅰ、Ⅱ型DDH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5例;年龄为(36.90±10.30)岁(19~51岁),股骨选用组配式假体,全部纳入组配式假体组。另选择既往40例术前设计采用普通锥形假体的单侧Crowe Ⅰ、Ⅱ型DDH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基本信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双下肢长度及偏心距差异等指标。结果 组配式假体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5.0%比10.8%)、术后脱位率(2.5%比8.1%)、偏心距差异发生率(20.0%比3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76,P=0.600;χ2=0.353,P=0.553;χ2=2.997,P=0.083)。术后,组配式假体组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89.45±9.22)分比(84.69±8.77)分;t=2.077,P=0.041],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低(17.5%比43.2%;χ2=6.081,P=0.014)。结论 在Crowe Ⅰ、Ⅱ型DDH中,组配式假体比普通假体更易获得双下肢等长及更佳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整形保乳手术(OBCS)是在完整切除肿瘤病变的同时,应用整形技术对乳房进行整形修复,最大限度维持患者术后乳房的自然外形,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OBCS属于新兴技术,其效果与安全性的临床证据仍然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对OBCS与传统的保乳手术(TBCS)治疗早期乳腺癌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进一步明确OB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行乳腺癌保乳手术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其中95例行OBCS(OBCS组),131例行TBCS(TBCS组),对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患者主观满意度以及远期疗效等方面进行对评价。结果 OBCS组缺损修复方式包括腺体推进法47例,乳腺组织腺蒂瓣转位法22例,下蒂倒T形5例,翼状整形9例,腹腔大网膜充填3例,部分背阔肌及周围脂肪瓣3例,背阔肌肌瓣法4例,腹直肌带蒂肌皮瓣转移法2例。TBCS组均采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残留腺体直接缝合法。OBCS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BCS组[(136.8±28.5)min vs. (75.2±22.3)min,P=0.002],但OBCS组术中切缘阳性再次扩大切除率明显低于TBCS组(3.2% vs. 11.5%,P=0.027)。OBCS组切除标本体积明显大于TBCS组[(101.3±12.9)mL vs. (67.6±9.8)mL,P=0.013];OBCS组术后乳房美容优良率明显高于TBCS组(86.3% vs. 37.4%,P=0.000);OBCS组患者主观满意率明显高于TBCS组(91.6% vs. 44.3%,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术后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肿瘤整形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能够带来更佳的美容效果和更好的患者主观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和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风险,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及乳房重建(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8),观察组行乳腔镜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联合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术,对照组行腔镜保留NAC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乳房美容效果、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引流量、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评分、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4.00%vs. 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及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较好,具有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硅胶假体植入法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失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11月,10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于胸大肌后植入硅胶假体再造乳房,并根据冰冻结果决定是否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无伤口积液感染,皮肤坏死及异物反应等。10例患者美观效果均满意,其中有4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所有病人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6个月。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无上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一期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安全、简单、恢复快的特点;再造后乳房美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化疗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化疗可能通过增强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免疫力来发挥抗肿瘤效应。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及相关基因的变化,评估NAC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影响。方法 GEO数据库输入“Breast Cancer”,“TAMs”,“Chemotherapy”进行检索,选择人乳腺癌组织的GSE134600数据集进行分析。通过R包(limma函数)筛选乳腺癌患者NAC前后组织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所有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对DEGs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可视化,并筛选关键核心基因,通过cBioPortal对10个关键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使用R包(CIBERSORT)对GSE134600数据中的免疫细胞分布及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 鉴定出751个乳腺癌NAC前后DEGs(409个上调基因和342个下调基因)。通过GO富集分析DEGs的生物过程(BP)、细胞组分(CC)和分子功能(MF)。在BP中主要富集在I型干扰素(IFN-I)信号通路/病毒应答与防御和病毒生命周期方面;在CC中主要富集在细胞膜的外在成分和细胞膜的细胞质侧方面;在MF中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双链RNA结合和脂肽结合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DEGs主要富集在甲型H1N1流感、麻疹、丙型肝炎、冠状病毒病COVID-19、NF-κB信号通路、EBV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阿米巴病信号通路。通过CytoHubba插件筛选出乳腺癌NAC前后TAMs相互作用程度最高的前10个关键基因:IFIT1、ISG15、MX1、MX2、IRF7、RSAD2、IFIT3、IFI35、IFI6、IFITM1。多组学分析发现IFIT1、MX1和MX2主要发生缺失突变,IFIT1主要发生基因深度删除,而MX1和MX2主要发生基因扩增。NAC后乳腺癌组织中M0巨噬细胞、CD8+T细胞及M2巨噬细胞含量减少,M0巨噬细胞与记忆性B细胞成正相关(r=0.64),与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呈负相关(r=-0.66)。结论 所发现的乳腺癌患者NAC前后TAMs相关的DEGs与干扰素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提示干扰素信号通路在NAC可能通过改变TAMs而发挥重要作用。同时NAC前后M0巨噬细胞发生明显改变,提示化疗可能通过改变M0巨噬细胞分布及免疫功能调节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携带胚系BReast CAncer基因(gBRCA)突变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同时具有年轻与基因突变带来的双重风险。目前对于gBRCA突变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否可行保乳治疗目前尚无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gBRCA突变的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该影响是否有人种差异。方法 检索多个国外数据库,收集比较gBRCA突变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与全乳切除术预后差异的临床研究,对无复发生存(RFS)、无转移生存(MFS)、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总生存(OS)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研究(中国2篇,欧美4篇),共2 140例gBRCA突变患者,中位年龄38~47岁。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人群中,gBRCA突变患者行保乳手术较全乳切除术复发风险增高(RFS:HR=1.91,95% CI=1.03~3.54,P<0.05),但两种术式的MFS、BCS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国人群中,gBRCA突变患者行保乳手术较全乳切除术复发风险增高(RFS:HR=1.63,95% CI=1.10~2.41,P<0.05),两种术式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欧美人群中,两种术式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欧美人群,保乳手术不是gBRCA突变早期年轻乳腺癌术后预后的风险因素;但在中国人群中,gBRCA突变早期年轻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可能具有更高的复发风险,需在术式选择的医疗决策时充分告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宜消融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82例不宜消融的肝癌患者分为2组:联合组40例,予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42例,予单纯TACE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常规、血清甲胎蛋白(AFP)、并发症、客观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术后3、6个月客观有效率[85.00%(34/40)、67.50%(27/40)]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26/42)、45.24%(19/42);P均<0.05]。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7个月,对照组为10.7个月;联合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50%、54.30%、23.30%,对照组为45.20%、32.60%、13.60%。联合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肝功能及血常规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125I治疗不宜消融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