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髋关节骨折患者行MSCT薄层扫描后作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SVR)三种后处理。结果:MPR、MIP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髋关节骨折的部位、细微结构、关节腔内骨折碎骨片情况;SVR重建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移位程度、关节脱位及关节腔内碎骨片。结论:多层螺旋CT(MSCT)MPR、MIP、SVR对髋关节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影像表现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内固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MPR、MIP及SVR在肩胛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肩胛骨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SVR)3种后处理重建,得到多平面和3维图像。结果:MPR、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部位,成角情况及细微结构;SVR重建可立体显示骨折移位的程度、骨折和碎骨片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能对肩胛骨外伤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三维及二维成像在颌面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SVR)及二维(MPR)重建成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颌面创伤患者,全部行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并行MPR和SVR重建成像。结果:螺旋CT的重建成像方法MPR和SVR能够立体直观显示骨折的特点和类型。结论:在颌面骨骨折中,综合应用MSCT的重建成像方法MPR和SVR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齿状突骨折和脱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12例齿状突骨折和脱位的CT轴位薄层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三维重建分析结果CT可清楚显示椎体骨折、寰枢椎关节脱位情况结论 MSCT可作为齿状突骨折和脱位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分析多层螺旋CT应用于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有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创伤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多层横断面扫描(MSCT)检查,部分行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分析各方法对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行MSCT轴位图像均显示骨折线,全部明确诊断;30例行MPR重建,全部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SSD成像,明确诊断47例;41例行VR重建,明确诊断40例。MPR较好地显示了骨折线的走行、数量,SSD立体感最强,VR法骨折线显示清晰锐利。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经X线(D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胫骨近端骨折的外伤患者进行膝关节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的MPR图像。结果 33例经多层螺旋CT重建MPR图像均确诊骨折。结论 MSCT的MPR图像对临床怀疑骨折而DR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金晓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271-127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49例经X线、普通CT或临床检查可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创伤患者,应用MarconiMx 8000型多层CT扫描机进行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常规容积重建(VR),分析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49例患者中关节脱位13例.MPR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影像明确诊断47例(95.9 %),3D-VR容积重建明确诊断39例(79.6 %).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更具优势,3D重建更好的显示骨结构的空间改变,骨碎片的移位和关节脱位.结论:多层螺旋CT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颌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4 9例经X线、普通CT或临床检查可疑有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创伤患者 ,应用MarconiMx 80 0 0型多层CT扫描机进行检查 ,并行多平面重建图像 (MPR)、常规容积重建 (VR) ,分析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 :4 9例患者中关节脱位 13例。MPR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影像明确诊断 4 7例 (95 .9% ) ,3D VR容积重建明确诊断 39例 (79.6 % )。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更具优势 ,3D重建更好的显示骨结构的空间改变 ,骨碎片的移位和关节脱位。结论 :多层螺旋CT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尤其是对于颌面部不规则骨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因颌面部外伤进行MSCT检查并均采用VRT、MPR及MIP对轴扫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VRT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多平面重建。MPR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容积再现三维成像。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结论 MSCT具有快速扫描、图像分辨率优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对颌面部外伤骨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MPR、MIP和VRT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外科整复手术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卓建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1982-198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SVR)影像表现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稳定性判定和椎体后缘的碎骨片后移导致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1mm螺距15螺旋扫描,获得原始数据进行MPR和SVR重建。结果:椎体向心性爆裂;碎骨片向后移位导致椎管狭窄;垂直或横向骨折;单侧或双侧椎板骨折;部分伴有关节突、棘突骨折;大部分脊柱后凸。神经损伤与椎管狭窄的程度有关。结论:MSCT的MPR和SVR能更好显示脊柱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程度,显示脊柱屈曲、旋转及脱位,是判断脊柱稳定程度极其精确的方法,并对治疗方案选择及神经损伤的估计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占军  周智洋  陈少明 《吉林医学》2010,(33):5951-595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表面遮盖(SSD)和多平面重组(MPR)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肩胛骨折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MPR和SSD重建成像,回顾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并与DR片进行比较。结果:45例患者中MPR发现骨折52处,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其中DR漏诊骨折5处,CT常规轴位图像漏诊骨折3处,SSD重建漏诊骨折3处。MPR能良好显示微小骨折,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及移位方面较好,SSD和MPR结合使用能清晰、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部位和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的SSD和MPR成像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制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178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DR片检查与MSCT检查,并将所有患者的MSCT扫描检查数据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实施二维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与三维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观察DR片、MSCT轴位、二维MPR及三维VRT在诊断骨关节骨折方面的情况,DR片、MSCT轴位、二维MPR及三维VRT在显示关节面损伤方面的情况,DR片、MSCT轴位及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不同骨折分型方面的情况。结果:MSCT轴位、二维MPR及三维VRT在骨关节方面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DR片(P0.05);而MSCT轴位、二维MPR及三维VRT三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面断裂显示方面:二维MPR显著高于MSCT轴位与三维VRT(P0.05)。关节面塌陷显示方面:二维MPR与三维VRT显著高于DR片与MSCT轴位(P0.05)。关节内碎骨片显示方面:二维MPR与三维VRT显著高于MSCT轴位和DR片(P0.05)。关节脱位显示方面:二维MPR与三维VRT显著高于DR片与MSCT轴位(P0.05)。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髋臼骨折分型的符合率显著高于MSCT轴位与DR片(Z=6.152,P0.05)。MSCT轴位与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符合率显著高于DR片(Z=6.958,P0.05)。结论: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使用MSCT后处理技术:二维MPR与三维VRT能对四肢骨关节骨折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运用与价值,分析其CT表现。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肺栓塞病人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和动脉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进行MPR(多层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T(容积重建)技术重组处理。比较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与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显示栓塞数目的差异。从MPR、MIP、VRT技术优势,体现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诊断意义价值。结果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更能清楚准确显示栓子显示肺段动脉以上的栓塞,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MPR、MIP、VRT在后处理技术中更能够清晰、立体显示血管走形、异常病变。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有直观、立体、准确的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CT表现,能早期发现栓塞并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重建成像在寰枢椎损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成像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成像,包括表面阴影遮盖(SSD)和容积重建(VR)图像观察分析并评价其对寰枢椎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单纯寰枢关节脱位12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1例,枢椎椎体、椎弓骨折各2例,其中8例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寰椎骨折4例。MPR显示骨折和脱位各个断面信息;VR所有骨折和脱位均能清晰显示;SSD仅显示部分病变。结论MSCT的MPR、VR重建作为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依据,能更直观立体地显示寰枢椎损伤的骨折和脱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例胫骨平台骨折,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容积重组图像可以直观显示骨折表面状况,平台关节面的塌陷范围,碎骨片的空间位置;多平面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内部细节,胫骨平台的塌陷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部位及细节,平台塌陷范围、程度,以及隐匿骨折,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颌面骨病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颌面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颌面骨病变,其中颌面骨骨折34例,肿瘤和肿瘤样病变10例,颌面骨先天畸形16例,术前均行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扫描层厚2mm,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34例颌面骨骨折,其中上、下颌骨骨折,颧骨骨折和鼻骨骨折螺旋CT二维和三维图像均能全部显示,但三维图像在显示骨折线行程和骨折块移位上优于二维图像。筛骨、蝶骨和腭骨骨折在二维横断位图像全部显示,而三维图像部分不能显示,效果明显不如二维图像。10例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二维横断位图像能提供病灶详细的病理影像学特征,而在显示病变骨的形态学改变和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16例上、下颌骨先天发育畸形,三维SSD和VR重建图像显示效果明显优于二维图像。结论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颌面骨病变最基本的手段,三维重建图像的优势在于显示颌面骨病变的空间解剖关系,对指导手术设计和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阴影显示(SSD)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64例经X线平片检查证实骨折和可疑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横断位薄层扫描,再经MPR,SSD,VRT重建观察。结果  64例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 MPR、SSD和VRT技术可清晰显示四肢骨关节不同程度的骨折,骨折线的走形,碎骨片大小,移位情况。结论  MSCT MPR,SSD及VRT对四肢骨关节骨折及可疑的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准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详细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 MPR成像清晰显示了所有的头颅颌面骨骨折,特别在显示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方面优于3D-SSD成像.3D-SSD成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范围、不规则骨折线走行及骨折块移位等空间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 MPR结合3D成像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与脱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MPR、SSD、VR成像,结合轴位扫描图像对骨折分型,观察3种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折碎片以及四肢关节脱位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MPR对判断关节脱位方向和程度有帮助;SSD显示骨折和关节脱位的立体效果较好;VR虽然立体效果稍逊于SSD,但能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结论:MPR、SSD、VR3种重建方法可互为补充,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四肢骨关节骨折和关节脱位,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患者预后的估计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横断位容积扫描,常规层厚2mm,重建间隔1mm,螺距0.9mm,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VR、MIP三维重建。结果三维重建影像显示骨折范围、位置、类型、骨折线走行方向及碎骨片移位等信息方面较轴位扫描图像有显著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对颌面部骨折显示良好,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