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丝郁金氮、磷、钾吸收与积累特性,为黄丝郁金高产栽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定期定点采集黄丝郁金样品,采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酸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器官氮、磷、钾含量.结果 黄丝郁金不同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不同,同一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养分含量也不同.三种养分比较来看,钾含量最高,其次是氮,磷含量最低;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多以器官形成初期含量最高,而后逐渐降低.植株氮、磷、钾的积累前期主要集中于地上部,生长中后期主要集中到地下部的根茎和块根部分;8~9月为氮和磷素积累速度最快时期,钾有两个快速积累阶段,分别是出苗至9月底和10月底至12月中旬.结论 在黄丝郁金生产中,应及时追肥,尤其是钾肥的补充,生长前期可适量追施,中后期应重施.追施氮肥时,苗期追施量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2.
温郁金氮磷钾吸收和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郁金对N、P、K的吸收和分配规律。方法定点采样,样品在50℃烘箱中烘干,分别测定叶、根茎、须根和块根中氮、磷、钾的百分含量。结果温郁金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氮肥和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其中钾肥需求量约为氮肥2倍,对磷肥的需求量则较少。结论通过对氮磷钾吸收量和分配规律的分析,对温郁金生长过程中肥料施用的定量化、标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贺敏  李潮海 《中草药》2007,38(10):1561-1566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花蛇舌草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方法定期取样研究干物质积累规律,采用常规测定方法测定植株氮、磷、钾的量。结果白花蛇舌草苗期对氮、磷、钾吸收较少,分枝开花期和结果期吸收量快速增加,成熟期氮、磷吸收减少,钾出现"负吸收"。白花蛇舌草植株对氮素吸收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比率为1.00:0.16:0.54。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氮、磷、钾主要积累在叶和茎中,其中氮素以叶中分配最多,磷和钾则主要分配在茎中;结果期和成熟期氮、磷、钾多分配在花果和茎中,氮和磷花果中最多,钾则茎中最高。结论白花蛇舌草在苗期对肥料要求不多,可适当少施。分枝开花期和结果期吸收量骤增,要加大施肥用量,结果期对磷肥和钾肥要求较多,应适当补施磷肥和钾肥以满足此期果实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菘蓝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是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为二年生直立草本。以根、叶入药,根入药为板蓝根,叶入药为大青叶。目前板蓝根已成为临床上抗病毒的首选药物之一。随着国际上应用天然药物的热潮,板蓝根的药理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得到了深入的研究[15],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有关菘蓝营养元素吸收总量和植株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尚无较系统、深入的报道。本研究对菘蓝营养生长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氮、磷、钾营养吸收和累积特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鱼腥草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 ,为鱼腥草高产栽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定期定点采集鱼腥草样品 ,分别测定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果 :鱼腥草不同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不同 ,同一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养分含量也不相同 ,其地上部分养分含量总体高于地下部分。鱼腥草为喜钾植物 ,其吸钾量大于吸氮量 ,磷的吸收量最少 ,而不同时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也不同。 5~8月为鱼腥草氮和磷累积速度最快时期 ,钾的累积速度则与 4~7月最快。每生产 100kg干鱼腥草全草 ,约需吸收氮 1.615kg ,P2O50 .712kg ,K2O3 .486kg。 结论 :鱼腥草生产中应及时追肥 ,尤其钾的补充于 4月下旬即可进行。追肥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生育时期追施不同配比的养分 ,并建议采用叶面施肥 ,以加快地上部分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  相似文献   

6.
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黄芪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量及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结果:黄芪出苗后100~163 d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88.22%。黄芪各器官氮、磷、钾的含量表现为茎叶>根系,黄芪茎叶和根系中的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为氮>钾>磷。在黄芪整个生育期,黄芪对氮的积累强度最大,钾次之,磷最小。黄芪营养旺盛生长后期,氮、磷、钾的累积强度降低,至收获期,根系氮、钾的累积强度有所升高,磷的累积强度基本稳定。黄芪根系对氮、磷、钾相对吸收强度最大值比茎叶出现的早,茎叶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出苗后100~132 d,氮、磷、钾积累强度曲线出现一个高峰。结论:黄芪出苗后100~163 d是黄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快的时期。出苗后100~132 d是黄芪茎叶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时期,且氮吸收高峰期早于钾、磷;这时每天形成1 kg的干物质所需要的养分量最多,是黄芪的氮、磷、钾营养临界期;每生产100 kg黄芪需要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2.32 kg 氮;0.323 kg P2O5;1.62 kg K2O。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用牡丹不同生长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及其种植的平衡施肥问题。方法采用定期采样,分析不同生长期药用牡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生长量,推算种植过程的科学施肥量。结果药用牡丹地上部快速生长期主要在7月份之前,植株地上部对氮、磷、钾的吸收较高;氮、磷、钾的平均含量1.259%氮、0.114%磷、0.530%钾。从7月开始,地下部明显增重,此时期根部积累的氮、磷、钾较多:根氮、磷、钾的平均含量0.794%氮、0.108%磷、0.380%钾。结论药用牡丹植株生长每年的需氮约1 500 g、需磷160 g、需钾640 g。  相似文献   

8.
怀牛膝氮磷钾吸收、分配及积累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怀牛膝氮、磷、钾吸收、分配和积累特点。方法:采用过氧化氢-硫酸消化法、钒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法测其氮、磷、钾的含量。结果:植株中氮、磷、钾的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下降,其含量顺序为钾>氮>磷;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吸收的最大速率期均处于10月中旬;每生产100 kg怀牛膝根需要氮、磷、钾分别为8.59,1.36,7.40 kg。结论:在9中旬和10中旬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应保证养分的充足供应,注重氮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温郁金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温郁金是姜科姜黄属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 et Ling的块根,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之功能,主治经闭痛经、胸腹胀痛、热病神昏、痫颠发狂、黄疸尿赤等症[1]。近年来的药理研究表明,郁金有终止妊娠、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心律失常以及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2,3]。温郁金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温郁金挥发油的传统提取法为水蒸气蒸馏法,有关水蒸气蒸馏法温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有多篇文献报道[4-6]。  相似文献   

10.
姜黄植株各器官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布以幼嫩器官较高,全株以苗期含量最高,三要素含量顺序为钾>氮>磷。整个生育期间,氮、磷、钾的吸收主要发生在生育中期和后期。氮、磷、钾的转运主要是从叶和叶柄向子姜和母姜转运,其中磷的转运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6,(1)
目的:研究栽培模式对竹根姜生长及氮、磷、钾营养吸收的影响,探索适合竹根姜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法:通过设施与露地两种栽培模式研究竹根姜生长,田间发病率,亩产量,以及氮、磷、钾吸收的规律。结果:设施栽培能增强竹根姜生长、减少田间发病率、增强器官对氮、磷、钾吸收,促进竹根姜丰产。结论:设施栽培应广泛应用于竹根姜生产。  相似文献   

12.
川半夏生长期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栽培条件下研究川半夏对氮、磷和钾营养吸收特性,为川半夏高产栽培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定期采集川半夏S-29和S-33样品,分别测定其各自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磷、钾含量,研究其氮、磷、钾分配和累积规律。结果:川半夏不同生育时期各部分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其中对钾的吸收量最大,对磷的吸收量最少;在半夏大面积"倒苗"前后,各部分氮、磷和钾含量以及累积总量总体上高于非"倒苗"期。生长期间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磷、钾吸收量间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P0.05),且地下部分磷和氮吸收量间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半夏生长过程中,每生产100 kg干品,大约需要吸收氮5.02~5.64 kg,P2O52.44~2.56 kg,K2O 11.62~13.49 kg。结论:川半夏在大田栽培中应当施足底肥,并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前后及时追施氮、磷和钾肥,并适当提高钾的比例。追肥方式可采用地下浇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川半夏地下部分对磷肥和氮肥的吸收有相互促进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刚  霍文  李秋影  孙广利  段离潼 《中成药》2007,29(2):291-293
姜黄素是姜科姜黄属(Curcuma longaL.)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根茎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1]近年来对姜黄素的药理作用报道较多,但有关姜黄素制剂的报道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姜黄素几乎不溶于水,体内吸收差[2],姜黄素不稳定易降解  相似文献   

14.
菊花对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菊花植株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对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分配规律,以期为制定菊花科学施肥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菊花不同生育期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及其氮、磷、钾、钙和镁的含量.结果:菊花生育期内植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累积而线性增加.不同生育期,植株对各营养吸收与分配不同.营养生长期各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植株的叶中,随着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各营养将逐渐向蕾、花及根部分配与转移.其中,花芽分化期既是菊花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其氮、磷、钾营养的最大效率期.生产上,每生产100 kg菊花药材需要吸收带走4.13 kg氮,0.37 kg磷,5.03 kg钾,3.03 kg钙,0.81 kg镁,各营养间吸收比例为N-P-K-ca-Mg1:0.09:1.22:0.73:0.20.结论:花芽分化期是菊花植株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生产上要注意这一生育期植株矿质营养和水分的供应,以促进植株花芽分化和干物质累积.在施肥时,磷、钾肥要提早施用,而氮肥宜分次施用,并需适当补充钙、镁肥.  相似文献   

15.
桔梗配方施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桔梗Platycedon grandiflorurn(Jacq)A.DC,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桔梗原产中国,多生于海拔200~850 m的干燥向阳山坡、林缘及灌丛间[2],主产我国东北至华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都有分布[3]。目前关于桔梗施肥相关的报道很少。桔梗在生长期间对氮(N)、磷(P)、钾(K)  相似文献   

16.
麦冬氮、磷、钾吸收与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麦冬氮、磷、钾吸收与积累特性。方法:采用过氧化氢-硫酸消化法、钒钼酸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麦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麦冬营养元素的大量元素中氮、钾含量高,磷含量低。在生育期中氮的含量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在植株中的累积速度有2个较快时期和2个较慢时期,从分布的器官上看,营养器官占绝大部分;磷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与氮相同,前期叶片、营养根含量高,采收时块根含量高,植株累积量逐渐增加;钾的含量变化总趋势是前期高后期低,植株器官钾含量前期叶片、营养根高,2月至3月块根比叶片含量稍低、比营养根含量高,植株累积钾的量逐步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结论:在麦冬的生产上,宜在栽种成活后逐步增加氮肥的施用量,秋季不宜施用氮肥,早春应追施一次氮肥;在秋冬季增施磷肥;在越冬期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7.
知母有效成分及氮、磷、钾累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娟  杨重军  郭玉海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1504-1507
目的:研究知母有效成分累积、营养吸收特性及其转运规律,为确定知母的最佳采收期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不同时期采样并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质质量、氮、磷、钾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结果:根茎对氮、磷、钾的吸收主要在7月之后,8月下旬以后地上部分的氮、钾元素大量向根茎转运。春季根茎中菝葜皂苷元含量最高。结论:移栽后第2年7月追肥有利于产量提高,初春收获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渭玲  王振  徐福利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02-1806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氮、磷、钾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施肥促进了膜荚黄芪幼苗的生长,从而为生育后期膜荚黄芪根生长、产量形成及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充足的营养基础。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明显促进了茎叶及根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对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总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对膜荚黄芪茎叶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磷>钾;对根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施肥明显提高了膜荚黄芪根产量,氮、磷、钾对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使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明显增加,对总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黄芪多糖含量影响程度依次为钾>磷>氮;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结论:氮、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根类中药材黄芪的栽培过程中应该注重氮、钾肥的施用,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9.
延胡索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延胡索干物质累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点,旨在揭示延胡索养分吸收规律,为延胡索高产栽培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城固延胡索为试验材料,连续2年在延胡索各生育时期对陕西省城固县8个乡镇106个种植户的样品进行采样分析,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结果:延胡索地上部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延胡索地下部则呈直线增加趋势。幼苗期至花期末是地上部旺盛生长阶段,干物质累积较快,占全生育期26.7%~44.1%。花期末地上部累积量达到最高,进入膨大期地上部茎叶开始枯萎及养分转移,干物质累积量有所降低。初花期至膨大期是地下部迅速膨大阶段,其累计量占全生育期50.3%~87.5%;至收获期地下部干物质达到最高值,占全株78.5%~79.8%。延胡索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有差异,幼苗期至花期末是地上部养分吸收迅速阶段,于花期末达到峰值,以钾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初花期至膨大期是地下部对养分吸收高峰期,以吸氮量最高,钾次之,磷最低。结论:综合延胡索各器官和全株需肥规律及肥料特性,建议该地区栽培延胡索时,应在前期将全部有机肥和磷肥投入土壤中;氮肥和钾肥可以在前期投入总量40%~50%,其余的后期追肥,以保证延胡索正常生长,从而达到延胡索高产。  相似文献   

20.
焦文旭  张浩 《中药材》1990,13(12):19-21
本文报道我国郁金主产区的药源调查及商品郁金的鉴定.郁金主产于四川、浙江、广西三省区,其来源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温郁金、桂郁金及川郁金的块根.通过对全国各地收集到的40余件商品郁金的鉴定,结果表明,目前市场上郁金的主流商品是黄丝郁金、桂郁金及温郁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