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创引流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微创引流几种方式的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 经CT或MRI检查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在床边于局麻下以快速颅锥钻孔,置引流管于脑内血肿或脑室内,将治疗分为5种方式:方式1,单侧脑室引流;方式2,双侧脑室引流;方式3,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方式4,脑内血肿置管引流 单侧脑室引流;方式5,开颅术后残留或再发血肿引流。结果 96例患者中,死亡14例,病死率14.6%。结论 床边微创引流个体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简单实用、经济安全、病死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全国神经内科主任(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适宜技术高级研讨班,拟定于2006年9月10—1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培训费98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学习期满授予学员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容:立体定向硬通道管引流治疗脑深部小血肿;高血压脑出血的简易血肿穿刺定位方法;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技术治疗常规;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并发症的治疗;硬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1210例病例总结);多点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附39例报告);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根据出血量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分为2个亚组,出血量50~80 mL者分别为Ⅰa组和I b组,出血量>80 mL者分别为Ⅱa组和Ⅱb组.治疗组用改制的上面有可调节钻入深度的限位器的钻头钻穿颅骨,置入硅胶管抽吸部分血肿后再引流;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治疗出血量在Ⅰa组的疗效显著优于Ⅰb组,Ⅱa组疗效评定显著进步和进步的病人例数明显多于Ⅱ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效果显著、方法简单、费用低,术后血肿扩大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定向微创经颅硬通道穿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疗效。方法 :对 32例患者采用YL 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 ,以血肿中心为靶点在CT定向下锥颅置针头于血肿腔中心 ,抽吸血液再注射尿激酶 2~ 4万U溶解血凝块2~ 4次 ,引流 3~ 6d ,最长时间达半个月 ,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 :2 2例壳核区脑出血治愈 ,8例丘脑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治愈 ,1例桥脑出血并脑室铸型并慢性硬膜下出血治疗 2 1d后 ,死于肺部感染和营养障碍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和急性脑积水患者入院第 4 1天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CT定向微创经颅硬通道穿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 ,具有定向准确、创伤小、安全、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特点 ;只要掌握时机和方法正确 ,对有指征的患者用此方法完全可以代替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立体定向原理,钻颅穿刺、软通道血肿抽吸、固定引流装置、尿激酶、肝素溶解血肿下引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至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进行评估: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2例。结论软通道置管溶解抽吸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简便快速,适用性强。有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抽吸脑室引流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锥颅血 肿抽吸脑室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的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42例,并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51例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组病死率显著低于保守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ADL Ⅰ~Ⅲ)比较,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组(P<0.01)。结论:锥颅血肿抽吸脑室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的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小,适应症广泛,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CT导向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明 《中国临床医学》2002,9(4):414-416
目的:介绍应用CT导向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60例的治疗结果。就其临床价值。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进行讨论。方法:利用德国产LeibingerFisher立体定向系统在基础麻醉 局部麻醉下钻颅血肿穿刺置管抽吸引流,辅以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入直至血肿大部清除后拔管,观察意识状况,中线移位,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死亡13.3%。疗效标准以ADL表示,ADL1-2级45%,ADL3级30%,ADL4级8.3%。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钻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溢血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20例重度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抽吸加脑室引流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本治愈4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2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60%。结论微创血肿抽吸加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置入硬通道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2年9月-2006年9月对592例脑科急救包血肿穿刺置人硬通道,尿激酶注入血肿腔溶解凝血持续引流的病例。结果:半年随访,ADL分级方法Ⅰ级108例,Ⅱ级297例,Ⅲ级134例,Ⅳ级0例,死亡53例,死亡患者中血肿破入脑室系统49例,术前合并脑疝51例。再出血放弃开颅12例,合并颅内感染8例,坠积性肺炎38例。结论:血肿穿刺置入硬通道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头颅CT片定位。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在电钻带动下锥颅、置管、抽吸、血肿冲洗,最后注入血肿液化剂,直至血肿大部分清除后拔出穿刺针。结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年龄为42~82岁,出血量15-85ml,存活29例,死亡率占19.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73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术前瞳孔有无散大、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出血量、手术时机8个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将ADL 1-3级划为预后良好组,ADL 4-6级划为预后差组。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差组在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术前瞳孔有无散大及手术时机上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则在统计学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与预后ADL分级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124、0.341。结论: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估计患者手术治疗近期预后有意义的指标,术前瞳孔有无散大、手术时机对评价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了解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可以更有效的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有效治疗方法 ,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 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灌洗、引流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 ,配合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结果 半年后随访结果 :治愈 8例 ,中残 14例 ,重残 9例 ,植物状态 2例 ,死亡 4例。结论 小骨窗微创手术加用双侧侧脑室灌洗、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是救治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手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86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40例)和开颅手术组(46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神经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基底节区HICH患者皮肤切口大小、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近期与远期疗效和病死率。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的皮肤切口大小、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1);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的28.3%(P 0.05);神经内镜组患者近期疗效良好率为90.0%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的60.9%(P 0.01);神经内镜组患者远期疗效良好率为92.5%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的63.0%(P 0.01);开颅手术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6.5%;神经内镜组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5.0%;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提升近期与远期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形成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治疗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6例,根据CT定位,幕上血肿骨瓣开颅、幕下血肿骨窗开颅,主要以脑室出血者单纯行脑室穿刺引流术。从死亡病例的出血部位及死亡原因分析中,寻找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提高疗效方法。结果:存活23例,根据GOS评分定残标准,良好6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3例,死亡率35%。结论:提高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形成成功率的关键在于严格选择适应证,尽早清除血肿,充分减压,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应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随访42例,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手术理念,依据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窥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单纯颅骨钻孔,应用硬质神经内窥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共21例。其中包括脑实质内出血18例和脑室出血3例。结果:手术时间55~115min,平均75min。18例脑实质内出血血肿清除50%者4例,50%~70%者10例,70%~90%者4例;3例脑室内出血清除均在90%以上。未发现术后血肿。术后显著好转者14例,无变化者3例,死亡4例。结论:应用神经内窥镜清除脑内血肿,具有直视下操作、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效率市和术后疗效好等优点。术后应用尿激酶灌注有助于巩固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钻颅双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6年行钻颅双管引流治疗的48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有效率为35.4%,发病7 h后手术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发病7 h内手术的有效率。结论:本方法简便、安全,对脑组织创伤小,再出血机会少,适应证广,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新型纤溶药物的应用,临床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多靶点穿刺与CT定位单靶点穿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9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神经导航系统组46例,多靶点穿刺抽吸脑内血肿;CT定位组52例,根据CT片直接穿刺、抽吸血肿。术后随访3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引流天数、术中血肿抽吸率、住院天数和GO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多靶点技术微创穿刺抽吸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CT定位单靶点穿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镜下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有效性。方法:对高血压脑内血肿2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同时行血肿腔外引流,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残留血肿;传统大骨窗开颅并去骨瓣减压手术组(骨瓣手术组)28例。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两种手术术后4周和6个月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大骨窗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是高血压脑内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