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16例CIDP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H反射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64条运动神经、48条感觉神经及96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缓慢进行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6.25%,MCV减慢占60.46%,F波异常占95.83%,H反射异常率占75%,SCV减慢占77.08%,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占39.58%.结论 CIDP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多灶性脱髓鞘为主伴有不同数量的轴索退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ID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吉兰 巴雷综合征 (GBS)中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AIDP)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 (CIDP)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 :对 38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及F波检测。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及末端潜伏期(Lat)和波幅 (Amp) ;测定F波最短潜伏期、出现率。对比CIDP组与AIDP组患者的电生理改变特点。结果 :CIDP与AIDP中EMG去神经电位出现率分别为 81%和 5 0 % ,运动单位电位 (MUP)多相波分别为 6 9%和 37% ,大力收缩时募集相呈单纯或单混相分别为 73%和 31% ;MCV减慢分别为 6 9%和 5 4% ,Lat延长分别 5 7%和 32 % ,Amp下降或引不出分别为 5 5 %和 40 % ;SCV减慢分别为 5 7%和 19% ,Lat延长为 42 %和 19% ,Amp下降或引不出为 43%和 10 % ,上述参数在两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CIDP与AIDP两组EMG均表现有广泛性周围性神经源性损害的电生理特征。CIDP组EMG、MCV、SCV等参数异常改变均较AIDP显著 ,且表现为运动与感觉同时受累。AIDP患者F波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MCV异常发生率 ,F波与MCV同时检测在吉兰 巴雷综合征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球海绵体肌反射(BCR)及阴部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电生理技术对15例女性患者(女病例组)进行BCR及阴部神经SSEP的潜伏期、波幅检测,并与30例男性心因性阳痿患者(男病例组)和30例男性正常对照组(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女病例组BCR潜伏期比男病例组和男对照组BCR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SEP P41波潜伏期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女病例组BCR潜伏期较男性组延长.国人女性BCR的检测和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Bell麻痹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Bell麻痹患者进行面神经电生理检测,观察面神经电位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改变,与健侧比较波幅下降比的变化,肌电图(EMG)观察面神经支配肌肉静息时有无失神经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改变,重收缩时的电位募集等情况.结果:15例患者面神经(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分别记录)潜伏期相对健侧均有延长,分别为[(4.4±1.1,3.3±1.1,4.0±1.5)]ms;14例患者CMAP波幅减低,分别为[(0.7±0.5,0.8±0.6,1.0±0.9)]mV,1例CMAP波幅正常;患侧波幅下降比分别为[(54.6±27.9),(63.7±22.7),(63.7±19.2)]%;6例患者检测EMG,其中4例异常,见有纤颤波、正尖波等失神经电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是Bell麻痹诊断的可靠指标,是目前周围性面瘫比较好的客观定量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使Bell麻痹的诊断更加客观、量化,而且可对Bell麻痹客观地进行预后判断.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波幅降低的临床意义大于潜伏期延长;失神经电位越多及CMAP波幅下降达70%以上者预后越差.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Bell麻痹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30例患者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以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在3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者为9例,单侧病变者2l例,共有39病变.30例CTS患者中39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均延长和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30条正中神经感觉诱发波幅降低,37条正巾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2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29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56例(56肢)CuTS患者(患者组)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组)相关的电生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肘上-肘下段为37.29±9.57 m/s,动作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41.49±9.52 m/s,感觉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其间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患者组共有3例未引出运动诱发的动作电位波形。有8例未引出感觉诱发的动作电位波形。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为诊断CuTS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尺神经受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0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企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确诊为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检测神经包括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检测肌肉为第一骨间肌、拇短展肌、三角肌、胫前肌、股直肌、肋间内外肌。观察电生理参数: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及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及大力募集情况。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8例,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3例,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波幅降低6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慢4例,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波幅降低2例,针肌电图可见神经原性损害4例,神经原性与肌原性混合损害2例。结论: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具有多样性,重症患者早期及多次电生理检测对于疾病诊断、动态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感觉共济失调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其是一种罕见的变异型CIDP,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感觉性共济失调和深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极易误诊。但神经电生理和脑脊液检查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为肯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早期尺神经损伤患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Cu TS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常规MCV、SCV检测,如尺神经发现异常随即加做尺神经节段检查和尺神经肘部节段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CuTS患者患侧手与健侧手对照比较发现均存在尺神经损伤,为进一步对尺神经损伤定位,加做尺神经MCV节段及尺神经MCV肘部节段寸进法检测,发现肘段潜伏期差延长,尤以肘下3cm至肘上2cm节段潜伏期差延长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CuTS患者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伤。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影响CuTS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采用跨肘上、肘下分段刺激尺神经可获得更高的尺神经损伤阳性率,能早期发现尺神经沟局部的异常传导,使CuTS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2.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两个家系4例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HNPP),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4例神经均行详尽的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例1、例3及例4临床表现为反复牵拉、压迫、外伤后肢体无力和麻木;例2为例1的父亲,无临床症状体征;例4为例3的儿子.4例电生理检查均有广泛性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HNPP的重要筛查手段,及时诊断,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外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