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社区干预对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区干预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在社区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以用药依从性量表为工具,对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受试者普遍存在着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相比较而言,非空巢老人用药依从性较好,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次之,独居者最差;社区干预后用药依从性均较干预前好.结论 加强社区干预可以提高空巢老人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老年抑郁量表"对淮安市276名城市社区空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城市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5.87%,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和健康水平的社区空巢老人的抑郁情绪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和经济收入的社区空巢老人的抑郁情绪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存在较高的抑郁情绪发生率,应对其加强干预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社区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长春市南关区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较高,与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子女探望间隔时间、亲友联系以及娱乐活动有相关性.结论 社区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应加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制定相应的干预体系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家庭功能弱化,空巢老人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呈上升趋势,极大影响晚年生活品质。适当的社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和减少空巢老人负性情绪。本文从国内外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和社区心理护理服务供给需求(供需)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呈现它们之间的差距,以加快我国社区老年心理护理发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老年社区心理护理需求。1概念1.1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社区空巢老人平衡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社区空巢老人及同期非空巢老人各425人,分别对其平衡能力状况进行检查,并分析比较其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社区空巢老人(观察组)平衡能力指标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行走、闭眼单足站立、强化Romberg测试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与非高龄者、独居与非独居者、合并慢性疾病者与无慢性疾病者、有运动习惯与无运动习惯的社区空巢老人的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行走、闭眼单足站立、强化Romberg测试等平衡能力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社区空巢老人与女性社区空巢老人平衡能力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空巢老人平衡能力低于非空巢老人,影响因素与年龄、独居、合并慢性疾病、有无运动习惯等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干预,提高空巢老人的体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农村社区干预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空巢老人的影响.方法 将92例的农村空巢老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措施,试验组在一般措施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社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MoCA、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MoC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MCI的农村空巢老人实施社区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认知状态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福州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及对社区护理需求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明确空巢、非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QOL)和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福州4个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以及QOL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其QOL状况、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逐步回归、相关分析等确定QOL和社区护理需求的情况和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所有老人中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占64.7%,大部分老人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集中在经济和健康问题,孤独和经济问题是独居空巢老人所担心的;老人对社区护理需求处在中等水平,最需要的护理项目集中在健康宣教方面,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对社区护理的认识、患病数目、年龄等;独居空巢、夫妇空巢、有无配偶非空巢老人在社会功能和总分的差别有显著意义;空巢、非空巢老人在QOL各领域和总分上没有差别.影响老人QOL的主要因素是患病数目、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年龄等;QOL的物质功能与健康促进方面的社区护理需求呈正相关外,其他QOL各维度分与社区护理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在QOL和社区护理需求上没有大的差别.QOL和社区护理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应针对不同老人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社区融合的现状,引导空巢老人过上健康、积极的老年生活。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二手文献资料和个案访谈的18位城市空巢老人收集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空巢老人的社区融合大致要经历迷茫期、探索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着四个阶段;空巢老人的社区融合有来自家庭的力量、社区的力量和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有助于空巢老人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助于空巢老人乐享生活,培育满足空巢老年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结论城市空巢老人的社区融合需要家庭、社区和社区社会组织共同努力,让空巢老人在社区中度过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社区空巢老人的生存及相关社会支持状况,探讨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人群,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获取基本数据,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巢老人用于满足精神需求的费用很低;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比较严重;空巢组老人得到家人支持的满意度低于非空巢组老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空巢组主要选择个人自养,对社区提供生活上、文化上的服务有一定需求。结论应加强个人、家人、社区、政府对空巢老人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贫困山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研和实地走访对重庆贫困山区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养老现状进行全面掌握,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果重庆贫困山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供养水平低、精神慰藉缺失、医疗保健水平低和日常生活缺乏照料等问题。结论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完善空巢老人的"养老社会支持网",转变空巢老人的养老观念,加强"孝文化"传播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空巢老人由于独自居住,致使许多老年人出现居家意外。为了解空巢老人居家意外发生现况,本文对长春市社区空巢老人1年的意外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预防和控制空巢老人发生居家意外提供依据和参考。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某社区居住符合空巢老人定义的老人462人,其中男249人(53.9%),女213人(46.1%);年龄6385〔平均(72.31±4.16)〕岁;小学及以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其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其需求,为社区生活照顾服务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访谈问卷对25 位城市社区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区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或雇佣保姆/钟点工来克服困难;多数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原因是老人认为雇佣保姆/钟点工的费用贵、对其不放心、自己不习惯;但又对亲戚邻居的义务帮忙感觉会欠人情.针对老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希望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结论 社区应该针对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适合空巢老人特点的日常生活照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孤独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测量工具对212例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社区空巢老人年龄大者、无配偶者、文化程度低者、独居者、体育活动频率低者、一年内住过院者、自我健康评价差者其孤独评分较高(P<0.01)。性别、有无子女、经济收入与孤独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评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有无配偶、有无子女、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社区空巢老人孤独评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的因素众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尤其是高龄、无配偶、独居的空巢老人,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空巢老人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1〕。预计至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90%,届时我国的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2〕。兰州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2.67%〔3〕。本文旨在了解兰州市城关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兰州市城关区129个社区中的1个社区的空巢老人,符合入选条件的507例空巢老人。男2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岛市社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30名空巢老人和181名非空巢老人进行测查。结果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各分量表、总幸福感与非空巢老人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的空巢老人之间无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结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各维度能显著预测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空巢老年人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对134名社区空巢老人进行目的性抽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子女数目、文化程度、患病情况和月收入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一致感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城市社区空巢老年人心理一致感有待于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空巢老年人的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子女数目、文化程度、患病情况和月收入等制定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正>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1〕。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长期缺乏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堪忧,抑郁是其最主要的负性情绪,也是导致老年人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文观察怀旧治疗配合穴位按摩对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随机抽取岳阳市岳阳楼区8个社区的1 200名空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邯郸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情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5年4~12月邯郸市社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600例进行调查,其中空巢老人284例,非空巢老人316例,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量表(SSR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的辛福感、社会支持和健康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空巢老人MUNSH总分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组;空巢老人一般健康情况、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组,SSRS总分显著高于非空巢老人(P<0.05)。有配偶的空巢老人MUNSH评分显著高于无配偶的空巢老人,不同性别构成、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目前患有疾病、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等空巢老人MUNSH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巢老人SSRS评分与MUNSH评分呈正相关(r=0.328,P=0.025)。结论邯郸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可以提高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从而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温州城乡585例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了解城乡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社区护理需求,为空巢老人的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温州市所属区县和乡镇的常住人口中的≥60岁空巢老人.通过入户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统计资料、健康状况、护理需求、日常生活能力等8项内容组成.结果 空巢老人患病率高,患1种以上疾病者占81.70%,患4种以上疾病者占20.85%,文盲组与大专组患病有显著差异性(<0.01);干部与农民组有极显著差异性(<0.001),干部在老年人群中患病比例最高.结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文化程度对空巢老人患病影响非常明显,脑力劳动者患病率较高.改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合理的社区护理,对空巢老人健康老龄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婚姻状态对空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湖北省农村、城镇和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婚姻状态对空巢和非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2)婚姻状态对非空巢老人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但对空巢老人的抑郁情绪影响不显著。结论未发现婚姻状态对空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情绪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