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常见病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的不规范和不统一,是制约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与新药研制水平、临床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要系统总结各病的治疗规律,不断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提高临床疗效,前提是从中医角度对西医各病种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阶段及其演变规律有明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而“审症(证)求因”是中医临床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认识各种西医疾病的主要证候及其主症。主要证候转化规律,并通过…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中西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分析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探讨“既病防变”思想在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乳腺癌的指导作用。“既病防变”在临床诊治疾病中主要体现于“截断扭转”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两种原则。由乳腺癌早期即有血行转移的特性可知,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成败不仅与外科手术彻底清除局部病灶有关,更依赖于中西医结合的整体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应遵循“祛邪扶正并施,标本兼治”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西医的治疗着重于“截断扭转”,以力挽狂澜之势达“祛邪消瘤治标”之功,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在于“先安未受邪之地”,以中医药防治复发转移,达“扶正祛邪固本”之效。  相似文献   

3.
临床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领域,数十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通过病证结合、分阶段结合、中西医融汇应用、综合诊治等结合方法,并在临床中充分应用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使病证诊治客观化。一是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形成“双辨诊断”;二是吸取中、西医两者治病原则与方法之长;治疗上相辅相成,使疗效提高;三是从临证实际出发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或合病从证(标证急时按证辨治)或舍证从病(证候不明显而病理或实验室检查仍阳性时按病论治);四是针对病证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抓住各阶段主要矛盾灵活运用辨病辨证方法;中西医诊疗…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在积极探讨如何向前推进一步。现提出几个具体问题,供同志们探讨。一、证与病辨证与辨病:中医应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西医根据临床症状、体检化验,诊治疾病。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同一病体的变化规律。西医运用现代  相似文献   

5.
关于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与优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中,中西医结合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断、治疗疾病是其特色,高于单纯西医和单纯中医的显著疗效是其优势。特色是手段,优势是目的,二者密不可分。没有优势的特色,称不上特色;没有特色的优势,也不会长久。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与优势,首先要选准病种(以下简称专病),一个专病、一个专病由点到面地去搞;然后在诊断、治疗上由初级到高级不断提高其层次;最后进行由浅入深地研究,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1确定专病 专病应当是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可查到的病、症,不是中医的病、证…  相似文献   

6.
贵刊于2002年第2(15)卷第9.21期刊登了“探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临床意义”的文章,这是一个值得医务人员长期探索的问题。当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不是整个中西医结合的内容,但为当前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理论研究是一条途径。辨证是中医之长,辨病是西医之长,但是由于它们都是从疾病的不同侧面来认识问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会注意了一个侧面而忽视了另一个侧,单用中医或单用西医认识疾病,往往会造成对疾病认识上的片面性。只有通过辨证与辨病现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疾病进行对比、分析、辨别、判断,才能全面地认识疾病,更准确地指导临床立法、开方、用药以提高疗效。如何使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现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肺系疾病病种繁多,笔者通过总结导师诊治思路及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阅读,从辨病辨证的结合、现代疾病机制研究与中药药理的结合、疾病不同阶段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的结合、中医其他治疗手段与西医诊治疾病的结合等角度阐述其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思路,以期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参考文献48篇。  相似文献   

8.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强调"辨证",注重整体观念,西医强调"辨病",重视局部变化,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要使中西医结合相互协调地发展,首先应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进行诊治,然后再结合西医的知识重审病情。文章主要从中医的理、法、方、药四个方便着手,分析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模式,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医思维和现代检测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提高中医肾病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西医深层次结合的突破点。以中医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从"既病防变"和"二级预防"、"证本质"和"微观辨证"等角度对肾脏病的中医诊治理念展开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现代临床中医肾脏病诊疗模式应是中西医有机结合下的审病-辨证-治病。  相似文献   

10.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指导原则之一,是辨证施治的精髓。不仅临床应用广泛,而且对于开展中西医结合,探讨病与证的规律联系,提高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水平,加深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就异病同治的机理试析如下:异病同治的理论依据在临床上不论哪种病因所致何病,只要同证,病机一致,就能用同一方法治疗,此谓异病(同证)同治。“病”是“证”产生的基础,“证”是“病”的产物,是中医对于某一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临床单独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或西药治疗均具有局限性。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现代诊疗方法,探索“现代病证结合”的临床治疗新模式,使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理论形成优势互补,是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必然之路。笔者总结了8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同病异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曲解:过分强调患者个体间的差异,而忽略同一疾病患者的基本病变,弱化对患者共性改变的辨证和治疗。“同病类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则将“同病异证”和辨证“微观化”紧密结合,通过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来挖掘中医的核心病机;对基本病变的分析来辨析中医的主证;以“方证相应”理论来确立主方,指导主证的治疗;同一疾病患者个体间的差异,则可辨为共同主证下的“类证”,并以主方为基础加减组成不同的“类方”治疗。“同病类证”较好地揭示了病和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和发展了“同病异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对中西医结合病证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占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90-2091
目前对中西医结合应以什么模式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得到公认疗效的研究成果不多,这样的“无政府状态”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也使广大中医分散了精力导致中医临床水平降低,所以寻求一种最可行的研究模式比中西医结合研究本身更重要。通过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以下以AP代替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过程及中西医结合在治疗AP和对揭示AP发病机制的贡献的分析,总结出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可行模式———“一病中西医两治”。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融合态靶思维”是在中医、西医理论基础上,将中医的宏观理论与西医的微观理论融合统一,变成一门新的科学,从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用药(中药)上进行有机融合。该文探讨在现代社会医学背景下重构中医诊疗体系,使“中西医融合态靶思维”形成一种新医学,对于提高诊治疾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桥本甲状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以脾肾亏虚、痰气瘀结为主要病机。中医药在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治疗的优势互补,是本病的更佳治疗策略。该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牵头,组织中西医内分泌专家,结合文献研究和团队多年临床诊疗经验而形成,为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病证结合治疗观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药学诊治疾病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但是,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实际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一直是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且“辨病”早于“辨证”。早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已确定了观察和处理疾病时,证和病必须结合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因“病”的含义不同,病证结合可分为古典(或传统)病证结合与现代病证结合。前者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后者指西医辨病(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月21日,由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编委会编辑部主办,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常见风湿病及相关骨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研讨会"如期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以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综合诊治风湿病及相关骨科疾病,以期初步确定该领域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的编撰方针。会议邀请了各地中医、西医风湿病、骨科的顶层专家,就中西医优势互补进行风湿病及相关骨科疾病综合诊治的基本理念、关键理论、临床应用思路等进  相似文献   

18.
王占荣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90-2091
目前对中西医结合应以什么模式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得到公认疗效的研究成果不多,这样的“无政府状态”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也使广大中医分散了精力导致中医临床水平降低,所以寻求一种最可行的研究模式比中西医结合研究本身更重要。通过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以下以AP代替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过程及中西医结合在治疗AP和对揭示AP发病机制的贡献的分析,总结出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可行模式——“一病中西医两治”。  相似文献   

19.
乔成林治疗肾小球肾炎经验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成林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潜心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兼及现代医学理论,能将两种不同医学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对内科疾病诊治具有较深的造诣。临床尤擅长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  相似文献   

20.
病名代表着中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辨病是形成“理法方药”诊治体系的基础。“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诊断模式没有认识到中医病名的自身价值,不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目前,中医诊断普遍采用中西医病名对照诊断模式,如何在不丧失自身优势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成果,为现代疾病寻求一个恰当的中医病名已成为当前在学术界引起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