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子宫功能的影响,旨在指导未来安全有效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子宫肌瘤剔除术+米非司酮治疗患者51例纳入对照组,将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米非司酮治疗患者45例纳入观察组。术后用药4周为1个疗程,用药3个疗程。抽取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静脉血,检测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长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生长激素(FSH)]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各血流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并对比上述检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LH、E2、FSH水平的变化,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较治疗前均无变化(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子宫体积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VI、VFI、VF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更利于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的调节,患者子宫内膜血流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体积缩小,不仅不会对患者子宫功能带来不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更利于术后子宫恢复。  相似文献   

2.
改良射频消融术治疗较大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常规射频消融术、改良射频消融术及改良射频消融术后取瘤治疗较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200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463医院经临床和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155例,瘤体直径>5 cm.分为常规组38例,改良组62例,取瘤组55例,分别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增加治疗时间和治疗后一个月取瘤的方法进行治疗. 采用三维彩超测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比较3组患者术后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情况.结果 术后3组各有部分患者阴道有少量血水、肉末样物或肉块样物排出;瘤体吸收期间出现低热,多自行缓解.射频治疗后3组患者的子宫及肌瘤体积进行性缩小.术后1个月时3组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缩小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取瘤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较其他两组明显缩小(P<0.05).术后6个月时常规组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改良组治愈6例,显效20例,有效31例,无效5例;取瘤组治愈25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3组疗效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大子宫肌瘤采用改良射频消融术后取瘤治疗可明显减少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较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例较大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 共3月,观察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停药1月后行射频消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月、6月行阴道超声检查了解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口服米非司酮3月后子宫、肌瘤体积逐渐减小,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逐渐减小,临床疗效与术后观察时间有关,随着治疗后时间增加,临床疗效愈显著.米非司酮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较大子宫肌瘤是一种可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3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63例单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对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结果经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FSH、LH、P、E2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P、E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明显小于对照组,其瘤体缩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轻,仅1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轻度头晕症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P、E2水平及缩小肌瘤体积而使子宫肌瘤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 测定1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GnRHa治疗3月后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和EGF-R水平,并以28例未用药肌瘤作对照。结果  GnRHa治疗组肌瘤内ER、PR、EG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GnRHa除减少肌瘤内ER、PR外,使肌瘤内EGF-R的水平下降可能是GnRHa治疗子宫肌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缩小子宫和肌瘤体积,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醋酸亮丙瑞林进行3~6个月保守治疗的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子宫体积、肌瘤包块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GnRHa治疗3~6个月后,患者子宫及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的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结论 GnRHa治疗子宫肌瘤可以缩小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张秀玲 《吉林医学》2014,(26):5894-5894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在观察组连续用药3个月的基础上行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6个月复查对比观察肌瘤缩小情况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观察组肌瘤缩小率为78.96%,高于对照组肌瘤缩小率(58.69%);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缩小肌瘤,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亮丙瑞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亮丙瑞林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亮丙瑞林联合米司非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孕激素(P)和促卵泡生长激素(FSH)水平;血清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子宫和肌瘤体积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2、LH、P、FSH、hs-CRP、TNF-α、IGF-1、EGF水平及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E2、LH、P、FSH、hs-CRP、TNF-α、IGF-1、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及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亮丙瑞林联合米司非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可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降低性激素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超声聚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瘤灌肠方灌肠治疗,消瘤灌肠方:由毛冬青、忍冬藤、大黄、夏枯草、皂角刺、路路通、三棱、莪术、丹参组成,由郑州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按照制剂标准浓煎过滤,每袋100 mL。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肌瘤体积大小和超声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和肌瘤消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超声聚焦热消融使肌瘤发生凝固性坏死,配合中药灌肠可加快机体对凝固性坏死组织的吸收,促进肌瘤体积缩小,并可预防肌瘤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以单病种为基础的住院费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该模式下存在的控制标准指导性不强、涵盖面不广、难以评价医疗费用的合理性、质量评价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以及不利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等问题和缺陷.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推行病例分型质量费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王农 《中国医院》2005,9(9):14-16
作者结合处理医疗纠纷案件中遇到的问题,就医院、医务人员如何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和法院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A possible case of cimetidine induced extrapyramidal and cerebellar features is reported. Although confusion is a well recognized toxic effect of cimetidine, other neurotoxic features are less common,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out evidence of renal or hepatic disease. Cimetidine should be used with great care and possibly in a reduced dose in the elderly as neuropsychiatric side effects may occur.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在针灸配以推拿,口服中药治疗老年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0例病人根据病因,在针灸基础上,配以推拿,口服中药。[结果]痊愈45.7%,好转42.9%,无效11.4%,总有效率88.6%。[结论]根针推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难治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对 2 0例难治性肺炎的患儿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予抗生素、止咳化痰、超声雾化、拍背 ) ,用酚妥拉明和多巴胺静点 ,每日 1次。结果 :总有效率 90 %。结论 :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难治性肺炎疗效好、价格低、副作用小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单纯性肥胖患者及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瘦素在单纯性肥胖及肥胖伴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30例。 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的空腹血清瘦素、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AI)。 结果:单纯肥胖组及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患者BMI、血清瘦素、空腹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A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血清瘦素、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P<0.01),IAI显著低于单纯肥胖组(P<0.01)。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空腹瘦素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48,P<0.05),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55,P<0.05),与IAI呈负相关(r=-0.47,P<0.05)。 结论:瘦素的过量表达参与了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贫血组(16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指标,以肾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7-06-0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贫血对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清蛋白、血钙低于非贫血组,尿素、血肌酐、血磷、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1)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贫血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非贫血组(χ2=30.307,P<0.001)。CKD3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6,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贫血〔HR=2.864,95%CI(1.611,5.093)〕、24 h尿蛋白定量〔HR=1.164,95%CI(1.065,1.272)〕、肾小球总硬化比例〔HR=3.858,95%CI(1.120,13.290)〕、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HR=1.902,95%CI(1.070,3.383)〕是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增生硬化性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相对较严重,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且贫血是增生硬化性IgAN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