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进行重建的患者临床上较为多见,如何在恢复期较好的康复治疗尤其重要,但较少将动态关节松动术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恢复期.目的:观察动态关节松动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方法:首次ACL断裂重建术后患者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9例.治疗组使用动态关节松动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关节松动术进行康复治疗.治疗时间共3周,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1.5-2小时.治疗前后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经过3周康复治疗,2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吴少文  吕艳萍 《吉林医学》2014,(23):5251-5252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并后交叉韧带损伤58例,行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再行关节镜下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术,观察并记录手术成功率。结果:关节镜下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术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得更快更好,无一例关节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并后交叉韧带损伤内固定术后,行关节镜下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术的患者实施良好、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64例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的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均采用ACL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状况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详细的记录,以此观察治疗的疗效。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有25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占78.1%,而对照组完全恢复的患者为9例,占28.1%;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总有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患者采用ACL重建术治疗后,再结合本身的需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应用中医推拿手法的康复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我院收治行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行标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包括肌肉锻炼与活动度练习;中医推拿组15例在标准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推拿手法,推拿手法自术后1周开始,持续四周;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测量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与大腿周径,术前与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均有明显提升(P0.05),但二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推拿组术后1个月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与大腿周径均比对照组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患肢膝关节活动度与大腿周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应用中医推拿手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膝关节粘连的发生率,提升肌肉力量,加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5.
朱娟 《中外医疗》2011,30(7):54-54,56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膝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总结。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功能的恢复,改善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4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回溯式分析。结果:84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及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术期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精心的护理是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我院接收的7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后进行跟踪访问一年,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患者干预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P0.05),治疗优良率高达91.43%,对照组仅65.7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恢复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贝红艳  王彩萍 《浙江医学》2011,33(9):1385-1386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维持正常膝关节活动和稳定性的重要韧带,在各种剧烈运动和车祸中,极容易产生损伤断裂。业已证实,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具有损伤小、关节粘连率低、恢复快的优点。近年来我院采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27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效果较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创伤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创伤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重建术治疗,科学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00%,未出现并发症;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活动范围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创伤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治疗中,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CL)损伤重建术是治疗PCL损伤的一项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探讨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 (PCL)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功能障碍.方法 自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我院骨科关节组采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3~42岁,平均35岁),手术前后制定系统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并对每种训练方法 达到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关节不稳定症状消失,所有病例患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通过很好地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有助于P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交叉韧带为膝关节重要结构,各种因素导致交叉韧带损伤后的治疗系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方法以膝关节切开肉眼下行韧带重建术,关节创伤大,并发症多,很不理想。现利用关节镜技术,以微创手段完成上述治疗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我院自2004年9月~2006年2月共开展8例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近期疗效较为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任雪英 《河北医学》2010,16(8):995-997
目的:探讨和总结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将36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8例一组。对照组进行膝关节镜下常规手术的护理配合,观察组给与镜下前交叉韧带手术的特定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Ⅰ期愈合率为92.3%,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至120°-130°的达90.4%,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的达到89.7%。对照组Ⅰ期愈合率为90.1%,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至120°-130°的达85.2%,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的达到80.3%。结论:术中正确摆放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中熟练配合,关节镜的正确使用和消毒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创伤缩小,骨道定位准确,重建的韧带可达到牢固的生物学固定,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其感染,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利于关节早期活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张宁 《中外健康文摘》2012,(38):333-334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用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新的手术治疗方法.患者术前护理和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对手术程序认知和配合的熟练程度,会直接关连到病人术中护理质量和手术效果,影响到病人的术后康复.因此,做好术前护理和术中配合,掌握围手术期可阶段护理要点至关重要.本文就膝关节镜下自体组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护理问题作一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锡雄 《吉林医学》2013,34(9):170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手术疗效。对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自体骨—肌腱—骨移植,在关节镜下对1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重建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均有较大改善,伤口Ⅰ期愈合,未有感染发生。结论:关节镜下通过自体肌腱移植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大力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为人体承重大及结构复杂的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相关的膝关节疾病很多,其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较为常见,为稳定膝关节,提高生活质量,以往的治疗方法均采取手术切开,交叉韧带端端缝合修补、起止点固定及自体带骨块髌韧带中1/3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治疗,手术创伤大,术后需石膏固定6周,拆除石膏后行膝关节屈伸功能练习,术后膝关节不稳及膝关节粘连发生几率很高。而我院白1992年引进美国先进的史赛克(Styker)单晶片膝关节镜技术以来,熟练掌握治疗相关膝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后,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操作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膝关节后中隔的关节镜入路,对31例患者进行了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早期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采用Lysholm评分法随访分析膝关节功能。结果:无术中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2个月,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43.65±12.21)和(89.27±8.96)分。结论: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可清楚观察膝关节后室腔内结构,视野清晰,扩大了关节镜下手术操作空间,操作具有安全性,与术后早期合理的康复治疗结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03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按不同重建方式、术后不同康复方式、不同损伤韧带等进行分层比较,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重建术患者术前lysholm平均评分为(48.5±14.6)分,低于术后24个月评分(90.7±3.6)分(P<0.05)。术后6个月,双束单隧道重建术患者lysholm平均评分为(94.5±3.6)分,高于单束单隧道重建术患者为(85.8±4.0)分(P<0.05)。单束单隧道重建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高于双束单隧道的1.6%(P<0.05)。结论膝关节交叉韧带不同重建手术后可以提高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康复方式对术后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治疗多发韧带损伤自体腘绳肌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镜下治疗多发韧带损伤自体腘绳肌重建术治疗患者42例,按照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针对性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康复护理能提高膝关节镜下治疗多发韧带损伤自体腘绳肌重建术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治疗的32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3、6、12个月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由治疗前的阳性转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治疗交叉损伤短期效果显著,能迅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0.
姚舜  郝玉鹏  王洪宇  张艳 《黑龙江医学》2014,(11):1265-1266
目的:观察应用关节松动术结合蜡疗治疗膝关节制动后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膝关节损伤制动后功能活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肌力训练,牵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关节松动术结合蜡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有增加,功能障碍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关节松动术配合蜡疗能明显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及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