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兵新训期卫生防病工作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加强新兵新训期卫生防病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驻地新兵训练期间卫生防病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新兵训练期间卫勤保障的经验。结果总结出在当前形势下新兵卫生防病的难点所在:(1)免疫水平难以预测;(2)生活环境难以改善;(3)组训强度难以调控;(4)气象因素难以把握。针对新兵新训期卫生防病的难点,提出了该期间卫生防病的4点对策:(1)建立健全组织,做到有责必究;(2)普及卫生知识,消除恐慌心理;(3)开展卫生整顿,做好疫情监测;(4)把握特点规律,积极做好预防。通过这些对策,新兵新训期卫生防病工作做到科学防护、及时防护、长期防护、有效防护,确保了官兵身体健康和部队安全稳定。结论部队卫生防病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防病对策,对医院加强新兵新训期卫生防病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3年驻粤、琼某部新兵卫生检疫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新兵体格复查和卫生防疫措施落实情况,找出新兵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采取听、看、查、问等方法,对新兵到达部队后的卫生检疫、体格复查、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医疗保障、卫生管理和发病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3年新兵卫生工作组织严密,新兵卫生工作落实到位,防疫措施得力,杜绝了传染病的发生;复检中81人不合格,共检出有包括传染病、精神病类等在内的43种疾病。结论 只有搞好军地协调,严格落实新兵卫生检疫制度,增加复检手段,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卫生检疫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武警某部新兵集训期间健康状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振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978-978,1025
目的了解某部新兵集训期间所患疾病状况,以期指导新兵集训期间卫生保健工作。方法对不同来源新兵在集训期间首发疾病进行病种分析。结果集训期间新兵训练损伤患病率"最高",且城市新兵明显高于农村新兵。结论加强科学训练,合理指导训练方式是今后新兵训练期间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体温监测是对人体基础体温进行定时测量,是症状监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可为早期发现以发热为主要或重要症状的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文章回顾某部新兵集训卫生防疫保障和卫生防病督导工作,分析新兵训练期间落实体温监测制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为更好地发挥体温监测在呼吸道传染病预警中的前哨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部海训期间卫生防疫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减少部队海训期间发病人数,保障新兵身体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做了此项工作。方法:深入海训一线,通过跟训、伴随保障、督查指导等方法,总结部队海训卫生防疫工作的经验与做法。结果:有效降低了部队的发病率,昼夜发病率控制在0.76‰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无传染病暴发流行、无烈性传染病,无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总结出做好海训卫生防疫工作需把握好的“六个环节”,即搞 好流行病学侦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官兵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卫生管理,把住“病人口入”关;落实防署降温措施,减少中暑发生;部门协同齐抓共管,严格按训练卫生要求施训;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保障官兵心理健康等。结论: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保障部队完成海训任务,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训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探索新兵训练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的规律。方法对新兵训练卫生防病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针对新训部队特点,总结出新训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的4点做法:(1)建立卫生防病制度;(2)严格新兵体检检疫;(3)狠抓传染病防控;(4)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同时获得3点体会:(1)领导重视是搞好卫生防病工作的基础;(2)防患未然是搞好卫生防病工作的关键;(3)部门协同是搞好卫生防病工作的保证。结论通过总结夏秋季新兵训练卫生防病的做法和体会,为新兵训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消息     
为督促部队扎实做好新兵卫生工作,杜绝身体不合格人员流入部队,确保兵员质量,防止传染病蒙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2007年1月初,广州军区组织机关有关人员和卫生防疫专家,成立军区新兵卫生工作联合检查组,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严格要求,查改同步”的要求,分片深入军区各新兵集训点,对新兵卫生整顿、集体检疫、体格复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饮食饮水卫生、训练伤防护、心理卫生服务和各项卫生防病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通过检查,帮助基层部队增强做好卫生工作的意识,纠正存在的问题,规范了新兵卫生各项组织管理工作,为确保兵员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方部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利用心理测验方法对南方某部队的新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以指导部队加强新兵的管理和教育。方法 使用解放军一0二医院及全军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研制的“军人心理健康量表”对驻穗部队的491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91名新兵的心理障碍阳性率为4.28%,量表得分值与性别,本人化程度,父亲化程度显相关;与籍贯,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母亲化程度相关不显。结论 新兵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以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影响较大,部队在对新兵的管理和教育中,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9.
新兵集训期卫生知识传播效果评价总后卫生部防疫队健康教育科贾鸿,尹东升,刘京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在新兵训练的3个月中向他们宣传卫生知识,是新兵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探讨目前各新兵集训地所采用的不同传播媒介传播卫生知识的效果。我们对京郊三个新兵集训地的7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当前新兵文化、身体、心理特点,探索华北部队新兵卫生工作的做法与体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提高新兵卫生工作的质量,确保新训工作的圆满完成。方法 (1)严格身体复查;(2)坚持巡查检疫制度;(3)做好训练伤防治;(4)加强心理疏导。结果通过以上措施,新兵伤病检出率96.5%,预防接种率100%;巡查检疫跟踪到位,慢性隐匿性疾病发现处理及时;训练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心理适应能力显著增强,因思想退兵人数明显减少。结论整个新兵训练期间,采取综合有效的4项卫生保障措施,能够确保新训质量,对其他部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云波  郭静利  陈晨 《职业与健康》2014,(17):2449-2451
目的调查某部新兵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为开展新兵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3年某部718名新兵进行匿名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艾滋病知识需求3部分。结果该部新兵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及积极态度总持有率较低,分别为56.99%和65.21%;入伍地、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有影响;健康教育授课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1.88%,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可即时提高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在新兵新训期间应开展健康教育课,在内容上加强对新兵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深度,确保部队艾滋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1994~2004年间国内发表的健康教育相关文献,了解健康教育在我国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今后的健康教育研究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健康教育相关文献,按照既定的纳入方法和指标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相关文献发表量随时间呈递增趋势。文献研究对象主要为全人群、儿童青少年及妇女,占75.73%;文献研究的主要健康问题为传染病(28.2%)及卫生常识和卫生习惯(13.85%)。采取了健康教育干预的文献占39.69%,干预手段主要为文字传播、音像传播及人际传播,干预效果主要为知识提高(82.70%)。结论:健康教育将在艾滋病、慢性病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同时应加强生殖健康、职业健康、心理健康等工作,并加强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高原寒区驻训官兵对高原疾病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制定适合高原寒区驻训官兵的健康教育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参加格尔木高原使命课题联演任务的某部382名驻训官兵全程追踪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老兵、新兵对高原卫生、高原防护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老兵对高原卫生、防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整体好于新兵(P<0.01);驻训官兵对健康知识需求程度高,但对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均不理想,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心理健康知识、高原自救互救知识、健康技能、高原防病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结论 通过调查新、老兵对高原疾病知识的认知及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汇总分析,为军队医院今后如何更好的在高原展开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原驻训部队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保持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驻京部队新人伍战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驻京入伍新兵858人,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测量表对其进行测量,并与军人常模和新兵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对象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和新兵常模(P〈0.01),女军人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男军人(P〈0.01),检出率较高的心理问题主要为人际关系敏感(1.17%)和强迫症状(1.05%)。结论驻京部队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女兵表现出较多的心理问题,提示应加强女兵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动人口卫生知识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动人口的卫生知识需求,为开展相应卫生服务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属的下沙镇和区内厂矿企业中外来流动人口181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人员的卫生知识获取渠道:84.99%的人从广播、电视中获取卫生知识,65.70%的人卫生知识来自卫生科普书籍和宣传资料,51.25%的人来自朋友介绍,29.91%的人来自卫生咨询活动和知识讲座,23.64%的人来自互联网络。卫生知识需求情况:分别有73.45%和71.85%的人希望获得家庭保健知识和营养卫生知识,71.14%的人希望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其他顺位依次为生理卫生知识、季节性疾病防治知识、心理卫生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妇幼保健知识、家庭应对子女传授的健康知识、预防农药中毒知识、地方病及遗传病防治知识。卫生知识获取方式:71.14%的人希望从电视中获得卫生知识,其他顺位依次为广播、卫生科普报刊、医药卫生书籍、卫生宣传画及小册子、卫生咨询活动、卫生知识讲座、卫生文艺宣传、卫生宣传墙报、手机短信、医院健康教育处方、互联网络、卫生科教电影或幻灯片。结论流动人口卫生知识获取途径、卫生知识需求、卫生知识获取方式需求受所从事工作、性别及文化程度影响较大,应针对调查实际需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敦化市餐饮具卫生状况,加强餐饮具的卫生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保障人们健康。方法抽样检验及判定方法采用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结果共抽取各类餐饮具1750份,总合格率为79.72%;在五类餐饮具中茶(酒)杯合格率最高,碗合格率最低;大中型餐饮单位餐饮具比小型合格率高。结论检测结果表明敦化市餐饮具合格率低。监管部门对经营者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增强其卫生意识;并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并给予正确指导,自觉地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消毒工作,确保餐饮具的达到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地震发生后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的各项应急防控措施,为灾后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和机制;饮水的检测和消毒;环境消毒与除臭;重点疾病的监测和防范;防疫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综合卫生防控措施。结果通过严密的防控措施,灾区未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和与地震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灾后所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是及时,果断、有效的,为维护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稳定社会秩序,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一个正处于接受教育、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同生活在学校环境的特殊群体。学校卫生又称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以保护、促进和增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校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和阶段。本文主要从学科体系、学生健康状况监测制度、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生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我国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9.
尹广庆  李萍  杨筱筠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33-1236
目的调查掌握驻济南部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影响驻济军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驻济5个兵种不同的部队,计480名军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和体格检查。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新兵与1年以上军龄军人的心理问题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兵种和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驻济军人SCL-90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男组常模(P〈0.01)。驻济军人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人18~29岁组常模(P〈0.01),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该常模(P〈0.05)。驻济部队新兵SCL-90各因子分与其EPQ的N、P、L因子分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新兵与1年以上军龄的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不同,应分析其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兵心理因素与过劳性损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基础训练期间新后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训练伤的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驻陕某部参加1998年度基础训练的新兵进行测试。结果:新兵的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青年组常模(P<0.05)。城乡两组新兵比较,躯体化因子分城市兵高于农村兵,其余因子分比较接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兵躯体化,偏执及部分明显高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P<0.05)。过劳性损伤组的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和部分显著高于未受伤组(P<0.05)。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者过劳性损伤发生率(30.8%)高于无心理问题者过劳性损伤发生率(20.9%)。两组差异显著(P<0.05)。RR=1.69(95%CI=1.02-2.81)。结论:新兵入伍后,应加强心理卫生教育,普及 心理知识,注意战士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在军事训练的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培养和提高,能够很快适应部队生活, 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