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伤性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修补外伤性颅骨缺损,对神经功能恢复及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将颅骨缺损116例随机分为早期修补组(观察组)60例和传统修补组(对照组)56例。观察组于早期(3~6个月)行颅骨修补,对照组按传统时间(6个月后)修补。术后行颅内压、血流速度检测及神经功能评定,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早期颅骨修补组于伤后1年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性颅骨缺损病人早期行颅骨修补,不仅可减少因颅骨缺损引发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而且修补越早,神经功能恢复越显著,病人生活质骨提高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生物材料人工胸壁并重建犬巨大胸壁骨性缺损,对照传统的"三明治"重建法来探讨人工胸壁重建胸壁骨性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1)对猪膜性及骨性材料进行组织处理及表面改性,制备出人工胸膜及人工肋骨并构建成人工胸壁用于术中重建.(2)以中国杂种犬5只制备成胸壁巨大缺损模型(缺损>5 cm×5 cm).(3)实验组3只以生物材料人工胸壁进行修复重建,对照组2只采用传统的"三明治"法修复,随访观察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重建效果及置入后的排斥反应.结果 实验组3只犬围术期及术后随访12个月均存活,未见植入后排斥反应,重建后的胸壁外形正常,修复重建区域无塌陷,胸廓活动度好,未见反常呼吸.术后3,6,12,24个月X线检查显示重建后胸廓完整性良好,无变型,人工肋骨对位好且无移位,未见胸壁反常运动.对照组2只术后随访见重建处胸壁外形尚正常,局部有轻微塌陷,无明显反常呼吸.胸部X线检查显示"三明治"中的骨水泥移植体不透X线,且随呼吸有轻度的反常运动.各组术后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5项均未见异常.结论 生物材料人工胸壁重建犬胸壁骨性缺损安全、有效,无急性及慢性排斥反应发生,修复重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在心血管外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5例均采用单肺通气,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周围体外循环。胸壁打孔,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心脏不停跳完成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结果 术后过程顺利,随访6~14个月,全部心功能NYHAI级,2例成人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结论 胸腔镜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具有不开胸骨的微创伤美观切口、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和安全可靠的优点,可用于多种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颅骨缺损是颅脑手术后常见后遗症 ,可致局部脑组织退行性改变并引起头痛、头昏等不适症状 ,如果缺损直径≥3cm ,就应该在首次术后 3~ 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高分子仿生材料是较理想的修补材料之一。颅骨成形手术并不复杂 ,但如果操作不慎 ,将出现一些并发症并导致手术失败。临床资料 从 1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行颅骨成形术 16 4例 ,其中男96例 ,女 6 8例 ;年龄 10~ 6 2岁 ,平均 32岁。颅骨肿瘤切除后Ⅰ期修补 11例 ,单纯闭合性、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摘除后Ⅰ期修补 5例 ,其余均为Ⅱ期修补。Ⅱ期修补距第 1次手术时间最短 3…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4年11月~1997年7月成功抢救1例特重胸部电烧伤病人,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患者 男,25岁。1994年11月23日不慎触及11000V高压电源被烧伤。伤后由于胸壁有洞穿性缺损、开放性气胸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当地医院诊断:胸背部、双下肢电烧伤,膈肌穿孔。行膈肌修补、清创缝合术,并于右锁骨第2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伤后第5天转来我院。入院检查发现烧伤创面分布为:背部上界为T4,下界至髂后上嵴,右侧达右腋前线,左侧达左腋后线。创面炭化,T6~11棘突外露,胸壁有20cm×10cm全层胸壁缺损。可见膈肌顶和胸腔,右肺完全萎陷,组织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治疗各类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筛选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ADOⅡ封堵器封堵治疗的VSD患者。采用心电图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术后即刻、1 d,术后1、3、6、12个月及每年随访的封堵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入选93例VSD患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81例,嵴内型VSD 4例,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瘘7例,VSD封堵术后残余瘘1例。93例患者VSD封堵术均获成功。造影下缺损出口大小为(0.3±0.1) mm。1例(1.1%)患者术后1 d出现脑血管意外,转神经专科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12~107个月),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和死亡并发症。术后轻度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6.1%(15/93),第12个月随访时已降至3.2%(3/93)。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为6.5%(6/93),其中1例pmVSD患儿随访28个月仍有间歇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术后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2例,随访期反流程度无变化,未见新发主动脉瓣反流。结论 经严格筛选的pmVSD、嵴内型VSD、VSD外科修补/介入封堵术后残余瘘患者接受ADOⅡ封堵器封堵治疗安全有效,远期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70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10例,其中藏族6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4例;年龄3岁-11岁,平均7.4岁-2.3岁;继发孔型房间隔(ASD)5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VSD合并ASD1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严重肺动脉高压2例;均经右腋中线纵向小切口,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行ASD修补术5例、VSD修补6例,其中直接缝合5例、补片修补1例,三尖瓣改良De Vega成形术6例;结果:无早期死亡。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术后7天-10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技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切口隐藏、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75例颅骨缺损患者个性化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不同材料个性化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头颅CT超薄扫描(层厚1.5mm),三维重建,模拟缺损颅骨补片,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根据不同部位和缺损的情况,选用了硅橡胶、骨水泥及钛钢材料制作缺损颅骨及颅骨补片模型,经患者认可后手术植入。结果75例中采用嵌入性修补材料(硅橡胶、骨水泥)40例、覆盖性修补材料(钛网)35例,补片与颅骨均完整适配,术中均未经修整,平均手术时间45rnin。83%(63例)患者认为基本或完全恢复了原有颅形。术后并发症有:头痛5例,3个月后均自行消失;术后出现积液12例,其中8例未经处理,于10天后吸收,3例经过1~4次的抽吸后吸收,1例额颞部骨水泥修补者,因感染取出修补材料,1年后改用钛网修补;松动及移位2例,均为颞部缺损采用丝线固定方法,其中1例1年后改用钛网修补,另1例于3个月后自行稳定。嵌入性修补材料与覆盖性修补材料之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颅骨缺损部位,选择修补材料,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颅骨外形,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和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颅骨缺损修补63例并发症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义  高玉松 《人民军医》2000,43(6):320-321
颅骨缺损修补术虽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但处理不当并发症较多。19881998年,我院共行颅骨修补术63例,现将并发症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4例,女19例;年龄1562岁。颅脑损伤遗留颅骨缺损51例,高血压病脑出血术后遗留颅骨缺损8例,颅骨良性肿瘤切除术后致缺损4例。除4例颅骨肿瘤切除后一期修补外,二期修补时间36个月42例,半年以上17例。缺损位于额颞部31例,颞部15例,前额部11例,顶枕部6例。缺损面积3cm×4cm11cm×12cm。12 修补方法 采用有机玻璃修补12例,液氮超低温冷藏自体颅骨修补17例,仿生颅骨(武汉钢…  相似文献   

10.
带蒂颞深筋膜瓣在颅脑损伤后颅骨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6年 7月起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颞肌下减压术时 ,采用带蒂颞深筋膜瓣修复张力性硬脑膜缺损 ,至2 0 0 1年 8月有 12 4例患者再次行颅骨修补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89例 ,女 3 5例 ;年龄 15~ 69岁 ,平均 47.3岁。 (2 )手术方法 :在行颞肌下减压术时均采用带蒂颞深筋膜瓣修复张力性硬脑膜缺损。减压骨窗部位为双侧额颞部 ,颅骨缺损面积最小 5.0 × 5.0 ,最大 10 × 12 。颅骨修补手术时间 :脑外伤术后切口愈合 3~ 10个月 ,平均 4个月。修补材料选用钛网片。手术按原开颅切口入路 ,分离颅骨缺…  相似文献   

11.
胸壁炎性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壁炎性病变主要包括胸壁结核、化脓性细菌及真菌感染[1],以前二者较多见,临床上以形成胸壁软组织内肿块为特征。笔者收集1994~2002年经临床及病理生化证实的胸壁炎性肿块10例报告如下,探讨本病的CT表现特点。1材料与方法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21~75岁,平均50.4岁。所有病例均因发现胸壁肿块而就诊,病程5d~5个月,其中5例经手术病理或生化检查确诊,5例经临床治疗观察证实。采用东芝300EZCT和XvisionEX螺旋CT装置,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5例仅做平扫,5例平扫加增强扫描,CT复查1次者6例,复查2次者4例。2结果2.1临床表现胸壁无痛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1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直径为3~9 mm,平均(5.82±2.09)mm.经股静脉通过6~9 F鞘管送入封堵器,在X线透视和超声引导下完成操作.结果 左心室造影8例为膜部瘤型,3例为漏斗型.造影显示单出口6例,多出口5例,缺损口直径3~9 mm,平均(6.09±1.58)mm.应用封堵器直径(8~12)mm.10例患者应用1个封堵器完全封堵.1例残余漏有4个漏口,应用2个封堵器后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均无主动脉瓣返流.1例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2周后完全恢复.术中X线透视时间8~30 min,平均(16.91±4.23)min.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残余分流仍存在.全部患者无血栓栓塞、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封堵器移位,无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疗效可靠,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良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技术修补单纯多发室间隔缺损的近期手术结果并对相关问题做进一步讨论。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间采用改良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技术在我院行多发室间隔修补术的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共有7个患儿施行了改良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手术,平均年龄8个月(3个月到2岁3个月),平均体重9.3kg(6.3~14.5kg)。所有患儿均有一个大的膜周部的室间隔缺损,同时合并至少1个.最多9个的肌部的室缺。所有的室缺均避免了左心室或者右心室切口而采用右心房径路修补。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Qp:Qs为1.08:1。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2~19个月)。1个患儿因为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重新入院接受肺高压治疗外,其他患儿均恢复良好。所有患儿均没有显著的室缺残余分流。结论采用改良心房径路再心内膜化技术修补多发室间隔缺损避免了分期手术,无需心室切口,保存了心室功能,并可以取得很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为今后的临床工作作参考或借鉴。方法选取治疗的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经第一次手术后的2-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待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优、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O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出现脑外伤的患者,早期行颅内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恢复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了多点连体钛片对21例颅骨缺损患者行修补术。初步结果尚属满意。所用材料、结构与国内以往文献报道有所不同,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2~46岁。12例次在开颅术中一期修补(精神病,癫痫病人),余系颅脑术后3~18月二期修补。 颅骨修补部位为:额部2例、顶部13例、颞部3例、额顶颞部2例、顶颞部1例。颅骨缺损范围:2×2(精神病、癫痫病人)~14×16cm。 术后20例一期愈合,1例因术后引流条拔除过早,颞肌渗血潴留皮瓣下,经穿刺抽液一次后理疗15天痊愈。术后经1~20月的观察,所有患者均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温度的变化,特别是炎热的阳光下活动,局部无任何不适感。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了14例隐性切口疝的CT表现,病变均首先由CT发现,其后8例进行了疝修补术。14例中,男4例、女10例。层厚1cm,用稀造影剂显影胃肠道后进行CT扫描,其中12例还进行了造影增强扫描。CT检查距手术间隔分别为2-6个月(4例)、6-12个月(8例)、16个月及25个月(各1例)。手术原因分别为妇科恶性肿瘤、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炎和外伤等。所有病例体检均未发现切口疝。CT检查典型表现为显示前腹膜和腹壁筋膜的缺损,肠袢经缺损处进入前腹壁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在介入封堵术或外科修补术后的飞行适应性,并探讨其航空医学鉴定情况,为日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放飞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05年1月至2019年6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全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飞行员(20例),统计分析其治疗、鉴定及长期随访数据.结果 20例中,初诊年龄22~47岁,平均(29.85±6.90)岁.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12例(继发孔型11例、原发孔型1例)、卵圆孔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患病飞行员经全面评估、介入封堵或外科修补治疗后,航空医学鉴定结论如下:房间隔缺损10例、卵圆孔未闭4例、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均飞行合格;停飞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1例.放飞后随访至2020年10月,最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复飞后最长飞行时间1400 h,中位飞行时间570 h.结论 飞行员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后心脏结构恢复正常,地面6个月的观察期可作为航空医学鉴定放飞的最佳时间,同时根据飞行员实际情况保持每年复查,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人工材料在胸壁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壁大面积缺损者,为恢复其坚固性和稳定性,临床常考虑行胸壁骨性重建,而目前胸壁重建,又倾向于使用人工材料修补。目前应用的人工材料有:(1)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金属丝、网、板。(2)人工合成材料: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有Marlex网和Proline网,国内有人主张用多孔有机玻璃板和肋条。(3)可降解材料:如聚对二氧环己酮、戊二醛交联胶原网等。(4)组织工程人工肋骨。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还无一种材料完全达到胸壁重建的理想要求。因此研制理想的胸壁重建材料,还需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9.
自体阔筋膜移植修补硬脑脊膜缺损100例李应中胡军周洪军席伟滨杨立信宋涛从1972年起,笔者采用自体阔筋膜移植,修补硬脑脊膜缺损100例,疗效满意.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72例,女28例;年龄1个月~51岁,平均27岁.病程:24小时内31例,2天...  相似文献   

20.
胸壁大块缺损的重建王庭阁陈绪发本院自1986年3月~1990年5月共收治7例胸壁大块缺损,采用涤纶布代替胸膜、克氏针和钢丝代替胸骨和肋骨并用带蒂的胸大肌或/和背阔肌重建胸壁,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