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PCR、DNA测序分析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基因型,采用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研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遗传关系.结果 临床分离的14株泛耐药菌株,均表现多药耐药性,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扩增显示,均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分析,14株菌分别属于10个流行克隆型.结论 医院出现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KPC-2,是泛耐药大肠埃希菌介导,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和分析同源性。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共216株,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改良Hogde试验和金属酶初筛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测序确定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216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有6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占2.8%,其中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株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3株厄他培南耐药株则均为阴性。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中1株携带blaNDM-5基因,2株携带blaKPC-2基因。6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其克隆分型分别为ST648、ST5150、ST131、ST964、ST2003和ST38。PFGE共分为5个型别,其中C1与C6为同一型别,其余4株为不同型别。结论本研究中6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KPC-2酶和NDM-5酶,MLST和PFGE的结果显示属于不同的克隆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并对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5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产金属碳青霉烯酶的筛选采用亚胺培南/EDTA复合E-test条,采用PCR方法检测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并测序确认类型及其亚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分离株间的同源性,液相质粒接合试验分析质粒的转移特性。结果除了阿米卡星和氨曲南外,5株大肠埃希菌对目前测试的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都耐药,且金属酶表型实验结果都呈现阳性;5株大肠埃希菌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但都携带blaNDM-5和blaTEM-1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显示5株大肠埃希菌的脉冲带型不一致,没有呈现克隆聚集性;质粒接合试验没有显示5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株(供体菌)将携带blaNDM-5的质粒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iR(受体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存在携带blaNDM-5基因的大肠埃希菌的流行,但没有呈现克隆聚集暴发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2-4月分离的对厄他培南耐药1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4株大肠埃希菌;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系统;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按改良Hodge试验操作,其携带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则通过多重PCR进行检测,并经测序确认基因型;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试验技术对细菌的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11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别是ST789型7株、ST437株型2和ST258型1株;经测序确认,10株携带有blaKPC-2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显示,3种带型A、B和C,7株ST789型肺炎克雷伯菌的带型一致;4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中有2株携带blaKPC-2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均是ST131型;每一株菌可携带不同数目的超广谱β-内酰胺(blaSHV、blaTEM-1和blaCTX)基因。结论医院内存在携带blaKPC-2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要加强消毒隔离,防止进一步播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近5年腹腔感染相关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发展趋势及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采用EDTA协同试验及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5年共收集到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共230株,其中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具有高度的体外抗菌活性,其敏感率高达90.74%~94.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次之。在分离的29株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的大肠埃希菌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15株,而EDTA协同试验阳性7株,对所有阳性菌株进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种类,其中15株MHT阳性菌株携带bla KPC-2,7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菌株携带bla NDM-1基因。结论本院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中以bla KPC和bla NDM基因携带为主,其可通过质粒介导,应防止其发生暴发性的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及耐药情况,探讨耐药与产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2年医院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15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和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共收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5株;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均>90.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黏质沙雷菌均检出产KPC酶菌株,占73.33%;11株产KPC酶菌中10株为KPC-2+ESBLs,1株为KPC-2+AmpC,其中3株为KPC-2+ESBLs+AmpC,4株非产KPC酶菌株中有2株ESBLs+AmpC,各有1株仅检测到ESBLs或AmpC酶,未检测到产金属酶及OXA酶菌株;MLST分型以ST11为主,共4株。结论医院产KPC-2酶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产KPC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高度耐药相关;ST11型为医院优势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为病例组,100例碳青霉烯类敏感大肠埃希菌感染为对照组,分析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腹水是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6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均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以NDM-1(43.75%)、CTM-M1(32.82%)为主;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显示,6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共分为5个ST型,其中33株为ST167型。结论 侵入性操作、腹水是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以NDM-1和CTM-M1为主,临床应加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菌株的检测和监控,以防止耐药基因的克隆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以降低耐药率。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临床分离的15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采用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AmpC酶和ESBLs耐药基因及整合子,进行测序及网上比对确定基因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和遗传相关性研究。结果 15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均检出KPC-2、TEM-1、SHV和CTX-M型基因,SHV12和CTX-M-24为主要基因亚型;未检测到IMP、VIM、OXA和NDM碳青霉烯酶基因和AmpC酶基因;各带有Ⅰ类整合子,整合的主要耐药基因为aadA2;同源性和遗传相关性分析,15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可分为A、B、C 3种ERIC类别,12株A菌为ST11型,2株B菌为ST290和ST147,1株C菌为ST967;15株肺炎克雷伯菌呈多药耐药或泛耐药,仅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50.0%。结论 15株肺炎克雷伯菌的多药耐药或泛耐药与菌株携带KPC-2碳青霉烯酶、CTX-M型ESBLs和其他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有关;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在神经外科病区呈克隆传播,ST11型菌株为此次流行的主要株;发现ST290和ST967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离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分泌物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105株,筛选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48株,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鉴定产ESBLs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ST分型。结果 4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完全敏感,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8.75%和25.00%,但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表现为多重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除外)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4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31株(64.58%)检出携带TEM-1基因,19株(39.58%)检出携带CTX-M-14基因;4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有10种ST分型,以ST131(31.25%)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CU收集的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褪色沙雷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性序列-PCR(ERIC-PCR)分析耐药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特异性PCR和序列分析、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转化试验、质粒消除试验、外膜蛋白分析技术来分析介导碳青酶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1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属2个流行克隆型、13株大肠埃希菌属于5个流行克隆型、3株褪色沙雷菌属于2个流行克隆型;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分别为16~128μg/ml和8~256μg/ml;所有菌株均扩增出介导碳青酶烯类耐药的KPC-2基因;3株褪色沙雷菌接合试验获得成功,部分菌株进行质粒提取、质粒分子杂交、质粒转化和质粒消除试验显示,KPC-2定位于约为56kb的质粒上;外膜蛋白比较分析显示部分耐药菌株发生外膜蛋白改变。结论医院ICU分离出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褪色沙雷菌;产KPC-2是介导对碳青酶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部分菌株外膜蛋白改变可能参与耐药;垂直传播以及通过质粒的水平传播可能是耐药株在ICU流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