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进食困难现状,并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微型进食观察表-Ⅱ(MEOF-Ⅱ)、微营养评价简表(MNA-SF)对上海市6家医院385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进食困难的发生率为69.1%,对卒中后进食困难影响最大的维度是摄入能力,其次为精力和食欲、吞咽能力。进食困难患者与非进食困难患者间的营养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1);营养正常者与营养不良风险者、营养不良者间的营养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A-SF得分与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小腿围(CC)、上臂肌围(AMC)、白蛋白呈低度相关;脑卒中后不同时期的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患者进食困难发生率高,吞咽不是影响卒中患者进食困难的唯一影响因素,造成进食困难的因素存在多元化的特点且在卒中的不同时期均有可能发生进食困难及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 目的 评价脑卒中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状况。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简易进食观察表-Ⅱ(MEOF-Ⅱ)、营养状况评估工具,对上海市6家医院就诊的38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 脑卒中经口进食困难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无进食困难患者;摄入组、吞咽组、精力/食欲组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p<0.05)结论 摄入困难、吞咽困难、精力不足/食欲下降均与营养状况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经口进食困难病人的营养现状。[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微型进食观察表-Ⅱ(MEOF-Ⅱ)、微营养评价简表(MNA-SF)对上海市6所医院的266例脑卒中后经口进食困难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存在进食困难的病人中,61.3%存在营养不良及潜在营养不良,摄入困难组和精力/食欲下降组的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的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进食困难病人MNA-SF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后的不同时期进食困难病人的营养状况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TOAST分型不同的病人营养状况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进食困难病人的潜在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状况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神经损伤造成了摄入困难和精力/食欲下降,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不同,营养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营养水平和进食方式对压疮发生风险的预测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全国8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采用欧洲和美国的调研工具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对资料完整的8967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按在院有无压疮分为无压疮组和压疮组,无压疮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压疮组,但在ICU患者中无体现。经口进食、管饲营养和静脉营养三组人群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住院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针对危重症患者和管饲营养两个特殊人群,应结合其他监测指标综合分析和评估压疮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型营养评定法评价胸心外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价值.方法 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评估120例患者营养状况,根据MNA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营养不良组为A组、存在发生营养不良危险性者为B组、正常为C组.测量身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AC)、上臂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小腿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比较三组各营养指标差异.结果 (1)A组31例(20.7%),B组59例(34.0%);C组30例(20.0%):(2)MNA评分与BMI、AC、AMC、小腿围、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测量值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或P<0.05);(3)BMI、TSF、AMC、小腿围、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在A、B、C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呈逐级递增,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淋巴细胞计数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NA对于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衡量标准明确、主观因素少、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结果可靠,对临床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较好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口进食与鼻饲对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效果,以便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营养供给途径和方法。方法将74例通过吞水试验筛选的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匀浆饮食,分别于住院次日、住院1周及2周进行上臂紧张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同时监测患者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量的变化,并判断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胃部返流、误吸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患者各项营养评价指标有差异但不明显,治疗2周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饲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效果明显优于经口进食患者,此法对改善预后和促进疾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进食对食管癌胸腹腔镜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胸腹腔镜手术患者,按进食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选用早期经口进食)和对照组40例(选用晚期经口进食)。观察两组恢复效果,胃肠功能,炎症反应,营养指标,术后营养不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口进食能够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情况,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营养指标,改善术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马慧萍  孙俐 《护理学报》2013,(22):56-58
目的使用新版微型营养评价法(Mini Nutritional As8essment,MNA)评价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比较MNA@评价结果与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NA0进行评价,记录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MNA@评价结果显示:117例调查对象中,营养不良者18例.有营养不良风险者48例,正常营养状态者51例;不同年龄、病程以及所患慢性病数量患者的MNA0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NA评价结果与BMI、上臂中点臂围、小腿围、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MNA0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评价方法,可用于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筛查,也可与上臂中点臂围、血清白蛋白相结合快速评价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 目的 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作用,了解其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拟初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MNA法进行营养评价,并且测量人体学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分析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根据MNA值评定为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为40例,占37.0%;潜在营养不良的患者为42例,占38.9%;营养不良的患者为26例,占24.1%。营养状态与癌症分期具有相关性(P <0.01)。(2)三组不同营养状态患者比较,体质指数、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腰围、臀围、腰臀比、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红细胞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总淋巴细胞无统计学意义(P >0.05)。(3)MNA法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中的体质指数、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腰围、臀围、腰臀比、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淋巴细胞、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相关系数在0.169~0.733,均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癌症分期越高营养状态越差,MNA法是评价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与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适用性,及其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随机抽样法,选择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NRS-2002、MNA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同时测量传统营养评价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MNA调查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10.0%,潜在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2.9%,营养正常的为47.1%.NRS-2002调查结果显示,营养风险的患病率为41.4%,营养正常的为58.6%.NRS-2002、MNA与传统营养评价法中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腓肠肌围、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淋巴细胞数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18~-0.393及0.411~0.668(P <0.05).以传统营养评价法为标准MNA、NRS-2002的灵敏度分别为83.3%,77.8%;特异度为57.7%,71.2%;Kappa值分别为0.31,0.41.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NRS-2002是较MNA及传统营养评价法评价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更快速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隽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2):160-161
目的了解合并感染与不合并感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间营养状态的差别,观察营养状态对感染的影响,以期减少感染发生率。方法运用微量营养评估表(MNA)进行评分,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间的MNA评分、上臂肌围、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感染组低于未感染组。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蛋白质营养不良,易于合并感染,而感染将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造成恶性循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合理的营养评估方法,以早期发现CKD患者的营养不良。方法横断面调查: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内科就诊CKD非透析患者125名,检测实验室营养指标、人体测量、SGA评分,分析上述营养指标与GFR的相关性。结果 (1)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转铁蛋白随GFR值降低而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随GFR值降低而呈增高趋势,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人体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体重、体质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根据SGA评分营养不良多发生在CKD后期,CKD5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9.0%。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与GFR下降有关,对CKD非透析患者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时,应结合各营养指标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进行进食干预。方法 将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实验组实施进食干预措施。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80%,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干预前增高,同时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 结论 通过营养筛查及时发现有营养不良的患者,及时予以进食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患者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养管理在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患者实施6个月的营养管理干预,在干预前后通过综合营养评价、人体学指标测量、生化指标测定及透析状况分析等方法,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营养管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由80.00%降低到51.90%,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由20.00%降低到7.60%,干预后患者上臂肌围、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透析前肌酐高于干预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蛋白质、热量摄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后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脑卒中后营养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营养指标和营养状况。结果 2组甘油三酯、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值均升高,而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实验组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脑卒中后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的恶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治疗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某社区康复医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14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的48 h内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患者93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5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认知障碍、上臂围、上臂肌围、NRS2002评分为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年龄、性别、认知障碍、上臂围、上臂肌围、NRS-2002评分是影响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康复患者的营养状况重视,对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时尽早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82例,应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 182例患者的微型营养评分为(16.36±3.68)分,其中121例(66.48%)发生营养不良,61例(33.52%)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不同年龄、糖尿病病程、膳食摄入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感染、C反应蛋白、足溃疡分级的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溃疡Wagner 3级以上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足溃疡Wagner 1~2级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足溃疡Wagner 1~2级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并与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食困难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4月至6月,便利抽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92例,在患者发病30 d内问卷调查进食相关资料。结果脑卒中患者中,进食困难发生率为66.67%(包括鼻饲患者15例);在经口进食177例中,进食困难113例,其中摄入障碍66例,吞咽障碍28例,精力和食欲欠佳91例,三者同时具备19例。不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构音障碍、失语、面瘫、卧床、进食协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口腔健康状况的患者,进食困难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肢肌力和年龄分别是进食困难中摄入和吞咽障碍维度的相关因素(P0.05),进食困难患者营养状况评分低于无进食困难患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进食协助、ADL评分及口腔健康状态与进食困难独立相关。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食困难发生率较高,不仅有吞咽障碍,摄入困难、精力和食欲较差的发生率也很高,需要引起关注。高NIHSS评分、进食需要协助、低ADL评分及口腔健康状态异常是进食困难的独立相关因素。进食困难患者易发生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娟  张敏  王清  李丽  蒋园园  汪梦月 《当代护士》2021,28(10):37-44
目的 系统评价食物改进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口进食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食物改进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研究、系统评价,2名研究人员根据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严格评价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7篇文献,涉及2136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食物改进降低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RR = 0.30,95%CI(0.25,0.37),P<0.00001]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RR= 0.39,95%CI(0.30,0.51),P<0.00001],改善了吞咽障碍治疗效果[RR= 0.36,95%CI(0.24,0.54),P<0.00001],减少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RR = 0.37,95%CI(0.19,0.74),P=0.004],然而在改善患者具体营养指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证据不足.结论 食物改进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口进食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验证此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微型营养评价法用于80岁以上高龄患者营养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用于80岁以上高龄患者营养评估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干部病房80岁以上高龄患者120例,分别用台湾修订版 MNA 和原版 MNA 进行营养评估,并测定各项传统营养指标。结果台湾修订版 MNA 营养评估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患者37例(30.8%),营养不良危险患者42例(35.0%),两者比率均高于原版 MNA 的28.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台湾修订版 MNA营养评估的3个营养分组之间体质量指数(BMI)、小腿围(C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台湾修订版 MNA 和传统营养指标BMI、上臂围(MAC)、CC、TSF、ALB、TRF、PAB 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台湾修订版 MNA 适用于80岁以上高龄患者营养评估,80岁以上高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当尽早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