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浅析制霜法的炮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玲 《江苏中医药》2004,25(4):47-47
在药材炮制中,制霜法主要应用于植物、动物、矿物类中药的炮制,制霜药材种类不同其操作方法及炮制作用也各不相同。为方便临床用药参考,现将制霜药材作一归纳总结,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醋制原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秀中 《中医研究》2007,20(5):33-34
中药醋制系将净药材或饮片与定量食用醋混合均匀,润透使醋渗入药材组织内部,再经炙制、煮制、蒸制等加热处理的一种炮制方法。煅淬法使用的淬液为醋,也属醋制的范围。是应中医临床辩证用药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曾用醋炮制的药物有200余种,至今仍沿用的约70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醋制中药22种。由此可见中药醋制是中医防病治病不可缺少的制药技术。  相似文献   

3.
几种常用有毒中药炮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种常用有毒中药炮制方法滕州市药品检验所(277500)李治平山东省胸科医院(250013)于树玲关键词毒性中药炮制方法药理研究有毒药物大部分是通过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对药材进行加热处理、加水处理、加辅料处理、压油制霜处理和去除药材...  相似文献   

4.
中药炮制原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总称。它的内容既包括药材的简单加工处理,制成“饮片”;又包括将中药材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在古代中药中没有药剂学这门学科,所以炮制包罗了现今的部分药剂学内容,而我们今天所提的中药炮制,其实质是仅研究对单味药材的加工处理,使...  相似文献   

5.
炮制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药材只有经过炮制才能作为药物用于临床;炮制不仅使药物品种增加,扩大了中医临床用药的选择范围,使方剂疗效增强;而且还降低了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加适合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灵活用药的需要。中医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与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传统性密不可分,其中中药传统炮制又功不可没。对中药的炮制沿革、现代研究及道地药材的炮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临床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药材进行的各种特殊的加工处理,使之更符合临床治疗需要.中药炮制是保障药物发挥医疗作用的重要措施,它对提高药材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新工艺10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吴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张玉生哈尔滨市药材总公司冯丽艳,王丽梅近年来、不少药学工作者对某些中药的传统炮制工艺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较常用的10例中药炮制新工艺.分述如下。l矿物类与贝壳...  相似文献   

8.
1 中药炮制的意义 中药的加工炮制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科学理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等原生药材,来源于大自然,吸取了天地间有益于人类的精华,也带来了无益的糟粕。此外,各种药物所含的成分并不能完全适合治疗的需要,有的甚至有毒。因此要提高药材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必须对原药材经过适当的加工炮制,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中药炮制主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药物性质及其实际需求,按照制剂和调剂类型的要求等所选择的制药技术。大部分的中药都是天然植物药,其活性成份较多,炮制的时候,这些活性成分有可能会发生灭活、分解等反应,药材的功效也有可能发生变化~([1])。选取大黄、地黄、马钱子这3种中药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观察并比较炮制前后其药性成分及功效。报道如下。1研究药物选取大黄、地黄、马钱子全部在正规药材市场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过程中的相关思考,就饮片炮制研究的基本思路及与《中药、天然药物原料的前处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探讨,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直接粉碎入药饮片的清洗工艺研究,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2)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药材趁鲜切制等研究,减少有效成分的损...  相似文献   

11.
杨正银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45-1146
中药材净制即药材的净选加工 ,它是中药饮片炮制的第一步。对于某些药物 ,经过净选后就可直接用于调剂。净选的目的就是清除杂质 ,去除非药用部位 ,使药物达到净度标准 ,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 ,近年来不少药材经营部门或个体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这一环节 ,导致中药饮片质量低劣 ,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1 药材净制的目的1.1 药材净制前应进行真伪鉴别中药品种繁多 ,来源复杂。同名异物 ,异物同名较多见。既有植物 ,又有动物、矿物 ;既有野生 ,又有家种家养 ;既有一年生 ,又有多年…  相似文献   

12.
不少中药材在采集净选后,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规格切制成饮片,供调剂或制剂用。而在切制前大部分需经过水处理,其中“少泡多润法 "就是一种提高药材质量的方法。该法主要是用水浸润药材,使之吸收适量的水分,经过润软,达到适合用刀切制的软硬程度。这一传统的加工方法,对于中药材的炮制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中药饮片加工厂和药材加工部门,忽视老药工加工炮制的“传 "、“帮 "、“带 ",忽视对中药炮制人员的培养和学习,致使他们中药炮制知识贫乏,不懂得中药材的浸润好坏直接影响饮片质量,不遵循“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炮制用水有多方面的意义:净化药材;保存药效或改变药性;去除毒性;去除异味;便于切制;使药物更加细腻,便于制剂和服用等。并举例说明了炮制用水的不同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中药材水制火制是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工序,有其特殊的变化和规律。药材在水制过程中浸泡。洗润的适中时间和程度及其有效成分的关系,在火制过程中火候的客观温度,都是决定中药炮制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保持药材在水制、火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提高中药饮片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中药材在水制火制中质量控制的客观数据及其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总结如下,以期能抛砖引玉,并请医药界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炮制规格对煎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片切制和药材粉碎是中药炮制的的重要工序。其目的是: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增大药物表面积,利于调配和制剂。下面仅就中药炮制规格与煎出率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过程 ,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全草入药的中药形体较长 ,且带叶、花或根 ,一般质地坚韧、柔软、易切碎 ,所以 ,加工时一定注意方式方法。现将其炮制加工的要点总结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水制要点1.1 冲洗浸润 其主要目的是清洁药物 ,软化药物 ,调整药性。浸润时务必注意浸润程度 ,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如淫羊藿、竹叶柴胡、益母草、薄荷、紫苏、鸭跖草、小薜木 、大蓟等 ,前两种含易分解于水的皂甙 ,只需润透即可 ,后几种含不溶于水的生物碱或可随水蒸汽蒸馏不被…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佳木斯中药厂史春胜(154007)黑龙江省中医药开发有限公司张立国青冈县妇幼保健站孙亚荣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及药材性质,按药物调配和制剂要求发展起来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中医用药有两大特色,一是复方(配伍),二是中药炮制。中医...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传彬 《光明中医》2008,23(10):1609-1610
中药炮制是我国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中,根据中医中药的基础理论及中药的本身性质对药材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以适应医疗和调剂、制剂的不同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毒性,缓和或改变药性,洁净药物便于调剂、制剂、储藏和提高疗效,炮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1]。少数毒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由于中药炮制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的、化学的过程,因而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因素是综合性、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加工炮制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科学理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等原生药材.来源于大自然,吸取了天地间有益于人类的精华,也带来了无益的糟粕.此外,各种药物所含的成分并不能完全适合临床治疗的需要,有的甚至有毒.因此,要提高药材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必须对原药材经过适当的加工炮制,才能使用.根据中药炮制不能脱离中医用药特点和临床要求,提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与中药关系紧密,中药的运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中药炮制亦不能脱离中医理论的指导。基于中医"从治逆治""燮理升降""扶正祛邪"等基本治则的启迪,提出从逆炮制、升降炮制、扶正祛邪炮制等基本"制则"。从制可使药性"寒者益寒,热者益热",加强疗效;逆制可改变药性,扩大功效,减轻副作用;升降炮制可改变药物作用趋势,扶正祛邪炮制针对毒性药材,可纠正药物的偏性、缓和药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将中医理论运用到中药炮制中,更能拓宽炮制思路,突破现有的炮制品种,进行炮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