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价值。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胆总管宽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空腹胆囊容积与术后90 d、术后1年空腹胆囊容积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胆囊最大收缩率、胆囊最小剩余容积显著低于术后90 d、术后1年(P0.05)。两组均未见残余结石及并发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行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随机将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同一术者施行的60例微创保胆手术分为两组,30例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30例行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保胆取石术(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中29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钳夹取石失败,中转为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均成功完成保胆取石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照组复发1例,彩超、腹部CT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观察组无复发。两组均无术后胆漏、出血、胆囊癌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复发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行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操作技巧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与小切口微创保胆手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及小切口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为32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示胆囊显影良好,B超检查示胆囊壁厚均小于4mm,测定胆囊收缩率为3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施行小切口...  相似文献   

4.
评价胆宁片对完全腹腔保胆取石术后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将符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条件的4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通过腹腔镜切开胆囊,行胆道镜取石。治疗组术后3d口服胆宁片3个月,对照组患者除不服用胆宁片外,其余护理、饮食与治疗组相同。术后2年复查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结石复发率的差异。46例保胆取石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5~7d均治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GLQ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术后患者服用胆宁片,能使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减少,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中选取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保胆取石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LC组)及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开腹组)各4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保胆取石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LC组和开腹组(p<0.05),LC组优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方面,保胆取石组和LC组比开腹组短(p<0.05).结论:相比LC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疗效好,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症、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比较内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分析26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肾孟输尿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前瞻性测定26例内镜保胆取石术与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入院时.术前、术后4,8周的生存质量值.结果:26例成功取净结石,取出最大结石直径约2.1cm,手术时间40.8±10.5min,住院时间5~7d,无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最长两年,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1例(3.84%).EMIC组和LC组病人入院时平均GLQI指数分别为114.2分和113.2分(P>0.05);术后4周GLQI指数116.9分,超过入院时水平;术后8周GLQI指数124.4分恢复至正常人水平.LC术后4周GLQI指数110.6分,低于入院时水平;术后8周GLQI指数120.5分,超过入院时水平(P<0.05).EMIC组GLQI指数高于LC组,且上升快.结论:腹腔镜、肾盂输尿管镜联合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以及胆囊功能,内镜保胆取石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快、生存质量高.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解放军第452医院普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70例,与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对比,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上,保胆取石组明显少于或短于胆囊切除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但是保胆取石术后结石的复发有待长期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02—2017-02间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双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LC。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 a,观察组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均优于术前,而且消化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可保留胆囊正常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93例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为对照组,93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引发的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保胆取石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1—2017-10间桐柏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组行双镜保胆取石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术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双镜保胆取石术比LC更利于维持免疫球蛋白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9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镜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每组各48例。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和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镜组相比,双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胆囊壁厚度差、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196例符合条件的胆囊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组(保胆组,103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胆囊切除组,93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情况。 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保胆组 2例因术中取息肉后胆囊壁出血明显,改行胆囊切除术。与胆囊切除组比较,保胆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50.3±12.9)min vs.(61.2±16.7)min;(10.2±2.7)mL vs.(15.1±3.9)mL];术后疼痛、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首次排气时间缩短[16.83% vs. 32.26%;18.81% vs. 3.33%;(18.5±4.1)h vs.(26.2±5.3)h];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10.89% vs. 22.58%)(均P<0.05)。 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痛苦轻、康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微创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60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行微创保胆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FTS理念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而对照组行常规的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液时间、住院费用、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胆囊功能恢复时间、恢复程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输液时间、住院治疗总费用均有减少;术后CRP升高程度降低及升高的持续时间缩短、胆囊功能恢复时间短、胆囊功能恢复程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过程中,遵循FTS理念,强化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应激反应,能更好地促进胆囊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十二指肠镜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0.74 m L vs.98.42 m L)、住院时间(10.8 d vs.12.3 d)明显减少,但手术时间(3.12 h vs.2.06 h)、住院费用(18 047.53元vs.12 054.88元)明显增加(均P0.05);疼痛评分(3.8 vs.4.9)明显降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8 d vs.3.5 d)与腹腔引流时间(1.7 d vs.3.3 d)明显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0.0%vs.25.0%)明显降低(均P0.05);总并发症的发生率(20.0%vs.41.7%)明显降低,但急性胰腺炎(16.7%vs.3.3%)的发生率增高(均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13.3%vs.1.7%)高于对照组,但术后满意率(93.5%vs.78.2%)、恢复正常生活时间(25.8 d vs.48.7 d)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结石复发率(3.3%vs.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中具有恢复快、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及远期疗效好的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微创保胆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6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合并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微创保胆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0(50-110)min,平均住院天数4(3-9)d。全部病人均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随访7(4-12)个月,B超检查未见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掌握好手术指征及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前提下,微创保胆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术联合免T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8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术式分为T管引流组(41例)和免T管一期缝合组(43例)。T管引流组采用腹腔镜微创取石术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免T管一期缝合组采用腹腔镜微创取石术联合免T管一期缝合术治疗。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术中与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GIQLI评分等计量资料用( ±s)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免T管一期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留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T管引流组(P<0.05);术后,免T管一期缝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3%,低于T管引流组的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GIQL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免T管一期缝合组高于T管引流组(P<0.05)。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术联合免T管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并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超声测量法胆囊收缩率30%)的胆囊结石患者行取石保胆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综合判断该手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5月在唐都医院普通外科行取石保胆术的69例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69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取石保胆术。术后随访1~4年,1例(1.4%)复发,其他效果均满意;69例患者术后胆囊收缩率较术前明显升高[(42.48±8.70)%vs.(14.46±9.78)%];分组分析显示,不同数目、不同部位结石患者胆囊收缩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对于胆囊收缩功能低下的部分胆囊结石患者行取石保胆术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探讨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新疆军区总医院395例病理诊断为胆固醇性PL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内镜取息肉术21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7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P > 0.05)。内镜取息肉术组手术时间[M(P 25 ,P 75 ),58(52,67)min vs 59(56,70)min]、术中出血量[(12.9±5.2)mL vs (16.6±4.7)mL]、术后排气时间[(17.3±5.3)h vs (21.0±3.8)h]、下床活动时间[M(P 25 ,P 75 ),8(6,15)h vs 12(8,19)h]、住院时间[(6.9±1.5)d vs (7.3±1.3)d]、腹痛和腹泻发生率(1.39% vs 6.15%)、总并发症发生率(3.24% vs 12.85%),均明显低于LC组(Z/ χ 2 :-2.195,7.262,7.953,-6.410,2.330,4.749,10.988;均P < 0.05)。随访截至2018年1月,随访时间12~72个月,中位随访41个月,失访率:内镜取息肉术组9.26%(20/216),LC组8.94%(16/179)。随访6年内,内镜取息肉术组复发率6.63%(13/196),LC组肝内外胆管结石发生率1.23%(2/163)。结论 对于PLG可能为胆固醇性且有手术指征或处于指征边缘的患者,若无法坚持定期复查,内镜取息肉术不失为手术治疗方法中的优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内镜组(78例)和开腹组(78例),内镜组行微创内镜手术治疗,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内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开腹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45)。结论微创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较好,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病情恢复快,并发症低等特点,充分体现出了微创腔镜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