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 (速碧林 )对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方法 选择 74例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38例 )和对照组 (36例 ) ,治疗组给予速碧林 0 4mL ,2次 /d ,皮下注射 ;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 10 0mg ,1次 /d口服。 2组病人常规给予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健脑药物治疗 ,7d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 1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 6 8 4 2 %和 5 5 5 6 % ;3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97 73%和 80 5 6 % ;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脑梗死为 1例占 2 6 3% ,对照组为 4例占 11 11% ;2个月内TIA复发率及发展为脑梗死病人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血液黏稠度、纤维蛋白原治疗后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 ,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组病人均无出血。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是行之有效的 ,安全系数高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冯涛  戴艳萍 《黑龙江医学》2003,27(9):666-66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导致完全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西比灵对TIA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寻求血管保护的新途径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对象选自 1 997-1 0~ 2 0 0 0 -0 9期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TIA患者共 5 0例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 60 2± 9 1 )岁。诊断按中华医学会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 5 0例均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 ,可反复发作 ,少者 1~ 2次 ,多者至数 1 0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发作。可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东菱克栓酶 (DF - 5 2 1)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方法  16 9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DF - 5 2 1治疗组 (86例 )和复方丹参 +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 (83例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2 4h内及 2周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 6 2 .8%和 96 .5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16 .9%和 6 6 .3% (P <0 .0 1)。治疗组发生脑梗死 1例 (1.2 %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8例 (9.6 % ) (P <0 .0 5 )。DF - 5 2 1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DF - 5 2 1对频发TIA疗效显著且起效快 ,并能防止发展成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东  林样欢  李东海 《河北医学》2005,11(10):903-90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9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LMWH0.4ml,2次/d,皮下注射,连续10d,此后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口服。2组病人给予最佳基础治疗,控制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10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84.6%和47.5%,10d内治疗组没有发生脑梗死,对照组有4例发生脑梗死,占10.0%;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71.8%和55.0%,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2.8%和25,0%(均P〈0.01)。两组在治疗期间没有出血等并发症。结论:LMWH用于治疗TIA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近远期疗效。方法63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TIA发作停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血小板计数(Pl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D、凝血酶原时间(PD、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出院后3个月、6个月TIA发作次数,住院期间、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展为脑卒中例数。结果24h内及48h内TIA发作控制率治疗组分别为36.7%、70%,对照组分别为12.1%、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3.15,P〈0.05)。随访3个月、6个月治疗组TIA发生率分别为13.3%、23.3%、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0、3.0%,对照组TIA发生率分别为27.3%、33.1%、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2.1%、21.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Fib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T、CT、P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方法 :35例频发的 TI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0 .4 m l,每 12 h腹部皮下注射 1次 ,连续 14 d为 1疗程 (观察组 ) ;并对另外 33例频发的 TIA应用复方丹参16 ml静滴 ,每日 1次 ,连用 14 d进行对比观察 (对照组 ) ,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2 4 h内及3d TIA发作控制分别为 6 5 .7%和 91.4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1.2 %和 6 3.6 % (P<0 .0 1)。观察组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对频发的 TIA疗效显著 ,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IA短期内进展致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TIA患者,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A短期内进展致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发作次数在3次以上、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80min、高血糖均是TIA短期内进展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接受抗凝、抗血小板、降纤维蛋白原治疗及病史超过30d(对照组7d以内)者脑梗死的危险性降低。结论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抗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巴曲酶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巴曲酶治疗频发TIA之疗效。方法 :应用巴曲酶首次 10Bu ,以后每日 5Bu静脉滴注至TIA发作停止 ,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 :巴曲酶在 72h内治愈率为 10 0 %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应用巴曲酶治疗频发TIA可有效防止其发展成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海普宁 (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 )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TIA患者14 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6例 ,予海普宁治疗 ,对照组 64例 ,除海普宁外两组其他治疗相同。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及血流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发作频率、年龄、危险因素等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组 2 4h内TIA发作控制率 68 4% ,3d内TIA发作控制率 92 1% ;对照组 2 4h内TIA发作控制率 18 8% ,3d内TIA发作控制率 5 9 4%。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血流变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海普宁是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积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人频发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尿激酶治疗50万U,静滴3天,然后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静滴15天。对照组40例,除不给予尿激酶外,两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凝血指标、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24小时内TIA发作控制率70%,3天内TIA发作控制率95%,〉3天发作控制率5%,无进展为脑梗死的病人。对照组24小时内TIA发作控制率12.5%,3天内TIA发作控制率52.5%,〉3天发作控制率35%,进展为脑梗死12.5%。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无凝血指标的改变,无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频发TIA有效、安全,可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小剂量尿激酶加尼莫地平)、尿激酶组(小剂量尿激酶)、常规对照组(阿司匹林)。观察TIA发作终止的时间、例数及脑梗死、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24h内及3d内终止频发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5.0%和17.5%,尿激酶组分别为50.0%和15.0%,常规对照组分别为30.0%和17.5%,终止发作的时间上早于常规对照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TIA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东菱精纯克栓酶 (DF 5 2 1)对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方法】 5 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DF 5 2 1观察组 ( 2 8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 2 2例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2 4h及 3天内TIA发作控制率为 75 %和 10 0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6 3 %和77 2 % ,随访一年观察组 4例再次TIA发作 ,2例发生脑梗死 ,分别为 14 2 %和 7 1% ,对照组有 9例TIA发作 ,6例发生脑梗死 ,分别为 40 %和 2 7 2 %。【结论】DF 5 2 1治疗TIAs疗效是显著的 ,且起效快 ,复发率低 ,安全性高 ,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50例(34,7%)发生了脑梗死;其中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中11例(55.O%)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118例中37例(31.4%)发生脑梗死;两个系统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78%的脑梗死发生在TIA后1h内,5例死于脑梗死;TIA发作持续〉30min、24h内〉3次发作以及首次发作后24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显著增高(P〈0,05~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胆固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患者TIA发作持续久、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度对后继脑梗死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有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有TIA组。记录TIA发作频度。采用CSS和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TIA发作频度不同的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有无显著性,并于病程1个月时对各组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定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分析TIA的神经保护性与TIA发作频度的关系。结果:入院时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在TIA发作2~3次中所占比率最高,为97%,同无TI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次和3次以上的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分别为83%、69%,同无TI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IA发作2~3次的I级预后(81%)同无TIA(6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IA发作1次和3次以上的与无TI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IA的神经保护性与TIA发作频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10例TI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中38例发生了脑梗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90例中28例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15例中8例发生脑梗死,同时累及两个系统者5例发生2例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持续>30min、24h内发作5次以上及首次发作后>24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均增高(P<0.05~P<0.005)。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舒张压、血糖、血胆固醇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P<0.01)。结论: TIA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医学》2017,(7):633-634
目的对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选取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将发作次数≤1次/24h的患者定为A组,发作次数≥2次/24h的患者定为B组,两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按照神经内科卒中单元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A组的总无效率为0,B组的总无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发TIA进展至脑梗死的风险很高,尤其合并基础病的患者及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发病的前2 d可视为治疗的"窗口期"。  相似文献   

17.
温晓岩  司磊  吴红敏 《右江医学》2004,32(4):316-317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s ,TIA)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 0例首次发作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 ;有同侧TIA并且为首次发作脑梗死的患者 2 0例作为TIA组。另外选择 2 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颅脑CT确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和S 10 0含量。同时测定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脑梗死容积。 结果 脑梗死组和TIA组CSF中NSE和S 10 0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TIA组又低于脑梗死组 (P <0 .0 1)。TIA组患者的梗死容积小于脑梗死组 (P <0 .0 5 )。脑梗死组和TIA组CSF中NSE和S 10 0含量与梗死容积的大小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结论 TIA可降低首次发作脑梗死患者CSF中NSE和S 10 0的释放 ,减少脑梗死容积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评价ABCD3评分系统临床判断患者TIA后早期高危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126例TIA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ABCD3评分.结果 TIA发生后7d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0.3%.糖尿病(OR 4.28,95% CI 1.48~12.30,P=0.023)、7d内TIA发作超过2次(OR 6.29,95%CI 2.31~17.12,P<0.001)、同侧颈动脉狭窄≥50% (OR 6.48,95%CI 2.25~19.49,P<0.001)、症状持续超过60 min(OR 4.58,95%CI1.62~12.94,P=0.015)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ABCD3评分为0~3分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3%;ABCD3评分为4~5分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7.4%;ABCD3评分为6~7分的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5.6%;ABCD3评分为8~9分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1.7%,趋势性检验P<0.001.结论 ABCD3评分对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T1A患者ABCD3评分值越高,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相对越高.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小剂量尿激酶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64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置尿激酶静脉点滴,连续5.7d。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h内及72h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是71.9%和93.8%,均高于对照组18.8%和50%(P〈0.01);且治疗组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P〈0.01)。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频发TIA疗效显著、安全、见效快,且能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供血动脉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中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该病具有发作持续时间短、发作后症状可完全缓解的特点,但发作后早期脑梗死风险较高。研究表明,TIA发生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为8%~10.5%[1-2]。本研究对107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ABCD2评分与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