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展宏  郭卫中  王坤 《新中医》2019,51(8):32-3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中药处方,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补气类、理血类、祛湿类、理气类、滋阴类、解毒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用药趋势集中,频率最高药物有白术、甘草、半夏、茯苓、白芍。药物存在固定搭配,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白术-白芍-茯苓-甘草;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半夏-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等18个聚类群。结论:中医药多以"补其虚,泻其实,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从"虚、瘀、湿、滞、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存在脏腑经络用药法式及固定搭配。  相似文献   

2.
《新中医》2019,(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中药处方,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补气类、理血类、祛湿类、理气类、滋阴类、解毒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用药趋势集中,频率最高药物有白术、甘草、半夏、茯苓、白芍。药物存在固定搭配,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白术-白芍-茯苓-甘草;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半夏-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等18个聚类群。结论:中医药多以"补其虚,泻其实,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从"虚、瘀、湿、滞、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存在脏腑经络用药法式及固定搭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从建库至2019年12月收载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相关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平台软件(V2.5),分析用药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功效分布、配伍规律及新方。结果 收集并筛选出48首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方剂;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味中药有白术、甘草、茯苓、黄连、党参等;高频次药对包括白术-茯苓,白术-甘草,党参-白术等;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1的药对有茯苓→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茯苓→白术;通过复杂系统聚类分析,演化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获得新处方5首。结论 中医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为主;新方组方规律以温补脾肾、收敛止泻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和分析古今医家诊治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医家治疗郁病的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频数分析:古籍用药频次前10依次是甘草、香附、陈皮、茯苓、川芎、栀子、苍术、半夏、生姜、当归;当代文献依次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香附、郁金、丹参、白术、茯苓、陈皮。2)聚类分析:古籍文献中黄芩与黄连,青皮与枳壳,白术与人参,白芍与柴胡,香附与川芎,苍术与神曲,茯苓与半夏等各聚为一类。当代文献中枳壳与川芎,白术与茯苓,白芍与当归,郁金与丹参等各聚为一类。3)关联分析:古籍文献主要相关联的药物是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当代文献中相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结论]古今医家都认为肝气郁结是郁病主要病机,疏肝理气健脾是主要治法。但古代医家更侧重理气,且用药成分更为丰富,当代医家更侧重疏肝。古代医家以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为主药,体现了越鞠丸的组方精髓。当代医家则以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为核心处方,与逍遥散一致。对于郁病的诊治,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哮喘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过敏性哮喘方剂170首,涉及中药239味。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依次为杏仁、甘草、防风、黄芪、白术;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组合依次为甘草-杏仁、黄芪-防风、杏仁-地龙、黄芪-白术、白术-茯苓。其中甘草-杏仁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占总方剂的23.5%。进而得到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过敏性哮喘方剂组方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止咳平喘、抗敏为主,兼以清热利水、补气,进而揭示其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此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筛选及纳入CNKI中中药治疗大肠癌的相关文献,并将其中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建立数据库,运用平台中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大肠癌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56首组方,279味中药进行分析,其中高频用药为补气类中药,如白术、甘草、黄芪、党参等;高频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薏苡仁、黄芪-茯苓等;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20个、新处方9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大肠癌的临床辨治特点以扶正为主,攻补兼施,合用抗癌中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其挖掘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搜索应用中医处方治疗CAG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所提取的全部处方,分析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并对得到的新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CAG相关处方207首,剔除重复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后得到180首待分析处方,涉及中药203味,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32味,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89)、党参(85)、白术(84)、黄芪(63)、炙甘草(61);药物分类中,多使用补虚药、理气药、消食药等,用药多甘温,多归脾、胃经;排名前5位的高频药对为白术-茯苓(63)、党参-茯苓(56)、党参-白术(54)、陈皮-茯苓(47)、炙甘草-茯苓(46);得到68个3味药、14个4味药核心组合,新处方12首。结论:中医治疗CAG主要通过益气健脾、理气消食,兼顾祛湿化痰的治法,为临床发展新型处方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ROU的处方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192首处方,共237味中药,高频药物前5位为甘草、生地黄、黄连、茯苓、白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药对组合多为甘草与黄连、生地黄、白术、茯苓、黄芩。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黄芩、生地黄、麦冬、党参、半夏、干姜为治疗ROU的核心处方。结论 ROU的中医治疗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为主,兼以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 感染相关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Hp 感染相关疾病的医案,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借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64 则,诊次164 次,涉及处方42 首,中药197 味。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连、半夏、白术、茯苓等;性味以苦、甘、辛为主,主入脾、胃、肺经,功效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提示半夏-甘草、白术-甘草、白芍-甘草为临床常用药对。聚类分析获得4 个组合,有缓急止痛、温中助运、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之效。复杂网络分析提取出的核心处方为六君子汤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Hp 相关疾病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黄连、半夏、白术,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多采用补虚、清热、理气药,临床可用芍药甘草汤、六君子汤等方加减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的用药规律,为中药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及科研提供思路。方法收集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具有一定临床疗效的、防治大肠息肉术后复发的中药处方,对最后筛选所得的20篇文献中的方药进行信息提取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用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总计纳入20篇文献,23个中药处方,共使用药物103味,药物使用总频率为264频次,高频药物(频数大于5)为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白及、薏苡仁、陈皮、黄连、丹参、乌梅。结论中药汤剂防治大肠息肉术后复发的核心药物为白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分析总结国内中医肿瘤专家治疗大肠癌放射性肠炎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硕士博士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平台收录的从建库至2015年7月的大肠肿瘤中医药治疗性文献,通过对药物频次、系统聚类、药物关联规则的分析,总结组方配伍规律。结果系统聚类分析提示:中医专家常用药物共3层级,首选是白术,其次是党参、陈皮、薏苡仁、砂仁,再次是山药、扁豆、茯苓、黄连、肉豆蔻;关联分析提示:白术、党参、薏苡仁分别和陈皮、白扁豆高频配伍同用;黄连是药对配伍组合中的枢纽药。结论中医专家治疗大肠癌放射性肠炎以白术、陈皮、党参、薏苡仁为主,黄连为辅的组方规律,以参苓白术散合葛根芩连汤作为组方的思路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近3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探讨内服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用药经验。结果: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方剂86首,涉及中药167种。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4个,新处方10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方剂进行分析,阐明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中药组方:厚朴、枳实、干姜、黄连、麦芽、神曲、甘草、茯苓、白术、木香、半夏、丹参等.便秘者加大黄.上药水煎,1剂/d,2次/d,10天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探讨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胸痹的辨证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CNKI)、万方、维普3个数据库近16年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的相关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整理,共筛选出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文献656篇,中药处方158首,中药157味。其中,用药频次排在前五位的是茯苓(70)、半夏(56)、丹参(55)、陈皮(45)、甘草(44),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及置信度0.9时,得出排在前五位的药对频次为甘草,茯苓(113)、甘草,陈皮(107)、半夏,甘草(105)、丹参,甘草(101)、桂枝,陈皮(99)。此外还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析,挖掘出60个核心组合,新处方10首,可以看出治疗胸痹痰湿证主要以健脾祛痰、活血化瘀为主。结论:为临床治疗胸痹痰湿证及开发治疗胸痹痰湿新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类中药组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柴芍六君子汤(柴胡、白芍、党参、白术、陈皮、茯苓、半夏、炙甘草)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胃复春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皮肌炎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86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皮肌炎的中医临床文献并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0、Access 2010软件分析数据,依托皮肌炎辨证分型分析其临床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皮肌炎方剂72首,药物243种,所有药物共出现3886次,分析得到治疗皮肌炎的常用药物、用药模式、用药规则、药物关联的网络化展示。黄芪、茯苓、生地黄、丹参、白术是依次排在前五位的治疗皮肌炎中药,白术、黄芪、茯苓、柴胡、甘草是依次排在前五位的治疗脾气虚证的中药。结论脾气虚证为皮肌炎的主要证型,贯穿皮肌炎发病始终,治疗多用补益脾气药物,兼以清热、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名老中医运用中医中药治疗以胃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搜索“名医病案库”中诊断胃痛且属萎缩性胃炎的案例,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医案信息进行证候、中药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分析。结果 共得到医案105例,共计114个中药复方,合计使用中药196味,结果显示:胃阴不足证为最常见证候,中药四气以温、平药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脾、胃、肝、肺经为主;频次>20的中药共25味,有白芍、甘草、白术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16个,包括白芍-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等;药证间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胃阴不足证常用白芍、石斛等,脾胃虚弱证常用白术、党参等,脾胃湿热证常用黄连、半夏等,脾虚湿阻证常用白术、陈皮,寒热错杂证常用黄连、黄芩等,肝胃气滞证常用白术、茯苓等,肝胃郁热证常用丹参、白芍等,胃络瘀血证则常用黄芪、丹参;通过聚类分析,将高频使用药物归为6大类。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可发现该疾病临床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中医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肾间质纤维化"、"中医"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三大数据库开始录入文献起至2017年10月的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文献。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应用SPSS20. 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用复杂网络系统(Liquorice软件)对两两中药之间的关联性及药对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15篇文献中,涉及中药方剂91首,中药146味,高频中药(中药频率≥10次)依次为:大黄、黄芪、丹参、当归、川芎、水蛭、白术、桃仁、茯苓、赤芍、益母草、牛膝、黄芩、山茱萸、白花蛇舌草、人参、淫羊藿、甘草、黄连。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出治疗肾间质纤维化核心处方包括以下药物:大黄、黄芪、川芎、当归、丹参、水蛭、黄连、白术、桃仁、人参、益母草。结论通过分析得出中医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治则为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得出核心处方为大黄、黄芪、川芎、当归、丹参、水蛭、黄连、白术、桃仁、人参、益母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使用SPSS 21. 0软件,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08篇,含处方113首,其中涉及中药176味,频次135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中药用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显示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法则。结论: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柴胡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处方,筛选后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录入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分析,采用关联规则、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演算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91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112味。单味药用药频次以黄连最高,半夏次之;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平性次之;药味以苦味、辛味最多,辅以甘味;归经中以脾经、胃经为主、肺经次之。功效主要为清热类药、补虚类药、化湿类药、理气类药。常用药物组合频次排前6位的分别为“黄连、半夏”“黄连、陈皮”“半夏、厚朴”“半夏、黄芩”“黄连、黄芩”“半夏、陈皮”;通过k-means聚类得到3对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黄连、半夏、陈皮、黄芩、厚朴”“厚朴、半夏、黄连、黄芩、甘草”“黄连、半夏、生姜、厚朴、苍术”。结论: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清热燥湿、理气调中为治疗原则,以辛开苦降为重要指导思想,以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为主要目的,以半夏泻心汤及王氏连朴饮为治疗基础方。此方能通过降低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