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5,(12)
目的:探讨生地黄和熟地黄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地黄水煎液组、熟地黄水煎液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5只。生地黄水煎液组、熟地黄水煎液组分别按生地黄、熟地黄剂量1.6 g/(kg·d)灌胃给药14 d,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TGF-β1、α-SMA和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Scr、BUN值显著降低(P0.05);肾小球玻璃样病变减轻,肾小管囊性扩张和空泡变性程度缓解,胶原沉积减少,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TGF-β1、α-SMA和Collagen-Ⅰ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熟地黄水煎液组比较,生地黄水煎液组的Scr、BUN值较低,胶原沉积较少,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较明显,α-SMA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生地黄和熟地黄均能缓解肾间质纤维化,以生地黄作用较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α-SMA和Collagen-Ⅰ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怡肾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1和Col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怡肾汤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8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均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第1、2、3周末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肌酐、尿素氮含量。第21天处死大鼠,分离肾脏,应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Ⅲ型胶原(ColⅢ)的表达,结果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怡肾汤组及依那普利组与正常组比较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怡肾汤组肾间质TGF-β1、ColⅢ的表达量均少于模型组(P〈0.05)。此外,怡肾汤还能降低血BUN、Scr水平。结论怡肾汤可能通过下调TGF-β1、ColⅢ水平,减少ECM沉积,从而达到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通络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上皮及间质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本方对DN模型大鼠肾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STZ诱导DN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理组、通络益肾汤治疗组、西药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肾功能(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肾脏肥大指数及肾组织α-SMA的表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病理组比较,通络益肾汤治疗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BUN、Scr显著改善(P<0.01),24 h Upr、尿β2-MG明显下降(P<0.01),肾小管上皮及间质α-SMA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1),与西药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络益肾汤可能通过降低肾小管上皮α-SMA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从而达到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Ⅳ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研究,探讨和络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UUO)进行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制备,48只W 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灌胃组。术后第3、10、20、30天每组各处死4只大鼠。HE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评定各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α-SMA、Ⅳ型胶原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肾脏MMP-9、TIMP-1mRNA的表达。结果:α-SMA、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中药灌胃组各时间点的表达均少于模型组,假手术组表达无明显异常。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及TIMP-1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并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强,中药灌胃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及TIMP-1mRNA表达亦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较模型组表达弱(P<0.01)。MMP-9表达在模型组术后明显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中药灌胃组在第20、30天时间点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和络泄浊方通过调节α-SMA、Ⅳ型胶原及MMP-9/TIMP-1的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单侧输尿管结扎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输尿管结扎造模组(UUO)和假手术对照组。造模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治疗组(中药组)和依那普利组。大鼠分别在第7,14,28天进行肾功能、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功能显著下降;依那普利和中药干预后,肾功能显著提高。光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显著间质纤维化,依那普利和中药干预显著减轻了肾小管损害。各个时间点,模型组肾间质损伤指数和α-SM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通过依那普利和中药干预在第7天时,显著降低肾间质损伤指数(模型组3.88±0.15,依那普利组2.48±0.43,中药组2.54±0.37,P<0.05)和α-SMA的表达(模型组7.27±1.62,依那普利组5.27±2.18,中药组5.05±1.45,P<0.05);用药第14,28天后,可进一步降低肾间质损伤指数(14 d,模型组7.65±0.87,依那普利组4.17±0.39,中药组4.24±0.42,P<0.01;28 d,模型组10.86±1.49,依那普利组6.19±0.58,中药组6.94±0.77,P<0.01)和α-SMA的表达(14 d,模型组17.48±4.16,依那普利组10.15±2.85,中药组10.58±3.19,P<0.01;28 d,模型组29.68±7.24,依那普利组17.81±0.58,中药组18.04±4.72,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功能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降低肾间质损伤指数和α-SMA的表达,对拮抗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学琴  方敬  赵炳武  吴苏  潘永梅  陈志强 《中草药》2019,50(9):2133-2138
目的观察温阳泄浊通络法对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为假手术组,其余24只行5/6肾切除术制备肾纤维化模型。造模完成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泄浊通络法组、尿毒清组,并ig予以相应药物。干预12周后,取肾组织,行HE、PAS染色检测病理损伤程度,行Masson、天狼星红染色检测纤维化程度,并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ng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及m 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相关蛋白(α-SMA、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阳泄浊通络法可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及肾纤维化程度,并显著降低I型胶原蛋白及m RNA的表达;下调α-SMA、Vimentin的高表达,上调E-cadherin的低表达。结论温阳泄浊通络法可有效减轻慢性肾衰竭大鼠肾损伤、改善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及I型胶原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肾颗粒对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 st ar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贝那普利组[10 mg/(kg·d)]、复肾颗粒1组[7.5 g/(kg·d)]、复肾颗粒2组[15 g/(kg·d)]、复肾颗粒3组[30 g/(kg·d)]。各组于灌胃给药及灌胃生理盐水14天后处死大鼠,收集大鼠血清进行血肌酐(Scr)、尿素氯(BUN)检测;取结扎侧肾脏,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RT-PCR和West er n bl ot法检测肾组织TRAF6和α-SM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Scr和BUN含量均增加(P0.01),肾小管损伤程度较重(P0.05),肾组织TRAF6和α-SMA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复肾颗粒作用后大鼠血清中Scr和BUN含量均下降(P0.05),肾小管损伤程度有所缓解(P0.05),肾组织内TRAF6和α-SMA表达降低(P0.05),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各指标程度加重。结论:复肾颗粒可明显减轻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延缓肾功能损害,复肾颗粒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和α-SM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基本方”的拮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作用。方法:5/6肾切除大鼠模型给药4周,检测动物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应用HE染色及PASM染色结合半定量计分法评估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数码医学图象分析系统定量评判肾小管-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角蛋白18(CK-18)、胶原I(Col-I)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量。结果:CRF模型未治疗组BUN、Scr水平显著较假手术组升高,肾小管-间质严重纤维化,α-SMA表达量显著上调而CK-18表达量显著下调,Col-I和FN表达量也显著上调。经“慢性肾衰基本方”治疗后CRF大鼠BUN、Scr水平显著下降,TIF指数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CK-18回升,Col-I、FN及α-SMA表达也有不同程度回降。结论:“慢性肾衰基本方”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抑制肾小管-间质ECM合成而防治TIF。  相似文献   

9.
柴苓汤对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α-SMA、MCP-1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柴苓汤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的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UUO大鼠肾病模型并用柴苓汤治疗。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α-SMA和MCP-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管结构破坏,肾间质增宽,胶原纤维沉积增多,肾小管间质α-SMA、MCP-1的表达明显升高,而柴苓汤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显著为低。结论:柴苓汤能抑制MCP-1的生成,限制炎症反应的放大过程;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从而减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5)
目的考察通腑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大鼠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腑泄浊法组、大黄配方颗粒组,灌胃给予2.5%腺嘌呤混悬液(200 mg/kg)建立慢性肾脏病大鼠模型。8周给药后,检测肾功能指标、肾脏病理变化、24 h尿蛋白、尿毒症毒素、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肾脏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腑泄浊法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硫酸吲哚酚(IS)、24 h尿蛋白、IL-6、TGF-β1水平,α-SMA、TGF-β1、p-p38MAPK蛋白表达,肾脏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通腑泄浊法可通过减少尿毒症毒素、抑制被活化的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来延缓慢性肾脏病大鼠肾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1.
张翠  张思琪  王丹枫  张腾娇  孙博 《中草药》2018,49(19):4607-4613
目的探讨刺芒柄花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及刺芒柄花素高、中、低剂量(100、50、25 mg/kg)组;术后14 d处死大鼠并采集血清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及评定肾小管损伤指数;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胶原沉积的面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ASK1、JN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肾小管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分布相对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0.01);肾组织ASK1、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0.01)。刺芒柄花素高剂量组各项指标优于依那普利组。结论刺芒柄花素能够抑制UUO模型大鼠ASK1、JNK蛋白表达水平,阻止细胞凋亡,从而减缓梗阻性肾病病理进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络通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纯系C57BL/6J野生小鼠(WT)及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AMKO)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每组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左侧输尿管复制肾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依普利酮组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d)加入饲料喂养,肾络通组给予肾络通溶液26 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0.3 ml灌胃,共10天。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梗阻侧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肾上腺髓质素(ADM)的表达;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WT及AMKO小鼠各组血Scr和BUN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坏死,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组织沉积显著增多,依普利酮组和肾络通组可明显抑制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沉积。与本鼠种假手术组比较,WT模型组和AMKO模型组α-SMA、TGF-β1表达明显升高,而ADM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本鼠种模型组比较,依普利酮组和肾络通组α-SMA、TGF-β1表达明显降低,而ADM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鼠种之间比较,AMKO假手术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肾络通组ADM表达均低于相应的WT小鼠组(P0.05或P0.01)。结论肾络通可能通过上调ADM表达,降低α-SMA、TGF-β1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减轻了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UUO及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在UUO的基础上每天以苦参素100mg/kg腹腔注射。各组于术后第7、14、21天分别处死5只大鼠,分别检测大鼠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及24h尿蛋白定量。用PAS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肾组织TGF-β1及α-SMA mRNA水平。结果与UUO组比较,苦参素治疗组肾脏TGF-β1、Smad3、α-SMA及ColⅠ的表达明显减少,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明显减轻。治疗组TGF-β1 mRNA及α-SMA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应时间点的UUO组。结论苦参素可下调TGF-β1、ColⅠ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下调Smad3的表达,从而干预Smad3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最终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肾络通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肾络通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大鼠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制作肾病模型,以α-SMA、FN、LN等为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化、病理图像分析和流式细胞检测等方法,进行阳性表达细胞定位和半定量及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结果:阿霉素肾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有α-SMA明显表达,阳性细胞率和蛋白表达定量分析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伴有FN、LN在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的大量沉积,肾络通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为低.结论:肾络通能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减少FN、LN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健脾补肾、和解泄浊法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补肾排毒合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大鼠肾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Ⅳ型胶原(Col Ⅳ)表达的影响及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UUO)和补肾排毒合剂治疗组(REM),每组分别于造模后3、10、20、30d各处死4只,取左肾组织行HE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组织中α—SMA、Col Ⅳ。结果 与UUO组比较,REM组大鼠肾间质病变程度明显减轻,α-SMA、Col Ⅳ在肾间质中的表达也有明显降低。结论 补肾排毒合剂可通过降低α—SMA、Col Ⅳ的表达,减少肾间质细胞外基质合成,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氧调节蛋白150(ORP150)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GRP9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UUO大鼠模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和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手术后2周将大鼠处死并收集血清和肾组织,检测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的损害程度并计算损伤参数;采用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肾间质胶原沉积面积值;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原位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肾组织ORP150、GRP78、GRP9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Scr、BUN均显著降低,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降低,肾组织中ORP15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原位细胞凋亡指数和GRP78、GRP9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UUO大鼠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肾脏肾盂积水,降低肾间质胶原沉积面积,诱导内质网应激过程中的关键信号分子ORP150的表达,下调分子伴侣GRP78、GRP94的表达,减缓凋亡的发展,抑制因细胞凋亡沉积而带来的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络泄浊方对缺血性肾脏病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讨防治慢性缺血性肾脏病病变的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单侧肾动脉不全结扎建立模型。实验第14天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做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表达。结果 光镜下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的肾间质均有损伤。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药物组肾小球硬化指数评分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药物组较模型组低(P<0.05)。药物组、模型组α-SMA、Ang Ⅱ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且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α-SMA、Ang Ⅱ表达下降(P<0.05)。结论 和络泄浊方可以通过下调α-SMA、Ang Ⅱ表达减轻缺血性肾脏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张翠  高静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5):340-347
 目的 观察胡芦巴碱(trigonelline)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胶原蛋白Ⅰ(ColⅠ)、纤维粘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依那普利为阳性对照药,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胡芦巴碱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术后第12天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 水平。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GF-β1 mRN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间质组织细胞外基质(ECM)成分、ColⅠ、FN的表达。肾组织经HE、VG染色后,进行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 UUO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及肾组织TGF-β1 mRNA、ColⅠ、FN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胡芦巴碱与阳性对照药依那普利组比较,可使UUO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组织中高表达的TGF-β1 mRNA、FN降低(P< 0.05);并能降低UUO大鼠SCr、BUN、CHO、TG水平(P< 0.05)。结论 胡芦巴碱能下调TGF-β1 mRNA、ColⅠ、FN的表达,保护肾功能,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降低血脂、减少ECM合成,从而延缓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张翠  芦莹  周亚洁  佟倩倩  王淑静  梁伟 《中草药》2014,45(11):1591-1596
目的 探讨水苏碱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水苏碱高、中、低剂量组;于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HE染色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及评定肾小管损伤指数;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胶原沉积的面积,判断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PERK、激活转录因子4(ATF4)、C/EBP 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结果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BUN、Scr均明显降低,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和PERK、ATF4、CHOP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与依那普利组比较,水苏碱高剂量组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 水苏碱能够抑制PERK信号通路介导ATF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及ATF4激活CHOP的蛋白表达,阻止细胞凋亡,从而减缓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黄芪(AM)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纤维化分子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UUO组和UUO AM治疗组(AM组).在造模后7、14天处死动物,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和胶原Ⅰ(col Ⅰ)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α-SMA mRNA表达量.用Westemblot检测大鼠α-SM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术后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α-SMA、FN和col Ⅰ表达显著增高(P<0.05);AM治疗后可明显减轻UUO大鼠肾组织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使UUO大鼠肾组织中高表达的α-SMA、FN和col Ⅰ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减轻和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