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Coopdech支气管填塞管与双腔管在单肺通气应用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声嘶喉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C组和D组(n=50)。C组采用单腔气管导管(ID7.5-8.0)复合Coopdech支气管填塞管,D组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35F-37F)。观察气管插管时间、插管尝试次数、术中导管移位次数、支纤镜使用次数,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时术侧肺塌陷及术野暴露情况,患者术后声嘶喉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间相比插管时间C组比D组长,插管尝试次数、术中导管移位次数、支纤镜使用次数D组均比C组多,插管前后MAP、HR变化率D组均比C组高,单肺通气时肺塌陷D组比C组好,患者术后声嘶、喉痛总体发生率D组比C组高(P<0.05)。单肺时术野暴露情况及术后在PACU、1d、2d、3d、>3d时患者声嘶、喉痛严重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填塞管复合单腔管双肺阻隔效果确切,插管定位方便快捷,刺激小,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嘶喉痛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与Univent管应用于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在18-65岁需行单肺通气的全麻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双腔支气管组(A组)和Univent管组(B组),每组50例。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操作。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麻醉诱导前后及单肺通气(OLV)后血流动力学、心率变化;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术中OLV时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结果①Univent管组插管时间较双腔支气管组明显缩短;②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Univent管组明显低于双腔支气管组(P〈0.05);③麻醉诱导前后二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相似(P〉0.05);④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情况相似(P〉0.05),而气道压力Univent管组较双腔支气管导管组明显更低(P〈0.05);⑤二组术中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率及手术视野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及Univent管应用于OLV时均安全有效,同样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Univent管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而气管插管并发症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Univent管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单肺通气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Univent管组和双腔支气管组。每组50例。Univent管组通过插Univent管实现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生完戍。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成插管所用时间;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③治疗后24、48、72h采用标准化问题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痛进行评估。结果①双腔支气管组的插管时间明显较Univent管组长(P〈0.05);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Univent管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支气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和Univent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Univent管可减少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首先选用Univent管。  相似文献   

4.
牛伟  韩庆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96-97,100
目的观察两种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4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依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支气管封堵导管组(A组,尾数为奇数)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尾数为偶数),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肺萎陷程度和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0.5、1、2 h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压力(Paw)的变化和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两组肺萎陷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单肺通气0.5、1、2 h时Paw、PCO2、PETCO2低于B组,PaO2、SpO2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嘶咽痛发生率少于B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但支气管封堵管具有插管和定位容易、氧合充分、气道压力低、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少、术野暴露满意的优势,在其适应证内可以首选支气管封堵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30例。麻醉诱导后,在胸腔镜下DLT组和BB组分别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B组比较,DLT组插管时间和导管定位时间长,肺萎陷评分高,术后总的并发症、声嘶和喉痛发生率低(P0.05),但是两组拔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相似,在适应证下建议首选支气管堵塞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OLV)的效果。方法选取需行OLV的食管癌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n=15)和封堵支气管导管组(B组,n=15),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情况、插管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及OLV时PaCO2、PaO2、SpO2、pH和气道压力(PAw)的变化。结果B组插管定位时间低于A组,插管后A组MAP、HR升高,OLV30分钟、60分钟时B组PaO2明显高于A组,而PAW低于A组,同时两组SpO2、PaCO2、pH无明显差异。结论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能够为食管癌手术提供有效的OLV。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单肺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对照组(n=50)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平卧位时定位时间以及肺萎陷情况及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及平卧位时定位时间均降低(P<0.05),而且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下降.结论 在单肺通气中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麻醉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近,具有插管方便、定位简单、双肺分隔完全、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张娜  刘洪珍  杨承祥  文先杰 《广东医学》2012,33(8):1163-1165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大泡切除术和肺叶楔形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比较两组的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及萎陷情况、术中单肺通气前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气道压峰值、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咽喉痛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情况、术中SpO2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较A组长,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较高(P<0.05)。与插管前比较,插管后A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及心率(HR)加快较B组明显(P<0.05)。与单肺通气前(ALV)比较,单肺通气后(OLV)B组气道峰压值升高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均可取得良好的肺隔离效果。后者与前者比较对患者刺激更小,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压变化不明显,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痛发生率较低,但肺萎陷较慢且吸痰不方便。两者用于胸腔镜手术各有利弊,临床上应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支气管阻塞管和双腔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R组(双腔管组)和C组(支气管阻塞管组)。然后根据阻隔肺不同,将R组分为R1组(左侧双腔管),R2组(右侧双腔管),又将C组分为C1组(左侧支气管),C2组(右侧支气管),每组15例。记录插管定位时间、导管移位例数、肺萎陷的质量;记录单肺通气前和单肺通气后气道峰压;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45 min测定血气分析;观察术后2天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的情况;在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45 min测定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结果:插管定位时间R2组比C1、C2、R1三组患者的时间长(P<0.05),C1、C2、R1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组导管移位7例,比C1、C2、R1三组患者移位的多(P<0.05),C1、C2、R1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组肺萎陷质量有5例为优,9例为良,与C1、C2、R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V后C组气道峰压比OLV前无明显升高(P>0.05),R组气道峰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P<0.05);OLV 45 min时四组患者的TNF-a、IL-6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OLV 45 min时四组患者的TNF-a、IL-6相比:R1、R2组比C1、C2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支气管阻塞管比双腔管气道阻力低,肺萎陷好,术后咽痛声嘶等并发生症发生率低。并且支气管阻塞管定位准确、快捷、方便,尤其比右侧双腔管优势明显。支气管阻塞管对炎性因子影响小,可能与插管、定位顺利,导管移位较少有关。但影响炎性因子的因素较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DLT和Arndt管,熟悉各自的特点,合理的选择应用它们.方法38名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术中需单肺通气,随机分为两组:DLT组(double lumen tube,n=20)和Arndt(arndtwire guided cndobronchial blocker,n=18)组.DLT组患者用双腔管插管,Arndt组用Arndt管插管.记录插管失败次数、翻身后气管导管移位次数、需纤支镜检查的次数、置管时间、肺萎陷时间、肺隔离的质量、气道峰压等.结果翻身后气管导管移位次数、需纤支镜检查的次数、插管失败次数、肺隔离的质量无统计学意义.而置管时间、肺萎陷时间、气道峰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ndt管是达到单肺通气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通过普通的气管导管达到单肺通气,术后带管病人不需要换管,在纤支镜的引导下Arndt管能快速准确的定位置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直接喉镜辅助下改良气管插管方法在非困难气道患者双腔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胸科单肺通气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I-III级,随机分为常规方法组(A组)和改良方法组(B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方法、B组改良方法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定位成功率、插管期间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均100%及一次性定位成功率(A组86.7%,B组93.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咽痛、声嘶发生率(0.33%、0%)较A组(23.3%、1%)降低(P<0.05)。B组T2-3时HR、MAP较A组降低(P<0.05)。A组T2-4时、B组T2时HR、MAP较T0时升高(P<0.05),B组T3-4时HR、MAP与T0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腔气管导管改良插管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循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Yao T  Yang XL  Zhang F  Li N  DU HQ  Wang DX  Wu X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9):2048-2051
目的 研究Supreme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25例,使用喉罩(S组)69例和使用气管插管(T组)56例.记录患者插管(罩)和拔管(罩)前后的心率(HR)和血压(MAP)的变化,记录插管(罩)后和气腹后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记录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T组HR和MAP在插管即刻和拔管期间均升高(P<0.05).与T组比较,S组在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的HR和MAP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Ppeak和PET.CO2随麻醉和气腹的影响一致,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罩)期两组均无体动和呛咳出现,拔管(罩)期S组体动、呛咳和咽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Supreme喉罩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相同的安全有效的通气效果,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Supreme喉罩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36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s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18):Supreme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S组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喉罩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T组在直接喉镜下行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时间及置入情况;记录S组喉罩充气量和气道密封压,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以评价喉罩对位情况;术中监测SpO2、PETCO2和气道峰压(Ppeak),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与T组比较,S组呛咳、咽痛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均无返流误吸发生;各时点SpO2、PETCO2、Ppeak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成功率、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术后低氧血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喉罩气道密封压为(25±5)cm H2O,喉罩对位准确率95%。结论:Supreme喉罩通气效果好,气道密封性可靠,拔除后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全麻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4.
畅文丽  何伟  原庆会 《四川医学》2013,(11):1651-1653
目的 观察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BBs)在胸腔镜下小儿漏斗胸矫正术(Nus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7例择期行漏斗胸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组:BBs 组,插入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17例);SLT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20例).分别记录麻醉前、人工气胸前、人工气胸5、10、20min以及闭胸后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上述时间点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气道压(PAW) 的变化;观察术中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与SLT 组比较,BBs 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P〈0.01),SLT组HR在人工气胸10min时点高于BBs 组(P〈0.05).结论 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能为胸腔镜下小儿漏斗胸矫正术提供满意的操作视野,操作简便,术中呼吸、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例数、侧卧位后气道峰压增加率、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肺萎陷程度、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导管移位例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肺萎陷程度均降低(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是大多数胸科手术病人首选的肺分隔技术,与单腔支气管堵塞导管相比较,导管移位例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肺萎陷程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