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冻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1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良 《中原医刊》2006,33(10):61-62
目的探讨液氮在冷冻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医用级液氮直接冷冻粘液腺囊肿。结果粘液腺囊肿痊愈率96.87%,基本痊愈率3.13%。结论利用液氮冷冻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是一种简单、快捷、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 将20例经病理证实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前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结果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超声表现为有16例(80%)境界不清晰,17例(85%)形态不规则,18例(90%)回声不均匀,内有极低回声或无回声,后方回声稍增强或显著增强。彩色多普勒显像,16例(80%)内部出现丰富血流,其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大量瘤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衬里含粘液样细胞,囊腔内含粘液。结论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具有涎腺恶性肿瘤常见的声像图表现,也存在本病较为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囊腔内注射纤维硬化药物治疗粘液腺囊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囊腔内注射纤维硬化药物与手术切除治疗粘液腺囊肿的治疗效果 ,以便选择治疗粘液腺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 3 2例粘液腺囊肿患者囊腔内注射 2 %~ 4%碘酊与对照组 2 5例手术切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结果 :囊腔内注射纤维硬化药物能治愈粘液腺囊肿 ,复发率明显低于手术组。结论 :囊腔内注射纤维硬化药物治疗粘液腺囊肿创伤小 ,费用低 ,取材方便 ,复发率低 ,无任何毒副作用 ,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测定PCNA表达.结果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47士17.83)%。PCNA标记指数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结论 PCNA可能成为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涎腺分泌细胞粘液的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7例成人的涎腺进行了5种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涎腺中形态极为相似的粘液细胞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可有明显不同,即使同一个腺体内的粘液腺泡,分泌物的成分及类型也有很大差异。因而,单纯依据形态学对涎腺腺泡进行分类有一定局限性。腮腺腺泡显示出少量粘液物质,故将其视为纯浆液性分泌腺是不够全面的。涎腺炎症状态下,导管上皮粘液分泌细胞增生,增加了粘液分泌量,且分泌物的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粘液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粘液病变,多见于青少年,且好发于上下唇、口底、舌腹及颊粘膜下,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质地柔软,表面覆盖粘膜,系粘膜下的粘液腺导管阻塞,腺分泌物潴留而成。以往我们多采用手术及腔内注射碘酊等治疗方法,术中因除得不干净容易复发.笔近二年来配合医生采用电烧灼法冶疗45例粘液腺囊肿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其冶疗过程中护理配合上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前庭大腺囊肿多系急性炎症所致 ,腺管口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 ,脓液不能外流 ,积存而形成。急性炎症消退后 ,如腺管阻塞 ,分泌物不能排出 ,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 ,有时腺腔内的粘液浓稠或先天性腺管狭窄排液不畅 ,也可形成囊肿 [1 ] 。治疗方法有多种 ,近年来 ,我院试用挂线造口术治疗患者 10 5例 ,效果优良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5例患者 ,其中前庭大腺囊肿 6 8例 ,脓肿37例 ,均为单侧 ;年龄 2 0~ 45岁 ;未婚 10例 ,已婚 95例。1.2 手术方法 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皮肤粘膜 ,用1%利多卡因 5 m…  相似文献   

8.
粘液腺囊肿(mucoceles)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系由于粘液腺排泄管受阻,腺体内的分泌物潴留于腺内,使腺泡逐渐膨胀而形成囊肿。受阻原因多系慢性炎症或损伤,有时是多次反复损伤,以后形成瘢痕而阻塞排泄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在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3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中,表达iNOS的为70%,表达eNOS的为80%,表达VEGF的占66.67%;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VEGF与iNOS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i,NOS在VEGF促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40例胃粘液细胞癌,早期胃癌胃切除和胃活检标本各20例,作HE、HID/AB(pH2.5)和AB(pH2.5)/PAS染色。重点观察了粘液细胞癌的形态特征。粘液组化显示大多数肿瘤(67.5%)分泌混合性(中性和酸性)粘液,分泌硫酸粘液者占62.5%。从粘液细胞癌形态和组化特征,可推测肿瘤的分化时期。早期细胞较小,胞浆着色深,含粘液少,且多为中性,细胞偏向聚巢、腺样或共壁;后期细胞体积较大,胞浆空,多为酸性或混合性粘液,细胞弥散,有的印戒状。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粘液细胞癌起源于腺颈部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陈安勇  郑谦 《四川医学》2011,32(8):1244-1245
目的探讨唇部较大粘液腺囊肿手术的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55例直径在5mm以上的唇部较大粘液腺囊肿摘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唇部的美观几乎无影响,仅4例出现了复发,复发率为7.3%。结论掌握必要的手术技巧,对唇部较大粘液腺囊肿手术摘除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口腔粘膜下的小粘液腺因外伤或炎症等原因使腺管阻塞,粘液排出障碍,腺管扩张或粘液经破裂的导管排出于组织间潴留成囊肿.临床上常采用手术切除.但病人往往惧怕手术,不愿接受.近年来,我科采用2.5%碘酊治疗粘液囊肿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涎腺肿瘤约占全身肿瘤发病率的1.2—2%,主要发生于大涎腺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口腔内的小涎腺如腭腺、唇腺和颊腺等。有时尚可发生在颌骨组织及上呼吸道的粘液腺等处。目前对涎腺肿瘤的病理分类、诊断和治疗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将我科1955—1961年住院治疗的120例,从临床和病理方面作一分析和讨论。一、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涎腺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表一),  相似文献   

14.
胃粘膜内异型性腺体囊性扩张(简称异型囊),在文献中报告较少,现对其在胃粘膜活检中检出的意义作初步探讨。病例 男性,70岁,胃镜号:89—19037。因纳差伴黑便20天,当地医院疑诊上消化道出血,经止血、补液、保护胃粘膜等治疗一周后血止,大便转黄,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异常。来我院作胃镜检查,见胃粘膜红白相间,窦部有散在性红色结节,并有少许粘液斑,蠕动尚可;活俭病理检查示:胃窦部粘液细胞癌,其旁粘膜见多个腺管异型囊性扩张伴肠腺化生,住院手术切除,病理报告证实为粘液细胞癌,早期阶段。讨论 根据胃粘膜腺体扩张的病理形态,可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单纯扩张腺体扩张轻微,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体内粘液分泌增多,腺体多无萎缩,腺上皮亦无异型性;异型扩张,腺体扩张普遍而严重,粘液分泌多减少,腺体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并可伴有  相似文献   

15.
会厌囊肿多由于粘膜腺管受阻而导致粘液储留而成[1].多位于会厌舌面,大者充满会厌谷,小者如黄豆.广基底或带蒂,多呈半球型,表面光滑,半透明,白或淡黄色,少数可见囊肿表面有小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16.
粘液腺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摘除或硬化治疗的方法,其它方法很难奏效,且极易复发。本文对粘液腺囊肿患者选用激光和手术两种方法,本文说明激光治疗的优越性。资料和方法选取门诊粘液腺囊肿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14岁~55岁。病程1个月  相似文献   

17.
观察18例粘液表皮样癌(12例发生于腮腺,6例发生于小涎腺)的病理学改变。按实体性上皮团与粘液腺管的比例瘤组织可分三种类型:1. 粘液腺管为主型(4例);2. 实体性上皮团为主型(4例);3. 粘液腺管与实体性上皮团混合型(7例);4. 特殊型(3例)。透射电镜观察2例的中间型细胞,胞浆中或有分泌物前体,或有成熟的分泌颗粒;有的细胞内有多量张力细丝;细胞间或见桥粒,或有发育不良的细胞连接。以上发现表明中间型细胞是一种具有向棘细胞和腺细胞双向分化能力的低分化瘤细胞。在4例中观察到较大导管上皮由单纯增生、异常增生过渡到癌的形态学表现,一例见癌旁导管上皮异型增生。这5例癌的组织学类型3例为实体上皮团为主型,2例为实体性上皮团与粘液腺管混合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CD44v6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表达规律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粘液表皮样癌、14例多形性腺瘤和9例正常涎腺组织的表达进行检酗。结果 CD44v6在粘液表皮样癌、多形性腺瘤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4.6%、50.0%和0.0%(P<0.01);其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P<0.025)、年龄(P<0.025)和预后(P<0.05)成负相关;与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成分有关。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粘液表皮样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参与了粘液表皮样癌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c-erbB-2和bcl-2蛋白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分布,评价它们在粘液表皮样癌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1例粘液表皮样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的c-erbB-2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在正常涎腺中的分布特征为导管上皮全部阳性(10/10),而腺泡上皮仅有1例阳性(1/10),粘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阳性率(85.4%)低于正常涎腺的导管上皮(100.0%),但阳性程度强,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的腺泡上皮(10.0%),P=0.000,bcl-2在粘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有高于正常涎腺的趋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常涎腺中c-erbB-2主要分布在导管上皮;粘液表皮样癌c-erbB-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的腺泡上皮,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未发现在粘液表皮样癌中bcl-2 和c-erbB-2表达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粘液腺囊肿是由于导管破裂、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或者粘液腺导管系统部分阻塞,腺体内的分泌物潴留于腺内使导管扩张形成囊性病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