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垂直管理对临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拟定一套符合该院实际情况的护理绩效管理方案并应用于临床.选取某三级综合医院的一家分院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临床护士满意度测评,评价其影响效果.结果绩效管理改革前后,护士对护理管理方式、工作成就感、薪酬待遇及夜班费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人力配置、各种培训及职业方面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绩效垂直管理提高临床护士对绩效分配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提升自我价值感及护理质量,有利于护士的稳定,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建立护理部垂直管理下合理、科学、可行的护理人员绩效薪酬分配体制。方法2009年我院展开了护理垂直管理改革,通过护理工作量标准化计算,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护士能级评定及患者满意度考核护理人员绩效薪酬。比较改革前后护理人员绩效成果。结果护理绩效改革使绩效分配切实反映护理工作量,改革后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改革前按科室效益分配绩效比较,31个科室中16个科室提高、6个科室持平、9个科室减少。并且提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改革前为90.12%,改革后为95.37%,保证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结论护理部垂直管理下的绩效改革实现了护理部对全院护士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及调配,加强了医院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合全院4个护理单元工作量,进行客观、公正的护理绩效分配,以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方法:考核办利用信息系统将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单项进行提取整合,将2013年5月与6月的绩效分配方法进行对比,比较使用前后护理人员对绩效分配的满意度。结果:整合全院各病区护理工作量进行护理绩效分配后,科室之间绩效差距明显增加,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结论:整合所有病区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护理绩效分配,有利于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4.
呼吸内科病区绩效分配考核体系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试点病房呼吸内科绩效分配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依据护理人员职称系数、岗位系数、工作质量系数来建立考核框架,制定绩效工资考核细则,建立绩效考核手册,作为绩效发放依据。结果:绩效分配考核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论: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了护士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以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 的护理绩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护理部成立考核小组,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效益方面制定详细量化考核细则,作为奖金分配依据.强调向高风险、高强度岗位倾斜分配.结果 护理绩效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奖金分配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绩效考核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方法,通过绩效考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工作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制定适合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奖金分配的考核标准,把每月奖金定为岗位奖金、职称奖金和绩效奖金。结果:实施绩效分配6个月(2011年7~12月)后,护理质量及医、护、患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得到提升。结论:绩效管理是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绩效考评可以明显调动护士工作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果。但在实施时应因地适宜,并不断持续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节约成本、激励先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成效.方法 按照护士岗位管理要求分层设置护理岗位,制订与之相匹配的培训、考核及绩效分配方案并实施.收集实施岗位管理前后1年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离职率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实施后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重点环节、急救药品器材管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1),预报压疮发生率、跌倒发生率、护理投诉较实施前降低(P<0.05).结论 建立在临床护理岗位分级、岗位培训和绩效分配基础上的护士岗位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促进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内在潜力和工作积极性的长效激励机制。方法在岗位分级基础上,科室重新构建了科学的护士绩效分配方案,科室对护士绩效进行二次分配,量化绩效考核。结果实施激励机制后,患者满意度从91.1%提高到98.4%,医生满意度由87.0%提高至98.4%,护士满意度由90.0%提高至98.0%。结论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效率,形成了主动服务、规范服务、团结协作、患者满意的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9.
科护士长负责下的护理绩效管理和分配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士满意度,提高护士的收入水平,尝试科护士长负责下的护理绩效管理和分配新机制。方法成立护理绩效管理、考核和分配小组及指导小组,制订绩效管理、考核和分配方案及实施细则;明确各个护理单元的考核要素、岗位系数、核编人数和各级护理人员的职称系数;将院部核拨护理绩效的80%返回给各科,20%科内调控,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单项奖。结果护士收入的整体水平有了提高,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护士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提高,在护理绩效考核和分配中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向高风险、高难度、高工作量倾斜的原则,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确保护理目标的实现,增强了护理管理效能。结论科护士长负责下的护理绩效管理和分配新机制,是医院管理上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民营医院护理垂直绩效管理的实施体会。方法护理单元绩效考核分配由护理部垂直管理,实行护理部绩效分配全权调配。制定全院护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工作风险、艰辛程度、工作压力、技术难度等确定绩效分配系数,结合科室工作量(床位使用率、周转次数)确定每月绩效编制,并与科室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等挂钩,对护理单元的绩效进行二次统筹分配调整。结果护理人员对绩效分配的满意度从65%提高到80%,护理人员离职率从11%下降到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95%提高到98%。结论护理垂直绩效管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和同工同酬,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的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与相关人员沟通,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设立绩效指标和权重;选择科室对指标和权重进行测算和调整;形成一套涵盖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理技术风险及难度、患者满意度的护理岗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观察实施后护理人员辞职率及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等方面.结果 岗位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后,护士的辞职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护理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确保各项护理质量目标的完成。方法:医院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健全护理三级质控网络,三级质控逐级按不同频次对护理工作进行全程控制,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定期和随机检查考核;实行护理岗位系数,细化护理人员量化考核内容,每月护理部统计出每位护士当月量化考核的最后得分,按考核得分发放绩效。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同时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职业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人员流失率。结论:有效的护理质量控制与护理人员量化考核及绩效分配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大家的责任心,稳定了护理队伍,使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满意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我院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改革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定并落实公平、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按劳取酬、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方法成立“护理服务中心”,根据护理质量、科室开支比例、岗位系数、科室绩效等内容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的绩效工资进行评定,并指导、审核各护理单元二级分配方案及其落实情况。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病人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改革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在护理人员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以来,全院护理人员试行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即实行二级分配制:全院护士绩效工资首先由总护士长按护士人均教统一发放到各科室,再由科室护士长根据护士工作量量化的分值、护理质量考核分值、护士职称系数按比例综合核算出每个护士的绩效工资。结果4年来护士考试综合成绩逐年上升(p〈0.05);病陪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逐年升高(p〈0.05);护理工作质量考核综合得分逐年升高(p〈0.05);差错发生率由15%下降至3.25%、结论绩效工资的分配改革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陪人的满意度,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二级分配公式应用于护士分层级管理中,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护理综合质量,激励护理队伍工作的积极性。方法将二级分配公式应用于绩效工资的核算,通过用数据对每位护士工作量进行客观评价,确保高技术含量、高风险和高工作量的护士岗位获得高报酬。结果将二级分配公式应用于护士分层级管理12个月后与应用前同期进行对比,问卷调查表明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护理综合质量、护士对绩效工资满意度较应用前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二级分配公式使绩效工资的分配更倾向于临床一线岗位,体现业绩与报酬之间的公平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护理综合质量,有效地激励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了护理垂直管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在二级医院临床一线护理岗位管理中的做法与成效。方法建立主要反映护理岗位性质、劳动强度、风险程度及护士资历、能力的恒量指标体系,以及反映各护理单元护理工作数量及质量的变量指标体系,由护理部对全院一线临床护士进行奖励性绩效的考核与分配。结果护理奖励性绩效分配能够调动广大一线临床护理岗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切实体现客观、公平、公正原则,是一项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机制。结论护理部垂直管理考核分配全院各护理单元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做法,能够科学高效地对护士绩效进行管理,使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更加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编制内外护士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与组织文化紧密结合的病区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及实施效果。方法制订病区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将护士薪酬与护士级别、护理岗位、工作绩效综合挂钩。将绩效导向与组织文化导向相结合,制订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方案。结果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工作成效。结论与组织文化相结合的病区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奖励性绩效二次分配在不同层级护士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病房科室能级护士人数291人为研究对象,2017年1—12月对选取护士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018年1—12月对选取护士实施奖励性绩效二次分配政策。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自身满意度和平均绩效情况,住院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离职、调岗意愿。结果实施后,护士自身满意度及住院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0.05);不同层级护士的平均绩效也明显高于实施前(P 0.05);护理人员调岗意愿也由3人减少到了1人,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也明显低于实施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全体护士实施奖励性绩效二次分配政策,充分激发了护士工作热情,提升护士对自身的满意度,提高住院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的离职、调岗意愿,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护士绩效,最大程度发挥个人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MART原则在门诊护理绩效二次分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分诊、导诊护士41人、抽血室护士12人、治疗室护士6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采用SMART原则,进行绩效平均分配,2018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SMART原则进行二次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科研产出量、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得分、护士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门诊护理绩效分配通过实施SMART原则,门诊量增幅2.76%、治疗量增幅8.19%、抽血量增幅10.34%,均呈上升趋势;实施SMART原则绩效管理后专家预约率、护理质量得分、护士满意度、病人满意度显著上升,门诊病人抽血等待时间缩短(P<0.01)。[结论]门诊护理组通过实施SMART原则进行绩效二次分配管理,充分调动了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服务意识及护理服务质量,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张静  何素贞  郭秋霞 《全科护理》2016,(36):3846-3848
[目的]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达到公平、公正的科学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了合同制护士与在编护士的同工同酬。[方法]通过对各个护理单元、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班次护士的近10次绩效改革方案的问卷调研,重点突出工作量和岗位风险权重,体现能级对应,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并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不断修订,期间经济核算科给予各护理单元日常成本控制和人力资源利用程度两方面的数据测评、院领导大力支持、多科协助,制定护理单元及护士绩效考核办法,科室同时也成立了奖金分配小组,使此方案能够顺利开展。[结果]利用绩效分配的杠杆激励护理人员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提高工作热情,主动关心病人的身心状态和健康,努力为病人解决各种需要明显增加,病人满意度大幅提高,护理缺陷及纠纷明显减少,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体现了向高风险、高难度、高工作量倾斜,定编定岗,同等级别的合同制护士与在编护士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结论]护士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以护理工作质量、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岗位风险、病人满意度、出勤天数等分配要素的得分和岗位系数为分配依据。有效地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打破了传统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