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患儿男性,13岁.因"头痛、头晕40+d,5 h内反复抽搐并难以控制"于2010-06-28人院.病史采集:患儿约40+d前因"发热2 d,抽搐1次"当地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具体不详).20+d前,再次发热,T为38.2℃,伴头晕、头痛,再次入当地医院,入院后抽搐1次,持续约3 min后缓解,予抗炎、抗病毒和降颅内压等治疗20+d后,再次抽搐,5 h内反复发作并难以控制,故转入本院.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h开始增高,48h开始下降,持续3~5d。淀粉酶分子量约50000,可通过肾小球滤出。尿淀粉酶于起病后12~24h开始增高,持续1~2周。血清淀粉酶(删S)测定是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最常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1资料某女,67岁,G2P2。以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失败后伴小腹疼痛4d,少尿、下腹疼痛加重2d入院。绝经15年,于入院3d前于某医院在静脉麻醉下行IUD取出术,手术持续约2h,IUD未取出,术中出血约400ml,术后自觉下腹痛,予以抗炎治疗,症  相似文献   

4.
母光锐 《现代保健》2009,(23):168-168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8岁,主因持续性胸痛胸闷2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因情绪激动出现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大汗。先后服用硝酸甘油3次,就诊时疼痛缓解,疼痛持续约1.5h。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冠心病史6年。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4-2007年心内科收治的电击伤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例1男,36岁,既往无心脏病病史,吸烟史20年,每日20~30支.于工作中接触220 V交流电,左手局部皮肤轻度烧伤,电击后感胸闷、心悸,休息后缓解,未就诊.电击24 h后,出现持续胸痛2 h,来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后大鼠海马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及其mRNA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采用X波段高功率微波(X-HPM)、S波段高功率微波(S-HPM)及电磁脉冲(EMP)模拟源辐射大鼠,建立电磁辐射动物模型.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RKIP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KIP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RKIP与Raf-1的相互作用,免疫组化检测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结果 辐射后6 h,RKIP表达明显下调,EMP组于1 d恢复,两微波组于1~7 d持续下调,至14 d基本恢复.辐射后6 h~7 d,RKIP mRNA表达呈波浪状变化,其中6 h下调,3 d上调.RKIP与Raf-1的相互作用于辐射后6 h-14d均减弱,以7 d最为明显,两微波组此相互作用较为明显.辐射后6 h~7 d,CHAT表达持续减少,至14d基本恢复.结论 电磁辐射可导致Raf激酶抑制蛋白及其相关蛋白的下调.  相似文献   

7.
《中国校医》2004,18(5):470-470
(1)局部反应 :皮下接种后数小时至 2 4h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浸润 ,红肿直径 0 .5~ 2 .5cm称弱反应 ,2 .6~ 5 .0cm称中反应 ,大于 5 .0cm称强反应。不超过 5 .0cm但伴有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也属强反应。此种反应一般在 2 4~ 4 8h消退 ,很少持续 3~ 4d者。使用吸附制剂 1~ 2周局部可能发生硬结。接种卡介苗后约 4周左右局部出现直径 0 .5cm左右的浅表溃疡 ,部分可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 ,直径在 1.0cm以下。(2 )全身反应 :接种灭活疫苗后约 6~ 2 4h ,部分对象体温升高 ,一般持续 1~ 2d ,很少超过 3d。接种减毒活疫苗后经一个潜伏期出…  相似文献   

8.
某女,2005年2月2日出生。2005年5月2日17:00,经体检、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无接种禁忌证后,于臀部肌内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203-1,失效期2005年8月)0.5ml,注射后观察1h未发现不良反应,又于18:30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2271-1,失效期2006年2月)1粒。当晚22:00患儿烦吵不安,持续约1 h后逐渐入睡。5月3日5:00,患儿祖母拟给小孩喂米糊,发现患儿鼻腔、口腔出现白沫,脸色苍白,紫绀,四肢冰冷,立即送县医院,经医生诊断患儿已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接种者为村医,从事预…  相似文献   

9.
姚明  刘佳玲  张永英 《现代保健》2010,(21):191-192
1病例介绍患者,女,41岁,以“自服药酒5h、神志不清2h”为主诉来院就诊。患者于5h前与家人生气,口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药酒约30ml,30min后出现口舌及四肢麻木,渐感胸闷、气短、头晕、恶心、呕吐,随之出现意识不清,  相似文献   

10.
我科近期收治 1名短期内 3次误服“氟乙酰胺”出现大量腹水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及衰竭的患者 ,现报道如下。患者男 ,2 6岁 ,因“反复抽搐 3d”急诊入院。于 3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不清 ,四肢强直抽搐 ,伴口吐白沫 ,双眼上翻 ,持续约 10min缓解 ,当即在某医院行头颅CT、腰穿脑脊液检查 ,均无异常 ,诊断为“症状性癫痫” ,给予对症治疗后 ,症状缓解 ,当日自行出院。入我院前 6h ,突然再发类似抽搐4次 ,间歇期意识不清 ,急诊以“癫痫持续状态”收入院。入院后频繁四肢抽搐 ,间歇期出现精神症状 ,表现为狂躁。入院查体 :T 38.5℃ ,P 1…  相似文献   

11.
1病例 患者男,65岁,因发作性抽搐、意识丧失1h,双肩疼痛、活动障碍30min于2006年11月5日凌晨入院。入院前1h患者在睡眠中突发四肢强直阵挛,呼之不应,伴牙关紧闭,双眼上视,面色青紫,发作共持续约20min,其间家属曾为其行“胸外心脏按压”。发作后约10min左右患者意识恢复,感双肩部剧烈疼痛。伴双上肢活动障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神经系统疾病史。入院查体:神清,双肱骨上端及左肩关节肿胀畸形、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田锋  张晓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15-4416
1病例资料患者陈×,男,2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2天"入院。患者于2011年3月13日凌晨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突发意识不清,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双侧上肢屈曲,双侧下肢伸直,四肢震颤、大汗淋漓,持续时间约3-5分钟,后症状消失,约20分钟后患者意识转清,感双下肢酸痛不适,周身疲劳感,四肢活动自如,无法回忆当时情况,无大小便失禁。当日于  相似文献   

13.
张志  陈琼驹 《中国保健》2006,14(12):18-19
目的研究抗生素使用时机和疗程对腹部手术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3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手术前0.5h~1h,手术中、手术后当日给药,观察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例中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35%,8.33%,12.32%,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前0.5h~1h应用抗生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中、手术后当日给药.术后抗生素使用持续3d,5d和7d,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05h~1h应用抗生素术预防腹部手术后感染效果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超过术后3d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无益.  相似文献   

14.
围术期音乐治疗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围术期音乐治疗对椎管内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40例拟于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间隙联合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者,随机分两组.音乐组于术前6 min至术毕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只戴耳机,不听音乐.分别于术前、术毕和术后1 h检测血清IL-6的浓度.记录病人术后0 h、1 h、2 h、3 h、7 h、11 h、15 h、19 h、24 h平卧时的疼痛评分、镇痛药用量、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评分、疲倦评分、术后当晚的睡眠评分和24 h镇痛满意度(5级评分).结果 音乐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 h和2 h镇痛药用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少.两组病人24 h的疼痛评分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干预因素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音乐组的睡眠较对照组好.两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围术期音乐治疗可短暂缓解椎管内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者术后早期的疼痛,促进术后睡眠.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罂粟中毒文献报道并不少见[1-3],但继发缺氧缺血性脑病很少见,现将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罂粟中毒继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救治体会报道如下.患儿男,25d,因水样便1d,全身青紫3h,呼吸停止5min入院.该患儿排水样便1d,共4次,无发热,无呕吐,精神状态可,尿量正常,家长给予1枚10g新鲜罂粟果熬制的液体约50 ml分4次口服,最后1次喂服后患儿全身青紫约3h,来医院途中患儿无自主呼吸,约5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西兰兔脑组织局灶性缺血后再灌注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新西兰兔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制备兔局灶性脑缺血3 h再灌注6 h、12 h、1 d、2 d、3 d、4 d及对照组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HIF-1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新西兰兔在缺血后再灌注6 h开始,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HIF-1α蛋白开始呈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进一步增强,一直持续到第3 d,第4 d开始下降;RT-PCR检测HIF-1α在6 h后已有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HIF-1α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在第3 d达高峰,第4 d显著下降.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HIF-1α表达增强,提示HIF-1α对缺血性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83岁,以"反复胸闷、胸痛5d,加重8h"为主诉于2012年8月24日入院.5d前于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心前区,呈紧缩感,伴后背部及左上肢放射痛,持续约20 min,自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后,上述症状好转.入院前8h于活动时再次出现胸痛,性质、部位同前.入院后心肌酶示肌酸激酶(CK)7.0 U/L,超敏肌钙蛋白Ⅰ(hs-TnI)0.028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1.75 μg/L;心电图未见ST-T改变.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无吸烟史.入院后再次出现胸痛症状,心电图提示V1~ V4导联T波正负双向.复查心肌每示hs-TnI 0.401 μg/L,CK-MB 1.67μg/L,CK 38.70 U/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阿司匹林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替罗非班以3ml/h泵入及低分子量肝素4000U每12h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临床治疗特点,为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命安全。方法 31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积极的急救治疗措施,首选地西泮给药,同时可给予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口服或鼻饲苯妥英钠等治疗措施,观察并记录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31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87.10%均于接诊30 min内抽搐得到控制,且90.32%患者于24 h内意识转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9.68%)患者于抽搐停止3 h内复发;93.55%痊愈出院,死亡率为6.4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死亡原因为:1例脑出血及脑疝形成、1例肺内感染。结论根据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实际情况尽快确定给药方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及时停止抽搐状态恢复意识,且应给予必要措施防止抽搐复发,从而降低死亡率,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1991-2001年收治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5068例,其中颅内血肿408例,手术血肿清除386例,再次开颅手术11例,占血肿清除2.9%。结合本文对其发生机制、临床诊疗特点等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12-6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7例,坠落伤2例,棒击伤2例。着力部位:枕部6例,枕顶部3例,颞顶部2例。伤后1-5h内就诊。1.2临床表现1.2.1伤后意识变化11例均有伤后意识变化,持续昏迷5例,再昏迷3例,嗜睡3例。Glasgow昏迷评分(CGS),3-5分4例,6-8分3例,9-12分4例。1.2.2主要神经系统体征瞳孔改变7例,其中一侧瞳孔散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 3岁,孕1产0 ,因停经42d ,于2 0 0 2 -0 9-0 7入我站行药物流产。患者末次月经2 0 0 2 -0 7-2 5 ,入站时妇科检查子宫增大约孕40d大小,尿HCG阳性,B超检查提示子宫增大,宫内可见约5W大小的胚囊,双附件无异常。0 9-0 89:0 0首次口服非司酮片5 0mg ,以后每隔12h加服2 5mg米非司酮片。第3d清晨8:0 0回站服完最后2 5mg米非司酮后1h顿服米索前列醇片0 6mg ,服药后1h患者自觉下腹部疼痛伴阴道流血,未见孕囊排出,3h后腹痛加重,接诊医生行清宫术,钳出少许子宫内膜组织,未见绒毛,遂留站观察,并予输液,抗炎治疗。16:0 0左右患者腹痛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