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对照试验展开研究,纳入我院骨科接诊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入选患者均接受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VAS前,术后E级占比较术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确切,可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纯自体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与钛网填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短节段(1~2个)腰椎结核患者42例,其中采用自体植骨加钉棒内固定23例(A组),同期采用钛网填充自体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19例(B组),所有患者术前强化抗痨2周,术后规则抗痨治疗1年,两组患者术后均绝对卧床6周后在腰围的保护下逐渐起床活动。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2年,无复发,手术切口均一期顺利愈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的改善、神经损伤的修复、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矫正以及远期角度丢失及植骨融合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及移植骨块松动、钛网明显塌陷及移位。结论 对于短节段(1~2个)椎体的腰椎椎体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后,无论是采用单纯自体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还是采用钛网填充自体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两种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在脊柱融合手术中使用后的融合效果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对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和11例脊柱退变疾病患者,采用两种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进行脊柱融合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化指标及局部情况判断安全性同时比较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24周,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2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红肿、积液、渗出量等局部症状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融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北京德得创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脊柱融合手术中应用,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承夸  韦文  苏国生 《海南医学》2013,24(3):397-398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髂骨联合异体骨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76例.结果 本组患者经9~36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病变无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好,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5.
刘道德  钟睿 《西部医学》2012,24(8):1474-1475,1478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椎次全切除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均行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判断疗效。结果所有病例作半年以上随访,每3个月复查X片,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到Frankel E级,13例植骨完全融合,后凸畸形基本矫正,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无结核复发。结论经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术野清晰、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可靠、内固定稳定、畸形矫正满意、植骨融合率和治愈率高的特点,是目前脊柱外科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术前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腰背部疼痛缓解时间、离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及Frankel分级变化。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痛缓解时间、离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A级、B级发生率升高,C级、D级发生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植骨融合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确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给予前路脊柱手术治疗;观察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采用后路脊柱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JOA)评分、Cobb’s角、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后凸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后凸Cobb’s角矫正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24%,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有效改善伤椎高度丢失、矫正脊椎后凸畸形,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更确切、安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期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采用一期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术后随访2~3年,定期评估结核愈合及钛网植骨愈合情况。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0~230 min,平均(180.12±30.26)min;出血量300~1200 mL,平均(450.68±206.52)mL。术后8例后凸畸形患者后凸成角平均为(5.63±0.87)°,VAS评分平均为(2.33±1.03)分,术后3~9个月钛网植骨获得骨性愈合,术后2年15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完全恢复,术中并发胸膜损伤1例,术后切口不愈合、窦道形成1例。结论一期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能够一期进行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应用钛网可重建病椎前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80例患者,手术包括病灶清除,植入自体髂骨植骨以及同种异体髂骨块,或植入同种异体骨钛笼进行融合,应用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对患者采用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正中劈开暴露病灶,彻底清除结核肉芽组织、脓液、死骨等进行脊髓减压,次全切除相应椎体,植入同种异体髂骨块以及自体骨块或植入同种异体骨钛笼进行融合重建前柱、前方钉板内固定。结果:80例患者进行6~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1例出现喉返神经受损症状,2个月后缓解;1例切口愈合差,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结核病灶复发,神经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至最后1次随访时79例植骨病例X线均表现为融合迹象,1例融合不确切,融合时间6~20个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彻底清除病灶,重建颈胸段的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具有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彻底减压恢复截瘫,病灶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8例胸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后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Cobb′角矫正平均值及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分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矫正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手术治疗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得到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结核患者采取后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矫正后凸畸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和与后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分别为(19.52±5.01).和(18.65±4.58)mm/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自体髂骨植骨、钛网植骨、Cage植骨3种不同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行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6年7月行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完整随访的97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植骨方式分为3组,其中A组(43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B组(31例)采用钛网植骨,C组(23例)采用Cage植骨。对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白蛋白丢失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Frankel分级)、Cobb角、椎间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对比。所有患者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术后规范抗结核治疗1年以上。 结果 97例患者随访15~84月,所有患者结核完全治愈并获得植骨融合,9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3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丢失程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C组(P<0.05); A组的术中、术后当天丢失的白蛋白情况显著高于B,C组(P<0.05); A组的Cobb角矫正度及恢复椎间高度能力小于B,C组(P<0.05)。A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与B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少于C组(P<0.05)。3组随访期间内固定在位、无松动,结核无复发,A组术后出现10例髂骨取骨区疼痛及2例髂骨取骨区切口感染,B组出现1例手术切口皮下积液。 结论 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治疗中,3种植骨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钛网植骨、Cage植骨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白蛋白丢失及恢复脊柱矢状位序列及椎间高度具有优势,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但Cage植骨的骨融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董吴平  程旋  曾献波 《安徽医学》2015,36(2):200-203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式在腰椎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82例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采用后路术式治疗,B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术式治疗, C组患者采用前路术式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Cobb角、血沉(ES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obb角和ESR较术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Cobb角和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obb角变化量和ESR变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2,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结核均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后路术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可作为腰椎结核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测量指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于我院采用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融合率、术前及术后3、6及12个月的Cobb角、椎间隙高度、矢状径、伤椎高度、矢状面位移率、椎体前缘高度、受压面积和Frankel分级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Cobb角、椎间隙高度、矢状径、伤椎高度、矢状面位移率、椎体前缘高度、受压面积均优于对照组,Frankel分级改善幅度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路减压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术在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及椎体测量指标中的效果突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9月经前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应用的椎间植骨支撑材料不同分为钛网组41例和人工椎体组40例,测量并比较各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节段后凸角(Cobb角)大小、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结果 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组的Cobb角及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明显大于人工椎体组;术后复查CT,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骨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与钛网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术后Cobb角改变小,相邻椎间隙高度降低小,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脊柱前路手术中使用具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1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及钛网安置情况.结果:相较于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ODI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较术后即刻显著减少(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患者Cobb角、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者ASIA分级显著改善(P<0.05).病变节段数≥6个者未安置钛网率显著高于病变节段数<6个者(P<0.05);中心病灶部位位于胸椎、腰椎、胸腰段者未安置钛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4.1)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病灶区植骨后均可达骨性融合.结论:采用1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病椎高度矫正丢失,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指标和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无术中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伤口窦道形成,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7个月。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50%,6个月时95%,9个月时达100%。术前Cobb角平均为34.5°,术后Cobb角平均为14.8°(与术前比较,P<0.05)。至最近一次随访,无结核病灶复发病例,内固定无断裂。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早期恢复脊柱的支撑功能,并能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融合组(24例)和非融合组(18例)。融合组采取后路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患者自体髂骨进行后外侧融合术;非融合组只进行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和2年进行检查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后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疗效。结果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1±9.7)min和(85.4±8.8)min,出血量分别为(185.6±52.7)ml和(164.5±50.2)ml;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术后即刻Cobb角矫正度分别为(14.8±5.3)°、(14.4±5.6)°,伤椎后凸角的矫正度分别为(10.5±5.4)°、(10.8±4.6)°,椎管矢状面指数矫正度分别为(14.6±6.2)°、(14.9±6.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2年丢失度为(4.2±2.8)°和(6.±±3.2)°,椎后凸角后2年丢失度分别为(3.1±2.4)°、(5.2±2.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面指数术后两年丢失度分别为(4.4±3.4)°和(5.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11.5±6.3)分和(16.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外侧融合可以减少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后矫正丢失等问题,且能一定程度降低腰部疼痛感,为相对较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前路与后路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脊柱结核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按术式分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A组),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8例(B组),A组术前ASIA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7例,E级8例,术前Cobb角(27.4±10.5)°;B组术前ASIA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7例,术前Cobb角(24.7±6.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通过神经系统查体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定期复查X光、CT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Cobb角畸形的矫正与维持情况,术后随访4~18个月,综合评价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385±115)min,B组手术时间(374±94)min;A组术中出血量(780±508)mL,B组术中出血量(659±453)mL;A组住院时间(28.3±12.3)d,B组住院时间(26.3±7.4)d;A组术前与术后Cobb角矫正(20.5±9.8)°,B组Cobb角矫正(17.7±6.9)°;A组术后与末次复查比较矫正后角度丢失0.44(0.25,0.69)°,B组角度丢失0.56(0.12,0.71)°,A组15例及B组11例共计26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ASIA分级均恢复1~2级.以上数据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骨融合率均达到100%,且两组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良好的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合理地制定手术方案,前路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均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病椎间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 2015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节段脊柱结核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 后路病椎间手术组和前后路联合病椎间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病变椎体Cobb角、植骨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0~30(平均22)个月。后路病椎间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短于或小于前后路联合病椎间手 术组(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疼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明显恢复。两组术后6个月ESR和CRP 均降至正常范围,组内术前与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ESR和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与末 次随访的ESR和CR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ESR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组内术后和末次随访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1),组间术后、末次随访的Cobb角之间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矫正率、角度丢失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病椎间手术组和前后路 联合病椎间手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植骨愈合率和术后1年的植骨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病椎间手术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前后路联合病椎间手术组(P<0.01)。结论:后路病椎间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脊柱结核的临 床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