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依托孕烯埋植剂避孕的有效性、阴道出血模式、副作用、安全性及可接受性;方法:选择采用依托孕烯埋植剂避孕的妇女150例为研究对象,月经期或人工流产术后植入埋植剂,术后1、3、6、12个月随访,记录其临床症状、副作用、阴道出血情况及取出原因。结果:150例妇女植入依托孕烯埋植剂12个月内无一例妊娠。出血模式主要表现为出血类型的异常,即闭经(32.4%)、出血稀发(23.1%)、出血延长(10.2%)、出血频发(5.6%)。除出血改变外,其他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痤疮、乳房胀痛、卵巢囊肿等。埋植剂续用率为72.0/百妇女年。结论:依托孕烯埋植剂避孕效果好,无重大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出血模式的改变和体重增加是其主要副作用,也是影响续用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对可逆避孕方法认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270例意外妊娠人工流产者,问卷调查获取可逆避孕认知情况。结果:调查对象宫内节育器知识得分(42.9±25.2分)高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6.6±3.4分)和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6.0±3.4分)(P0.001);不同年龄、居住年限、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本次医疗付费方式、妊娠次数、现有子女数、人工流产次数、今后生育计划、是否已避孕及使用过可逆避孕等知识得分存在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年龄和婚姻状况是避孕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外妊娠并行人工流产者对可逆避孕方法认知水平较低,主要受年龄和婚姻的影响,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流产后妇女相关知识宣传及避孕措施落实,降低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使用依托孕烯植入剂对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门诊因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植入依托孕烯植入剂女性150例为植入剂组,未植入依托孕烯植入剂采用避孕套避孕150例为对照组。随访术后6、12个月时意外妊娠、出血模式、副作用等,采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性生活质量,中文版女性性功能量表评估性功能。结果:6、12个月时,植入剂组意外妊娠率(0)均低于对照组(4.7%、10.7%),发生闭经(17.3%)和月经稀发(14.7%)、出血频发(10.7%)和出血延长的发生率(8.7%)高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和性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植入剂组因出血模式改变终止使用12例,续用率92.0%。结论:人工流产术后使用依托孕烯植入剂避孕效果好,可提高女性性生活质量,续用率较高,但应做好避孕前的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植入单根型依托孕烯皮下避孕剂和两根型左炔诺孕酮皮下避孕剂(国产Ⅱ型)的避孕效果、出血模式、不良反应及中途停用率,为皮埋剂在人工流产术后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人工流产术后即刻选择皮埋剂避孕的妇女2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依托孕烯组110例,国产Ⅱ型组110例。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1年内避孕效果、出血模式改变、不良反应、取出原因及续用率。结果在观察期内无1例意外妊娠发生。依托孕烯组和国产Ⅱ型组闭经者分别占19. 0%和5. 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月经稀发、出血频发及出血延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因症取出率分别为30. 9%和25. 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植入单根型依托孕烯皮下避孕剂和两根型左炔诺孕酮皮下避孕剂(国产Ⅱ型)的避孕效果均良好。闭经、出血频发及出血延长为两种皮埋剂的主要取出原因,两者月经不规律(包括月经稀发、出血频发及出血延长)的发生率相当,但依托孕烯组闭经发生率更高,术前提高咨询质量、解除对不良反应的顾虑有助于提高皮埋避孕剂的续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及时植入皮下埋植和宫内节育器(IUD)置入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中心行人工流产术并有避孕需求的320例为研究对象,流产术后根据妇女意愿分为皮下埋植避孕(埋置剂组)或放置含铜IUD避孕(IUD组),每组各160例。随访2年,统计妊娠和避孕因症取出及不良反应。结果:埋植剂组帯器妊娠、脱落及因症取出等终止率(1.9%)均低于IUD组(9.5%)(P=0.006),续用率(95.1%)高于IUD组(86.9%)(P=0.008);阴道不规则出血和宫腔黏连发生率埋植剂组(5.0%、2.5%)与IUD组(6.3%和2.4%)无差异(P=0.627、0.410),且月经减少或闭经发生率埋植剂组(6.3%)高于IUD组(1.2%)(P=0.019),而经期紊乱、月经增多和腰腹疼痛发生率埋植剂组(6.9%、1.2%、1.9%)均低于IUD组(14.4%、5.6%、8.1%)(P=0.029,0.032、0.010)。结论:人工流产后行皮下埋植或IUD避孕均具有良好可靠的避孕效果和较高的续用率,且皮下埋植避孕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妇女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4—12月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的健康女性,采用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对焦虑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放问卷542份,有效539份,调查对象焦虑平均分为(48.53±9.83)分,与国内常模相比,P0.01,焦虑评分≥50分258例(47.9%);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孕次、不同产次、不可靠避孕方法知晓程度、怀孕后担心家人知道、担心传染性病的人工流产者之间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担心传染性病(OR=3.857,95%CI:1.381~10.773),职业中以学生(OR=2.55,95%CI:1.055~6.164)、无业(OR=2.186,95%CI:1.276~3.743)、服务员(OR=2.03,95%CI:1.067~3.866)的焦虑发生危险度较高;不可靠避孕方法相关知识得分越少焦虑发生率越高(0分,OR=2.112,95%CI:1.288~3.464);产次≤1次(OR=1.986,95%CI:1.187~3.321)焦虑发生率较高。结论妇科门诊行人工流产妇女是焦虑的高发人群,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应重视门诊人工流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的避孕效果以及对月经模式的影响。方法对869例避孕的育龄期妇女随机分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避孕的434例为皮埋组,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435例为节育器组,于术后1周及1、3、6、12、24个月随访观察两组避孕效果,并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结果均顺利完成避孕手术,皮埋组2例受孕,避孕率99.5%;节育器组22例受孕,其中6例宫外孕,避孕率94.9%。皮埋组出现月经模式改变112例,痛经缓解68例,2例出现体重增加,2例出现痤疮;节育器组出现月经模式改变120例,痛经缓解10例,53例出现白带增多,42例出现疼痛,3例出现宫内节育器异位,1例过敏,均予以相应处理后痊愈,两组均无感染发生。两组间避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模式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孕烯单根皮下埋植比宫内节育器具有更高的避孕效果,不良反应更少,痛经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门诊人工流产女性避孕认知状况,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妇产科就诊的意外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女性350例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避孕知识知晓现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避孕知识认知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97.4%。341例避孕知识认知总得分(62.49±13.88分)低于满分100分,其中生殖健康知识(21.48±3.75分)、短效避孕措施认知(20.75±4.01分)得分高于长效可逆避孕措施知识(9.04±3.26分)及避孕措施使用知识(15.93±4.09分)得分(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未婚及月收入低的流产女性是影响避孕知识认知得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门诊人工流产女性避孕认知水平较低,而年龄较小、文化程度低、未婚及月收入低是认知水平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术妇女的创伤后成长(PTG)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取2009年3月~2013年7月在本院行人工流产术妇女810例,在妇女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数据录入SPSS17.0分析。结果人工流产术妇女的PTG总分为61.43±15.72分,均分为3.08±0.79分。其中均分最高的是人生感悟(3.59±0.86分),最低的是自我转变(2.74±1.07分)。进一步数据分析,年龄、足月产次数及存活个数与自我转变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性(r=-0.083、-0.084、-0.088,P0.05);未婚妇女的自我转变得分较已婚妇女高(t=-2.666,P0.05);不同学历组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得分最高,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3.604,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妇女接受流产手术时的PTG水平与其年龄、足月产次数、存活个数呈负相关,已婚状态和高文化水平程度对于其PTG有着积极地意义,医护人员若关注、引导人工流产妇女的PTG,可有助其缓解负性情绪,获得适宜的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依托孕烯植入剂是一种高效、长效、可逆的单孕激素皮下埋植避孕系统,适用于有长期避孕需求的育龄期女性,并且大量临床经验证实能有效缓解痛经和治疗月经量多。同时,也有文献报道使用依托孕烯植入剂可能出现阴道出血模式改变、体重增加、面部痤疮、孕激素相关副作用等不良反应。现对本院近2年内使用依托孕烯植入剂时间1年的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收集我院近2年使用皮下埋植剂依托孕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皮下埋植剂使用的因素,为推广皮下埋植剂的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计划生育科就诊,自愿选择要求放置或取出皮下埋植剂依托孕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于2018年12月集中电话随访放置后是否出现与皮下埋植剂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后续处理和目前在用状态,探讨皮下埋植剂放置时机、放置原因、放置后出现的月经改变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效果与目前是否在用的关系。结果:皮下埋植剂是高效的长效避孕措施;放置后发生闭经和不规则阴道出血情况的患者在皮下埋植剂放置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埋植剂取出组与在用组在放置原因、出现月经改变不良反应是否治疗、放置后是否发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针对月经改变的用药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在用组好于取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埋植剂用于避孕和同时用于缓解腺肌病痛经症状时,两者放置皮下埋植剂的时间长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前终止皮下埋植剂使用的人群后续避孕方法以避孕套为多。结论:皮下埋植剂避孕效果可靠;皮下埋植剂对改善腺肌病痛经症状有一定效果;皮下埋植剂对月经模式的改变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趋于固定化;影响皮下埋植剂取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对月经改变的治疗效果是否满意;后续针对出血模式改变的机制进行研究与治疗可能提高皮下埋植剂使用的满意度,提高皮下埋植剂作为长效安全避孕措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随机整群抽样的2 1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3.58±0.39)分,性认知评分为(3.51±0.65)分,性价值观评分为(3.77±0.55)分,性适应评分为(3.53±0.39)分。男生性认知得分为(3.61±0.63)分,高于女生的(3.43±0.65)分,(t=6.441,P<0.001),性价值得分为(3.72±0.57)分,低于女性的(3.82±0.53)分,(t=-4.297,P<0.001);本科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专科生(t总=7.139,t性认知=6.099,t性价值=3.055,t性适应=6.870;P值均<0.01);医学生性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t总=48.746,t性认知=65.119,t性价值=52.402,t性适应=11.782;P值均<0.001);父母赞同子女恋爱性健康总分、性认知、性适应分高于反对者(t总=6.058,t性认知=6.477,t性适应=6.793;P值均<0.001);接受性健康教育时间越早各维度得分越高(F总=11.338,F性认知=10.075,F性价值=8.265,F性适应=6.483;P值均<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性心理健康总分前三位因素是:专业类别、最早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时间、父母对子女谈恋爱的态度。结论 湘西地区高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仍待进一步提高,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及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在珠海市6家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站、所)选择150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流产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然后将其随机分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措施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1年期满后,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与初始问卷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1146份,其中干预组577人,对照组569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76和6.07(F=847.87,P0.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的比例(83.24%)高于对照组(5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6,P0.001)。干预组的非意愿妊娠率(9.71%)低于对照组(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8,P0.001)。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五峰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认知情况及其筛查态度,为促进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0个村庄招募3064例无宫颈癌史的女性,对其宫颈癌认知和筛查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408名调查对象中汉族590人,土家族1818人,不同民族的妇女在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且汉族妇女在宫颈癌认知得分(7.45±2.74 vs.7.19±2.57,P0.05)和收益感知维度得分(15.83±1.84vs.15.56±1.95,P0.01)高于土家族妇女,差异有统计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256,95%CI:-0.464~-0.049,P=0.016 vs.β=-0.346,95%CI:-0.459~-0.232,P0.001)和宫颈癌认知水平(β=0.128,95%CI:0.074~0.183,P0.001 vs.β=0.160,95%CI:0.129~0.191,P0.001)是汉族和土家族妇女严重性感知的影响因素;宫颈癌认知水平(β=0.222,95%CI:0.169~0.274,P0.001 vs.β=0.213,95%CI:0.179~0.247,P0.001)是两族妇女收益感知的影响因素;家庭年收入(β=0.748,95%CI:0.050~1.446,P=0.036vs.β=0.643,95%CI:0.240~1.046,P=0.002)是两族妇女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论五峰农村妇女宫颈癌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少数民族妇女,需要从多方面对该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并根据民族差异制定针对性策略,强化宫颈癌筛查意识,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宫颈癌筛查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不同孕期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孕期抑郁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7月—8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产前社会支持量表对889例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50.4±7.8)分,不同孕期得分分别是:孕早期(50.5±7.4)分,孕中期(49.6±7.3)分,孕晚期(51.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P=0.044)。孕妇SDS平均分为(44.7±9.2)分,29.3%的孕妇有抑郁症状。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孕早期和孕晚期,抑郁主要与情感支持(B=-1.31/-1.48,P<0.001)及信息支持维度(B=-0.57/-0.45,P=0.003/0.006)有关;孕中期,抑郁主要与情感支持(B=-1.61,P<0.001)和评价支持维度(B=-0.58,P=0.016)有关。结论 不同孕期妇女所感受的社会支持状况不同,孕期妇女抑郁发生率较高;在不同孕期,抑郁受社会支持不同维度的影响,提示应关注不同孕期妇女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上海市徐汇区人工流产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医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7~11月,对徐汇区4家医院836名行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为(8.27±3.52)分;避孕方法使用回答得0分20人(2.39%),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调查对象得分不同,而未婚妇女得分与其年龄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调查对象重复人工流产率为58.4%,与女方年龄(χ2=27.77,P0.05)、文化程度(χ2=23.29,P0.05)、男方的文化程度(χ2=10.90,P0.05)有关,且女方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男方文化程度越低,重复流产率越高(P0.05)。结论:人工流产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较少,知识知晓情况与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关,应规范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根据人口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避孕节育知信行专题讲座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专题讲座对高校学生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态度及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湖北武汉和重庆2市抽取的8所高校中4 172名参加避孕节育专题讲座的干预组学生和4 943名未参加专题讲座的对照组学生进行避孕节育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学生干预前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8.4±14.15)和(74.54±11.42)分,与同时期对照组的(58.7±14.22)和(74.78±11.1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63.1±15.56)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学生的(59.20±1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0,P<0.001);干预后干预组学生避孕节育相关态度平均得分为(75.74±11.38)分,与同期对照组学生的(75.62±11.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近半年内性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11.46%和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9,P<0.001);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近半年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12.86%和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P<0.001)。结论避孕节育专题讲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避孕节育知识,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烟台市已婚妇女宫颈癌主动筛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宫颈癌筛查率,采取精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548名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宫颈癌KAP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宫颈癌筛查认知、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48~93(66.34±7.62)、40~100(74.57±13.30)、38~95(67.96±11.6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者的认知和态度、不同宗教信仰者和再婚情况的行为、是否有流产史者的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患有妇科肿瘤对认知影响最大(P0.001),再婚情况对宫颈癌筛查态度影响最大(P0.001),宫颈癌的认知对行为影响最大(P0.001)。结论该地区妇女宫颈癌认知水平偏低,主动筛查积极性欠缺。应重视宫颈癌病因、早期筛查益处等知识的普及,明确重点干预人群,争取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徐州市在校大学生对骨髓捐献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其骨髓捐献的知信行提供建议。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3所大学2 3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骨髓捐献的认知、态度及行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捐献骨髓对身体无害的知晓率仅为37.2%,采集骨髓方式的知晓率仅为27.9%。大学生对捐献骨髓的认知平均得分为(4.22±1.69)分,医学院校学生得分为(4.55±1.64)分,高于非医学院校的(3.99±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58,P0.05)。城市生源地的学生得分为(4.45±1.73)分,高于农村的(4.08±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08,P0.05)。有献血史学生得分为(4.45±1.83)分,高于没有献血史的(4.18±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9,P0.05)。2 208名(94.0%)学生听说过捐献骨髓;60.9%(1 431/2 349)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骨髓捐献;32.6%(766/2 349)认为捐献骨髓会对身体有害;53.4%(1 254/2 349)的学生了解骨髓捐献的相关知识后会加入中华骨髓库并愿意捐献骨髓;1 588名(67.6%)学生认为骨髓捐献的信息不透明。结论徐州市在校大学生对骨髓捐献的总体认知水平低,骨髓捐献的态度及相关行为不积极,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在校大学生对骨髓捐献相关知识的宣传教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意向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四个院区来院孕检的孕妇,使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自编问卷,调查其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得分分别为(22.26±5.27)、(16.65±4.17)、(13.35±4.23)、(20.77±5.62)分。是否为独生子女(t = - 3.555, P<0.001),年龄(F = 3.764, P = 0.011)、文化程度(F = 5.983, P<0.001)、居住地(F = 5.865, P = 0.003)和家庭人均月收入(F = 8.485, P<0.001)不同的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意向有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文化程度(β = 0.655, t = 3.659, P<0.001)、是否为独生子女(β = 1.214, t = 3.131, P = 0.002)、行为态度(β = 0.373, t = 9.598, P<0.001)、主观规范(β = 0.328, t = 6.426, P<0.001)及知觉行为控制(β = 0.231, t = 5.371, P<0.001)是行为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的认知及行为意向较积极,但其知觉行为控制力有待提高。孕期健康教育应增加婴儿睡眠安全内容,提高孕妇对其认知及自我效能感,展开公众教育以增强孕妇的社会支持,改善其与婴儿睡眠有关的养育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