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小板在冻干前、后功能活性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冻干复水(再水化)血小板及未冷冻干燥血小板胞膜CD61、CD62p、PAC-1的分子表达,评价冻干复水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通过诱导剂瑞斯托霉素、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析冻干血小板复水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结果血小板冻干保护剂渗透压值为(2 055.6±123.8)m OSmol/kg;冻干前及复水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5.50±3.05、18.29±0.55,MPV(f L)分别为9.01±1.84、8.63±0.58;冻干血小板复水回收率(%)为81.57±12.57;冷冻前及复水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34.30±33.14、22.10±23.25;冷冻前及冻干复水后血小板胞膜CD61分子表达(%)分别为43.17±13.55、48.64±13.24,CD62p分子表达(%)分别为17.34±6.47、9.79±4.48,PAC-1分子表达(%)分别为4.92±6.32、4.22±4.64。结论冷冻前及复水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变化甚微,冻干复水后血小板仍具仍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冷冻前及冻干复水后血小板胞膜CD61、CD62p和PAC-1分子表达略有变化(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藻糖对冻干红细胞复水回收率和残余水含量的影响及其对红细胞膜的保护机制。方法将红细胞分别与100、200、400、600、800、1 000 mmol/L海藻糖负载溶液孵育,共6组,并设置对照组,用海藻糖检测试剂盒特异性检测红细胞中海藻糖加载量;用冷冻干燥机对红细胞做冷冻干燥,Karl-Fisher滴定法结合卡式炉法测定冻干红细胞中残余水含量;细胞计数仪检测复水后红细胞数目。结果随着负载海藻糖溶液浓度的上升,冻干红细胞复水回收率先平稳后上升,当负载溶液浓度达到800 mmol/L时回收率最高;残余水含量先保持不变,然后下降,当负载溶液浓度达到800和1 000 mmol/L时,残余水含量(%)3.47±0.21和2.43±0.18。此外,冻干红细胞组与冻干血影细胞组残余水相同。结论初步证实了海藻糖通过水替代作用保护红细胞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内的海藻糖、蔗糖、葡萄糖对冻干红细胞的影响。方法以海藻糖、蔗糖、葡萄糖、PBS作负载液,将红细胞置各负载液中孵育37℃、7h,然后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测定血红蛋白回收率及红细胞内ATP含量,评价海藻糖、蔗糖、葡萄糖对冻干红细胞的影响。结果冻干后血红蛋白回收率:负载海藻糖、蔗糖及葡萄糖的红细胞明显高于PBS负载红细胞(P<0.001),海藻糖与蔗糖负载明显优于葡萄糖负载(P<0.001),海藻糖与蔗糖负载的红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冻干后细胞内ATP含量:葡萄糖负载红细胞明显高于海藻糖及蔗糖负载红细胞(P<0.001),负载海藻糖高于负载蔗糖(P<0.05)。可认为负载海藻糖、蔗糖及葡萄糖的红细胞冻干后,细胞内的ATP水平葡萄糖组最高,海藻糖组其次,蔗糖组最低。结论细胞内的海藻糖、蔗糖、葡萄糖对冻干红细胞均有保护作用,综合血红蛋白回收率及红细胞内ATP含量,海藻糖较蔗糖及葡萄糖保护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油含量对冷冻干燥保存红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甘油(5%、10%、20%、30%和40%)作为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的保护剂,研究冷冻干燥红细胞复水后红细胞形态以及复水后完整红细胞回收情况。结果甘油预处理的红细胞冷冻干燥后复水红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尤以40%甘油最佳,复水后红细胞回收率最高。结论研究为使用甘油作红细胞冻干保存的保护剂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2种国产白细胞滤器对浓缩血小板的滤除效果及过滤前后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白膜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8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50~60 mL/袋),分别用A、B2种国产血小板滤器对血小板进行过滤,每组各30例(50~ 60 mL/例).检测过滤前后Plt、RBC和WBC计数、PDW、MPV、pH值、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计算白细胞清除率和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过滤后A、B2组Plt、RBC计数、PDW、MPV、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低渗性休克和WBC清除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残留量达到了质量标准.过滤后A、B2组pH值分别为7.23和6.81、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84.4%和75.7%、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8.92%和5.0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白细胞滤器均可有效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过滤后的血小板基本符合血液质量要求.A组滤器过滤后较B组能保持更高的血小板回收率及血小板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 5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观察组)与5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MPV和PDW,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同时观察治疗后MPV、PDW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MPV和PDW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MPV和PDW检测结果有很大程度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MPV和PDW变化,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疗及预后判断起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胚胎干细胞的长期低温贮存成为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低温贮存保护剂主要包含二亚基亚砜、甘油、动物血清等,对于许多细胞类型并不能有效保证细胞的存活率,甚至于损失了细胞的某些功能。目的:开发适用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低温贮存试剂。设计:观察实验。单位: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生理教研室与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材料:实验于2004-10/2005-09在科宇公司实验室完成。小鼠细胞系mES-1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惠赠。方法:将mES-1维持培养收集的细胞低温贮存。实验以二亚基亚砜为主要的低温贮存保护剂。按低温保护液成分不同分4组:对照组低温保护液包含DMEM(高糖)、10%二亚基亚砜、10%胎牛血清、10mg/mL抗坏血酸、0.18mg/mL肌醇、0.44mg/mL叶酸,甘露糖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充7.56mg/mL甘露糖,海藻糖组补充34.23mg/mL海藻糖,蔗糖组补充41.94mg/mL蔗糖。观察不同多羟基化合物对小鼠胚胎干细胞低温贮存后存活率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胚胎干细胞集落形成率和拟胚体形成率。结果:①冻存后各低温保存剂组的胚胎干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比冻存前有显著性降低[对照组:(24.0±8.8)%,甘露糖组:(42.0±10.1)%,海藻糖组:(84.0±8.2)%,蔗糖组:(70.0±14.2)%,冻存前:(95.0±4.7)%,P均<0.05],其中海藻糖组的胚胎干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其他低温保护剂组(P<0.05)。②海藻糖组的拟胚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和甘露糖组[(90.0±5.2)%,(80.0±6.9)%,(82.0±9.6)%,P均<0.05]。与蔗糖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以海藻糖为核心低温保护剂成分可有效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维生素D[25-(OH)D]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皮肤科就诊的CSU患者46例为CSU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应用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对疾病进行严重程度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人群的外周血血清25-(OH)D及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比(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差异,分析25-(OH)D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SU组和对照组25-(OH)D水平分别为(21.07±3.10)、(28.31±2.98)ng/mL,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U组MPV和PDW高于对照组(P<0.01),PLT和PCT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MPV、PDW呈显著负相关(r=-0.773、-0.681,均P<0.01),与PLT、PCT无相关性(均P>0.05).UAS7评分显示,中重度组和轻度组25-(OH)D、MPV和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U患者有明显血小板激活现象,MPV、PDW与维生素D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D可能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观察二甲亚砜(DMSO)与海藻糖联用对冷冻保存血小板的保护效果。实验分设空白组、海藻糖组、DMSO组、5%DMs0加海藻糖联用组、2.5%DMSO加海藻糖联用组。各组血小板置-80℃冰箱保存,37℃水浴融化。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回收率和MPV值、电子显微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的CD41、CD42b、CD61及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海藻糖单独应用对提高回收率的保护作用不强,但海藻糖处理后冷冻保存的血小板的形态接近正常。DMSO在保证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回收率和血小板整体完好性方面作用较为突出,但其血小板形态偏向于肿胀,仍有部分血小板呈异形性改变。DMSO和海藻糖合用对维持血小扳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接近正常稳态方面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保证冷冻保存血小板具有理想的回收率和较高的CD41、CD42b、CD61、CD62p表达水平。结论:DMSO和海藻糖联合应用对冷冻保存血小板具有协同保护作用,但DMSO和海藻糖单用或合用都较难抑制冷冻保存血小板的活化,两者合用作为血小板冷冻保护剂有望促使冷冻保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技术探讨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及两者混合后的功能差异,为制定血小板输血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于日照市中心血站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袋5%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80℃保存冰冻血小板,20袋采集后72 h内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血小板前取样,配制成4组标本:A组新鲜血小板标本,B组新鲜与冰冻(2∶1)混合血小板标本,C组新鲜与冰冻(1∶1)混合血小板标本,D组冰冻血小板标本,分别检测TEG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ɑ角(Ang)和最大振幅(MA),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选择素(CD62p),综合评价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 1)新鲜与冰冻(1∶1)混合血小板标本R值最短,与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新鲜与冰冻(2∶1)混合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2种比例混合血小板标本的K值、α角和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与未混合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0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比较,Plt、MPV、PDW和CD62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2种比例混合血小板的Plt和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CD62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按1∶1配合输注可以明显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对血块凝集强度影响不大,是一种理想的输血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Nurse researchers in academic and clinical settings have the ultimate goal of improving nursing care while balancing the demands of education, the institution, research, and nursing service. The setting shapes the focus of research, the choice of research models,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position. The setting also influences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the services rendered to the institution and the community. The functions of doctorally-prepared nurses in academic and clinical settings are compar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nurses in each setting could lead to better informed employment choices and improved collaborative efforts.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在人工关节置换中,骨水泥与何种抗生素配伍能起到有效预防和治疗置换后感染目前还存在争议。目的:观察抗生素骨水泥中不同抗生素及不同混合方法对动物体内抗生素释放特性以及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36只大白兔随机抽签法分为6组,3个实验组在骨水泥固相与液相混合后分别加入2g硫酸庆大霉素、1g万古霉素、1.5g头孢呋辛钠,制成负载抗生素的骨水泥,置于实验兔体内。3个对照组分别在40g骨水泥固相与液相混合前加入2g硫酸庆大霉素粉剂、1g万古霉素粉剂、1.5g头孢呋辛钠。结果与结论:3种抗生素在兔体内持续平均释放时间均在31d以上,骨水泥固相与液相混合后加入抗生素的3组抗生素洗提总量分别高于混合前加入抗生素的3组(P<0.05),混合后加入万古霉素组的洗提总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抗生素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均优于ISO5833国际标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抗生素能有效从骨水泥中释放,骨水泥中加入1.0~2.0g抗生素不影响骨水泥的机械强度;万古霉素的洗提效果较好;骨水泥固相与液相混合后加入抗生素的混合方法更有利于抗生素的释出。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1],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但如果护理不当,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大多神志昏迷等特点,减少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