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目的:了解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2~2020年新生儿病区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率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病区2012~2020年临床分离菌数据按时间顺序分为3组,即2012~2014年为A组,2015~2017年为B组,2018~2020年为C组,统计分析3组检出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并进行耐药率变迁分析。结果:本院新生儿病区2012~2020年共分离出1 723株细菌,前4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属(379株,22.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3株,18.75%)、金黄色葡萄球菌(239株,13.87%)和大肠埃希菌(238株,13.81%)。9年间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4株,3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检出率较A、C两组显著增加(P<0.05/3)。9年间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但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克雷伯菌属(CR-KP)40株,B组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3)。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菌株,及多重耐药菌如MRSA、CR-KP等在2018~2020年检出率较前下降,提示应继续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做好耐药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曾强  刘沙  金梅 《中国药业》2020,(2):21-25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多重耐药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某院2013年至2017年微生物室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分布及其与标本类型、不同科室的关系。结果 2013年至2017年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有9 459例,检出排名前5位的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在科室间存在差异,其中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儿科、肛肠科及老年病科检出菌株数较多(分别为2 190,923,676,548,519株),急诊科、口腔外科多重耐药菌株检出菌株数最少(均为4株)。结论该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有所控制,但有些科室控制效果不佳,相关临床科室应予以高度重视。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应加强对重点科室、易感人群和高发季节的监测,严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对于防控多重耐药菌的扩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2018年临床常见标本细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分离细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按照2018年CLSI M100标准判断结果,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3年间共检出临床分离菌4421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702株(15.9%),革兰阴性菌3719株(84.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MRSA和MRCNS)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9.1%和85.9%,葡萄球菌属中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低于屎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的粪肠球菌,但是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3年间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平均检出率为16.5%(281/1703);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4.9%(221/889)和2.2%(4/181);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检出率为15.7%(110/70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平均检出率为57.1%(237/415)。ICU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细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分离细菌。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细菌耐药性形势已十分严峻,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感控措施,同时应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5):463-470
目的 了解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2018年临床常见标本细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分离细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按照2018年CLSI M100标准判断结果,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3年间共检出临床分离菌4421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702株(15.9%),革兰阴性菌3719株(84.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MRSA和MRCNS)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9.1%和85.9%,葡萄球菌属中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低于屎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的粪肠球菌,但是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3年间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平均检出率为16.5%(281/1703);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4.9%(221/889)和2.2%(4/181);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检出率为15.7%(110/70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平均检出率为57.1%(237/415)。ICU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细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分离细菌。结论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2018至2020年国内多中心儿童患者(≤14岁)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 供实验室依据及指导。方法 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方案要求,对全国不同地区11家三级医院,进行目标细菌收集、鉴 定和药敏试验,分析2018至2020年儿童患者标本来源、分离率和构成比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揭示近3年来儿童组耐药数据特点 及变化趋势。结果 在儿童组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455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200株(42.6%),革兰阴性菌8356株(57.4%)。主 要标本来源分别为呼吸道标本4855株(33.4%)、尿液2724株(18.7%)、血液1683株(11.6%)、伤口脓液1462株(10.1%)和脑脊液246 株(1.7%)。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率最高的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721株,14.9%)、金黄色葡萄球菌(672株,13.8%)和肺炎链球菌 (670株,13.8%);尿液标本分离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858株,31.5%)和屎肠球菌(556株,20.4%);伤口脓液标本以金黄色葡 萄球菌(449株,30.7%)和大肠埃希菌(431株,29.5%)最为常见;血液和脑脊液标本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9.7%(331 株)和20.7%(5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率为16.9%(409/2416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为 12.2%(79/64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分离率为47.2%(395/837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 为26.4%(589/2235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79.0%(1017/1288株)。结论 儿童感染病原以革兰阴 性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不同部位感染的病原菌构成不同,细菌耐药率及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分离率有其特点,临床 应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贵州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血流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美国贝克曼MicroScan WalkAway 96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完成,采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收集21497例血培养,其中阳性标本共计1488例,阳性率为6.9%。分离病原菌共10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8株,占52.4%;革兰阳性球菌398株,占38.0%;革兰阳性杆菌3株,占0.3%;真菌97株,占9.3%。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分别为17.5%、12.1%、7.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108株,检出率59.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CR-ECO)2株,检出率为1.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N)54株,检出率为42.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37株检出率为77.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6株,检出率为34.2%,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用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静  张琪  李肖晓  叶青 《安徽医药》2020,41(11):1286-1289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8年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CRO)院内感染情况,为持续改进院内感染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11~2018年淮北市人民医院347 347例住院患者中 CRO的检出率与院内感染发病率,分析CRO检出率与院内感染发病率时间变化趋势以及院内感染患者的常见发生部位、人群、科室分布等特征。结果 347 347例住院患者共分离出348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81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66株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和101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合计596株CRO,总检出率9.14%;8年间CRO检出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P<0.05);发生CRO院内感染223例(0.06%),连续8年CRO院内感染发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病原菌以CRAB为主,占77.08%;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58.74%)和脑外科(27.80%);以呼吸道感染(85.59%)为主。结论 持续开展多重耐药菌防控能够有效降低CRO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应重点加强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科室和高发感染部位的管控。  相似文献   

8.
杨晶△  龙莉  杨亚敏  殷珺妹  张富玉  田洁 《天津医药》2018,46(11):1201-1205
摘要: 目的 分析20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 患者因素和耐药性, 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17年1月—12月我院分离的20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分析临床分布、 标本来源。比较患者不同因素对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的影响。比较呼吸道与非呼吸道分离株、 ICU与普通病房分离株的耐药性差异。结果 20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于ICU 97株、 普通病房107株。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 共169株, 占82.84%; 非呼吸道35株,占17.16%。有基础疾病、 近90 d使用抗菌药物、 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菌株检出时间距入院时间>48 h的患者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均分别高于无基础疾病、 近90 d未使用抗菌药物、 未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菌株检出时间距入院时间≤48 h的患者 (P<0.01)。呼吸道标本组对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低于非呼吸道标本组 (P< 0.05), 余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病房分离株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米卡星、 头孢吡肟、 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低于ICU病房 (P<0.05), 余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院内, 在ICU、 普通病房, 呼吸道、 非呼吸道的耐药形势已同样严峻,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20):2771-2774
目的:为规范临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6年3种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情况,并统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目标治疗率和用药疗程,采用Pearson检验考察耐药菌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的相关性。结果:2011-2016年,我院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1 222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655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53株,检出率分别由2011年的23.88%、8.92%、0.09%上升至2016年的80.34%、35.74%、0.97%;我院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主要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消耗量分别由4 222、145 g上升至7 218、4 387 g,两者的目标治疗率均低于60%,用药疗程>14 d的患者比例均超过65%。CRAB、CRPA、CRE的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均呈正相关(r>0.9,P<0.05)。结论: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及药物消耗量均逐年增加,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目标治疗率较低,且用药疗程较长,临床使用有待规范。临床应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合理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非发酵菌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标本中的分布、检出率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TB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890例标本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非发酵菌63株,检出率为3.33%,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耐碳青霉烯类非发酵菌总数的51.30%,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22.22%和12.69%,其他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类产碱杆菌等.碳青霉烯类非发酵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45.9%~100.0%.结论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碳青霉烯类非发酵菌检出率较高,耐药性较强,应根据药敏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院和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检出率、分布及变化发展趋势,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方法 应用细菌学监测方法对全院1401株及ICU分离的189株MDRO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我院1401株MDRO中,前3位MDRO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我院MDRO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669株(47.8%),其中产ESBLs 507株(75.8%, 507/669),非产酶株162株(24.2%, 162/66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184株(13.1%),肺炎克雷伯菌共173株(12.3%),其中产ESBLs 127株(73.4%, 127/173),非产酶株46株(26.6%, 46/173)。ICU共分离多重耐药菌189株,占全院总阳性率13.4%。ICU前3位MDRO是肺炎克雷伯菌共47株,其中产ESBLs的39株(83.0%, 39/47),非产酶株8株(17.0%, 8/47),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7株(19.6%),大肠埃希菌34株,其中产ESBLs 25株(73.5%, 25/34),非产酶株9株(26.5%, 9/34)。我院MDRO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从2014年13.0%降至2016年7.3%,ICU MDRO从13.4%降8.6%。结论 我院及ICU多重耐药菌主要来源呼吸道标本,处理对策应从阻遏耐药菌传播和产生着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卫生,防止多重耐药茵医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菌感染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先德Sensititre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黑马D-96药敏板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多药耐药菌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分离多药耐药菌520株,多药耐药菌革兰阳性球菌占11.7%,革兰阴性杆菌占88.3%;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ICU、神经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引起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泌尿道及外科切口。结论多药耐药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应加强多药耐药菌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在院内感染中的传播与扩散。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组成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 验依据。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ICU与非ICU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的组成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 6种关键多重耐药菌(MDRO)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33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66株,占62.59%; 革兰阳性菌990株,占29.99%;真菌245株,占7.42%。ICU共分离病原菌734株,鲍曼不动杆菌最多,占19.75%;非ICU分离 病原菌2567株,大肠埃希菌最多,占22.59%。在监测的6种主要病原菌中,MDRO占33.46%(631/1886)。其中,鲍曼不动杆菌 中CRAB最高,达94.42%,大肠埃希菌中CREC最低,为5.02%。ICU 6种病原菌中MDRO占61.88%(276/446),高于非ICU的 24.65%(355/1440)(χ2=212.015,P=0)。ICU与非ICU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除头孢唑林和氨曲南外的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除复方磺胺甲恶唑外的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 ICU(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除阿米卡星外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 性菌为主,且耐药十分严重。ICU血培养分离菌株MDRO检出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临床应根据相应流 行病学数据,制定针对性的经验治疗策略,并及时根据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某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指导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该院2015-2019年临床分离的2416株肺炎克雷伯菌,使用VITEK-2 Compact系统对临床分离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和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菌株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检出率及耐药率进行统计,采用SPSS 26.0软件对5年期间菌株的检出率、耐药率进行比较及趋势分析,选取2019年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19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通过二代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运用丹麦技术大学(DTU)基因组流行病学中心(CGE)(https://cge.cbs.dtu.dk/services/ResFinder/)的ResFinder 4.0工具进行耐药基因筛查,运用MORPHEUS(https://software.broadinstitute.org/morpheus/)在线制作耐药基因热图。结果 2015-2019年临床标本共分离出2416株KP,主要来自痰液、尿液,分别占51.7%(1249/2416)、11.3%(273/2416),科室主要分布于内科ICU、外科ICU,分别占23.2%(561/2416)、19.1%(461/2416)。每年KP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8.190,P<0.001),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除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无法统计外,对其他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从2015年的2.9%、3.0%上升至2019年的16.0%、13.7%。5年间共检出354株CR-KP,主要来自痰液、尿液,分别占43.8%(155/354)、10.7%(38/354),分布较高的科室为外科ICU、内科ICU,分别占14.4%(51/354)、10.2%(36/354),每年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6.176,P<0.001),其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除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差异无法统计外,对其他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WGS技术对19株CR-KP进行分析,共筛查出15种耐药基因,主要包括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KPC-2)、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1)、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氯霉素耐药基因(catA2)以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2b、rmtB)等。结论 该院KP、CR-KP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CR-KP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耐药表型多样化。运用WG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研究细菌耐药机制,有助于耐药菌防控措施的精准实施,未来将成为耐药菌研究的主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部分三甲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慢性肾衰竭肾脏移植术后感染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147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首位,占68.71%,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构成比依次为14.29%、17.01%。感染病原菌中检出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念珠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42.86%)、泌尿道(16.33%)和血液系统(11.56%)为主。共检出多重耐药菌(MDRO)35株,占23.81%,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12株)、大肠埃希菌(5株)和鲍曼不动杆菌(5株)为主。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替考拉宁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检测出所有MRSA、VRE、产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监测.结果 共监测多重耐药菌菌株213株,占全部送检菌株的34.3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耐药菌株多为产ESBLs的细菌,综合ICU感染率最高,≥60岁、患有循环系统疾病、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手术、使用抗生素等是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2019年深圳市人民医院ICU检出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为ICU治疗重症感染患者提供依 据。方法 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ICU检出病原菌524株,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ICU患者感染 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共263株(50.2%),占前5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11.6%),铜绿假单胞菌(9.4%),嗜麦芽寡养单胞 菌(6.5%),大肠埃希菌(7.8%)和肺炎克雷伯菌(6.1%),且主要分布在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57株(30.0%),真菌104 株(19.8%)。我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呈高度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90%,铜绿假单胞菌近年检出率及耐药率均呈上升趋 势,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酶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达25.0%。结论 我院2019年ICU的不同标本病原菌分布不同,以革兰阴 性菌为主,治疗多重耐药菌(MDR)主要应用药物为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及耐药分析,及时关注新型抗菌药 物(加酶抑制剂、新型头孢菌素)研发和更新,为临床提供精准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李庆  吴雪  贺靖冬  袁宁  高强  侯敏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1):2397-2403
目的 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的菌株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为其合理治疗及控制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天津市胸科医院全血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分析各类多重耐药菌株变迁趋势、耐药性,以及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全血标本共分离菌株1 207株,检出多重耐药菌134株,检出率11.10%。多重耐药菌株总体数量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菌(CRAB)变化趋势均不大。产ESBLs细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等耐药严重,CRAB对除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粘菌素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OR=2.202,P=0.005)、低蛋白血症(OR=9.502,P=0.006)、机械通气(OR=0.051,P=0.002)、行外科手术(OR=8.056,P=0.012)、入住ICU(OR=5.200,P=0.035)是观察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生应严格遵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同时,密切关注菌株流行情况,重视感染的早期防控,积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流感染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09-2019年血液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2492株,鉴定采用API鉴定系统、手工方法和布鲁克飞行时间质谱仪(2016年8月正式使用);耐药性检测采用K-B法和E-test法;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我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375株(55.18%),革兰阳性菌1117株(44.82%)。分离菌株前10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草绿色链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10年间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平均分离率分别为71.25%及31.82%,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 (2012-2019年)平均分离率分别为0.79%及2.28%;阴沟肠杆菌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2012-2019年)平均分离率为6.8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平均分离率55.6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平均分离率89.7%;高耐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肠球菌(HLAR)平均分离率47.21%;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未检出对多黏菌素B耐药的菌株。结论 引起我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且耐药率呈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