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多用途的小鼠固定装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方法:选用废弃的50 mL离心管,按设计方案进行切割、组装制成简易小鼠固定装置。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研究组则采用本装置固定,先后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断尾采血、膝关节腔内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和成功率等指标。结果:单个50 mL离心管仅重约12 g,制作时间约15 min。对照组和研究组小鼠尾静脉注射时间分别是(32.10±1.97)s和(30.27±2.20)s,成功率均为100%,断尾采血时间分别是(30.10±1.73)s和(28.67±1.55)s,成功率也均为100%,两组在操作时间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成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腔内注射时间分别是(40.77±2.73)s和(38.73±2.16)s,成功率分别为83.33%和95.00%,两组在操作时间及成功率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小鼠固定装置具有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携带方便、用途多样等优点,为实验小鼠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鼠断尾取血固定装置的设计及取血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大鼠断尾取血提供实用的固定装置及方法:方法用饮料瓶、木版等制作简易实用的固定装置;对鼠尾进行恰当的处理,如:采血前先剪断鼠尾、使鼠尾处于最低位、采用40℃左右的水浴等。结果大鼠得到了良好的固定;采血快捷便利。结论固定装置经济、实用,制作简单;对鼠尾的有效处理,即可保证采到足量的血,又可减少对鼠的伤害、刺激,减少鼠的应急反应,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内眦采血器用于小鼠内眦取血的效果。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分别采用自制采血器及普通毛细管行内眦定量取血5次。比较两组采血成功率、采血相关损伤率和采血相关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未发生采血相关死亡;实验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22,P<0.05);两组采血相关损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制内眦采血器制作容易,采血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值得在动物实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小鼠给药及采血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大鼠、小鼠的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及采血方法的经验,提高动物实验的成功率。方法 自制灌胃器,探索大鼠、小鼠灌胃及静脉注射给药的最佳方法,摸索动物眼眶、尾尖采血的技巧。结果 大鼠、小鼠灌胃及静脉注射给药能保证剂量,确切给人体内。经眼眶采血大鼠可取3~5ml,小鼠可取0.5ml。用尾尖采血大鼠可取1.5~2ml。结论 经多次探索实践免和减少了操作中的失误,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自行制备大鼠饲料提供实用的装置及方法。方法:用1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制作简易实用的大鼠饲料制备装置;将大鼠粉状饲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后,装入10 ml的一次性注射器内,然后用注射器活塞将饲料推出。将自制装置的饲料与手工捏制的进行色质、形态均一性、含水量、硬度均一性及适口性等方面比较。结果:与手工捏制饲料相比,采用自制装置制备大鼠饲料的速度明显提高,饲料大小、质地均一。结论:大鼠饲料制备装置经济、实用,制作简单。自制的大鼠饲料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冷冻干燥,也可以高温烘干,为后期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CT引导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简易定位装置 ,借助 CT扫描定向穿刺血肿 ,进行抽吸、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果 :35例血肿 30~ 60 ml30例 ,61~ 1 0 0 ml4例 ,1 30 ml1例 ;一次性清除 3例 ,一次性清除 80 %以上 1 5例 ,60 %~ 80 % 1 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 2 4个月 ,恢复良好 38% ,轻残 5 0 % ,重残 1 2 %。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是一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NIH小鼠是医学科研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关小鼠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值的资料,由于品系,测量样本大小不同等因素,测量结果有差异。本文结合科研检测了320只成年健康NIH小鼠末梢血液常规和肝肾功能。材料和方法 1.动物由本院动物中心提供的NIH小鼠(2月龄)320只,雌雄各半,体重25-30g;小鼠均活泼,毛顺有光泽,尾、唇、掌红润。动物严格按清洁级要求饲养。 2.方法小鼠空腹时于尾端约0.5cm处断尾采血约0.3ml,然后用C-D610全血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谷氨酸受体拮抗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对截断尾末端后小鼠痛反应变化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截肢后中枢的可塑性变化及幻肢痛产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热板法分别于截断小鼠尾末端2.5 cm前及截断后0.5 h、1 h、2 h、3 h、24 h、168 h(1周)测量断尾小鼠的痛阈,并观察尾静脉注射CNQX对断尾后小鼠痛阈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及断尾前比较,小鼠断尾后0.5 h、1 h,痛阈无明显变化;小鼠断尾后2 h,痛阈显著升高(P<0.01);断尾后3 h,升高的痛阈开始恢复(P<0.05);断尾后24 h、168 h,小鼠痛阈基本恢复正常.CNQX拮抗了断尾诱发小鼠痛阈升高的反应.结论 断尾后2~3 h,小鼠后肢皮肤对温热性伤害刺激产生痛反应的阈值提高;谷氨酸AMPA/Kainate受体参与该痛阈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将72只雌性小鼠尾末端2.5cm截断。随机将72只正常小鼠和72只断尾小鼠分别平均分成6组(每组12只),置于标准的明-暗周期下饲养2周后,用热板法分别于昼夜6个时间点测小鼠的痛反应,研究手术截断尾末端对小鼠疼痛反应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小鼠与断尾2周后小鼠对热板刺激的痛反应都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与正常小鼠相比,断尾2周后小鼠痛觉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
      【中文关键词】 昼夜节律; 疼痛; 截肢; 幻肢痛; 小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简易材料制作一种用于局部红外线照射的大鼠固定装置,并观察在该装置固定下大鼠保定效果。方法 SD大鼠12只,应用固定装置固定大鼠,分别观察在室温(24~26℃)、38~39℃及42~43℃红外线局部照射下的保定时间,最大以60 min为观察终点。结果大部分大鼠(10/12)在室温(24~26℃)、38~39℃及42~43℃红外线局部照射下保定时间都能达到30 min以上,其中有8只可达到60 min,不同局部温度下大鼠的保定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装置制作简单,操作简便,能实现较长时间的保定,是一种较为方便、可靠的大鼠保定装置。  相似文献   

11.
被动吸烟减低子代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吸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环境卫生问题。已经有相关报道认为被动吸烟引起低体重儿发生率增加 ,严重影响生育质量和子代发育。本研究以学习记忆能力为指标观察母体被动吸烟对子代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1~ 3] 。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 成年健康昆明种怀孕 0天小鼠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只。自制被动吸烟装置 ,自制Y型迷宫 ,自制迷宫控制系统 (按照《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要求制作 )。1.2方法 以孕栓为怀孕标志 ,吸烟组怀孕小鼠从怀孕 0天到怀孕 19天连续被动吸烟 ,第一组被动吸烟每日 5支 ,第二组每日 10支 ,第三组每日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大鼠的尾静脉注射、膝关节注射与腹腔注射提供实用的固定装置与使用方法。方法采用输液胶瓶配合止血钳制作简易实用的大鼠固定装置,在该装置的固定下,进行大鼠的尾静脉注射、膝关节注射与腹腔注射。结果大鼠得到了良好的固定,可以快速、安全地完成尾静脉注射、膝关节注射与腹腔注射。结论该固定装置制作简单,经济、实用,是一种较好的大鼠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3.
龙胆草与仙鹤草配伍对伯氏疟原虫的抗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植物生药龙胆草和仙鹤草伍用对伯氏疟原虫的抑制作用。方法86只昆明种小鼠,每只小鼠腹腔接种2×107个伯氏疟原虫,随机分为6组。24h后,Ⅰ、Ⅵ组以生理盐水1ml/1次/d灌胃作为对照,Ⅱ、Ⅲ、Ⅳ组分别以浓度为1g/ml的龙胆草、仙鹤草、龙胆草+仙鹤草提取液灌胃治疗,1ml/(d×7d),观察小鼠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感染后第3d自小鼠断尾采血,计算小鼠红细胞疟原虫感染率和药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Ⅴ组分3小组,用龙胆草+仙鹤草提取液按每小组不同浓度进行灌胃治疗,1ml/(d×3d),疗程结束后24h按上法计算不同浓度药物对鼠红细胞疟原虫的感染抑制率。结果龙胆草+仙鹤草组疟鼠累积生存率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龙胆草与仙鹤草伍用,在0.5-1.5g/ml生药浓度范围内对疟原虫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龙胆草与仙鹤草伍用具有抑制伯氏疟原虫的生长,对小鼠的存活状况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断尾对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分别随机将72 只正常雌性小鼠和72 只断尾(尾末端
2.5 cm 截断)雌性小鼠分成6 组,每组12 只,置于标准的明-暗周期下饲养2 周后,分别于4:00,8:00,12:00,16:00,20:00 及
24:00 迅速断头取血,用ELISA 法测定血清中褪黑素含量。结果正常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明期褪黑素
含量低,暗期褪黑素含量高,大约是明期的2.5 倍。断尾2 周后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也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明期褪黑素含量
低,暗期褪黑素含量高,大约是明期的1.8 倍。结论正常小鼠与断尾2 周后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都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与
正常小鼠相比,断尾2 周后小鼠明期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升高,并且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5.
大鼠和小鼠腹主动脉穿刺采血法李学娟,刘政(中国医科大学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大鼠和小鼠的采血方法很多,一般教科书介绍的是心脏采血、眼眶静脉丛取血、断尾或断头采血。断头采血为国内一般科研人员常用,方法虽简单易行,但术野欠净,且有操作野蛮之嫌。以前曾有人介...  相似文献   

16.
一种简易高效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高效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摘取4只C57BL/6小鼠的胰腺,0.25 mm penfine针对胰腺反复多点注射胶原酶P后静止消化20 min;采用自制的推进式离心管,以单一密度梯度Ficoll液(1.088 g/ml)纯化胰腺消化物,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利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功能;纯化后的胰岛移植到实验性糖尿病BALB/c小鼠的肾包囊下,术后观察其血糖变化。结果纯化后共得到(789.6±26.4)个胰岛细胞当量(IEQ),平均纯度为(77.12±3.23)%;胰岛细胞对胰岛素释放刺激反应良好,高糖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时的2.35倍(P<0.01)。移植后可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平均达(16.3±2.9)d。结论提供了快速获取小鼠胰岛细胞的方法,为胰岛移植的实验研究建立了一种简易高效的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面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量与细菌残留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1例因外伤需清创的病人,伤口深度均达到或超过真皮层。常规麻醉,测量伤口面积,确定采样的创面组织。冲洗前创面采样、每平方厘米创面用生理盐水30ml、40ml、50ml、60ml、70ml、80ml、110ml,在相同条件下冲洗,冲洗完毕,分别做创面采样。依次均分为8组,做细菌培养。结果:统计学处理显示:第1~7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第8组与第1~6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第8组与第7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数比较显示冲洗量与细菌残留量的变化关系:在冲洗量50-60ml/cm2之间存在拐点,在此之前细菌残留量随冲洗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在此之后,随冲洗量的增加冲洗量的增加,细菌残留量的减少不显著。因此,50~60ml/cm2为经济冲洗量。当冲洗量大于等于80ml/cm2时,随着冲洗量增加,细菌残留数量无差异变化,该冲洗量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无差别冲洗量。结论:按照冲洗量宁多勿少的原则,认为在此条件下的清创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的合适用量(或不得少于)50~60ml/cm2,超过80ml/cm2则无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萍 《柳州医学》2007,20(2):123-123
一般新生儿住院需检验血18项、肝、肾功等项目需采血6~8ml,新生儿外周静脉细小,采血量少,很难抽出6~8ml血,故临床采血以股静脉采血为主,但股静脉采血暴露范围大,易使患儿受凉,而桡  相似文献   

19.
纳米锰锌铁氧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用于肿瘤磁流体热疗的自制纳米级Mn-Zn铁氧体(Mn0.5Zn0.5Fe2O4)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溴化—3(4,5—二甲基噻唑基—2)—2,5—二苯基四唑(MTT)实验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溶血试验评价其有无溶血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其无菌生理盐水混悬液以测定其LD50及最大耐受量(MTD);微核试验评价其有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等。结果:MTT显示该材料对L-929细胞毒性为0~1级;无溶血作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该材料混悬液1ml.在极限浓度时的LD50测不出,MTD值达到6g/ks;微核实验结果表明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结论:该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应用于肿瘤热疗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C57BL小鼠鼻内滴注人腺病毒Ⅲ型(Ad3),制作类似临床所见AdV感染所导致的腺病毒肺炎模型,用于腺病毒肺炎的实验研究。方法:选择48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感染组按感染病毒量的不同分为1组:Ad3原液(105TCID50/0.1ml);2组:100TCID50Ad3液;3组:200TCID50Ad3液,每组12只,各组于感染后第4、6天分批杀剖小鼠,留取左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取右肺组织作成肺组织悬液进行病毒分离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三组于感染后第4天光镜、电镜均出现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区别(P<0.01);1、2、3Ⅰ组在级肺泡炎比较中无差别(P>0.05);在Ⅰ、Ⅱ级肺泡炎及炎性细胞浸润的支气管数中1组与2、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3两组全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毒分离及免疫荧光于感染后第4天均有检出,二者检出阳性率一致,1组检出率明显高于2、3组。与对照组比较1组有显著差异(P<0.01),2、3组无差异(P>0.05),第六天杀剖小鼠各组均无病理改变和病毒检出。结论:经鼻内滴注人腺病毒Ⅲ型(Ad3)建立C57BL小鼠腺病毒感染肺炎模型,方法简单、可靠、安全、适用,为腺病毒肺炎的实验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