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胃癌3例分析王银玉,金华,郭兮钧(吉林市中心医院132011)孙志平,丁国林(松原市中心医院131200)胃嗜酸性肉芽肿较少见且易误诊,我院遇见3例均误诊为胃癌,现综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为59岁、65岁和76岁...  相似文献   

2.
胃嗜酸性肉芽肿15例报告陈垦,苗瑞政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24001)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瘤样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我院1982年以来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放射治疗7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放疗,总剂量DT20~50Gy,分次剂量DT1.5~2.5Gy。结果:6例于治疗结束前肿瘤完全消失,1例于治疗后1年完全消失,随访3~9年,均无瘤生存。结论:单纯放疗是治愈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有效方法和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邕宁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89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以腹痛为常见病史,术前仅有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7例接受随访,均健在。结论:该病诊断不易,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以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原因不明的疾患,术前确诊困难,极易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我院自1985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误诊28例,误诊率为87.5%。现分析如下。豆临床资料本组误诊28例,男性24例(85.7%),女性4例(14.3%)。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43岁,以中年人居多占2/3。病程最短10天,最长30年,平均7.5年。全组病例均有上腹部疼痛史,呕血及黑大便10例,返酸暖气16例,腹泻6例,食欲下降及消瘦11例。…  相似文献   

9.
胃嗜酸性肉芽肿5例姜颖林昌万敦化市医院病理科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肉芽肿;胃;病理学中图法分类号R730.21胃嗜酸性肉芽肿少见.我院从1979年到1995年3月共做了1239例胃切除手术,全部病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307例,胃良性病变932例,其中胃...  相似文献   

10.
胃嗜酸性肉芽肿少见。最初由kaijer于D37年描述本病,1950年由Polayers正式命名为嗜酸性肉芽肿。我院1974年以来共收治7例,均术后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近19年做胃切除术1258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冒嗜酸性肉芽肿7例,占055%。男性5冽,年龄22岁~66岁,平均44岁。均有上腹不适、疼痛、返酸史,均无过敏史。4例有黑便史。术前末梢血象嗜酸细胞均在正常范围。体检:7例上腹部有不同程度压痛,2例可触及包块。7例经钡餐证实胃有溃疡,其中SM位于冒小弯,2例位于冒窦部.2例行胃癌根治术,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2讨论21病因本病…  相似文献   

11.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局限于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Langerhans细胞)增生的良性疾病,占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60%,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为其主要特点。本病临床中较少见,X线检查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本文通过6例手术、病理、X线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对其X线特点及误诊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均系我院1993~1997年住院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8-5岁,其中10岁以下5例。临床表现均有…  相似文献   

12.
颈椎嗜酸性肉芽肿(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颈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经过,3例有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其中2例行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1例行颈后路附件病灶清除和桥式植骨术,2例只有颈痛和颈部活动受限,行石膏围领固定。结果:3例经手术治疗者随访10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2例非手术治疗者中1例失随访,另1例病变停止发展而自愈。结论:本病有自愈倾向,也有转变为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利荣  林兰英 《浙江医学》2001,23(5):298-299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好发于颌面部软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疾病。1937年我国外科医生金显宅等首先报道并称之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我院1978~1998年间共收治65例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笔者通过对65份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结合有关文献 ,从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面介绍我们的体会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49例 ,女性16例 ,男女性之比为3∶1。年龄7~68岁 ,中位年龄36.5岁。其中20~40岁40例 ,占61.5 %。2.发病部位腮腺区36例 ,占55.4 % ,其它依次为颌下12例 ,耳…  相似文献   

14.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嗜酸性细胞侵犯胃壁的一种炎性增生性疾病 ,术前诊断困难 ,极易误诊为胃癌和胃溃疡。我院自 1 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共收治胃嗜酸性肉芽肿 1 3例 ,全部误诊。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3例中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2 7~ 6 3岁 ,平均 3  相似文献   

15.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性假肿瘤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常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1985年1月~2001年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确诊胃嗜酸性肉芽肿1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餐检查15例,诊断为胃癌10例,胃溃疡5例;胃镜检查18例,诊断为胃癌8例,胃溃疡6例,确诊胃嗜酸性肉芽肿4例;11例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5例,胃癌根治术6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1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2例,胃癌根治术9例。结论胃镜活检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89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 32例 ,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 ,以腹痛为常见病史 ,术前仅有 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误诊率 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 2 7例接受随访 ,均健在。结论 :该病诊断不易 ,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 ,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十分少见病。通常诊断比较困难,易与胃癌或溃疡病相混淆。该病命名也较为混乱,如称为慢性炎性纤维性息肉、炎性纤维性假肿瘤、胃嗜酸性肉芽肿、胃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GEG)等。为提高本病的诊断率,现总结我院自1984年以来诊断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6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对8年来收治的11例SEG病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其中有6例随访2~7年,未见复发,结论:SEG具有某些类似肿瘤样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为嗜酸性肉芽肿,其中有6例随访2~7年,未见复发,结论:SEG具有某些类似杀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  相似文献   

20.
锁骨嗜酸性肉芽肿并发病理性骨折1例空军沈阳医院骨科(110042)王天胜空军沈阳医院病理科(110042)王卉我院在1990年收治1例左锁骨嗜酸性肉芽肿并发病理性骨折,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患,50岁。入院前5天在搬运重物时觉左肩锁部疼痛,左肩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