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建宁  王瑞 《人民军医》2006,49(7):413-415
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其内无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等分布,为单一的结缔组织,软骨细胞存在于软骨陷窝内。由于成年后的关节软骨缺乏血液供应及未分化细胞,所以损伤后自身修复的能力很低。传统的软骨修复方法主要包括软骨下钻孔术、磨削术和微骨折术等,其目的是动员具有成软骨潜能的各类细胞增殖分化,从而达到修复重建的目的。但因修复的组织往往为纤维软骨,而非透明软骨,且存在进一步退化及二期骨化等问题,故总体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软骨损伤。方法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用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移植于兔关节软骨损伤区,术后6周和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等观察。结果实验组移植6周后,软骨损伤区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12周后软骨和软骨下骨修复良好,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证实修复组织内产生了Ⅱ型胶原,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产生。两对照组损伤区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以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BMSCs移植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3.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软骨损伤修复方法可以阻止或延缓关节软骨损伤所致的骨关节炎进程。MRI可对不同软骨修复方法及修复术后不同阶段进行无创性评价。就MRI常规扫描序列及生理性成像序列对软骨修复组织的不同评价标准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软骨损伤修复方法可以阻止或延缓关节软骨损伤所致的骨关节炎进程.MRI可对不同软骨修复方法及修复术后不同阶段进行无创性评价.就MRI常规扫描序列及生理性成像序列对软骨修复组织的不同评价标准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关节软骨一旦缺损,其修复能力有限。本实验通过移植同种异体兔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方法软骨细胞取自出生后3周雄性新西兰幼兔,体外培养,移植于成年雌性新西兰兔膝关节。股骨内髁缺损区为移植细胞组,左股骨外髁缺损为移植胶原凝胶组,右股骨外缺损为空白对照组。术后所有动物不加外固定任意自由活动,于术后4,8,12周处死,进行肉眼、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标本用带有Y染色体的Sex-determing-region-Y(SRY)基因进行杂交。结果移植软骨细胞组术后股骨内髁缺损区得到修复,而移植胶原凝胶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股骨外髁缺损未得到修复。SRY基因性别鉴定也证明了以上结果。结论关节软骨的缺损及骨性关节炎通过软骨细胞移植方法进行治疗,可再生出新的透明软骨。  相似文献   

6.
关节软骨损伤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骨是一种无血管、无神经的终末分化组织,一旦受损很难自主修复.近年来在软骨损伤治疗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期恢复受损关节的结构及功能.本文就软骨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如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关节软骨磨削成形术、激光磨蚀与软骨成形术及软骨下骨钻孔术等进行综述,并对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治疗软骨损伤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超声对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于33只新西兰兔股骨髁问窝软骨面处钻孔,伤后左后肢膝关节缺损处以低强度脉冲超声辐照,右后肢予以假照作为对照。分别于伤后2,4和8周处死,做大体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超声辐照组修复组织成熟度较对照组高,修复时间明显提前,第8周辐照组修复组织已接近正常透明软骨组织;对照组修复组织较为幼稚,接近纤维软骨组织。结论 低强度脉冲超声能促进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以多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s,HA)复合体为支架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cells,BMSCs)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 自体BMSCs分别种植于PGA和HA支架后共同培养,生物胶粘连两种支架-细胞复合物形成BMSCs-PGA-HA复合体,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术后20,32周处死动物,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MSCs-PGA-HA复合体植入后形成稳定的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及软骨下骨,该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及软骨下骨融合良好,32周后软骨标本无明显退变。结论 以BMSCs为种子细胞、更符合缺损处生理结构的PGA-HA为支架的复合体,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长期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移植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对7例膝关节软骨炎患者行关节镜取软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膜植入术.对患者行MRI检查确定损伤位置,并进行IKDC2000评分.术后按照特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到24个月.术后半年多数患者各项症状逐渐消失,IKDC2000评分大部分增高.复查MRI和关节镜,显示原来缺损的关节软骨已基本修复,并伴有软骨下骨的修复.结论 与传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技术相比,利用MACI技术修复软骨缺损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操作简便、创伤小、生成更多透明软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孔径钻孔术对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钻孔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过程,比较不同孔直径钻孔术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用中国白兔24只,在股骨关节面造成6mm×8mm全层软骨缺损,分别施行孔径1mm和1.5mm的钻孔术,术后4、8周取材,行组织学,光、电镜检查并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的优势修复组织均混有类透明软骨、幼稚软骨和纤维软骨,对照组为纤维组织.(2)修复组织厚度,1mm孔比1.5mm孔厚.(3)修复组织覆盖缺损的面积,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软骨下骨钻孔可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小孔比大孔修复效果好,非钻孔的缺损修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关节软骨缺损主要由刨伤、骨坏死或剥脱性骨软骨炎等造成,由于软骨内没有血供及淋巴回流,受损后很难自我修复,严重将导致关节炎发生[1].1743年Hunter通过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曾经断言"软骨一旦损毁,不可修复"[2].一直以来,临床医师在不断探索有效的外科学软骨修复技术.笔者针对国内外关节软骨再生修复策略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兴  胡蕴玉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0):789-791
关节软骨损伤及其修复,长期以来是困扰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随着高能、高速创伤的不断增多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导致和加速关节软骨损伤和退变的疾患将显著增加。日益突出的关节软骨损伤已成为创伤外科、骨科、老年学科以及运动医学等多学科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系统探讨关节软骨损伤及其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和方法 :取幼兔的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共 3种有生成软骨潜力的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 ;以聚乳酸 (PLA)为载体 ,将培养的原代细胞植入PLA支架上 ,形成细胞 -PLA复合物。于 2 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滑车关节面上造成直径 4 5mm、深 3 0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将 3种细胞 -PLA复合物分别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处。植入细胞 -PLA复合物为实验组 ,单纯植入PLA支架为对照组。术后 6周、12周观察缺损修复情况及新生组织类型。结果 :软骨细胞移植组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分界明显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 ;软骨下骨部分重建 ;细胞排列紊乱。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分界不明显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 ;软骨下骨重建良好 ,软骨下潮线恢复 ;细胞排列趋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移植组为纤维组织修复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阴性 ;软骨下潮线消失。对照组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明显优于成纤维细胞及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与软骨细胞移植组的修复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但骨髓基质细胞修复组织的细胞排列有序 ,软骨下骨重建良好 ,与周围组织融合密切 ,更接近正?  相似文献   

14.
培养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等原因所致的关节软骨缺损可引起患者疼痛,并导致滑膜炎和关节变性等,而软骨组织的自身修复能力又很差,缺损往往不能自行修复。目前临床上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主要是自体软骨植入及软骨代用品植入,效果均不理想。近期研究表明,培养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缺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种方法还可在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和再分化的过程中调节基因表达[1]。笔者就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缺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进行综述。一、关节软骨的分子生物学组成关节软骨(也称透明软骨)是覆盖在运动关节骨末端的一层质地坚韧的半透明组织,在膝关节厚度为1~5m…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经软骨起源诱导后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与牛Ⅰ型胶原及人纤维蛋白相混合制成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60只5个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均分为软骨移植物组、单纯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修复兔股骨髁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效果。 结果 软骨移植物组12周时已形成正常厚度的软骨层及完整的软骨下骨板,O'drilscoll组织学评分18.22±2.45,Ⅱ型胶原含量97.9%,甲苯胺蓝变色反应表明其与周围正常软骨无明显区别,为透明软骨组织修复。而对照组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后期为纤维组织和板层骨修复。 结论 该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作为软骨移植的替代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以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材料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分 3组。实验组 (n =12 ) :分离培养羊自体关节软骨细胞 ,采用微载体技术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进行扩增 ,扩增后的软骨细胞接种到预制的 β_磷酸三钙 (β_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 ,细胞_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 ,无菌条件下植入预制的羊前肢肱骨头关节面缺损处 ;单纯材料组 (n =12 ) :采用单纯 β_TCP材料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 ;空白对照组 (n =4 ) :制备的羊关节软骨缺损区未做任何修复。术后 3和 6个月分别取材 ,进行缺损区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在实验组羊关节软骨缺损处表面肉眼可见透明软骨样组织形成。组织学检查发现 ,术后 3个月时材料降解明显 ,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外基质丰富 ,Ⅱ型胶原染色阳性。至术后 6个月 ,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 ,缺损区被新生软骨组织所取代。在单纯材料组羊关节软骨缺损处术后 3个月时 ,可见从缺损区边缘有新生软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 ,支架材料吸收明显。至术后 6个月 ,可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软骨组织逐渐增多 ,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软骨形成。空白对照组羊关节软骨缺损区至术后 6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制备骨基质明胶(BMG)-软骨细胞移植物。40只4-5个月龄的新西兰兔均分为软骨细胞实验组及软骨细胞对照组,BMG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兔膝关节注射IGF-Ⅰ,各对照组均注射等渗盐水。术后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组软骨细胞生长较快,术后24周修复的软骨组织Safranin-O染色,Ⅱ型胶原染色与正常关节软骨一致,软骨细胞呈柱状排列,软骨细胞对照组术后24周修复软骨组织Safranin-O染色较淡,部分软骨细胞呈柱状排列,BMG,空白对照组未修复。结论:IGF-Ⅰ能促进关节软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8.
异种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对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免疫反应。材料和方法 :取人脐带血中脐血干细胞及幼兔的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分离培养 ;以聚乳酸 (PLA)为载体 ,将培养的原代细胞植入PLA支架上 ,形成细胞 -PLA复合物。于 2 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滑车关节面上造成直径 4.5mm深 3 .0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将两种细胞 -PLA复合物分别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处。植入异种脐血干细胞 -PLA复合物为实验组 ,植入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 -PLA复合物为阳性对照组 ,缺损不处理为阴性对照组。术后 6周、1 2周观察缺损修复情况、新生组织类型及有无免疫反应。结果 :脐血干细胞组 6周时标本为纤维组织修复 ,内有少量软骨细胞 ;1 2周时 40 %标本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较薄 ;60 %标本为纤维组织修复。移植物周围无明显淋巴细胞聚集 ,部分滑膜有炎症反应。骨髓基质细胞组(阳性对照)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滑膜无明显炎症反应。阴性对照组为纤维组织修复 ,无软骨形成。结论 :异种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优于缺损不处理组 (阴性对照) ,但明显差于同种骨髓基质细胞组 (阳性对照 )。脐血干细胞有可能成为软骨修复的新的种子细胞。由于种属差异的影响 ,脐血干细胞组可能存在免疫反应 ,结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向软骨方向诱导分化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千细胞(BMSCs)复合Ⅱ型胶原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质量.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Ⅱ型胶原结构.24只新西兰大白兔体外分离BMSCs,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取第3代BMSCs,软骨诱导培养液培养14 d,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ml,与Ⅱ型胶原复合培养1周备用,并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于膝关节股骨滑车处制作一个直径为4 mm的圆柱形软骨缺损区,右侧植入复合培养1周的自体BMSCs和Ⅱ型胶原组织(实验组);左侧单纯植入Ⅱ型胶原(胶原对照组);另取12只,左右侧均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2周取材,大体和组织学观察检测修复软骨的质量. 结果 Ⅱ型胶原呈网架状结构,孔隙大小在40~300μm之间,BMSCs在其中生长良好,软骨基质大量形成.实验组修复的关节面光亮、平整,镜下表现为透明样软骨,软骨细胞排列规律,与宿主软骨整合好;胶原对照组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与宿主软骨整合差;空白对照组未能修复软骨缺损.组织学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 结论 自体BMSCs复合Ⅱ型胶原修复软骨缺损质量好,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骨形成发生蛋白在兔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极为有限 ,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促进其再生或修复。近年来用生长因子加速关节软骨修复或促进关节软骨再生越来越受到重视 ,骨形成发生蛋白 (BMP)是个很有希望的生长因子。目前认为 ,成骨细胞与成软骨细胞是同源的[1 ] 。笔者研究发现 ,BMP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eromalcell,MSC)向骨形成细胞方向分化。据此 ,笔者用BMP DBM(脱钙骨基质 )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最长观察 48周 ,以评价BMP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DBM制备 :选取新鲜牛股骨上端松质骨 ,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