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桔梗汤的来源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1992-2012年),对桔梗汤的组方原理、历史沿革、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桔梗汤最早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咽喉痛的基本方,临床使用率颇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炎、祛痰作用.建议对桔梗汤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组方化学成分分析、物质基础及方中桔梗、甘草的配伍比例和机制,以期为桔梗汤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合用的时间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考查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祛痰和抗炎作用的时间协同。方法:采用气管酚红排泌、二甲苯致耳肿胀及PLA2致足跖肿胀模型,考查两者合用对药效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运用金氏Q值法对两者合用的相互作用性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合用可明显延长药效持续时间,Q值法评价显示出不同结果,随着时间延长,在气管酚红排泌模型中,由相加转为协同;在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中,单用无效合用有效的时间点下,表现为相加和协同;在PLA2致足跖肿胀模型中,则表现为相加和拮抗。结论: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合用在祛痰与抗炎方面具备时间协同特点,协同性质与两药配比、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桔梗(Radix Platycodonis)为桔梗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1].现代药理学研究[2].表明: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抑制胃酸分泌及抗胃溃疡、镇静、解热、镇痛、降血糖、降血脂及降胆固醇等作用.桔梗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桔梗皂苷[3](platycodins),通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但存在溶剂消耗量大,萃取时间长,操作复杂,萃取过程容易乳化,获得的成品纯度不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等问题.本文就大孔吸附树脂对桔梗总皂苷分离纯化特性进行研究,以期确定更合理的桔梗总皂苷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桔梗来源于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桔梗的主要活性物质桔梗皂苷D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血栓、抗癌及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桔梗皂苷D抗肿瘤机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其主要集中在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发展、诱导癌细胞自噬、抑制癌细胞免疫逃避及抑制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等方面,体现了桔梗皂苷D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且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增效减毒剂亦有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5.
甘草桔梗皂苷对酪氨酸酶抑制的合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比例桔梗和甘草皂苷合用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改进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在微孔板上测定甘草、桔梗皂苷及二者的不同配比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并采用国外常用的等高线和改良的等高线法对甘草桔梗不同配比的合用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配比中甘草皂苷含量的增多,药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从拮抗、相加到协同。结论:配比直接影响两药合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桔梗为常用中药,系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lflorun(Jacq.)A.B.D的干燥根,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桔梗的药理及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抗溃疡、降血压、扩张血管、解热、镇痛、降血糖、抗胆碱、抗过敏、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因而被广泛用于各种方剂及临床中。由于桔梗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近年来在广西金秀、荔浦等地种植桔梗,亦初见规模。为了考察广西产栽培桔梗的内在质量,笔者从药材性状、薄层鉴别、总皂苷含量测定等方面对广西北部4个县栽培桔梗作了实验分析,为桔梗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甘草皂苷对桔梗皂苷急性毒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中药配伍解毒研究新方法及甘草皂苷对桔梗皂苷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以动物死亡率为评判指标,比较"甘草皂苷干预"及未"甘草皂苷干预"动物的中毒情况。在此基础上,以LD50测定法评估不同剂量甘草皂苷干预的解毒效果。结果:预先给于不同剂量甘草皂苷,可明显降低1 g·kg-1剂量桔梗皂苷致动物死亡率,显著上抬桔梗皂苷LD5095%可信限,延长动物死亡时间。结论:预防性口服给予甘草皂苷可部分缓解口服桔梗皂苷所引起的中毒及死亡。  相似文献   

8.
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桔梗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桔梗研究的文献,对桔梗主要活性成分桔梗皂苷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目前已知桔梗中皂苷类成分共有40多种,桔梗皂苷具有抗炎、保肝、抗癌、降血糖等药理活性。结论桔梗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甘桔汤及甘桔二药配伍运用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现行版《中医方剂大辞典》方考、收载 ,甘桔汤由甘草、桔梗二药组成的仅三首方 ,方源最早见于《医方大成》卷七引《局方》 ,实为《伤寒论》“桔梗汤”之异名。《伤寒论》311条 :“少阴病 ,二三日 ,咽痛者 ,可与甘草汤。不瘥者 ,与桔梗汤”。桔梗汤 ,后世名甘桔汤 ,为治疗咽喉痛的基本方 ,治疗咽喉痛诸方大多由此方加味而成。因而甘桔汤衍化的多味方达二十四方 ,方源最早为《易简方》 ,实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荆芥汤”之异名。此类方剂扩展了甘桔汤的功效主治 ,多有宣肺祛痰 ,利咽宽胸 ,解毒排脓之功。主治风热客于少阴 ,咽喉肿痛 ;…  相似文献   

10.
桔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近年来桔梗的药理学作用方面有关的研究进展。现代研究表明,桔梗中含有多种皂苷类成分,桔梗对各种炎症模型均有较强的抗炎、祛痰、抗溃疡、降血压、扩张血管、解热镇痛、镇静、降血糖、抗胆碱、促进胆汁分泌、抗过敏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通过研究可以拓展我们对桔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桔梗的药理学作用方面有关的研究进展。现代研究表明,桔梗中含有多种皂苷类成分,桔梗对各种炎症模型均有较强的抗炎、祛痰、抗溃疡、降血压、扩张血管、解热镇痛、镇静、降血糖、抗胆碱、促进胆汁分泌、抗过敏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通过研究可以拓展我们对桔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药桔梗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桔梗是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的干燥根,药用历史悠久,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其单方及复方制剂多用于"润肺止咳,祛痰定喘",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目前研究表明,桔梗药用植物含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酚酸类等多种成分,但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帖皂苷类成分,占已知成分的7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抗肿瘤活性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药理活性研究多以提取物及桔梗皂苷D为主,其它的单体成分药理活性研究相对较少。为发挥其更大的药用价值,后续研究应加强黄酮类、酚酸类及其它桔梗皂苷类成分的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经典方桔梗汤分析桔梗-甘草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后甘草中活性成分甘草苷与甘草酸含量变化研究,阐释中药合理配伍的科学内涵,考察不同产地桔梗药材配伍甘草对复方桔梗汤指标性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验证该配伍比例对不同产地桔梗药材的普适性。方法:固定甘草的量,增加桔梗,选定5组桔梗甘草配伍比例(1∶3、1∶2、1∶1、2∶1、3∶1),探讨不同配伍比例对甘草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按古方水煎法制备单味甘草、不同产地单味桔梗、不同产地桔梗配伍甘草的复方桔梗汤样品,分别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桔梗皂苷D、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结果:不同配伍比例桔梗-甘草研究中,桔梗-甘草1∶2配伍时复方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最高;不同产地桔梗配伍甘草后,桔梗皂苷D、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均较单味药材中含量有所增加。结论:在固定甘草量条件下,随着桔梗占比增大(1∶3、1∶2),甘草苷与甘草酸含量有所增加,但随着桔梗占比继续增大,甘草苷与甘草酸含量不再增加,甚至出现减少情况;桔梗与甘草配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说明了两者配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玲玲  侯晓敏  胡正海 《中草药》2015,46(11):1682-1684
目的建立测定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测定方法,并准确测定我国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量。方法采用超声波甲醇提取法,称重法测定桔梗总皂苷量;采用HPLC法测定桔梗皂苷D量,色谱条件: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不同产地的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量差别较大。在所测的桔梗药材中,浙江产桔梗总皂苷量最高,为12.03%;黑龙江、辽宁、安徽、山东、江西产桔梗总皂苷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6%;而其余各省的量均低于6%,最低的为河南,其量仅为1.57%。对于桔梗皂苷D来说,云南产桔梗的量最高,为0.654%;河北产桔梗的量最低,为0.017%。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量的测定。在我国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量存在差异。同一药材中桔梗总皂苷与桔梗皂苷D的量,未显示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查甘草皂苷与桔梗皂苷祛痰和抗炎作用的相互作用性质。方法:采用气管酚红排泌、二甲苯致耳肿胀及磷酯酶A2致足跖肿胀模型,运用改良的等高线法对两者合用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合用剂量的减少,相互作用评价结果呈现从拮抗到协同的趋势,在较低有效剂量范围内,表现为相加和协同的结果。结论:在固定配比下,合并效应与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桔梗中总皂苷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差异,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桔梗总皂苷含量,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桔梗皂苷D的含量,对36批桔梗药材总皂苷及桔梗皂苷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赤峰产区10批样品总皂苷质量分数在5.02%~9.20%,桔梗皂苷D质量分数在0.1%~0.175%,二者含量分布较窄。其他产区桔梗药材含量分布较宽,与内蒙古桔梗药材品质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各产地桔梗的质量总体较好,但不同产地间及同产地各桔梗样品间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浙江产桔梗的桔梗皂苷D和总皂苷含量均较高,而赤峰产桔梗品质稳定性较好;从整体质量评价角度看,桔梗质量标准中宜增加总皂苷含量的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17.
桔梗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对不同产地与年限的桔梗药材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为桔梗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桔梗皂苷D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超声提取一香草醛比色法。结果:吉林产桔梗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不同采集时期以春季采收的桔梗中总皂苷含量为高;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2%,RSD=1.8%。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便于对桔梗药材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甘草、桔梗总皂苷对体外磷脂酶A2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磷脂酶A2活性测定的方法,并观察甘草总皂苷、桔梗总皂苷体外对磷脂酶A2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指示剂法为基础,将反应转移至96孔微孔板,用酶标仪在492nm处测定吸收值,以判定药物对PLA2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酶浓度、反应时间与pH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甘草皂苷和桔梗皂苷对PLA2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是:0.784mg/ml和1.824mg/ml。  相似文献   

19.
李伟  王梓  刘志  张伟  张晶  郑毅男 《中草药》2009,40(11):1823-1825
目的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控制中药桔梗的质量,建立了同时测定桔梗中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苷D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桔梗用70%乙醇超声提取,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以外标法检测.结果 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苷D可以达到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1%和98.22%.结论 首次报道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桔梗中去芹糖桔梗皂苷D与桔梗皂苷D的定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中药桔梗的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对不同产地与年限的桔梗药材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为桔梗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桔梗皂苷D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超声提取—香草醛比色法。结果:吉林产桔梗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不同采集时期以春季采收的桔梗中总皂苷含量为高;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2%,RSD=1.8%。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便于对桔梗药材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