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21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孕产妇1570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1例,其发生率为1.34%.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16例(76.19%),其次胎盘因素3例(14.29%)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软组织损伤.结论 要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严密观察产程,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正确及时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措施,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今后妇产科产后出血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68例产后出血患者入院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进行对症治疗,经过急救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合理有效地急救和护理是抢救产后大出血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为产科的重要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产妇死亡。以往对产后出血病因分析较多,本文着重不同分娩途径及胎产次与产后出血关系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所有资料为1991年5月~1994年10月住院分娩产妇共1910例,产后出血10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5.39%,其中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12,92%,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率为1.63%,初孕产妇组产后出血率4.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大多发生在产后2h内,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和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抢救不及时,会危及产妇生命安全.为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和新生儿健康,必须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其关键在于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观察、急救及护理,现将我院56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住院的产后出血患者56例,年龄17~42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8例,其中剖宫产35例,顺产18例,胎头吸引器助产3例,出血量500~1000ml 49例,>1 000ml 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100例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10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后2、12、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0.5、1、2及6 h的宫缩强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12、24 h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产后0.5、1、2及6 h的宫缩强度均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价值较高,且可有效评估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改善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出血不同时段的出血量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7例确认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出血情况以及引发因素.结果产妇产后24 h~1周时间内,发生产后出血的比率及出血量明显高于产后24 h内、产后1周以上;与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瘢痕子宫以及贫血等因素相关.结论 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比较多,且产后不同时段的出血量不一致,为进一步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有必要结合引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彭方亮  周晓 《四川医学》2012,33(1):96-97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疗效以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9例采用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的病例,9例产后出血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并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9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传统疗法均不能有效控制出血,采用介入疗法后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纠正患者休克状态,并且介入治疗具有时间短,止血快,能够保留子宫等功能.术后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介入治疗能够控制传统疗法所不能控制的严重产后出血,提高产妇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生存率,为临床应用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艳荣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413-415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医疗发达地区,产后出血仍然占较高比例.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十分关键.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采用新式B-Lynch缝线术成功治疗4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义红 《大家健康》2013,(5):184-185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21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孕产妇1570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1例,其发生率为1.34%。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16例(76.19%),其次胎盘因素3例(14.29%)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软组织损伤。结论要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严密观察产程,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正确及时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率。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59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3%,59例中产后2小时出血量在500mL以上者47例,超过2小时者12例。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通过预防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顺产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年至2012年10月在该科顺产的103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方法,以期探索预防产后出血的具体护理措施.结果:103例孕产妇中,3例产妇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过缩宫素注射、子宫按摩后,出血量均获得有效的控制,且无其他产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针对性予以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发生,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产科合作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妇产后出血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择1999年10月至2004年9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866例为对照组;以2004年10月起实施儿产科合作至2009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1 715例为观察组.比较儿产科合作实施前后新生儿窒息率、窒息病死率、HIE发生率及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儿产科合作实施后新生儿窒息率、窒息病死率、HI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或P<0.01);产妇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 儿产科合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病死率、HIE发生率及产妇产后出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Lynch子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应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36例,与同期32例产后出血行宫腔纱布填塞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行宫腔纱布填塞治疗32例为宫腔填塞组,行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36例为外科缝扎组.结果 两组对治疗产后出血均有效,但B-Lynch缝合组手术时间(1.9±1.2) h明显短于宫腔纱布填塞组(2.5±1.3) h,术中出血宫腔纱布填塞组(830±230) ml,明显多于B-Lynch缝合组(550±170) ml;两组治疗有效率、出血量、并发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B-Lynch缝线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9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 产后出血可采用宫缩剂、按摩子宫、无菌纱布宫腔填塞、清宫术等对症治疗,严重者可予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4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产后出血病例,经过治疗,42例出血停止,3例治疗无效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其次是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上述病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6.
叶世敏 《当代医学》2010,16(21):122-12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产后出血53例患者,分析其产后出血情况,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本文患者中,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38例,胎盘因素6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软产道裂伤4例。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宫腔填塞纱布、结扎子宫动脉、子宫下段补丁缝合、产道修补等措施,本组5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2004年1~10月应用10%葡萄糖酸钙产时静滴,防止产后出血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产妇死亡4大原因是出血、感染、子痫、妊娠合并心脏病,而产后出血是死因之首。产后出血过多影响母婴健康,产妇由于抵抗力低,更易引起感染。如果是剖宫产,产妇机体恢复较慢,产后出血可以影响产妇泌乳,从而影响新生儿健康。本文就我科1994年10月至2004年10月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中选出资料完整的100例进行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孕产妇死亡中 ,49.5 %是由产科出血所致 ,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比的 87.7%。本文就 44例产后出血进行分析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以期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提高产科质量。1 资料与方法以 1994年 10月— 1997年 10月在我院孕足月经阴道分娩诊断产后出血 4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 2 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 5 0 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时及产后 2h内阴道流血量采用盆接法估计 ,产后 2~ 2 4h阴道流血量由有经验医师采用目测法估计。2 结果44例产后出血患者发生出血的直接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胎盘粘连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0月25例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于宫肌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催产素20 U预防产后出血.抽取条件相似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宫肌注射催产素20 U预防产后出血.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02±54) ml,产后24 h出血量(336.23±11.56) ml,发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4%.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40±62) ml,产后24 h出血量(545.12±52.36) ml,发生产后出血6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0%,两组术中出血、产后24 h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垂体后叶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产后24 h出血量,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应用简单、效果可靠、易掌握、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低等特点,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和经济困难群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