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MS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软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而钙化斑块和纤维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SCT对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98-99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J波综合征的发生、临床危害及治疗。方法:收集7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梗且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其中50例心电图符合J波综合征标准,统计分析J波综合征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J波综合征中发生于急性缺血超急期19例,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26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38例,急性缺血性J波综合征在急性缺血超急期发生率高(P<0.05),右冠状动脉急性缺血时发生率高(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J波综合征多发于急性缺血超急期,好发于右冠状动脉急性缺血时,易致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些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主要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在急诊 PCI 术中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等。年龄>70岁、具有吸烟史、冠心病类型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合并 COPD是导致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确定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对为其进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从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血压、空腹血糖、心律失常情况、吸烟饮酒史(以每天吸烟量与吸烟年限乘积作为观察指标)、饮食口味咸淡、心律失常家族史、是否罹患甲状腺疾病以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等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结果:乌鲁木齐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相比,BMI、吸烟情况、甲状腺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0.05);乌鲁木齐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排名前三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病变、吸烟和饮酒(均P〈0.05)。结论:乌鲁木齐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心律失常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病变、吸烟和饮酒。  相似文献   

5.
姜艳静  周俊峰  郭丽娟 《吉林医学》2009,30(24):3136-313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并与2型糖尿病患者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相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较单纯2型糖尿病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比存在较高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实验犬上,观察了冠状动脉狭窄对冠状窦静脉血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冠状狭窄程度大于75%,可引起冠脉急性炎症反应和Fn的减少,此时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和活性的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的改变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选择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hs-CRP及尿酸水平并探讨二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患者血清hs-CRP及尿酸水平显著增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及尿酸水平显著相关(r=0.387,P〈0.05)。结论 hs-CRP及尿酸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二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郭静  唐仁泉  于霄  孙雷 《医学综述》2008,14(17):2685-2688
白细胞介素18是多效能前炎性因子,诱导干扰素γ的合成与释放,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增量调节许多细胞因子,对于粥样斑块不稳定、促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起重要作用,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阻断IL-18/IL-18受体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保持斑块稳定,为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标志物诊断心肌坏死或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动态监测14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Myo)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测价值。结果心脏标志物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密切相关,以TnI预测敏感性最高(89.5%),Myo次之(84.2%),TnI和Myo升高显著且较长时间不降者预后差。结论以TnI和Myo组合预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更为可取,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相关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总蛋白S(T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以探讨这些分子标记物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均采用ELISA法测定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PS、t-PA、vWF和Fn的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PS和t-P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或0.05),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患者血浆中vWF和Fn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浆中总蛋白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纤维连接蛋白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纤维连接蛋白在肾脏疾病中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20例尿毒症患者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含量,证实尿毒症者血浆Fn降低,并与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有关联。体外实验证实Fn有促进PMN吞噬功能作用,且与其浓度正相关。表明血浆Fn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关系密切,其水平可反映患者细胞吞噬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68例肺癌组织进行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癌周基膜Fn在肺腺癌随着分化的不成熟而表达减少或消失。在肺腺癌与鳞癌中表达方式不全相同。间质中Fn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分化无关,而与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密切相关,提示与肿瘤的运动、浸润及诱生血管提供肿瘤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68例危重病儿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的检测,结果显示:36例危重新生儿及32例危重小儿血清Fn水平分别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和正常小儿组。到恢复期,两组患儿血清Fn水平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患儿器官损害数量的增多,血清Fn水平也随之明显降低。提示血清Fn水平与危重病儿的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皮间质转化的标记分子Snail、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F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胃癌组织中Snail、CK18和Fn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7例胃癌组织中Snail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CK18的表达低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间质Fn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明显增高,Snail、CK18和Fn三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Snail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诱导胃癌组织上皮向间质表型转化,促进胃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郝胜华  戴植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3384-3385,3390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胃癌组织内表达的改变,以探讨纤维连接蛋白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癌组织内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内纤维连接蛋白改变的特征为基底膜纤维连接蛋白减少,而间质内纤维连接蛋白增多,且与胃癌的生物特性有密切关系。结论 胃癌组织内纤维连接蛋白的改变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为纤维连接蛋白的改变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为纤维连接蛋白在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定了45例感染儿和20例健康儿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转铁蛋白(Tf)、免疫球蛋白(Ig)含量。结果:①感染儿Fn(0.038±0.035g/L)明显低于健康儿(0.188±0.037g/L)(P<0.001),②45例感染儿中25例肺炎与20例非呼吸道疾病儿Fn均低于健康组(分别为0.033±0.029g/L和0.044±0.03g/L),P均<0.001)。25例肺炎儿中12例重型Fn(0.0190±0.0156g/L)较普通型(0.038±0.031g/L)降低(P<0.05)③感染儿Tf(1.247±0.854g/L)明显低于健康儿(1.999±0.251g/L)(P<0.001),感染儿IgG(9.593±3.041g/L)也明显低于健康儿(13.010±0.474g/L)(P<0.001);IgA、IgM无显著差异。表明:①Fn含量可作为揭示感染及判定感染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②Tf值具有提示感染及评估铁营养状况的双重价值。③本实验在临床上对感染性疾病患儿评价病情及指导治疗均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纤维结合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火箭电泳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纤维结合蛋白。结果显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纤维结合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结合蛋白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有一定相关性(r=0.8905,P<0.01)。提示纤维结合蛋白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尿纤维结合蛋白在评价狼疮肾炎患者狼疮活动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纤维结合蛋白 (Fn)水平变化在狼疮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1 8例狼疮肾炎患者和 1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尿Fn水平检测 ,比较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指数 (SLEDAI)的相关关系。结果 :狼疮肾炎患者尿Fn水平活动期为 732 .73± 32 6 .51ng/ml,静止期为1 1 6 .0 7± 52 .1 0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 9.86± 7.1 9ng/ml(P <0 .0 5) ,并且活动期高于静止期 (P <0 .0 0 1 ) ,尿Fn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 (r =0 .934 ,P <0 .0 5)。结论 :尿Fn水平可作为狼疮肾炎患者活动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25只盲肠结扎后败血症大鼠体内的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了研究。血浆Fn(pFn)用免疫火箭电泳法,组织中(肝、肺)可浸出的Fn含量用ELISA和Fn在肺中的定位分布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发现,盲肠结扎后22h肝中Fn含量明显减少(P<0.05),肺组织中Fn含量与炎症轻重有关,炎症轻微处Fn含量比正常及假手术对照明显减少(P<0.05),炎症严重处Fn明显增加(P<0.05)。但此时pFn增高。肺中的Fn抗原主要集中在微血管周围,其分布与嗜中性白细胞的浸润一致。作者认为,上述变化与败血症时肺功能衰竭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