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史册 《中原医刊》2009,(9):54-55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男45例,女21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33例使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33例未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疗程均为10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缓解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治疗组)与功能锻炼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肺功能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等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旺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147-147,150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抗感染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肺功能改善和提高血氧分压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症状和体征,改善通气功能,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通过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2%,对照组7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有较好疗效,与西药联用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程度。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慢阻肺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痰热清治疗组),每组各40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d及14d的小气道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另外氧代谢指标也分别好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7d及14d的检测结果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程度较大,对患者的氧供各方面相关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雷敏 《求医问药》2011,9(6):15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一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显著意义和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期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显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老年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AECOPD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白介素-4(IL-4)、血清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结果观察组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IL-4、IL-8和TNF-α的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AECOPD疗效比较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7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内静滴,1次/d,15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分析、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用痰热清治疗者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观察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多项血小板及胃肠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4月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组)33例和观察组(前列地尔组)3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参数、胃肠激素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5天及第10天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及胃肠激素指标的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多项血小板及胃肠激素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与痰液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组)36例和观察组(氨溴索组)36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与痰液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介质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5d及7d的血清与痰液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他炎性介质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3、5d及7d的检测水平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与痰液炎性介质的影响相对更为积极,更有助于患者炎性状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李光才  胡克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4):480-482,486
目的:研究探讨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患者呼吸功能及炎性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常规治疗组)3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氨溴索组)3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第7天时的呼吸功能及血清炎性应激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时的呼吸功能指标均好于对照组,血清炎性应激指标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发作患者呼吸功能,且对控制患者的炎性应激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P-选择素(CD62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来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呼吸一科住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浆sCD40L、CD62P水平;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小板(PLT)数量。结果 AECOPD治疗前组sCD40L[(2.71±0.94)μg/L]高于治疗后组[(1.74±0.56)μg/L]和对照组[(1.07±0.38)μg/L](t=5.32、5.89,P均〈0.05),治疗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治疗前组CD62P[(17.5±8.12)ng/mL]明显高于治疗后组[(10.9±6.58)ng/mL]和对照组[(2.53±1.03)ng/mL](t=6.71、12.48,P均〈0.01),治疗后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0,P〈0.01);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及对照组血小板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11、0.79,P均〉0.05)。结论 sCD40L、CD62P作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在AECOPD显著增高,表明AECOPD存在血小板活化,提示血小板作为一种炎性细胞以其活化形式参与AECOPD发病s;CD40L、CD62P可作为判断AECOPD严重程度及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对尘肺病合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3月间在广东同江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尘肺病合并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2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咳痰、咳嗽、啰音/哮鸣音、喘息/呼吸困难、胸闷/脘闷、纳呆/腹胀、气短/自汗、易感冒)积分、肺功能(FEV%、FVC、FEV1/FVC)、血清IL-1、TNF-α、TGF-β1水平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4%(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FEV%、FVC、FEV1/FV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血清IL-1、TNF-α及TGF-β1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噻托溴铵可明显改善尘肺病合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与呼吸功能,其干预途径可能与降低血清IL-1、TNF-α、TGF-β1水平,缓解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尿酸(UA)、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8例体检示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HCY、MCSF、UA、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并比较不同分型与病变血管支数患者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相关指标及血清HCY、MCSF、UA、Zn、Fe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Mn则低于对照组,且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血管支数较多者的血清血小板相关指标及HCY、MCSF、UA、Zn、Fe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血管支数较少者,而血清Mn则低于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血管支数较少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CY、MCSF、UA、血小板相关指标及微量元素的变化较大,且其异常程度受疾病分型与病变血管支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CD41、CD61,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CD41、CD61治疗前后的改变及进行比较,并与3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组病人血浆的CD62P、CD63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组,缓解期组病人血浆的CD62p、CD63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病人血浆的CD41、CD6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表明COPD急性期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CD62P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浆CD62P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尤其在急性期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增高更加显著;推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在COP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的可能作用,为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复合物(PAC-1)、P-选择素(P-selectin,CD62P)、血浆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PAC-1、CD62P的表达、血浆PAI-1、D-D水平均较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PAC-1、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与肺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PD存在显著的血小板活化,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血小板活化程度更高。COPD肺动脉高压时,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进一步说明血小板活化和肺动脉高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