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胃癌根治术中完整切除网膜囊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整切除网膜囊对胃癌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至2002年期间我科收治的56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接受完整切除网膜囊的胃癌根治术,同期21例接受合适范围胃部分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利用1、2、3年累积生存率和死亡率评估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完整切除网膜囊组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8%,62.8%和39.9%;对照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8%、47.8%和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年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2.9%和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整切除网膜囊的胃癌根治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癌残留、降低局部复发和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存率方面有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胃癌根治术中行完整网膜囊切除的效果。方法:检索2014年10月以前公开发表的比较行完整与不完整网膜囊切除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情况的文献。按纳入标准筛选后进行质量评分,提取临床效应指标,采用Rev Man 5.0软件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研究,共1 224例患者,其中完整网膜囊切除组486例,非完整网膜囊切除组7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完全网膜囊切除组比较,完整网膜囊创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OR=2.1,95%CI=1.05~4.21,P=0.04);术后总并发症情况、肠梗阻、吻合口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5年总生存率(OR=1.35,95%CI=0.82~2.21;OR=1.03,95%CI=0.82~1.63)及术后复发率(OR=0.90,95%CI=0.66~1.22)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D1、D2胃癌根治术中进行完整网膜囊切除可能增加创伤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肿瘤复发率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胃癌根治术和胃癌全阻断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6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行胃癌全阻断根治术,对照组行常规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内、术后相关指标并随访其术后生存状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失血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两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恢复阶段的并发症率11.43%,低于对照组的30.30%,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试验组患者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14%、88.57%、76.47%,对照组1~3年的生存率为93.94%、72.73%、54.55%。两组第一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胃癌根治术,胃癌全阻断根治术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延长远期生存率方面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开腹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预后,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远端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216例患者其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n=104),対照组行开腹手术(n=112)。対比研究两组间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在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按Clavien-Dindo法分级并进行対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手术相比,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疗效。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全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的切除长度与平均淋巴结清除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及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与开腹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前者可以有效减少对机体的损伤程度,保证恢复效果,安全性较佳,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与生存率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开腹胃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为期3年的生存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3%(7/75),低于对照组为21.33%(16/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日常活动、社交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能够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性高,不影响患者3年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与残胃食管吻合术在腹腔镜近端胃癌切除术中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39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71)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切除、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对照组(n=68)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Visick分级方面,观察组I、II级患者多于对照组,III级患者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在近端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导向淋巴清扫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术中行血管导向淋巴清扫术(观察组),42例行常规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组织激肽释放酶7(KLK7)和E-钙黏蛋白(E-cad)检测,以及通过外周血与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CEA)与细胞角蛋白19(CK-19)的mRNA检测血液与腹腔微转移。结果:两组术后淋巴结清扫数、切缘与肿瘤距离、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MMP-2、MMP-9、VEGF和KLK7均明显降低,E-cad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术后MMP-9、VEGF和KLK7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血液和腹腔微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观察组血液和腹腔微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的总复发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采用血管导向淋巴清扫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并能通过减少微转移风险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6)行常规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n=36)行肝叶切除联合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2、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05.5±16.7)min,术中出血量(341.6±20.7)ml,高于对照组的(244.3±15.8)min和(67.5±4.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根治性切除率达77.78%,高于对照组的27.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1%(13/36),高于对照组的13.9%(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0%及33.3%,高于对照组的52.8%、22.2%及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对肿瘤未直接侵犯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胃癌患者生存率情况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在西安凤城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3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7例)。观察组术中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对照组术中保留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癌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3、4.222,均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测显示有5例(7.58%)出现癌转移,转移率在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肿瘤前后壁位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范围为患者癌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0,χ2=0.086、0.038、0.513,均P>0.05)。 结论淋巴结转移程度高、临床分期晚及肿瘤浸润程度高的胃癌患者越易出现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转移,胃癌根治手术中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对患者手术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与患者复发及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27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生存及预后情况。结果:25例(19.7%)联合脾或脾、胰体尾切除术(切脾组),102例(80.3%)未行脾切除术(保脾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保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10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仅1例(4%),为肝转移;而保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6例(5.9%),其中腹腔内种植转移致大量腹水3例,肝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1例,腹腔内淋巴结转移1例。2组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患者5年存活率为18.2%,而保脾组为41.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2脾与否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及转移无明显影响,但保留脾脏能延长患者术后的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胰头后淋巴结(No.13组)清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2根治术加No.13组淋巴结清扫的72例Ⅱ~Ⅲ期胃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按照与研究组1∶1配对方式选择同期行D2根治术的72例Ⅱ~Ⅲ期胃癌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生存情况,并对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8±0.4)h比(2.7±0.4)h]、术中出血量[(191.9±81.5) ml比(186.0±81.7)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1%比15.3%)、住院时间[(12.3±4.2)d比(11.9±3.2)d]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63%比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有15例(20.8%)患者No.13组淋巴结阳性,其3年生存率为13%,明显低于57例No.13组淋巴结阴性患者的7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N分期(P<0.01)和组织学类型(P<0.05)是影响No.13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TNMⅡ~Ⅲ期胃癌患者进行No.13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进展期胃癌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癌全胃切除手术34例(对照组),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术16例(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和1、3、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3%vs 5.9%,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5%vs64.7%,P0.05);两组的3年和5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o.10和11组转移淋巴结(6/23.1%)明显高于对照组(4/8.2%,P0.05)。结论: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不能提高进展期胃癌的生存率;无脾转移或10、11组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谨慎选择联合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D2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2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206例患者完成胃癌D2根治术,4例(1.9%)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208±38)mltL(300±52)ml,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2.9±0.7)d比(3.9±1.8)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2.8±6.2)d比(15.6±6.8)d,P〈0.05],但手术时间长[(258±42)min比(193±30)min,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5±1.9)枚/例和(25.8±1.5)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7/201)比8.5%(15/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6/210)比2.8%(5/180),3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37.8%,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4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45例,调查术后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5年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营养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和4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52.5%(21/40)和55.6%(25/45),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5年累计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全胃切除组,有统计学差异(142.2±10.6 vs. 128.4±11.4; 41.3±5.8 vs. 35.9±3.8; 271.5±39.7 vs. 184.5±24.6; 220.2±59.7 vs. 170.2±27.6; 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和劳动情况均优于全胃切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胆囊结石发生率,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占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总数的3.3%。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0.0%: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1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4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ROHX-en-Y消化道重建2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分别为pNo8例;pN.6例;pN27例;pN,1例。残胃癌Ⅰ、Ⅱ期患者生存时间(80.2±17.2)个月;Ⅲ期患者生存时间(31.2±9.2)个月;Ⅳ期患者生存时间(23.6±6.1)个月;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P〈0.05)。术后生存率单纯残胃切除与联合脏器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姑息手术与标准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手术组比较、不同分化腺癌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病期早晚、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an FH  Zhan WH  Li YM  He YL  Peng JS  Ma JP  Wang Z  Chen ZX  Zheng ZQ  Wang JP  Huang YH  Dong WG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14-111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完成胃癌手术692例,其中在胃癌D2、D3手术基础上联合脾脏切除45例,选择同时期完成的具有可比性的仅行胃癌根治手术的343例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淋巴结转移率、切除脾脏后5年生存率。结果胃癌联合脾脏切除No10淋巴结转移率为15.6%,其中上1/3(U)区为11.5%,中1/3(M)区为33.3%,下1/3(L)区为0%。近端胃癌和胃体部癌、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BorrmannⅢ、Ⅳ型、肿瘤浸润深度在T3、T4以及Ⅲ、Ⅳ期胃癌与远端胃癌、高中分化腺癌、Borrmann Ⅰ、Ⅱ型、肿瘤浸润深达度在T1、T2以及Ⅰ、Ⅱ期胃癌比较,其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期胃癌切除脾脏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差异,Ⅲ、Ⅳ期胃癌切除脾脏以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期胃癌患者不应联合脾脏切除,Ⅲ、Ⅳ期胃癌联合切除脾脏也未能提高术后生存率,胃癌直接侵犯胰腺体尾部,脾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转移者,才有脾切除的指征。联合脾脏切除的手术适应证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切除方式对胃中部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22例胃中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66例(DG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患者156例(TG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结果DG组和TG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之下,TG组患者肿瘤更大、分期更晚、肿瘤位于小弯侧者居多(均P〈0.01)。按TNM分期进行分层预后分析显示,相同病期的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以4cm、5cm还是6cm作为近切缘截点,不同近切缘距离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而胃切除方式并不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胃中部癌患者如果能够达到根治手术的要求,其预后不受胃切除方式的影响,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3例中转开腹,45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远端胃切除、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手术时间平均(170.5±15.2)min、(220.3±20.1)min、(180.8±53.7)min。术中出血量:(125.6±19.5)ml、(320.2±31.7)ml、(178.4±24.8)ml。淋巴结清扫数量:(23.8±8.2)、(25.7±4.6)、(22.5±9.1)。术后住院时间:(7.5±2.1)d、(8.9±6.4)d、(7.2±3.7)d。术后随访3~24个月,7例复发转移(包括中转开腹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良好的手术方法。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的熟练及对胃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合理地将腹腔镜同其他内窥镜技术联合起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会得到更好地开展与推广,适应证将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