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内假热证,又叫虚热,为临床常见证,是众多疾病变化过程中尤为常见的一种病理表现或状态。目前该证尚无一个较为确切的定义,但可理解为是在正邪交争的过程中,由于阴、阳、气、血的不足,在体内反应属虚,由此导致的全身性发热或患者主观感觉发热,无论其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均属于内假热证的范畴。可将常见内假热证的病因分为二大类,即整体虚损及气机郁滞来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对郑钦安《医法圆通》中阳衰阴盛的60个疑难、危重症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真寒证31个,假热证29个。并详细阐述每个症状形成的病机和辨证规律,可提高肾阳虚真寒假热证的临床辨证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伤热证贯用滋阴、清热、降火,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内伤热证的经验:五志之火,疏气降气;血热妄行,降气抑火;肝阳上亢,浊阴不降;气虚发热,土不伏火;肺痨潮热,虚阳外散;虚火上燔,火不归原;阴盛格阳,浮阳外越;足心发热,阴火沸腾;消渴燥热,假热真寒;肿瘤发热,本寒标热。内伤热证的治疗大法:温补、引导、敛固。内伤热证的辨证要领:邪正交争,阴阳盛衰,气机不利,阴证化阳,浮阳外越。  相似文献   

4.
导师段其昌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得道于温病前贤而长于时病辨治,行医四十余栽,主攻内科临床,擅长内假热证的诊治,学术见解独到,临证经验丰富,现将导师辨治气虚发热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灸法治疗热证必须辨证施灸。以虚实为纲,将热证分为实热与虚热两大类,其中实热又分真热和假热,虚热则区分阴虚发热和  相似文献   

6.
杨晓琳 《吉林中医药》2009,29(5):414-415
从古至今,热证是否可灸为历代医家所争议,虽然近年来热证施灸理论的正确性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上越来越为人们所证实,但灸疗热证距临床广泛应用尚有一段距离,热证施灸,似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相矛盾,但在《内经》中早有例证,历代医家对其理论也有深入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灸法治疗热证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灸法治疗热证临床体会鄂州市第一医院(436000)邵中兴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传统观点认为,灸法只能用于寒证以及一切阳虚久病之证。目前,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明,灸法不仅能治疗寒证(实寒证和虚寒证),而且能治疗许多热证(实热证和虚...  相似文献   

8.
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病证型,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上湿热证的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湿热致病,病情缠绵易反复,薛生白《湿热病篇》中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论述详细、说理透彻、立论精当,为湿热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古代热证用灸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古代热证用灸规律初探河南中医学院针灸系(450003)王金良随着近年来对灸法研究的逐步深入,灸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各科。就目前来看,灸法适用于虚寒诸证,现已定论。但对下热证,从古至今,认识不一。有的医学家认为热证包可用灸,有的人为热证禁灸,所以在...  相似文献   

10.
探索痰热证证候标准,对火热证辨证、痰证辨证进行量化,初步制定了痰热证临床辨证量表。通过临床调查248例患者,结合临床实际使用和统计学验证,并对引入变量进行症状、体征分析,证实该痰热证临床辨证量表诊断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数脉乃临床之常见脉象,一般认为主热证,而实际临床上,数脉之主证绝非热证一种。数脉也可见于寒证、虚证、血瘀等其它证,故医者临证时一定要四诊合参,综合分析,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孙思邈的“热证可灸”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证可灸”的思想最早见于《内经》,但没有进行明确系统的描述。孙思邈撰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书中明确提出了热证施灸,而且将其应用于临床,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里实热证治法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总结了治疗临床上极为常见的里实热证的行之有效的二个方法:一是地就歼灭法;二是为火找出路法,只有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才较好地治疗里实热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技术,对湿热证的诊断及客观化指标做了许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实验研究把现代医学基础学科与中医经典、临床紧密结合起来,是深入研究湿热证的客观物质基础,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1 湿热证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热证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结合临床病例,浅谈苦寒攻下药大黄在温热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儿之病,热证居多,且易挟滞.本文通过临床验案讨论了寒下法在儿科热证中的运用,并列举了四个典型病例,以兹佐证,体现了寒下法在儿科临床热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灸治热证     
热证可灸,热证贵灸.本文从古代记载、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几个方面讨论热证可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泻热化痰方对急性脑梗塞痰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对sICAM-1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痰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疗程分为2个阶段共21日。观察指标为血流变学、sICAM-1及安全性指标等。并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泻热化痰方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泻热化痰方能抑制sICAM-1的表达,治疗组血清sICAM-1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泻热化痰方对痰热证急性脑梗塞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丰富了泻热化痰方治疗急性脑梗塞痰热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热证是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一个重要证型,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热证诊断及分级量化的研究显示,虽然目前研究者对热证包括实热、虚热、阴虚热、气血热、血热、痰热、瘀热、毒热、风热、胃、心、肺等脏腑热,以及单病种如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热证诊断标准做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尚未形成公认规范的热证诊断及量化标准,无法对临床和科研提供有效帮助。鉴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对复杂证候所含证素组合分解的需要,推荐以单一证素有序组合为基础的多层级热证诊断标准模式,即热证一级诊断,虚热、实热证二级诊断,实热证和虚热证的基础上加上单一病性证素做出的三级诊断,三级诊断的基础上加上单一病位证素得出的四级诊断。这样的四级诊断体系条理清晰、病性清楚、定位明确,可为热证的分级诊断及量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真寒假热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临床病例和《伤寒论》的有关叙述,对《中诊》五版和六版教材等所描述的真寒假热证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身热而喜加衣被是真寒假热证发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