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诊抢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临床护理值得探讨的领域。本文对7年中急诊抢救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配合抢救工作的护理对策。1 材料和方法我院急诊室1991年1月~1997年12月急诊抢救的各种危重病人数为2849人,急诊抢救死亡(经抢救无效于24h内死亡)病人数为404人,病死率为142%。以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为依据,诊断符合危重病人诊断标准。2 结 果21 死亡病人年龄分布特点年龄从出生后6h~95岁,其中60~80岁为最多,占438%,≤10岁为4例,≥90岁为4例,平均年龄为5883±1744岁,男∶女=15∶1。22 死亡病种构成特点,见表1、…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抢救危重病11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急诊科抢救的危重病疾病谱和抢救成功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将 1991~ 2 0 0 1年 11a中在急诊科抢救的 5 75 2例危重病例分 3个时间段和 4个年龄组 ,比较疾病谱构成比和病死率。结果 ① 11a中危重病疾病谱中神经系统疾病的构成比下降 ,但仍居第一位 ,各种外伤和中毒的构成比上升并居第二、三位。②疾病谱中居第一位疾病 ,在青年组和中年组均为各种外伤 ,老年组和高龄组均为神经系统疾病。③急诊科抢救危重病成功率逐年上升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各种外伤和中毒病死率的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但神经系统疾病、外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病死率仍居前三位。④病死率居第一位的疾病 ,在青年组为循环系统疾病 ,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均为各种外伤。结论 急诊科抢救的重点疾病是神经系统 (主要是脑血管疾病 )、各种外伤和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儿科急诊危重患者状况,以期对诊治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入急诊监护室374例危重患儿,记录来院方式、途中治疗、急诊停留时间,检测血气、生化,评估小儿/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NCI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断是否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结果 在374例患儿中,新生儿占29.9%,其余患儿平均年龄37.4个月.急诊停留时间4.7 h (0.42~96 h),感染性疾病47.6%.出租车、救护车、私家车为主要来院工具,分别占38.3%、28.4%、21.5%.病死率12.3%,住院病死率10.3%,急诊病死率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S/NCIS评分(81.92±9.66),危重评分≤80占44.4%、≤90占81%.172例患儿接受GCS评估,GCS≤8、9~12、13~15分别占35.5%、21.5%、43.0%.病死率为26.23%、10.81%、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8与13~15、GCS 9~12与13~15患儿PCI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8与9~12间PC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S与GCS二者正相关(r=0.454,P=0.01),能建立直线回归(R2 =0.183,回归系数t检验P<0.01).374例,SIRS 41.7%,脓毒症25.7%.262例非新生儿病例,休克占43.5%,61.4%为感染性休克.374例中,低血钠37.2%,高血钾22.0%.新生儿低血糖20.91%,高血糖29.1%;非新生儿低血糖9%,高血糖66.7%.pH <7.35的酸中毒67.8%,pH<7.2的严重酸中毒33.1%.结论 (1)新生儿、婴幼儿占急诊危重患儿绝大部分;(2)急诊停留时间相对较短(4.7 h).急诊病死率高于住院病死率( 15.6% vs.10.3%,P<0.01),应积极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尽早住院;(3)不同交通工具来院,危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救护车者不到1/3 (28.4%),应提高社会使用院前急救服务的意识并提高院前急救的便利性;(4)急诊PCIS/NCIS可有效评估病情与预后;重度脑功能障碍(GCS≤8)、中度脑功能障碍(GCS 8~12)共57%,非创伤性脑功能损伤在儿科急诊重患中占重要地位;(5) GCS≤8、9~12与13~15患儿的PC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 13应予重视,患儿可能处于危重状态;(6)SIRS 41.7%,脓毒症25.7%;休克占43.5%,感染性休克为主(61.4%),应重视急诊危重患儿循环、器官组织灌注状态观察与评估,以早期识别休克;(7)电解质紊乱以低血钠(37.2%)、高血钾(22.0%)最常见;高血糖(66.7%)常见,新生儿也应注意低血糖(20.91%);酸碱平衡紊乱以酸中毒为主(67.8%),应注意相关检测及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7-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4例危重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23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对患者进行抢救,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的模式对患者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降低医疗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转运对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院前转运的148例危重新生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危重新生儿全部转运成功,成功率100%,转运后死亡8例,放弃3例,宫内转运14例,反向转运7例,均成功。结论:迅捷安全的院前急救转运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2079例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抢救的交通伤患者2079例,按年龄、季节、外伤类型、外伤死亡原因、病死率等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分布:年龄≤14岁,占1.3%;14~39岁939例,占45.2%;40~59岁865例,占41.6%;60~79岁176例,占8.5%;≥80岁71例,占3.4%。②按季度统计:1季度383例,占18.4%;2季度555例,占26.7%;3季度619例,占29.8%;4季度522例,占25.1%。以3季度交通伤发生病例数最多。③9年来交通伤病例数占各种外伤病例的65.2%,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④交通伤中损害部位最多的为颅脑和各种骨折,分别占总数的56.2%和15.7%;颅脑外伤和多发伤为交通伤常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总数的56.4%和33.7%。结论:通过对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加强急诊创伤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南120急救绿色通道直送手术室进行急救的危重胸外伤患者76例,由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紧急开胸抢救,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7.4%。取得了较好的救治效果。现将绿色通道救治危重胸外伤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1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sft,CABG)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它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其中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mergency CABG,ECABG)约占4.5%。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对21例患者进行ECABG,占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02%(21/418),其中15例抢救成功,手术抢救成功率为71.43%(15/21);围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28.57%(6/21)。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合性外伤患者的急救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200例复合型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包括建立呼吸通道、建立静脉通道、急救监护、输血与补液,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病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预防感染、预防压疮,心理护理等).对2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急诊时、住院后的病死率及抢救后住院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急诊时病死率、住院后的病死率分别为14.0%、2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46.0%(P<0.05).观察组患者经抢救后住院治疗86例(86.0%),对照组患者经抢救后住院治疗74例(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复合性外伤患者应用程序化急救护理,可为临床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550例重型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550例重型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体会孙四方,郭天林,徐能朝,李维亚,刘德玉我科1990年7月~1993年7月共救治重型创伤患者550例。占同期急诊患者的0.29%,占同期危重患者的31.94%。死亡40例,占7.27%,抢救成功率92.73%。现着重报告...  相似文献   

11.
急性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外伤等。往往发病突然急重、病情多变,是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观察、处理不当,可贻误生命。临床资料 1986年在我院急诊室抢救危重病人中的外科危重病人共113例,其中急性颅脑外伤58例,占外科急危病人的51.3%,属特急重和重型29例,死亡16例(在急诊室死亡8例,经急诊抢救收住院后  相似文献   

12.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无名氏”患者死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无名氏”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原因、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 统计分析作者10多年来治疗的入院1周以内身份不明的162例“无名氏”患者中46例死亡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抢救方式与效果。结果 “无名氏”急性重型颅脑损伤(162例)占同期重型颅脑外伤住院(1125例)的14.4%,死亡46例,总病死率28.4%。与同类型有名氏患者的病死率27.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这类死亡病例的病因多为交通事故伤,相当一部分人入院前有时间不等的延误。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手术治疗,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地处上海市工业中心区,平时急诊就诊者中创伤病人较多,抢救以严重创伤居多。近10年来,抢救危重病员4900人,其中创伤有1866人次,占38%以上。由于我们重视了对外伤病人的抢救工作,使许多濒死伤员赢得了抢救时机,提高了重伤救治效率,抢救成功率达85.6%。一、一般资料 (一)急诊收治概况 1981年至1990年10年间,创伤占急诊人数中的比例见图1。 (二)性别与年龄分布严重创伤抢救中男性为1544人次,女性为322人次。创伤伤员中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出生3天。其中严重伤20岁以下的110人次,61岁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其中42例入院前接受急诊护理作为观察组,18例入院前未接受急诊护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18例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马上送医就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接受的治疗基础上接受院前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率.结果 观察组42例患者经过院前急诊护理、急诊抢救后38例转入内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占90.48%,4例转入ICU进行治疗,占9.52%,无死亡,抢救成功率高达100%;对照组1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后,11例转入内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占61.11%,6例转入ICU继续治疗,占33.33%,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占5.55%,两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进入ICU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接受入院治疗的临床效果,尽可能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急诊疾病谱规律研究与分析(附30144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急诊就诊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和就诊规律。探讨我院急诊病谱的构成梯次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3-01-01~2006-12-30急诊科就诊资料完整的29637例16岁以上的(含16岁)患者病例以及507例急诊死亡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排列出前十位急诊疾病的构成与顺位情况,以及急诊死亡病例疾病种类构成与顺位情况。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以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计算。并列出图表,摸索出急危重患者的构成梯次与急诊疾病谱规律。结果急诊就诊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年人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位居前五位的是:创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中毒患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外伤患者主要集中与7~9月份,8月份为高峰。全天急诊就诊高峰时间段因季节而不同。507例急诊死亡病例中,位居前四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以及常见病种的时间分布特点。为急危重病的预防提供了基本资料。提示在疾病高峰到来之前做好抢救准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120”对医院急诊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1834例急诊“120”病例的临床情况及院内救治转归。结果急诊疾病谱前5位分别是急性损伤、昏迷、急性中毒、心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全组病例的抢救成功率为99.2%;“无名氏”群体17例(0.93%),急诊“120”的病例进入急诊后给专科(占56%)和各专科ICU(占44%)输送病源。结论急诊“120”是我院急诊室的主要病例来源,是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ICU及专科病房救治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王伶俐  姜慧  金尤荣  张丹  赵旭东  顾玉慧 《全科护理》2021,19(20):2743-2746
目的:分析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急诊入室抢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急诊入室抢救病人14752例,纳入年龄≥14岁,收集病人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出院诊断、转归等疾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4752例急诊入室抢救病例中,男:女=1.51:1,年龄14~101(60.65±17.59)岁,入室抢救病例最常见于61~70岁;病例日分布以午后及夜间居多,全年分布以冬季(1月1351例,12月1340例)及秋季(10月1302例)人数居多;6月最少,为1104例;病人疾病谱前3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消化系统疾病,占60.57%,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以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约有59.45%的病人收治住院,以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为主要收治科室,仅有1.76%的病人在抢救室滞留超过3d.结论:应更加关注老年男性群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应急储备,以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急诊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采忠 《临床医学》2004,24(4):49-50
本文回顾我院急诊死亡病例临床特征.以探讨死亡病人原因.提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重大节日及冬、春寒冷期间急诊发病因素和规律,着重总结一线急诊救治要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报告冬,春及重大节日期间急诊抢救1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总结此期间发生心血管急诊14例,9例约占640发生在寒冷的重大节日期间,而且有7例(约占50%)发生在患者家中;其余7例中的3例发生在办公室;8例一线抢救成功,成功率约占66.7%;2例死亡,占16.7%;其中,4例病情平稳后送医院治疗。结论(1)接触密切的家庭及周围人员,要有病人的安全保护意识;(2)重大节日与寒冷季节是心血管急诊的高发期,有条件要对基础疾病进行复查,作到预防在先;(3)一线心血管急诊的救治分秒必争,日常家庭有必要准备一些有关抢救心血管病变的氧气和简单药物。从而达到降低发病及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96年9月6日上午9点,在近40min的时间内,接诊了解放军某部由于建筑施工事故致伤危重病员45人,其中14人来诊时已死亡,尚有31例患者。这是我院建院以来罕见的在短时间内接诊病人最多的一次抢救工作。从抢救第一例病人到处理分流完所有病人用不到2h的时间。由于我院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努力,抢救成功率也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在接诊的31例危重病员均为男性,年龄18~35岁。其中有4例由于伤势太重,抢救未成功,占12.8%。共有27名伤病员抢救脱险,成功串占87.2%。通过这次特大成批急诊抢救工作,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成批急诊病人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